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族体育学科科学发展观论文范文

民族体育学科科学发展观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族体育学科科学发展观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族体育学科科学发展观论文

摘要:民族体育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发展与传承的重要文明,也是各族人民智慧的沉淀和结晶。从民族体育的课程体系入手,针对民族体育学科发展现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学科体系不完善,理论不成熟、对应用性的研究不够深入。提出民族体育学科的发展路径:不断完善学科体系、与世界体育相结合,加强人才储备、推动整体发展进程,融入进全民建设机制当中。

关键词:民族体育学科;科学发展道路;课程体系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是整个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整个世界体育文化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文明的进步过程中及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时就兴起了民族文化热,这就使体育学科获得快速发展,国家相关政府甚至还设立了国家层面上的传统体育运动会及独立的学科体系。在20世纪末期时,原国家体委就在体育学一级学科之下设置了几个二级学科,给民族体育学科的建设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之后,一些高校也在体育专业当中设置了民族体育学科,包含有散打、武术及气功等。在未来,这种传统的民族体育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就成为所有该类工作者的研究重点。

一、课程体系

鸦片战争前,中国用来传承文化、祈求好运和娱乐身心等身体上的活动都基本属于民族传统的体育,早在近代体育史之前的中国的体育史就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史。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闭锁的大门,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方的体育活动也随着西方文化被一起传入中国[1]。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相对于西方体育来说的,因此,当下中国民族体育是包含我国所有形式的体育项目。中国的传统民族体育一般指的就是将人体运动作为基本的途径,然后有意识有目的地将人的身心发展作为核心,以此达到休闲娱乐、放松身心和丰富文化、传承文化的目的,在所有的56个民族中产生并传承的社会文化活动都是属于中国民族体育的。一般主要包含有摔跤、武术、气功及各种民族民间的体育活动等,很多学者在研究民族体育的过程中存在一定认识上的误区,将民族民间体育、传统体育与少数民族体育等混淆在一起。中国民族体育所有的内容中,气功和武术相对来说是非常超前的,但民族民间体育学科的建设则非常落后。最早开设该专业课程的高校主要有中央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及广西民族大学等,开设有民族体育、少数民族体育及民族民间体育等,基本上都是将全运会中的部分竞赛项目作为教学的重点,比如,毽球、珍珠球及具有现代特色的抖空竹、竹竿跳及跳绳等。

二、民族体育学科发展现状及问题

1.现状第一,最近几年来很多专家学者都纷纷对中国民族体育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将民族体育学科的特点与内容进行梳理,并将其具体的产生及发展规律做出揭示,深入探讨该体育学科背后所隐含的文化背景及和民俗、美学及哲学等深层次学科之间的关系,获得很多重大成果[2]。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教授与学者也都从各个地区该学科的发展现状做出调查,并且将该学科与学校体育、社会经济及民族团结等方面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早在20世纪末期,原国家体委与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就在体育学一级学科之下设置了几个二级学科,包含有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体育人文社会学及运动人体科学;与此同时,还设立了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这些都给民族体育学科的建设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充分体现出国家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与关怀,并给民族体育的进一步发展赋予了更多新的生命色彩,使民族体育学科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3]。第二,人才培养。各种院校,特别是高等体育院校在传承和发展民族体育的过程中成为最重要的阵地,使该学科在原武术专业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发展,并且渐渐将具体的培育措施、师资力量及教学设备和指导思想进行完善。在国家设置体育学专业的高校中已经有25%左右的院校开设民族体育专业;在所有能授予体育学硕士学位的院校中,已经有22%左右的院校能授予民族体育学硕士学位。在全国各种院校中,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已经进入到体育教学及课外活动中。因为民族体育本身有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具体表现形式活泼欢快[4],除了可以休闲娱乐之外,还能强身健体,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器材及运动场地的要求也都不高,能轻易地在很多学校开展开来,也充分显示了该学科的生命力和实用性。除此之外,教育部表示要将掌握传统体育基础理论与知识技能当做这一专业毕业生所需要获得的首要能力,给该专业人才的进一步培养指明了方向,也给该学科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是我国民族体育学科正式进入到学科发展当中里程碑式的进步。

2.问题第一,学科体系不完善,理论不成熟。长期以来,体育界中一直有关于“民族体育封建糟粕过多,学科难以发展”及“民族体育实质是少数民族体育”等误解,这就在本质上说明了该学科的基础理论过于薄弱,该学科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除此之外,对其中所包含的“民族”内容、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方式及外族传入的体育项目是否属于民族体育的范围等问题,还都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与界定。这就需要对该学科形成一个比较清晰和统一的轮廓,以此运用统一性的语言进行更深一步的讨论。另外,该学科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与氛围。长期以来,该体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始终忽冷忽热,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其中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因为具体研究是在少数人中实施的,根本无法进行广泛的传播,并产生相应的学术性影响。当前,我国在研究该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参与人员少、知识更新缓慢、人员专业能力差异大及研究方式单一,很多人都是依靠期刊文献等内容,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相对较少,并且也无法正确使用一些新型的研究方式。由于长时间以来缺乏创新精神的带头人和理论研究人才,导致整个学术群体无法有效建立。在对该学科体系研究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是只站在体育的视角上,或者是直接兼顾其民族性来论证,对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却不能进行深刻的分析。该学科体系的内容主要是从中国古代各种身体活动中发展而来的,根本没有国外文献可以参考。在国内也都只有一些零散的关于武术理论方面的研究,并且内容相对陈旧,其具体研究角度也都局限在固定的项目及技术身上,缺乏宏观上的认识。武术被当做课程研究的内容,与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形成有较大的差距。当前民族体育学科建设仍旧处在一个相对混沌的环境中,需要把握其宏观发展方向,并加强科学预测,有效地建立起学科体系,以此走出当前学科建设的误区。第二,对应用性的研究不够深入。在当前体育发展形式之下,将民族体育的优势体现出来,并将其引入到群众体育领域中已经是该学科建设的重点内容,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只有进入到运动会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当前很多有关民族体育的研究几乎都是想方设法将其引入到奥运会及其他形式的赛事当中,注重开发其中的竞技性,由此忽略了其中的娱乐及表演成分,脱离了民族特色。民族体育一直以来都是带着强烈的民族情结出现在大众的眼前,其中对于实用价值的开发已经呈现出来一种急功近利的现象,虽然很多人都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也都有所改善,但并未建立起可持续性操作的应用成果。对此,提升该学科的整体发展水平并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发展之中还需要各族人民共同的努力。

三、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1.不断完善学科体系民族体育学科在我国设立起步较晚,目前还未形成权威的学科定义,该学科是来源于民族发展长期以来身体活动的总结结果,因此,理论定义很难描述准确,是理论的抽象表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武术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长足发展,但民族体育中的其他分支却没有获得研究,使民族体育成为武术的代名词,与武术相关的理论概念与研究比较普遍,学科整体的研究却停滞不前。民族体育学科的建立是多门学科的融合过程,是将文学、心理学、民俗学及人类学等辅助性的学科融入进去,并作为建立支撑。除此之外,作为一种独立性的学科,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研究对象、科学定义及研究方法等;还需要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始终坚持长期的研究活动,获得相应的代表作等;与此同时,该学科中的思想、方法还需要被实践所检验和应用,最终发挥出基本的功能。依照学科建设的标准,在建立该学科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出一定的规范性、时代性与应用性,特别是要将中华民族文明对奥林匹克的互补特色结合进去。在发展民族体育的过程中,应该要先做好理论上的准备,构建起完善的学科框架,并形成独立性的知识体系。在民族体育中仍旧存在一些和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及活动条件不相符的体育项目,无法在现代社会中开展,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要以文物的形式展示在大家的面前,这就要求在各地建立民族体育博物馆,通过实物、文字及影响等形式将这些项目收集和保存起来,就像是保护我国的民歌、戏曲及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一样,最好能建立起一些文化生态区。通过对民族体育的整理和研究,找出其衰败的原因,以此给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意义,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2.与世界体育结合起来,加强人才储备2008年夏季北京奥运会让世界认识了全新的中国,也使民族体育大放光彩,但民族体育走向全世界并不仅限于奥运会的举办,而是要在整个世界舞台上和奥林匹克文化相互交融。目前,全国有多所体育高校已经设立了民族体育专业,并且致力于培养从事学科研究、训练及教学的专业人才。从课程设置的角度上分析,可以将该学科分为武术、养生及汉族体育与少数民族体育等,虽然这些分类具有一定的笼统性,并且也不够科学,但是却已经基本囊括了所有的民族体育内容。

3.推动整体发展进程,融入到全民建设机制当中人类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运动的过程,体育精神正是运动的最好体现,一个物种的消失,就会失去其作用于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民族体育一旦消失,势必会给整个世界体育文化带来重大的损失。当前民族体育特色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包含民族历史的沉淀与民族身体活动形成的独特风格,要确保该学科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就要弘扬这种独特风格,保证文化与生态存在的多样性;这与传统文化并不矛盾,并非丢弃传统理念来追求体育文化的全球性。从一定程度上讲,现代体育的发展恰恰是将多种资源进行整合,并不断获取新资源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原本的体育形式更加多元化、丰富化,并且拓展成一种娱乐方式,甚至促进人机交往,以此拓展学科功能。这就需要先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系统地研究具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内容,然后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完善理论体系,使传统文化的价值源远流长,让更多人能参与其中,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现代意义上的体育运动不需要专门的场地或专业的器材,可以全民参与。

四、结语

当前很多国家为了保护本民族的体育项目,依照奥运会的规定将其改良包装,使其和主流体育文化相融合,以寻求继续发展的可能性,这样一来,世界体育势必会走向趋同性,形成单一化的发展格局,最终也势必会走向消亡。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长期以来各民族地区都处在边缘地带,所以极大保护了传统体育,极少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同化,这也就给其发展保留了火种。在全球体育文化向奥林匹克靠拢的过程中,应该要充分利用民族体育的优势,独立与整体发展潮流,加强学科体系建设,给世界体育多样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谭广鑫.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困境——兼议引入体育人类学的必要性[J].体育科研,2016,37(1).

[2]罗强,王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道路综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

[3]程学峰.基于学校体育教学平台对民族体育的发展与传承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11).

[4]王利春,等.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探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31(3).

作者:杨振兴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