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透析通识教导中影视选修课的构思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通识教育是一种培养“理想人”或“完人”的教育。通识教育认为“理想人”需要具备以下能力:一是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二是具有清晰表达和沟通能力;三是具有融会不同学科、了解不同文化,用开阔的视野省察社会的能力;四是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五是关心人类及所处的环境,富有社会责任感;六是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
“理想人”的通识教育观,是一种包含了专业教育的广义通识教育观,除开“理性人”应具备专业技能这一能力目标,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教育还有助于其他能力的培养。在观影中,人的思考和判断,都是独立的,是一种属于自我的观影感受。每一个人都会经过自已的思考,得出对影片的一种判断。作为一门课程,在观影完形成自我判断后,师生之间会对影视的观影体会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在观影之后需要将自我的思考和判断,通过文字或口头的方式,清晰的表达出来。学生的沟通能力在交流中得以锻炼。影视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融汇了不同的艺术门类,综合了不同的学科知识,不论是学生自我的感觉,还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获得的更高层次欣赏,都能够提高学生通过虚拟影视世界,把握、考量现实社会的能力。
影视作品都是附着某种价值的判断,不论这种价值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的,观影之后,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这种价值的存在,经过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的道德修养、价值判断具有积极意义。作为一门课程的影视欣赏,不同于在影院或者借助于网络等方式观影,影片是经过教师把关的,因此,这样的影片具有的高于一般影片的价值和意义,任何影片都会设定一定的社会环境,都是社会环境与人之间的故事,在这样的影片中,学生能够对人类及其所处的环境,有更深次的感受,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影视选修课,是高校进行通识教育的最好载体。在通识教育视域下,审视高校影视选修课的价值,就在于这门课程最大程度上与通识教育培养“理想人”目标相吻合。
影视欣赏引导教育从兴趣开始
从通识教育角度,定位影视选修课的价值,有利选取课程的内容,这也是这门课程的一个难点之一。影视,不论是从影片的数量来说,还是从影视本身的学科角度,其知识体系都是纷繁复杂的,在一个学期内,如何选取教学?在影视选修课的教学中,存在着两种课程取向。一种是学生角度的,他们希望课程所选取的影片,更具有趣味性、时尚性。在笔者对500个学生的调查中,结果显示:在影视作品中,学生最为关注的是影视的趣味性23%,其次为主要演员20.7%,故事情节占18.1%,艺术性占14.6%,知识性占12.3%,说不定占11.3%。而他们最喜欢的电影类型中,爱情片占26.2%,喜剧片为22.8%,动作片16.6%,科幻片11.4%,战争片7.2%,动画片7%,其它8.8%。也就是说从学生角度来说,他们看重的是电影的娱乐价值。这应该也是电影最为普遍的一种价值。另一种课程取向是教师,从教育角度来看,承担电影教育功能的应该是电影的人文价值,而不是电影的娱乐价值。两种不同的价值认同,有时候容易产生冲突,也就是学生喜欢看的影片,教师认为不具备人文价值,也就不能够在课堂上作为欣赏的对象;教师认为具备人文价值的影片,往往缺少娱乐价值,导致学生不喜欢看,不懂得欣赏。
“所好非所教”“所教非所好”的矛盾,集中在影片的选取上。好在,人类创造的影视,除开娱乐价值极强的娱乐片,以及人文价值极强的文艺片外,不少的影视作品,是具有综合价值的。不少的影片融合娱乐性、艺术性,一方面能够满足人的感官刺激需要,一方面又能够激发人心灵的思考。在影视赏析课的影片选取上,就需要在两种课程取向上,寻找一种交集,而不是将两种取向区别开来,甚至是对立起来。学生不具备一定的影视欣赏能力,片面强调影视的人文价值,往往容易使得课堂显得“曲高和寡”。从尊重学生的兴趣开始,选取既具有娱乐价值,更具有人文价值的影片,成为课程的一个关键点。教育从兴趣开始,当学生在观影中,调动起兴趣后,在兴趣中隐含的价值,就应该成为教师挖掘的重点。
娱乐引导学生学习影视专业知识,学习娱乐是如何通过镜头体现出来的。影视赏析课程是需要对影视专业知识,做粗略介绍的,也就是需要对视听语言等做介绍。如果,这种视听语言专业知识,作为单独部分,突出来讲授,是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的,其教学效果,也很难达到。因此,有必要在影视的娱乐价值中,结合影视专业知识,强调影视语言的运用方式。比如在《阳关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和几个儿时玩伴丢书包的镜头中,当马小军将书包扔向空中,画面持续了十多秒的时间,在空中十多秒都未落地的书包,造成了强烈的喜剧效果,不过在书包落下时,儿时的马小军已经步入少年,这是一种电影中的转场技巧。这种转场以一种喜剧的效果,在不经意之间完成,能够让观众觉得自然,使得影片更为流畅。又如在《天堂电影院》中,有一段极具喜剧效果的段落,多多的同学因为回答不好老师的算术题,丑态百出,并被老师抓住头撞黑板。在这个极富娱乐价值的段落中,镜头最后定格在多多同学的头部因撞击而形成的疤块上,这个疤块在影片的最后,为多多寻找自已的初恋,提供了线索。这是影视中的一种伏笔。在不经意的瞬间,镜头的交待,为之后故事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这部影片中,这样的伏笔还有很多。教师举一反三,能够使学生掌握这种欣赏技巧。
娱乐引导学生学习影视文化的人文内涵。经典的影片在博人一笑的同时,也能够发人深省。具有娱乐价值的影片,较为容易让人接受,但在娱乐化的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思考,需要经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影片的人文价值。比如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由冯小刚饰演的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有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冯小刚受到学生的嘲讽和戏谑,而在这背后,所放映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一种颠覆,这种师生关系的颠覆与影片的时代背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对于影片的娱乐价值的关注,非影视赏析课的重点,关注影片的娱乐价值其实质上,是通过娱乐价值,吸引和调动学生观影的积极性,而教师的重点在于通过娱乐价值,挖掘人文价值。在学生的观影层次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后,可以在影片的选取上,更加侧重于人文价值。
通过角色换位挖掘影片的人文价值
影视赏析选修课程中,如何在学生观影后调动学生对影片进行分析,是一个难点。有时,学生观影的积极性与学生观影后的沉寂形成鲜明的反差,分析电影的能力与意愿,都受制于赏析的水平与自我的表达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强调单向的信息传递,学生也许较为难以接受。如果将教师的中心地位,转为学生的中心地位,通过提问,让学生换位思考影片中的问题,能够较为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再辅以教师对于影片的把握能力,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将得到提升。角色换位,就是在影视赏析课程中,学生观影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换位为影片中演员、编剧、导演等角色,思考影片所反映的问题。一般,换位为演员,较为容易;换位为编剧、导演较难,但所有的换位思考,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对于影片人文价值的探求。
比如在影片《天堂电影院》中,多多的老朋友艾尔弗雷德做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对于多多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多多与艾琳娜恋情发展到关键时段,艾尔弗雷德欺骗多多说艾琳娜没有来找过他。最终,有情人没能终成眷属,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多多将精力放在了事业上,成为一位著名的导演。观影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艾尔弗雷德为什么做这个决定,能够激发学生探讨爱情与事业之间关系的问题,虽然,这种探讨不一定有最终的答案,但对于学生自我处理类似的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又如在《天堂电影院》中结尾,编剧安排多多观看艾尔弗雷德送给多多的礼物。这份礼物很特别,全部是由剪取的接吻镜头组成。从剧情的角度,这是一种回应,在多多小时候,艾尔弗雷德答应将这些剪取片段送给多多。但这段剧情的目的显然不仅只是一种剧情的回应。艾尔弗雷德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接吻的镜头,在于当时由神父控制的影院,不能放映此类镜头。神性与人性之间的冲突,在这段剧情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思考编剧对于这个段落的安排,有助于学生把握剧情所折射出的价值。
在另一部影片《美丽人生》中,这部由意大利人罗伯托•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讲诉了一个犹太家庭在纳粹集中营的故事。父亲为了儿子不受惊吓,以一种玩笑的方式,告诉儿子他们在做一个赢坦克的游戏。全剧轻松搞笑,有着意大利电影一贯的幽默。结局也不失完美,父亲虽然在保护儿子的过程中牺牲,但儿子最终走出了集中营,并与母亲相逢。导演为什么要用这样一种喜笑的方式讲诉那段痛苦的历史,这种方式与直面历史的惨痛的讲诉之间有什么区别、联系,效果有什么不同,这些都是引人思考的。
通过角色换位思考,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影片的人文内涵,这种思考所得,并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一种自我的体会与感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思考方向与主题的把握,要起到把关的作用。
作者:纪富贵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