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范文

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

近十年以来,国内高等院校就教育工作研究和创新的关键点之一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国内高校教育的重点。就近年来围绕国内高校教育所展开的讨论而言,无一不紧扣素质教育的主题。在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在于对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融合路径的寻求和探索,以培养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优秀人才,将来进入社会也可以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要研究两种教育的融合路径,就有必要先对当前推行的专业教育做进一步的了解。日益发展的科学文化和技术加快了社会分工细化的进程,社会分工的专业化代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体现在教育领域就是对人才专业素质的高要求。建国初期,根据学科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社会分工的现实需要,国内高校初步构建了高校教育专业体系,不仅符合当时的人才培养需求,而且提高了某一领域人才的专业是程度,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水平,使得高校培养出的专门人才能够实际从事于专门领域的专门岗位或专门职业。但是,社会的不断变革不断改变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性,并在实际应用中逐渐暴露出专业教育的一些问题。这就促使国内高等院校必须不断寻求一种新的教育机制来促进专业技能培训与文化素质教育的融合。

1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1.1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当前,国内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高等教育,将文化素质教育引入高等教育领域进行重点发展并非对当前高校专业素质教育的否定,而是将其作为与专业素质教育相并列的教育类别并列存在。所以,就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及素质教育的内涵而言,高等教育应该在进行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换言之,就是在开展专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文化素质教育,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这一教育理念明确指出了素质、知识和能力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因素,其实质是学生教育中做人与做事教育的统一,其中素质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知识和能力则教会学生如何做事。这在根本上符合了党和国家提出的教育方针。1.2文化素质教育是开展专业素质教育的前提国内高等院校一直以来推行的专业素质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这很显然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当前社会发展实际对人才的需要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还要求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一个人的知识与能力能否得以充分发挥和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所以说高等院校开展专业素质教育的前提便是良好的文化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的三大因素中,素质教育既是核心,也是知识与能力不断完善的终点。

1.3文化素质教育是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结合当前社会对综合型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实际需求,要求高等院校不断改变当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变革过程中,在专业素质教育中引入文化素质教育越来越引起学者的关注,研究和讨论围绕文化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而展开,得出开展符合当前社会实际专业教育离不开文化素质教育的支撑,文化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一方面,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1.4两种教育的结合是客观事物相互关联性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初入职场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很多问题并非依赖学校所学理论与技能所有效解决。这就对高校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仅限于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互不相连的知识和孤立的对待问题的思维都不能很好地辅助学生运用于实际,需要向学生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教育和培养。而长久以来高校所开展和推行的专业教育模式已不足以满足这些要求,这就要求将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给学生客观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

2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

2.1现阶段高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近十年来的教学实践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主要有:(1)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革和优化,以学分制教育为前提,设置门类繁多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并向学生规定最低选修课学分;(2)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倡或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必要的社会调查和实践,并根据实践内容撰写报告;(3)创建校园文化。在高校内部借助于文化景观景点的构建,在校园内营造文化教育的氛围;(4)进行理论研究。通过专刊专著的编辑出版、进行专题学术讲座及研讨、创办学术论坛等方式对文化素质教育理论进行研究。

2.2面临的困难与不足虽然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国内高等院校在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水平的成功,但同时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首先,尽管很多高校都设有文化素质教育机构,但由于院方没有正确认识文化素质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重视力度不够,缺乏政策和资源的辅助支撑;其次是教师观念尚未完全转变,不愿将精力放在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之上。这主要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缺乏相关配套政策、专业素质教育老师没有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意识和动力、或自身文化素质能力不到位;第三,学生缺乏参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动力。受国内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未能正确认识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漠不关心,多数时候只是为了达到学校要求而选择必须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很少能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其中;第四,围绕文化素质教育所开展的课外活动质量不高,直接影响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往往出现学生中途退出的现象。

3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层次

3.1学校宏观指导层面的融合由于国内高校的办学层次及特点各有不同,因此,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必然各有千秋。这就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设置符合学校专业素质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以天津大学为例,学科基础课、自然科学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等理工科类科目的教学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仍占据着主要地位。为从根本上进行变革,学校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素质教育之中,同时,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起积极性,促使专业老师对文化素质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日常专业教育中将文化素质教育付诸实践,成效明显。另外,同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由于受到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和学制等因素的影响,在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就不一定完全适用。在高职院校中,“就业”是其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和导向。其培养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课程设置不要求文化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侧重于对实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同时,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通常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全程学时较短,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始范围,因此,为在高职院校有效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很有必要。故需要根据各大高校自身的层次特点以及教育现状和目标设置符合自身教育实际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最终实现文化素质教育同专业教育的相融合。

3.2专业课程层面的融合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还得结合专业课程特点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开展人文知识讲座、开设文化素质选修等方式进行,但又不得单纯局限于这几种形式,而是以学生专业为立足点,不断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形式进行丰富和完善,将文化素质教育渗透于专业教育之中,实现两种教学类别的融合贯通。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要通过挖掘学科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既达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又使得教学工作充满吸引力。同时,对教学形式还要不断进行革新,除了当前推行的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实验教学以及人文讲座等教学形式外,还可以尝试顶岗实习、研究性学习等不同的教学形式。此外,还应该变革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将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融入其中,激励学生、教师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积极参与评价。

3.3文化环境层面的融合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还要充分考虑地方特色文化。通过与地方特色文化的相结合,能够达到教育内容丰富与教育特色彰显的双重目的,在弘扬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同时充分发挥高校对文化的传承能力。以丽水学院为例,丽水学院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将华侨文化、青瓷文化以及畲族文化等极具当地特色的文化引入到学院文化素质教育之中,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4文化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路径

以文化素质教育总体要求为指导,不断开展在专业素质教育中贯穿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寻求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相融合的有效路径。

4.1认真落实文化素质选修课,确保文化素质教育能够实质性开展依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课程进行宏观设计。将学生文化素质提高作为总体目标贯穿其中,从根本上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学生要想顺利毕业,必须选修够6学分的文化素质选修课。同时,在学生选修文化素质选修课时,学校应提供合理化建议和指导,尽可能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程。

4.2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确保文化素质教育能够多方位开展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与文化素质教育相关的讲座、比赛及各种社团活动,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激发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查与实践等等。

4.3提高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增强文化素质教育吸引力不断引导专业教师转变理念,借助于企业实践、教学研讨、课程进修以及教学技能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专业教师文化素质水平,促使专业教师既有意愿又有能力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实践中就有很多专业教师通过自身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素质教学经验。例如,借助于校园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进行校园人文景观短片的录制,完成“视频编辑与制作”课程的教学;在短片制作中引入对“苏裱技艺”的介绍,使学生既了解了“苏裱技艺”,又掌握了短片制作技艺;在“三维动画”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创作“数字吴文化园”,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又了解到“吴文化园”。因此说,学生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是对自身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

4.4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丰富文化素质教育形式当前的课程教学尚且以班级集中授课、笔试集中考试的形式为主。高校相关部门和单位应积极探索课程教学形式及考核办法的变革。可以通过成立课题小组进行分组教学来变革教学形式,而对于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考核则可以采用作品创作的方式进行,对学生课程学习的全程、作品创作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考核,最终采用答辩的形式完成考核工作。对于综合考核及答辩结果优秀的学生,可以在确保其达到毕业设计要求及论文创作的前提下给予免答辩的政策。教学形式及考核方式的变革都是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素质教育。

5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逐渐转向对高技能、高素质综合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这使得高校教育亟需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和提升。但就当前来看,国内高校教育模式仍处于以专业素质教育为主的状态,对学生文化素质以及其他素质的教育仍未能引起高校教育的真正重视。实际上,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同属于素质教育一个范畴的两个类别,而且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支撑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中,文化素质教育是基础,高技能、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高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应将文化素质教育同专业素质教育融合起来,在专业素质教育全程渗透文化素质教育,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梁爽 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