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培养创造教育素质的实践范文

培养创造教育素质的实践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培养创造教育素质的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培养创造教育素质的实践

随着21世纪的即将来临,肩负着跨世纪建设大业的中国青少年教育缺少什么?一项调查统计结果应当引起我们的紧醒。据中国科协青少年部、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年联合开展的“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培养与知识产权保护教育社会调查”结果得出结论,我国青少年教育最缺少的是: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的存在,与现行教育体制中“一切为了高考,一切为了升学”的追求有着直接关系,也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形式的单一性等因素不无关系。而这些因素近年来已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加强素质教育的措施。然而,我们却别忘了另一个重要因素—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教师,他们的素质高低、意识强弱直接影响着这些措施贯彻实施的质量高低。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国际教育界人士认为: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许多国家为此已将培养创造型人才列人战略计划,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认为培养创造型人才依靠的是创造型的教师,他们的创造教育观、自身创造素质、创造教育知识结构等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由世界银行贷款的抚州师专《师范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课题组,对现行的师范物理教学进行了改革,尤其是对“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突出的一个目的,就是对师范生—未来教师进行创造教育素质的培养。同时,对他们的现代创造教育知识结构进行了再塑造,对他们的创造教育观念进行了强化教育。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创造型教师。

1创造教育知识结构的塑造

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就必须有创造性的教师。美国学者史密斯(R.:而th)认为,所谓创造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然而,要做一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一般教学方法,还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创造教育知识结构。为此,本课题组在(师范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课题中,根据物理实验课的特点,针对师范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创造教育知识结构的塑造。

1.1现代物理教育理论和实践教育

由于历届在校师范生在中学时接受的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如物理教学均以黑板教育为主,忽视实验教学,这对他们今后在从事教育中是否会吸收新的教育观念是有影响的。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收集了大量的最新物理实验教学资料向学生们介绍,以达到对他们进行现代物理理论和实践的教育。现代物理教学理论与实践已经证明,良好的实验教学已成为物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重视实验教学有多方面的意义,既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又加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为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由于动作是思维的培养者,加强实验还可以多信息、地作用于学生,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要重视实验就必然要改变单纯的讲授现象,从而促进物理教学的改革。现代实验教学则主张,不仅要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等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要根据现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对物理科学的兴趣特点,分层次地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教学中我们也适当介绍一些国外发达国家现代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如英国的“着意创造情景,培养创造能力”,美国的“自己动手实验,参与寻找规律”等,并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现代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和发展的书籍和文章阅读。使他们全面地了解现代物理实验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新理论,为今后开展创造教育活动作好充分准备。

1.2掌握创造力概念、原理及方法

作为创造型教师,应当掌握创造力的原理和方法,而这种知识准备与应用能力也是创造型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之一。为此,我们在实验教改中,有意识地把这些内容引进到教学活动中来。介绍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物理实验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是如何在长期积累的知识准备下,应用观察、想像、思维等综合方法,以坚韧的意志和恒心进行创造研究,从而取得成功的,尤其是他们在创造过程中应用的具体创造方法,如伽利略在实验中运用的理想实验方法,法拉第在电磁感应实验中运用的逆向思维方法,等等。说明创造力是一种综合的素质,它在创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也适当介绍一些科技创造力原理和方法知识,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让学生学习。在具体的物理实验中要求学生用探索的方法进行实验,或从具体的物理实验中寻找出其运用的创造原理和创造方法。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和实验训练,使学生初步地掌握创造力的原理和方法,使他们认识到:创造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它不仅包含了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智能要素,而且也包含了事业心、兴趣、志向、干劲、意志、恒心等非智力因素,在具体创造活动中,还包含许多具体的创造方法。其中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决定于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性质,而智能要素需要人们有意识地开发,因为观察能力是智能结构的眼睛,记忆能力是智能结构的仓库,想像能力是智能结构的翅膀,思维能力是智能结构的中枢,注意能力是智能结构的警卫、组织者和维持者,操作能力是智能结构的行为。它们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以上努力使学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创造力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1.3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的掌握

随着教育的现代化,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必将成为主要教学工具。而创造型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创造教育活动,必须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为此,课题组在实验课教学中,坚定地贯彻了这一指导思想,在完成传统教学手段的学习后,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努力创造条件,开设了教学电影机技术、幻灯机与幻灯片制作技术、摄影技术、投影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等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这些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更要掌握它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使它们的优势充分转化到现代教学活动中去。

1.4培养科学方法论的素养

掌握科学方法论是教师开展独创性的教育科研活动所必备的重要素养。尽管物理教学研究的题材与自然科学研究的题材有差别,且两者研究的过程也不相同,但是,物理教学的研究方法与一般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相通的。例如,对于一个较大的科研项目,都有提出课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实验(这里包括物理实验和教学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等主要环节,教学研究也是如此。而创造教育更离不开科学方法论的灵活运用。为此,课题组在实验教学中,十分注重科学方法的教育。尤其在教学方法上,尽量融科学方法于实验教学之中,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家在科学实验研究中,是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来开展科学研究的。在实验教学中,采用模拟物理学史上的典型实验和估测重要物理常数来创造情景,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的形成及发展。例如,密立根实验测定电子电量、电子荷质比测定、万有引力恒量的测定等等。在具体的实验教学研究课中,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科学方法于实验教学研究中去。如94级某学生通过学习后,运用逆向思维法,把传统的“上压式浮沉子”实验改进成“下挤式浮沉子”实验,不仅使实验的效果更加明显,实验工具更加简单,而且能排除传统实验给学生造成的误解。

1.5充实广泛的科技应用知识

据上海师范大学“园丁科技教育工程项目课题组”1997年对上海市八千余名师生进行的科技素养问卷抽样调查表明:该市中学教师的测试成绩比该市重点中学的学生低了5%。试想,那些科技素养还不如学生的教师,如何来开展创造教育?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造能力?这一问题应当引起师范教育的高度重视。为了使师范生在今后的教育工作岗位上,能更好地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造教育,并能在中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更好地开辟创造性思维活动,课题组在教改中十分注重师范生科技素质的培养和科技应用知识的充实,要求他们应当具备“博”与“专”相统一的合理知识结构,更要求他们具有广泛的科技应用知识和综合科技素养。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是中学生科技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指导者,更有必要掌握广博的科技知识和物理实验应用知识。因此,我们在具体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极力强调知识的广博性应用性,并根据物理实验课的特点,开设了各种物理实验知识应用讲座,开放物理实验研究室,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研究兴趣小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小组”、“摄影兴趣小组”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要求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基础上,特别注重物理知识在实验和实际中的应用,从而充实他们广泛的科技应用知识和科技素养。

2师范生自身创造素质的培养

由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的素质则是一个动态的多层次、多侧面的有机整体。然而随着21世纪创造教育时代的到来,未来教师的一个重要素质—创造素质,应当得到良好的培养。因为只有当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创造素质,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好创造教育活动。为此,课题组在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根据物理实验课的特点和师范生在创造素质方面的实际短缺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创造素质强化培养。

2.1创造意识的强化

如何来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心理学家贝弗里奇认为:“当某种困难刺激头脑时,想像的解决办法简直是自动地跃人意识……我们所能有意识地去做的便是这样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自觉地把思想引到某一问题上,考虑这个问题,并审度半自觉的头脑所想出的各种建议。”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研究课程中,一是强调创造意识在创造活动中的重要性,介绍物理学史上的许多科学家、发明家是如何在强烈的创造意识下进行创造活动的,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创造意识越强,他的创造动机就越强烈,越能激励他的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就认为:创造意识是科学创造的出发点、动机和推动力。创造意识作为创造活动的前提可以给创造者以精神刺激,可以激发和引导创造者去思考问题、怀疑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从而以勤奋努力、持之以恒的精神去解决问题,创造出新的思想和方法。可见,创造意识对青年学生创造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二是在具体的实验课题上设置一些困难和疑点,让学生有意识地针对困难和疑点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想像、独立研究,并要求学生能提出问题、提出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以唤醒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想像力。三是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课堂上的作用。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两年多的教改活动达成一个共识,一致认为实验教学课堂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积极的场所,这里时常有着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创造性思维爆发出的火花,这样的火花,来自于学生自己,因而使他们更感亲切,更受鼓舞激励。如果在教学中很好的引导,对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是极有好处的。因此,在实验教学课堂上,我们充分发挥教学民主的作用,在经过独立思考的前提下,提倡师生间、同学间互相切磋讨论,锻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发表不同的意见,对其中有独到的、创新的见解,更是及时地发现和激励,使学生创造意识的点滴火花,不被熄灭,而是发扬光大。

2.2实验设计能力的强化

实验设计能力,是中学物理实验能力中较高层次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对培养未来人才的创造能力是有极好作用的。而作为未来的物理教师,要很好的完成这一使命,自己首先应具备较高的实验设计能力。课题组在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强化师范生对实验设计能力的认识。现代物理教育认为,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探索物理知识的核心和重点,乃是如何设计实验,它包含着:如何根据课题(或假设),结合有关原理和条件,进行实验设计、选用器材,并估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估算实验可能产生的误差等。一旦学生真正掌握这套实验的设计思想,也就初步掌握了物理的思想和方法。设计实验活动既加强了学生实验探索能力的培养,又能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通过强调设计实验的重要性使师范生意识到,作为21世纪的未来物理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这一工作,就应当具备良好的物理实验的设计、探索能力。其次,我们在具体实验研究课程中,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进行了强化训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根据确定的实验目的,自行设计物理实验方案或改进物理实验方案,最后制作新的实验教具。而这一能力的训练过程和要求,我们是分阶段进行的。第一步要求学生做到,对于给出的各种实验方案能分析出最佳实验方案;第二步要求学生能对实验原理、方法、装置的进一步完善提出改进意见;第三步要求学生能根据确定的实验目的,统筹考虑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数据等实验因素,进行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制作出教具。这一训练工作的完成,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而且还必须具有创造意识。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对他们今后从事创造教育工作是极有益处的。

2.3创造价值观的培养

物理学中不少重大实验,既包含了前辈科学家的辛勤汗水,更闪耀着科学家们非凡巧妙的创造性思维的光芒,其中他们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良好创造价值观就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伽利略之所以能在他的“斜面实验”、“封闭船实验”中获得“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和“相对性原理”与他能从“物体是如何落下来的”、“船在平稳航行时,船内的人往不同方向跳跃,是否会跳得一样远”等大多数人认为根本没有意义的问题中,看到它们的研究价值,都是这个原因。爱因斯坦在“我是怎样创建相对论的”演讲中也提到,他最初是从迈克耳逊实验的奇怪结果中看到了对这一问题进一步研究的创造价值。可见,良好的创造价值观在创造活动中的重要性。而担当创造教育的未来教师理应具备这一重要的创造素质。因此,课题组在实验教改中,注重了这一素质的培养,如在做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万有引力定律实验、电磁感应实验等实验中,我们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只是得到一个结论,而是先突出介绍当年物理学家是怎样进行实验研究价值判断后,开展实验研究的,要求学生循着科学家的创造思路展开实验。其次,告诫学生作为物理教师必须认识到,做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就要改进实验操作或者改进仪器甚至改进实验设计思想。要求学生结合这些工作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怎样控制实验过程,减少误差,对于演示实验还要研究怎样提高可见度与直观性。然后由学生自己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对设计的实验进行价值判断,找出它的创新点或改进点,以及它的成功之处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价值观。

2.4创造品质的培养

创造品质是创造性人才在创造活动中所应当具备的非常重要的非智力素质,也是从事创造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它包括了高尚的品德修养、强烈的进取心和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意志力、踏实和勤奋的创造作风等多个方面。课题组在实验教改中,十分注重学生创造品质的培养。在具体教学中,利用物理学史中的生动史料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品质,如法拉第的强烈进取心和坚定信念,使他通过勤奋自学从一个学徒工成长为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并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爱因斯坦在科学道路上表现出来的高尚道德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他曾强调:“卓越的个人道德品质也许比单纯智力的成就具有更重大的意义”;第一枚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伦琴在物理实验研究中表现出的勤奋努力、实事求是的创造作风,使他成功地发现了X射线,他十分强调实验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实验是最有力、最可靠的手段,它能使我们揭开自然的秘密,在解决对某一假说是保留还是摒弃这样一个问题时,实验应当构成‘最高一级的审理法院’……”;一生中有上千种创造发明的爱迪生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他以坚韧的意志走过了从三个月的小学到“发明大王”的光辉道路,他在回答成功与补偿问题时说道:“如果把成功理解为赚钱、得势、获名誉,为这些事奋斗是得不偿失,简直可以说是徒费心血,因为你获得了这一切后,便可以发现这不过是空壳子而已,然而,倘若你所从事的乃是一种‘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事业,那你自己也有快乐,这样你的劳苦便是值得的”。通过这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成功的物理实验探索活动离不开优良的创造品质,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带着强烈的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投人到创造性的实验研究中去,并获取成功。此外,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忠于实验数据;要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要严谨治学、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勇于献身的精神,不怕困难和失败;要活跃思维、培养创造精神,从而使他们的创造品质得到强化和培养。

3创造教育观念的强化

受长期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的教师倾向于喜欢高智商的学生而不是高创造力的学生,这种教育观念往往束缚了学生们的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著名教育家H.A.莫夫说:“现代教育如果在学生中不去发展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一切知识都是僵死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传统教育观念愈来愈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即将到来的21世纪对创造人才的需求,意味着一个创造教育时代的到来。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课题组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提出了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学生的创造力教育观,并在具体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培养和强化。

3.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观点

由于目前在校的师范生,在中学时代都是处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如果不在高等师范教育中及时转变过来,他们毕业后将会沿着过去自己中学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走下去,使旧的教育观念循环往复下去,这是极不利于现代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的。为此,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坚决地改变过去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传授实验内容为主要目标变为增长经验、发展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变严格纪律、遵守常规的实验课堂气氛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实验课堂气氛。如我们在有的实验教学中,只讲原理,不讲方法,而是由学生分组先讨论研究,然后在实验探索中找到实验方法,并总结出经验。使师范生在这些实验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在自身经验上、能力上得到提高,尤其在创造力方面得到较大的发展,而且更使他们认识到,只有转变传统观念中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观点,才能在现代创造教育的活动中有的放矢地实施创造性教学,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3.2鼓励创造性的学习,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由于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所接受的都是教师教什么,他们学什么,教师怎么教,他们怎么学,很难有自己创造性学习的机会和自主学习的习惯。然而,作为未来的中学教师,如果长期受到这种方式的教育,不仅会压抑他们的创造能力,而且在他们未来从事的教育生涯中,将会继续贯彻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从而阻碍更多学生的创造力发展,这对未来的创造教育活动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尽可能使学生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来,在完成基本实验内容的前提下,由学生提出一些疑难实验教学课题来探讨,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大胆想像,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在实验研究中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创造力。我们还在学生教育实习回来之后,进行了开放实验室的教研活动,让学生通过教学实践后,寻找到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某些不足,然后在开放实验室的教研活动中进行补缺,或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现有实验装置的不足和实验教学中的不完善,提出问题和设想,在开放实验室的教研活动中进行研究、讨论,使其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的重要性,并为今后开展创造教育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3.3尊重学生的个性

创造型学生往往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创造型教师应当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实际上,这也是传统教育中需进一步加强的一条教学原则。曾经培养出13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回顾自己的教育观念时说:“我特别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在研究中的创造能力和个性,我宁愿一个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实验,而不愿把他们的思想强置于自己指导下,当我一旦发现了学生的哪一种创造性研究能力,我就会做各种事情来将它极大地发挥出来。”卢瑟福从不阻止一个人去从事某个实验,他认为:即使学生找不到他正期待着的东西,他也可能找到其它的东西。卢瑟福的经验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为了做到这点,我们在学生熟悉了各种实验内容和实验操作后,开设了实验设计课程,课程采取的是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而且只是提出目标要求,并不局限实验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特别是在教育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来选择实验设计课题,经过努力最后完成1一2个实验小制作或小发明,并写出相应的论文。通过这种教学,学生不仅体念到了“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最大潜能”的作用,而且强化了他们在创造教育中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意识。

3.4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大胆质疑与创新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行为的楷模,师生关系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势必影响学生创造力的表现。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创造力的支持者。因此,我们在实验教改中,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同样的热爱,放手让他们去思考和实验,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力量去努力克服种种困难。而在教师方面,与其把这些困难给他移开,不如鼓励他与困难斗争。尤其是当教师了解到学生在实验中有了新想法、新观点时,无论是对还是不对,都应非常认真地倾听,并给予鼓励和共同探讨,使他们处于一种民主教学研究的气氛之中,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技能,探索知识,提高创造力。通过这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人才的创造能力培养是有极大益处的。以上四个方面的教学实施和教育观念的强化转变,不仅能使这些未来教师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而且更使他们在创造力教育观念上得到强化,从而认识到创造教育的重要性。如有些学生事后感慨地说:“当初我们在中学时就应该得到这种观念的教育和培养,却拖到大学即将毕业前才得到开发,今后我们当中学教师时,一定要注重学生创造力的教育和培养。”总之,经过为期两年的物理实验教学法课程的改革,课题组成员投人了许多的精力和心血进行探索、研究、试验、总结。其中,师范生的创造教育素质的培养和强化是课题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此项改革课题是我们的初步尝试,难免有许多不足之处,愿与同行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