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素质教育电子白板技术下的数学教学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文章从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启发学生思维、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电子白板技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三个方面研究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基于电子白板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关键词:电子白板技术;素质教育;初中数学
实际上,电子白板技术最早作为一种商业技术,较多地运用于公司和企业当中,近些年也开始作为一种普及技术,被运用在学校教学当中。目前,教师需要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中,通过利用电子白板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数学课堂,真正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启发学生思维
电子白板技术作为目前常见的一种信息化技术,其最主要的优点在于直观、便捷。众所周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想讲明白一个知识点,或者让学生学会一个公式会比较简单,但如何通过这个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数学思维挖掘,才是数学教师应当予以关注的重点。而这恰恰也是目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通过电子白板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如在传统的数形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利用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板书,使学生通过二维的线条勾画和组合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三维的立体图形。这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尚不成熟,且在小学阶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数学思维学习。通过电子白板技术,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例题,以Flash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多个线条的搭建,使学生了解到线条之间可以组合为图形,图形之间又可以组合为物体。这样一来,从二维到三维的变化模式就可以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多次反复地观看这种转化方式有利于他们数学思维的形成,也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形结合思维的内涵。
二、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如果单方面进行知识传授,很有可能使学生难以感受到知识的实际内涵和概念。因为绝大部分的初中生还没有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技术进行情境创设[1]。与传统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相比较,电子白板技术在图文结合功能方面更加成熟,更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比如,在初一上册的课本中就有关于图形知识的内容,当学生学习到圆这一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上的白纸和剪刀剪出一个圆。然后教师利用问题导学法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同学们,我们拿着自己剪出来的圆,然后不断地对折,重复几次以后,我们能够观察出什么样的规律呢,能发现什么样的结果呢。”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实践探讨,在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出提前所做的课件:将一个圆的圆心以符号“O”表现出来,并确定点A和点B,连接成为线段AB作为圆的弦,作直径CD,使AB垂直于CD,垂足为E。这时候,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哪条呢?你能在这个图形当中找到弧线吗?能找到弦吗?”学生在小组中展开探讨,并得出这道题的答案后,教师可以鼓励每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利用电容笔在电子白板上书写出自己的答案和解题过程。最后,教师对这些解题过程一一解答,将一些错误的部分和环节用电容笔标记出来,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从而充分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利用电子白板技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学得多、练得少,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而这一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技术予以解决。实际上,电子白板技术中最主要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功能是利用电容笔进行实时的勾画。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2]。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先展示出一道例题,然后邀请一名学生上台,在电子白板上解题。这名学生解题完毕以后,必然会有其他学生提出完全不同的解题思路。这时候,教师则可以邀请这名学生再次上台,利用电容笔在电子白板上书写其他解题方法。这样一来,全班学生都可以看到其他学生解题思维中存在的微妙变化,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各行各业的生产率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在素质教育号召力不断加大的今天[3],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信息化手段,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启发学生的思维,渗透德育的内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才是真正践行素质教育要求的必然之举,才能够真正为祖国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容.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下旬),2018(12):140-141.
[2]樊振宇.试论现代化教育技术中的“电子白板”[J].信息系统工程,2017(8):173.
[3]刘月.探寻素质教育切入点提升白板教学有效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1):101-102.
作者:李青豪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