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究小学体育教学(5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学生的身体素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小学体育教学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所以,本篇文章主要谈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训练,切实提升小学体育的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造性思维;教学方式
一、引言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直是小学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因此,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得体育教学更加的丰富多彩和新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二、进行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也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准备,并对教学活动进行提前的设计,使得体育教学能够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在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学习中,加强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在理论知识或者日常训练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在循循善诱中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对于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充分信任他们,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改正错误,使得他们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还能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自觉去思考怎样去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前滚翻”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小刺猬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好多苹果,请问小刺猬怎样才可以将这些苹果搬回家?小学生的思维本来就非常的活跃,听到这样的问题后,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去,有的说把苹果抱在怀里;有的学生说用刺猬身上的刺扎苹果,然后再带回家;也有的说刺猬可以将苹果全部扎在身上,然后滚着回去。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示范一下刺猬是如何翻滚的。教师在根据学生的示范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掌握前翻滚的动作要领,及时地纠正自己学习中还存在的不足,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尊重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和阅历都比较缺乏,再加上先天性的差异性,使得他们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虽然学习能力比较强,文化课的成绩也比较好,但是在体育技能的学习上却不是很好,也有的学生则恰恰相反。因此,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给予每一个学生足够的重视,尊重个体间的差异性,尊重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在对体育技能进行教学的时候,切勿机械地进行教学,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特长,从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只有对学生足够的了解,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下,学生对所学习的体育知识才会更加容易理解,掌握得也会更加深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体育长处,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会更加积极地追求突破,这对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有的学生很有跳远的天赋,而且他对跳远也很感兴趣,教师可以给他讲解一些跳远的技巧和方法,让他在课余时间多进行一些练习,切实提高他的跳远能力。对于一些不喜欢跳远的学生,教师就没有必要强求他们,而是让他们选择他们喜欢的体育项目,这是提高学生体育积极性一个很好的办法。
四、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体育教学大都是在室外开展的,这非常符合学生喜欢自由、多动的特点。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些体育活动,比如跳方格、跳皮筋、编花篮等,这些活动不仅有趣,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更是学生创造性的一个体现。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需要教师能够根据体育学习的内容、体育教学的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比如提供更好的教学场地、选择更加丰富的体育器材或者是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巧妙的设计,对学生比较熟悉的体育项目进行重新的编排,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感到焕然一新,感受到原来体育还可以这样学习,激发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运用到体育学习中去。例如,在进行踢毽子的练习中,教师只给学生提供毽子,至于如何训练、怎样训练,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和选择。不一会教师发现,学生有个人间比赛的,也有小组比赛的;有的是进行简单的练习,有的则是花式的踢法。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儿童创造性思维进行训练,是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需要。教师需要树立一个现代化的体育教学观念,对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合理地选择,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切实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魏劲松.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漫谈[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3):95-96.
[2]谷玉冰,耿兆启,李士萍等.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08):105-108.
作者:华悦
第二篇: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否则活动的效率则难以提高。而许多小学体育老师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重于形式,内容单调,方法简单乏新意,学生渐渐对体育课的感受性降低,慢慢失去了兴趣,最后还可能对体育课产生一种厌倦心理。学生只有热爱体育,了解体育,正确认识体育,其学习的热情持久力才会提高。鉴于此,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显得特别重要。
一、化“传统”为游戏,让学生可以在“玩”中“乐”学
小学阶段,学生童心较重,主要表现为爱玩、好动,好奇心较强。因此,小学体育教学要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把传统教育模式转化成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在“玩”中愉快地学。对于小学高低不同的年级阶段,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游戏种类和形式区别对待。诸如“老鹰抓小鸡”这样的游戏虽然能够锻炼学生快速的反应能力,但是只适合于低年级学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就要选择更加合适的游戏项目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比如在跳远的练习中就需要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规范化练习,让他们模仿青蛙、小兔等这些既熟悉而又喜欢的小动物的跳跃,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运动热情。游戏互动使学生不仅愉快而且充分地活动了身体,且变“要”我学为我“乐”学。
二、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调动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优化教学教学手段和方法时,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针对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各种实物教学或情境教学方式,让小学生能够不断有新的尝试,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如以走步训练来说,相对单纯的规范化走路学生缺乏热情,练习时他们的精神集中度不高,而且很快就会散漫下来。如果采用听音乐走,不仅会增强学生走路的节奏感,还能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还需要不断变换走路的形式,诸如加动作的走、拍手走等,以不断强化其训练热情。小学生的竞争意识是比较强的,因此,可以把训练项目变换成竞争性活动,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趣味性和持久性。
三、训练教学应该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之更加个性化、人性化,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愉悦心情和满足感主要来源于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功。由于学生的体育基础、体质、心理品质、接受能力、技能掌握状况、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为照顾学生这些个性的特点和差异,培养其兴趣的过程中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师应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为其量身制作任务目标,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获得成功,逐步培养体育后进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特长,根据他们的实际选择突破口,满足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努力使他们更加自信,特长得以发现和培养。
作者:陈安绪 单位:贵州省威宁县炉山镇结里小学
第三篇: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内容摘要】网络技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陷入体育锻炼泥潭,小学阶段学生体育意识还未成形,身体素质较低,小学体育教师也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阅历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因地制宜,为学生做好最佳锻炼方案。
【关键词】体质锻炼;素质培养;体育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时期,学生通过体育课堂了解一些体育锻炼常识,指导学生锻炼体魄同时避开一些体育锻炼误区,将身体损伤降到最低。教师要立足学生现有身体素质,制作出合适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体育课程当中收获理想成果。
一、营造融洽学习氛围,创建良好学习环境
教师要做好体育课堂主导角色,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将学生学习表现和成绩水平结合起来,全面评估学生,根据学生的现有漏洞进行科学方案调整。有些教学方案有利于活跃体育课堂氛围,学生在融洽的学习环境当中,有利益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当中,将身体与大脑良好配合起来,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教师要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情景式教学,帮助学生认清体育锻炼的一些误区,丰富学生对体育锻炼知识,有利于学生进行严谨有序的锻炼。教师上课之前要做好充分教学准备,提高教师对课堂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有利于课堂严谨有序进行,不会耽误学生的身体锻炼进程。情景式教学方法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当中要紧密关心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一定心理调节,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将学生心理压力转化为学生体育锻炼动力。根据学生反馈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进度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大众教学进度,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进程。教师要把好学生体质锻炼的大关,确保学生严格执行教学方案。学生在体育课上学到一些基础知识和一些必要知识,发挥课堂价值。教师要做好课堂安全措施,确保学生体育课堂身体安全。
二、激励学生应变能力,加强实践
教师要注重营造开放性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定期有效提问,鼓励学生进入深入思考,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在确保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到达一定程度时候,教师要进行实践性教学探索,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生活实践。教师可以通过暗示性语言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捋清体育课堂锻炼思路。教师采用丰富形象课堂语言,有利于将一些生活知识简易的表达出来,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当中汲取经验完善自身理论知识,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
在体育课堂当中,学生严谨更新教师教学方案前进,将锻炼价值发挥到最大。对于一些思维活跃学生天性好玩爱动,不仅跟教师科学教学方案,体育锻炼价值被简化,同时由于这些学生对于体育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容易在盲目的体育锻炼当中伤害到自己,身体肌肉拉伤是体育课很常见的一种伤害。教师要注重这一点,对一些集体纪律观念淡薄的学生进行一定疏导,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端正学生体育课堂训练态度。培养学生纪律观念,不仅有利于学生体育课程进步,更有利于学生其他方面得到迅速提称,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一举两得的。培养学生纪律观念,首先要从学生意识上做好准备,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纪律素质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学生的纪律观念方便一个班级管理,更有利于学生日后走的更加长远,这是成功者具备的重要一个要素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纪律观念培养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学生纪律观念具有非常大的可塑空间,教师要抓住这次机遇培养学生良好品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能,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进入到高校深造,更是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一些基本准则观念。培养学生严谨的纪律观念,教师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好一个好的学习模范榜样。严格要求自身准时进行上课,按时下课,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当中树立威信,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教师的话语权。同时,教师在面对天性活泼爱动的学生时候,不能粗鲁遏制学生爱玩的天性,教师要运用成熟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的纪律问题的重要性,从意识上规范学生,才能够从行动上规范学生。体育课堂要提高学生集合、整理队伍、师生相互问好、听学生报数这基本能力,教师在课堂伊始进行以身示范,帮助学生认清处规范的动作,有利于学生付诸实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总之,体育课程在学生身心成长过程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意志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在日后面对困难时能够选择坚持不懈,在学习道路上坚持摸索探究,取得理想成绩。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密切,相互交叉范围较广,教师要注重学生体育课程表现,根据学生提供行表现和成绩反应,进行高效率备课,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同时提高学生班集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黄圣斌,段晓云.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思考对策[J].甘肃教育,2016.
[2]王梅.学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10).
[3]郭慧.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作者:郭新 单位:江西抚州黎川县新区小学
第四篇: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素质拓展训练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已成为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共同发展的趋势,我国许多学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也积极应用了素质拓展训练,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益。本文旨在讨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积极运用素质拓展训练的可行性,从而为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体育;应用素质;拓展训练
如何将素质拓展训练深入到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已成为当前体育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深入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对小学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
一、解析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方式的基本概念
具体说来,素质拓展训练距今已有近70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战争时期的英国,主要是为了开展更好的军事训练而发展出的新型教育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模式因其项目独特、方法新颖而且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果,从而吸引了更多人和社会团体的关注,逐渐在西方国家开始流行。如今,为了满足社会的快速变化和人们对教育的实际需求,拓展训练也逐步扩大范围,不仅有单纯的生存训练和体育训练,也加入了心理训练、人格训练以及团队合作训练等。而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就成为对学生展开一系列与体育相关知识内容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比如,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通常习惯应用个人体育项目挑战和小组合作学习两种活动形式进行教学。在新课改的方针下,教育与时俱进。因此,在现代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拓展训练要与改革相符合,从能够有机融入到社会与自然为主要目的,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对学生综合体育素养的培养。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重要作用
(一)增加课堂趣味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能否让学生们喜欢上体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进行有效学习,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兴趣。兴趣可以开发学生们的思维,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枯燥模式,从而吸引学生们在体育课中主动配合老师进行体育训练。比如,受到广大小学生喜欢的拓展训练项目——孤岛求生:体育教师可以随机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具体分为健全人、哑人、盲人三个小组,并将这些组员按照拟定顺序,将盲→哑→健全人分别按规定要求带上模拟出的岛屿中,在这个过程中,规定哑人不许出声、盲人必须戴上眼罩;然后为他们分别发放相关的物品和任务单,让各团队协作完成。在整个完成过程中,教师只负责详细记录,在整个项目结束后,让同学们进行回味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这个体育项目主要体现了更好地突破思维定势与团队的信任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主动意识、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激发了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
(二)培养健康体魄
具体说来,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为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体育项目,从而锻炼其意志、强健其体魄,以健康的体格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拓展训练可以综合培养学生们的智力与体力,在具体项目过程中,学生们在预设的情景中千方百计、竭尽全力运用个人智慧和力量,并在保持团队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完成规定的任务。这个过程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非常刺激,也非常新鲜,在学习文化知识之外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综合体质。
(三)实现心理健康
回顾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往往对体育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技能的训练给予充分重视,在既定时间内把上级教育部门所规定的体育内容履行完成,却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新课改方针的指导下,明确规定了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而在小学教育课堂中应特别注重小学生的心理训练。在这个前提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适当地引入拓展训练可以弥补教学内容中的不足。在小学阶段,学生大都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心,而让他们亲自去参与拓展训练,充分体验并主动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对他们来说不仅可使精神上得到愉悦,同时也能使其从心理上感到满足。在完成整个拓展项目后,学生可以与其他同学以及教师进行更好的沟通交流,也可以在具体的拓展项目中换角色进行体验,对提高整个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非常有利。
(四)培养团队意识
传统的小学体育训练形式并没有把团队合作放在重点位置上,只单纯强调个体竞争,这种思想观念在新时代中已与社会不相符合。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可以通过协作的方式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彼此互相帮助时能够更好地沟通交流,也更明白彼此在做任务时需要强有力的配合。在小学阶段就让他们养成主动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对他们的成长发展非常有利。比如,能够锻炼学生协作性的拓展项目——三足竞走,在这个项目中,需要让参加项目的两名学生并排站立,把两人紧挨着的两只脚用绳子或者布条进行捆绑,这样一只特殊的“脚”和另外两只脚一起,就形成了三足,然后这两名学生需要进行运物游戏或接力游戏。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绑住的两只脚中途不能松开,那么两个学生的脚必须要学会互相配合、保持平衡、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要充分互相适应,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这个项目可以让学生在整个“做”的环节中不能只顾个人,要顾及同伴的速度、力量,进行相互配合,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非常有帮助。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拓展训练的可行性
(一)素质拓展训练手段有较高的安全保障
在小学体育教学应用过程中,素质拓展训练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小学生的安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人身安全保障,也是将其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所有的体育拓展训练项目,都得到了授课教师全面系统的安全指数评定和相关体育专业工作人员的肯定,所以安全保障系数非常高。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用拓展训练项目时,只要做好防控行为,进行合理操作周密安排,就可以把各种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从而确保各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素质拓展训练
可在体育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下开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具体到每个拓展训练项目都需要专业水平较高且富有经验的训练师进行指导裁决,这项工作由小学体育教师来胜任再好不过。因为小学体育教师在进入工作前已经经过了非常严格的体育专业训练和具体考核,并且在体育教学中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向学生传输全面的体育学知识并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指导,所以说,小学体育教师在拓展训练项目中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指导。
(三)拓展训练符合小学生的个性需求和现代体育教学价值观
现阶段,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价值观也发生了明显转变,在进行基本的强身健体教育之外,学生们往往更热衷于富有挑战性的、富有激情的运动项目,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纵观所有的拓展训练项目,不仅形式多样,而且丰富实用,对培养学生们的灵活性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很大作用。此外,素质拓展训练更好地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格局,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让他们更积极地与社会、与自然充分融合,全面培养了小学生的身心素质。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是在新型教学理念和社会素质带动下必然产生的结果。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在现阶段我国文化水平、社会科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影响下,有必要对小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拓展训练,从而开阔他们的眼界、完善其综合素质、提升其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左慰慰.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5).
[2]张剑清.拓展训练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教文汇,2016,(8).
作者:张谦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黄河分校
第五篇:小学全脑型体育教学对儿童潜能开发的探究
摘要:采用实验比较法、数理统计法和测试法,通过全脑型体育教学及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脑科学与体育科学等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学龄儿童的综合潜能等方面的可能性发展进行了实验和探索,取得了显着效果: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潜能、学习文化成绩、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水平都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全脑型教学;潜能;开发
1研究目的
人的各种潜能,包括人的学习、记忆和认知潜能,人的创新潜能,人的思维精神和文化素质的潜能,人的身体素质等运动潜能,以及其它各种潜能,它们都是人的心脑潜能的具体表现。显然,潜能的开发主要是人脑潜能的开发,因为它会使人体整体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可持续性发展,尤其是促进人的身体素质、运动潜能、学习成绩、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发展。当前,如何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素质的发展、社会意识向个体心理品质能力的内化成为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大胆应用“全脑型体育教学模式”于实践中,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进行脑潜能的开发与研究,力求使学生逐渐开发自身的左右侧脑潜能,提高学习质量。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小学四年级1班(对照班)和5班(实验班)男女学生共88人。
2.2研究方法
一是实验比较法,实验班按照以左、右全面侧肢体活动为主的“全脑型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按照的右侧肢体活动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二是数理统计法,即将测试所得数据进行平均数、标准差以及相关小学全脑型体育教学对儿童潜能开发的研究系数等统计量进行统计并进行两个总体比较与检验,四格表χ2检验以及相关r的可靠性检验;三是测试法(含脑电波测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依据课程精神和全脑型体育教育的理论方法,探讨“小学全脑型体育教学模式”对开发适龄儿童运动潜能、学习潜能上的深远意义。以强化左侧肢体(弱侧)的教学为重点,逐步过渡到儿童双侧肢体的教学,全面发展儿童双侧肢体的运动潜能,促进儿童在学习文化、智力水平的提高。
3.1小学全脑型体育教学模式
3.1.1教学模式
以强化左侧肢体训练为主,逐步过渡到双侧肢体均衡全面发展。
3.1.2教学思路及教学目的
全脑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路:以强化左侧肢体到双侧肢体的全面均衡发展,开发左右脑潜能,使之成为全脑型人才;以学生为本,倡导“发现、探究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运动参与、身心健康、情感体验和社会适应等全面发展,逐步培养左右侧大脑均衡和全面发展人的潜能。
3.1.3教学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激发兴趣、关注差异的育人思想,遵循“左强右弱”逐步到“左右均衡”。
3.1.4教学内容
优先选择能锻炼双侧肢体且符合学生身心、年龄特点和学生喜爱的内容,特别是选择能刺激指尖、平衡发展两侧肢体并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有实效性的内容。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及能发展左右侧肢体的项目或游戏等。
3.1.5教学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或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刺激丰富的活动环境和打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同时关注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3.1.6教学组织
倡导以“2人或4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增强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促进团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互动,逐步培养学习共同体。
3.1.7学习评价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综合评价,文化课成绩以语数英评定为主。
3.1.8评价指标
1)脑功能测试标:脑电波分析。2)文化课学习成绩: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的学习成绩。3)智力因素(智商):记忆力、注意力(打点测试、划数反应测试)。4)非智力因素指标:冒险精神、社会适应和创新能力。5)生理健康(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指数。6)运动技能:左手拍球、右手拍球、双侧手轮换拍球、立定跳远、立卧撑、象限跳。
3.2实验结果
3.2.1强化不同侧肢体活动利于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的提高
表1显示: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正常体重只相差1人,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正常体重实验班比原来多29.55个百分点,比对照班多27.27个百分点,经χ2检验,都具有极显著性差异。肺活量指数实验前两班学生相差47.25,实验后实验班比对照班多出297.5,经t检验,具有极显著性意义。表明实施“全脑型体育教学模式”后,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技能得到了提高。
3.2.2强调右脑潜能开发利于文化课学习成绩的提高
表2显示: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语、数、英三门主科学习成绩相差不大,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成绩比原来分别提高了4.23分、5.24分和5.02分,比对照班分别高出3.26分、3.58和4.72分,经t检验,P<0.01,具有极显著性意义。
3.2.3强化左右侧肢体的运动利于学生综合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表3显示: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优秀人数上只相差1人,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优秀率比其原来优秀率高出了24.99个百分点,经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班的优秀率虽然比原来远高出9.19个百分点,但经χ2检验,P>0.05,无显著性意义。表明了运用全脑型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学,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2.4实验后运动成绩与文化课成绩的相关可靠性检验
限于编幅,只举例学生体育成绩与英语、数学成绩进行相关可靠性检验。表4显示:经相关的可靠性检验,实验后,英语、数学考试成绩随着体育运动成绩的提高而提高,呈密切相关,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采用全脑型体育教学模式,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促进了学生潜能发展,又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增强体质,启迪心智,提高学习质量,效果是明显的。
3.2.5小学全脑型体育教学模式利于儿童潜能的开发
通体脑电的测量,把实验前后的脑序参量进行比较分析,反映运动技能优化程度的脑序参量发展趋势,实验班较对照班有明显的优势。实验后,从图-3中可以看到,实验班反映运动技能优化水平的α波能量分布曲线状态,显现出主序参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本研究这一实验结果与无锡南洋学校所进行的研究结果相同(无锡南洋学校的结果见图-4)。此外,我国学者李捷对不同级别运动员与普通人的全脑序参量水平α波能量分布曲线状态的研究进行比较,从图-5可以看到健将运动员在运动技能的主序参量水平远远高于一级运动员与正常人,而一级运动员则明显高于正常人,在运动技能的主序参量水平上出现了明显的等级排列。上述研究反映出通过进行强化左侧肢体的体育活动,可以开发儿童右脑潜能,从而通过全脑自组织的功能,产生全脑协同状态,形成明显的主序参量状态,运动技能的控制获得优化和提高,这里,有力地说明实验组运动技能为什么会优于对照组的原因。
4结论与建议
4.1小学全脑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以强化左侧肢体训练逐步过渡到双侧肢体均衡发展的教学新模式。
4.2以全面、均衡地开发儿童的综合潜能为切入点,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全脑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具有发展性、主体性、内化性和实效性等素质教育的特征。
4.3实验表明,利用本模式进行体育教学,比传统的右侧肢体为主的教学模式更为科学合理,不但利于儿童身体机能的发展、体质的增强和运动技能的提高,也利于心理素质、创新能力以及文化课学习成绩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4本模式能更好地开发儿童综合潜能,具有深远意义和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美)乔.卡特纳.培养天才儿童的创造力[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任之,等.孩子智慧潜能的开发与培养[M].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李玉玺,陈锐.让大脑特别聪明[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4]欣悦.千万别让孩子的右脑睡着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作者:朱振彪;谢新荣 单位:珠海市香洲区造贝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