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特殊教育的现状与对策范文

特殊教育的现状与对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特殊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特殊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当前,山西省特殊教育现状是: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对接质量不高,学校硬件设施有待提升,智障和精神类障碍学生的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特教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制度不健全,随班就读与送教入户政策落实不理想,其他特殊教育形式亟待大力发展。解决山西省特殊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是: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整合特殊教育资源,发展特殊职业教育。

关键词:山西省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教师;特殊教育资源

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将“特殊教育”列为八大教育改革发展任务之一,开启了我国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特殊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虽然所占比重较小,但是因为受教育者的特殊性,更应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特殊关注。2015年,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全省特殊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省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基本都建成了1所独立的特教学校,其中一半以上的学校通过了省级验收;视障、听障、智障及精神类障碍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学生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达到每年6000元;特殊教育津贴标准提高到了50%,排在全国第一,远高于全国平均25%-30%的水平,并已实施到位。此次调研共涉及相关单位18个,其中,教育行政机构2个,康复机构1所,教育科研机构2所,特殊教育学校11所,相关特殊教育学校2所,发放教师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发放学生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56份,样本选择基本涵盖了目前山西省从事特殊教育的相关领域。特殊教育涉及医疗和教育两大体系,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特殊教育的主体对象正在由视障、听障为主的学生群体向智障、精神类障碍学生主体变化,这种根本性的变化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在学校建设、教学任务、师资培养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由于山西省特殊教育体制的惯性发展,与相关职能部门横向联系的缺乏,山西省特殊教育的医教融合、普职融合、家校融合、社会融合的系统性的教育体系尚未建立。

一、山西省特殊教育的现状

目前,山西省特殊教育学校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截止2016年共有64所,在校生9206人,其中视障学生513人、听障学生2703人、智障学生4250人、其他类障碍学生1740人。2016年,全省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637人,毕业学生1060人。山西省特殊教育主要面临的问题如下。

(一)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对接质量不高

山西省的学前特殊教育主要由各级残联组织下属的康复医院、康复研究中心以及民办的康复训练机构承担。截止2016年,全省残联办康复机构62个,有1490名0—6岁残疾儿童得到相应的认知及适应训练,有204名0—6岁孤独症儿童得到相应的沟通及适应训练,学前康复训练人数与教育部门义务教育阶段招生人数大体相当。受社会和家长的认知因素、期望值的影响,学前特殊儿童一般以治疗和康复为主,而目前山西省普通幼儿园普遍没有配备特教教师或康复师,特殊教育学校受硬件条件和专业技能人才所限,无法举办学前教育,因此,在幼小衔接上与康复机构学前教育出现了错位。在随机调查的25名一年级学生中(有关学生问卷均由教师或家长代为作答),有16名学生不能直接适应这种变化,另有7名学生计划离校继续接受康复治疗,有3名超龄儿童在长期接受康复治疗无望的情形下重新开始接受特殊教育。特殊学校与康复机构在教育目标、教育方法上的差异造成了特殊学生一定的流失率和重复入学率。在幼升小的过程中,家长的意志占据主导因素。小学阶段特教教师主要为师范类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康复技能培训,特殊教育学校在面对新生家长的沟通手段上也主要集中在开家长会和使用QQ群、微信群建立信任,没有进一步的医疗方面辅助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家长的落差感。幼小衔接是特殊教育由家庭教育转向学校教育的关键时期,调研组认为缺乏医教共建的机制是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原因。

(二)学校硬件设施有待提升

相较普通义务教育,特殊义务教育需要投入更多的场地、设备、器材、实训用具等,但是,目前山西省的特殊学校在硬件设施上远不如当地的普通学校。按照计划,山西省到2015年要选择300所有条件的普通中小学校,试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到2016年,要在有条件的500所普通中小学校建成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但是从目前调研结果来看,已建成的学校比例和建成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的标准还比较低,学校无障碍设施也普遍没有建设起来。学校硬件条件直接制约了特殊教育的教学能力。在随机选取的11所特殊教育学校中,最大的占地面积为13599平方米,最小的仅为680平方米。在关于教师对学校满意度的调查中,82%的教师认为学校规模小,地处偏僻之处,交通不便,55%的教师认为校舍不够,78%的教师认为教学设备不够,辅助体育器材不够。山西省特殊教育生均补助虽然已从1000元提高到了4000元,但是对于特殊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投入和普通学校特教设备投入的省级、市级财政支持力度相较普通学校差距还很大。例如:高平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新校舍建好近十年,却因为热力管线没有铺设到学校附近而无法搬迁,至今仍然租借在一所村办小学中;大同市南郊区特殊学校因为条件所限,目前在校生仅为36人。特殊教育学校尤其是其中的薄弱学校,最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但是在所调研的11所学校中有10所学校没有接受过社会捐助。调研组认为,时下捐助工作的功利化与特殊儿童家庭不愿意被关注以及公益性部门对特殊教育缺乏足够的了解,是这一项工作没有开展起来的原因。

(三)智障和精神类障碍学生的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随着政府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和特殊教育的深入推进,听障学生通过免费植入人工耳蜗已经基本接近于正常学生,可以进行正常的文化课教学;先天性视障学生由于数量的大幅减少,目前主要集中到太原市盲童学校就读,可以统一进行按摩专业职业教育。与此同时,受《山西省特殊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的制约,山西省县(区)级特殊教育学校以接收智障和精神类障碍学生为主。例如,汾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的70名学生中,只有视障学生1人,听障学生6人,而智障学生达到了63人。特殊教育学校对于智障学生的教育以计算、金钱管理、识字、日常生活等项目为主。智障学生由于发病成因和轻重程度不同,学习能力差别很大,因为缺乏科学的特殊儿童认知能力评价标准,目前对于智障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估只能依靠观察,对智障学生的培养只能进行均衡编班。精神类障碍学生由于在医学上也没有更进一步的治疗手段,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数量并不是很多,在校生以美术、音乐等管理式教学为主,效果不是很理想。鉴于这种状态,应尽快制定相应评估标准。轻度智障学生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他们通过教育是可以回归社会的,教学科研机构应该为此进行研究并编写相应的教材及教学用书;重度智障及精神类障碍学生单纯依靠特教教师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和医疗工作者必须积极地深入介入。

(四)特殊教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制度不健全

目前,山西省特教专任教师只有1445人,通过对11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调研,学校空编率平均在20%左右,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特教教师较高专业性要求与特教教师僵化的引进培养手段阻碍了教师队伍的发展。例如:曲沃县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7人,在随机调查的10名教师中50岁以上占到了6人,40岁以上的2人,只有3人达到了中级职称,其余均为初级职称;太原市盲童学校11名教师中只有1人为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其余均为非特殊教育专业。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人才引进渠道单一。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全额事业性单位,除了要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考试外还要求教师资格证及师范类学习经历,阻碍了医学类及其他特殊技能人才的引进。二是工作环境艰苦,除了学校基础硬件较差,工作强度大,社会认可度低等原因,普遍的特教补助退休减半的实施办法影响了特教教师的任教。三是评价机制僵化。特教教师借用普通教育的评价机制,在职称评定上无法与教学成果配套,评聘不分和职位较少也影响了教师自我提升的意愿。此外,在调研中,特教教师对于以下几方面工作提出了意见:1.36%的特教教师认为面对特殊人群精神压力较大,希望通过建立休假制度、轮岗制度等调整工作中的负面情绪;2.25%的特教教师从职业发展规划考虑,希望能有政策参加独立的继续教育,对取得康复师资格证和其他职业技能证书进行奖励;3.78%的特教教师虽然能够经常参加各级组织的业务培训,但是认为经历的培训科目和内容对教学工作作用不大,希望得到更高水平或来自医学康复等方面的培训。

(五)随班就读与送教入户政策落实不理想

截止2016年,义务教育随班就读生均经费达600元以上,普通小学、初中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招收的学生751人,在校生3843人,毕业生452人,分别占全省总数的45.88%、41.74%和42.64%。随班就读是解决特殊学生接受融合教育最有利的举措,但是由于这部分学生非常分散,所在学校占比很低,学校没有专门的资金和人员对其进行特殊管理,因此尚不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特殊教育。在所调研的2所普通学校中,都没有对随班就读学生建立专门档案,没有专门设置特殊教育资源教室,随班就读教师没有参加过学校以外的有关特教技能的培训。在随机调查的25名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学生中,有5名是从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转学过来的,他们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学节奏和在校受到歧视性对待是主要原因。需要送教上门的家庭多为极重度的智障学生家庭或经济条件极度困难的家庭,由特教教师对这样的家庭进行帮扶,效果值得商榷。特教教师对于极重度的智障学生缺乏专业的医疗康复技能,而对于家庭困难学生还是由政府帮扶确保来校接受正规教育为好。因为,特教教师送教上门不仅增加了学校额外成本,加重了教师负担,其教学过程和结果也是难以监督和评估的。

(六)其他特殊教育形式亟待大力发展

本次接受调研的可以正常表达意愿的学生均表示愿意继续学习,但是山西省目前还没有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普通高中,2015年起各市级特殊教育学校才开始尝试举办高中班。残联机构发展的特殊高中教育稍早,目前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8个,2016年在校生430人,其中,聋生393人,盲生37人,已有283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2016年山西省教育厅将接受职业教育的特殊学生生均经费提高到了6000元,人力资源部门从就业保障金中安排5%的资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班),主要用于开展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但是特殊学生的职业教育形势仍不容乐观。目前,山西省只有一所特殊教育普通中专学校,专业设置仍为传统的针灸、按摩专业,其他类型职业学校虽然数量众多,但是没有与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开设的缝纫、摄影、特奥体育、手工制作等对应的专业,开设的美术、音乐专业也不适合特殊学生学习。山西省的社区特殊教育主要依靠各级残联组织专职干部以及社区(村)残协选聘的残疾人专员在进行,主要工作为公益金帮扶、提供辅助器具和免费医疗服务,是目前社区特殊教育的主力军。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就业,但现实情况是,不少机构以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或缺乏专业培训为由,花钱却不安置,调研组认为,特殊学生的技能培养还应充分考虑用人端需求。

二、解决山西省特殊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发展和完善山西省的特殊教育,除了要在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上增强力度,还应该在制度的建设上加强保障机制。1.完善《山西省特殊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将“市级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承担视力残疾和听力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县级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承担智力残疾、孤独症和多重残疾等儿童、少年教育”的办学标准修改为“视力残疾和听力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由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承担,市级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承担高年级智力残疾和其他类型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县级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承担低年级智力残疾和其他类型残疾儿童、少年教育”。2.制定“不同类型特殊儿童认知能力标准”由省卫计委牵头,组织发改、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制定“不同类型特殊儿童认知能力标准”,建立不同类型特殊儿童专门档案,设立不同类型特殊儿童认知能力评估机构,针对不同类型特殊儿童在接受普通教育、特殊教育、生活补助、医疗救济、社会帮扶等方面制定科学的标准依据。3.配套家长陪读校舍在特殊教育学校配套家长陪读校舍,校舍区分托管校舍和非托管校舍,针对贫困家庭学生家长工作情况并依据申请自由选择。托管校舍可收取一定租金,非托管校舍提供学生与家长寄宿并由学校提供基本生活用品,配套家长陪读校舍的学校可免去教师送教上门。4.制定特教“双师型”教师奖励政策制定政策鼓励特殊教育学校在岗教师考取康复师资格证、护理资格证或其他相关证书,对于取得证书的特教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上给予认定,在学校教学评估中将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人数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二)整合特殊教育资源

特殊教育门类较多,适合专门化教育。随着山西省交通道路设施的快速发展,市与各县区的距离大大缩短,山西省特殊教育学校平均在校生人数不多,应集中力量举办专门化的、条件设施标准更高的特殊教育学校。1.特殊教育向市一级提升建议集中特殊教育资金和人才力量,在市一级举办“九年一贯制”或“十二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对县区一级招生人数不足100名学生的特殊学校进行改制,只招收小学低年级学生或与残联机构合并举办学前特殊教育,省级的特殊教育资金向市一级倾斜,全面提升特殊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办学能力。2.全面提升“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师范学校”办学能力“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师范学校”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专门培养小学特教教师为主的师范学校,现为高等专业院校,建议由山西省政府牵头全面提升该学校的办学能力,在保持学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增加资金投入,设立医学特教类专业,引进人才,增强学校科研教学能力,提升学校招生批次,逐步向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发展。3.组建流动的“特殊教育家长学校”特殊学生家庭的家庭教育更需要科学的指导,建议由山西省残联牵头组织成立“特殊教育家长学校”,由专人负责,机构设在省城,组织医疗、教育相关专家建立讲师团,定期到各县市举办讲座,免费义务为特殊学校和家长服务。

(三)发展特殊职业教育

特殊教育不仅要与职业教育融合,也要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结合才能打通特殊学生升学、就业的通道。结合山西省目前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状况,建议举办各种类型的特殊教育学校或职教班。1.举办特殊体育艺术学校建议由山西省教育厅组织实施,在省城举办省属的特殊体育艺术学校,学校性质为省属中等专业学校,学制三年,专业设置为特奥体育运动项目专业、美术专业、音乐专业和舞蹈专业,从特殊教育学校招收学生,学业优异的特殊学生可参加对口升学或五年制高职专业学习。2.在职业学校开办特教班在有雕刻、缝纫、泥塑、版画等适于特殊学生学习和就业的中等专业学校开办特教班,制定开办特教班的中等专业跨区招生鼓励政策,生均拨款经费按照不低于6000元/年执行,建立特教职业教师培养引进特殊政策,对于特教班的专业技能教师由山西省教育厅定期举办特殊教育培训。

作者:许晓霞;张峰;薄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