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外院校计算机通识教导透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刘菲单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政治部
美国计算机通识教育的特点
1.教育内容广泛性。美国高校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呈现多面性和综合性。课程的选择数量非常大,涉及的专业领域也比较广,基本上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建筑、人文、艺术等多个方面。2.课程设计灵活性。美国高校的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都有专门的课程研究机构,由资深教授和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老师组成,从课程开设环节就严格把关,保证课程开设的先进性。课程作业极少使用课后系统,基本上都是综合性比较强的上机操作,比较注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3.教师队伍多样性。美国在完善知名专家、教授参与日常授课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吸收更多科技前沿的知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青年教师对新事物的适应较快,容易跟上更新的脚步,所以更容易加入到计算机通识课程教育的队伍中来。
美国计算机通识教育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率先进入新的经济发展轨道。在美国新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以计算机相关技术为主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据了主导地位。美国新经济的发展与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学科发展。美国的计算机教育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在一些知名大学建立起来。当时计算机专业是一门二级学科,被设置于自然科学之下,因此具有交叉学科的一些显著特点。
随着全球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迅速成立起独立的计算机学院,后期又在计算机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诸如人机交互、人工智能、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安全等基于计算机科学体系的众多分支研究机构。根据美国学科专业目录设置,共设立独立学科群38个,计算机为其中之一。计算机教育在学科分类建设上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所含学科数目和专业方向持续增长。新增的专业有的对应以前的主要学科,如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科下新增了信息技术专业,有的则对应于新增的学科,如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下的网络管理。上世纪末计算机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其中主要是以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为代表,新增加的专业学科中,也都大多与上述三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上述问题主要是以计算机专业为主旨进行的研究,并不包含一些交叉性的学科。由于计算机科学有着针对其他学科良好的辅助意义,所以计算机技术也迅速融入一些传统学科中并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生物、管理、医疗、传播等。计算机科学在其他交叉学科中也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并且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2.人才培养。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和扩大。20世纪80年代,美国计算机专业教育开始普遍进行,期间每年的学士学位授予量保持在6万左右,在20世纪90年代的几年间,计算机学士学位的授予量保持在4~5万左右,到了2000年以后又大幅增长,研究生学位的授予量在这10年间出现了迅猛增长的趋势,其增长幅度远远超出学士学位。可以看出,高层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正在不断加大。美国政府对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制定了长期投资计划,2000~2010年间,美国政府向计算机专业投资的NSF经费比例不断攀升,这说明政府对计算机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从而有效带动了IT高级人才的培养。
对中国高校计算机通识教育的启示
计算机通识教育理念在美国高校的教育模式下是紧紧围绕学生为中心开展的,课程的设置主要倾向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及道德的追求。课程的设置理念清晰具有通融意识和博雅精神,核心针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无论是在不同专业领域或是不同地域文化都旨在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在课程安排上指导思想并不是统一的,但主导思想还是精粹本质主义教育,主张扩展学生视野、深化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素养。在中国,当前大学生的外在要求和内在需求都要求大学通识教育需实现人的和谐发展。为了培养高素质且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改变以往取向单一的专业教育方式,拓展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领域,将计算机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进行统一,将计算机通识教育作为低年级学生专业教育的一种补充与人文教育理念等同发展是大势所趋。
1.促进全人、新人培养。结合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思想理念及大学人才培养标准,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的目标应定位在“全人”教育及“新人”教育。“全人”教育是让人们本性中所蕴藏的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各方面潜能共同发展。大学作为学科涉及面广、办学规模比较宏大、科研能力强劲的实力型教育机构,在课程内容选择和结构安排上都需发挥自身优势,使学生在知识掌握的宽度与厚度基础之上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通过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改革改变以往文、理等学科差异明显的境况,使不同领域的学生接触学科之外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当前所掌握知识的不足及局限性,明白知识关联的重要性,在思考及处理问题时做到视角广阔。“新人”的教育方式着重在于对学生的创新、创造力的激发。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不仅承载着知识的传承及扩展,更要强调知识更新及超越。大学通识教育内容在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及问题思考方式的基础上,也需在师生间的互动、学术前沿问题的探索方面加强。只有在创新性、主动性、创造思维上着重培养,才能真正实现超越式发展,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牢固基础,进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协调知识体系。计算机通识课程的内容选择是落实课程目标的首要任务,虽然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选择时最直接的依据,但是课程内容会受到多方面制约。例如社会因素、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同学校自身文化差异等。从学科角度分析,计算机通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应在人文知识、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方面相互融合,使得学生能够将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用到工作当中,成为既能牢固掌握自身专业技能,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进入信息时代的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对于新世纪大学生素质及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提升师资水平。学校应加强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陈旧观念进行转变,加强通识教育理念在教师当中的影响力,营造出良好的通识教育氛围,注重通识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对教师能否担任通识课程进行公正评估,并对任课教师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例如:计算机应用较为灵活广泛,应为教师建立计算机通识教育经验交流平台,以及提供教师进修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教师提高计算机通识课程的教学能力。同时,还应通过引进计算机高端人才或是对计算机通识课程教师实行竞聘上岗制度,加强教师队伍自身的提高,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对优秀计算机通识课程教师给予奖励,并进行教学经验的推广,以达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创新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的课程教学加以课外辅导对于计算机通识课程的推广有重要作用。首先,大学可以根据自身实力开设小班计算机研讨课,这样能保证教师对每位同学都能够进行了解,锻炼每位同学的表达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人数限制的优势还可体现在:师生交流方便,学生间互动积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进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大学应大力推广优秀研究生担任助教制度,不但可以提高课程的实施效率,也可以提前考察及培养一批将来可担任计算机通识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助教还可以协助任课教师开展计算机知识讨论课、实验课、实践课等课程,还应该帮助学生解答学习计算机知识中遇到的困惑问题,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提供客观合理的建议等。
总结
目前,计算机通识教育不仅仅是针对计算机专业而言的,对于所有专业的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机科学的由来就是辅助人类完成生物学科、经济学科、化学学科等高计算水准学科的研究,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科都需要涉及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很多知名教授在进行教学研究时都得出结论,随着人类科学驾驭能力的不断增长,如今已经不能单纯依靠一门学科知识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必须跳出本专业,广泛深入进行探讨,才能真正意义地解决问题。通识教育课程是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环节,要想将计算机科学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需要一定的积累过程。只有当积累变得厚重时,才能将基础知识转换为实践技能,从而达到科技水平提升的目的。如今计算机应用技能是各个高校强调的重点培养目标,只有将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可以使科学思维能力达到质的飞跃。这也正是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挑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