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实验班通识教导形式的组建范文

实验班通识教导形式的组建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实验班通识教导形式的组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实验班通识教导形式的组建

作者:戴国辉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党委宣传部

十多年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动下,相关大学对通识教育投入了较大的人力与经费,建置了更友善的学习环境,制作了更丰富的教材,延聘了更优秀的师资,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不过,我国的通识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教育目标存在冲突;大学课程设置存在缺陷;通识教育实施渠道过于单一;当前的大学教学评价机制与通识教育效果评价方式相悖;大学学科制度以及管理制度不尽合理等。

“以人为本,四维一体”通识教育模式的构建

河北联合大学推行通识教育的平台是以升实验班。以升实验班成立于2008年,以学校毕业生、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名字命名。实验班每年从全校工科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根据通识教育理念,按单独编班、因材施教、特殊培养的基本原则,强化工科基础知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培养锻炼,使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较强鉴别能力和多种思维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和个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秋,笔者开设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入选实验班通识教育课程。笔者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四个角度,采取多种措施,高品位、高质量地开设《中华上下五千年》课程。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树立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在通识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树立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尊重学生。通识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关注和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最根本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提高学生的教育水平、文化品位、精神追求和道德修养。

(二)历史知识的传授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不知道你出生之前的人,永远是个孩子。”中国历史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中华上下五千年》课程首要就是历史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三)文学底蕴的渗透

文学是开启心灵的钥匙。“文学最有潜力产生伟大的作品,这仅仅因为语言是它的材料,仅仅因为语言的形式同我们的生活形式关系最密切。”文学拥有超越功利的价值,所反映的真情实感能够深入人心,改变人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塑造灵魂的效果。《中华上下五千年》课程经常讲授并指导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经典作品。比如,《诗经》、《窦娥冤》和《红楼梦》等,并要求公开讨论相关内容,撰写阅读心得体会。

(四)哲学思维的培养

“凡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不能严格定义和说不清楚的地方,便是哲学王国的版图和地盘。”哲学作为一种帮助人们合理地思想、合理地说话、合理地行动的学问,其浓厚的系统化、理论化和逻辑化色彩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中华上下五千年》课程引导学生徜徉在先秦哲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哲学长河中,通过学习讨论濠梁之辩、鹅湖之会等经典案例,塑造学生的人格精神。

(五)艺术活动的鉴赏

“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艺术能够创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有认识世界、教育人生、提高审美能力等多种功能。《中华上下五千年》课程讲授多姿多彩的艺术活动,比如建筑和园林、雕塑和舞蹈、服装和纹饰、声乐和器乐、古代戏剧和现代影视剧等,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创新《中华上下五千年》课程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影响通识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以学生为本,摒除不合时宜的、落后的教学方式,构建科学的教学方式。

(一)实行以阅读经典为主、以小班讨论为辅的授课方式

开展通识教育,必须要让学生读经典原文。只有阅读经典,才能对经典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有深刻的体悟。对经典的领悟和理解只有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授课时,笔者一般提前布置阅读篇目,要求学生阅读多种经典作品,如老子的《道德经》、刘勰的《文心雕龙》、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课上,选讲一些典型篇章,介绍经典的内核、流转变化以及研究成果,引导大家积极发言,讨论阅读的心得体会,最后进行点评。同时,要求学生提交分量足够的读书报告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从而完成相关的课程学习。

笔者坚持贯彻研究性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评价历史人物时,涉及该人物的时代背景、家庭教育、性格特征等都有所交待,尽量使其有血有肉,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中体会真善美,辨别是非对错。例如,讲到南宋岳飞镇压杨幺起义时,结合学术界对岳飞的研究,要求学生轮流发表意见,把学习作为研讨、探究的活动,而非追求达到事先设定的标准答案,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开展拓展性教学,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网络和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大学生喜欢在网上建博客或是通过BBS跟帖、QQ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另外,通识教育的课时有限,教师应当把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这不仅能使教学情况得到及时反馈,而且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往往能擦出闪亮的火花,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开展。笔者未雨绸缪,在开课前就公布了自建的QQ群,以发帖的形式开展相关专题的讨论,让学生通过跟帖的形式,反馈自己的思想与心得。此外,笔者还在网上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著作、学术动态等,使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并将这种对真善美的追求带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

2012年5月,河北联合大学以升实验班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前夕,笔者通过问卷调查、集体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对毕业生进行调研,结果发现95%的毕业生思想成熟、信念坚定;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素质较高;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党爱国情怀。62%的学生考上了研究生,30%的学生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全体毕业生均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这是包括《中华上下五千年》课程在内的全体教师和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学校积极推进通识教育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