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化学实验教学探讨(4篇)范文

化学实验教学探讨(4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化学实验教学探讨(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化学实验教学探讨(4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析

摘要:

化学作为初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综合能力培养课程,具有操作性强,探索性突出的特点。在大力提倡探索创新的素质教育新课程中,运用正确适宜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本文将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对策简要探讨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化学是初中生初步涉足自然学科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良好的化学学习素养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日后对高中阶段化学进行深入学习和探讨,同时促使学生具有正确的自然学科学习态度,进行高效的自主性探讨和创新性学习。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是培养初中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关键,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分析解决,做到勤恳负责,认真严谨。下面是对初中化学实验课程中一些教学方法提出的具体对策,将进行学生角度、教师角度、以及客观存在三个角度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具体实施方法演示。

1巧创情景激发学生动机

初中各科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教师通过巧妙创设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对该科目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重要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的时候,同时也是充满好奇心的,这种好奇心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源泉。学生具有较适宜且稳定的学习动机有利于保持对学习持久稳定的乐趣,同时能保证学生水平的稳定发挥,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加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信心,保持良好的化学学习状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情景创设通常可以通过引入化学史法,化学实验法,社会实例法等,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下。例如,在进行燃烧这一概念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法进行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燃烧所需的条件有: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准备两只同样规格的烧杯,烧杯中装一定量的热水,水中放入白磷,将烧杯标号,1号烧杯口端放玻璃板,玻璃上分别放白磷和红磷少许。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无现象,同时烧杯中水下的白磷也无燃烧现象。这时会激发学生的好奇:为什么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而玻璃板上的白磷燃烧了?2号烧杯通过导管将氧气通入水底的白磷,发现白磷燃烧了。这样的实验导入课堂可以将后续的知识顺利引入,同时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学生通过与实验现象的结合,从本质上理解了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还能够进行对灭火知识的引入,寓教于乐,通过与实践结合,对实验课程所学内容巩固。

2注重教师实验演示教学

化学的学习和探索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但由于药品的有毒特性,实验可控性不强等特点,往往无法使每一个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教师由于实验经验丰富,对物料的把控精准,可以进行小规模的演示实验。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实验现象有最直观的观察和感受,同时也能满足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索学习的要求。学生在教师演示实验时观察记录,进行质疑反思,在与同学合作互动的过程中也能较高效的完成实验课程的学习。演示教学主要是受到实验本身危险性,药品稀缺,环保问题等的影响而进行的一种相对适宜的实验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教学不仅能保证学生对实验基本内容的掌握,同时也能节约资源,促进环保意识的促成。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法教学的实验较多,以一下案例进行分析展示。例如,在对氧气物理性质进行初步学习后,进入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索学习阶段。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学习中,氧气支持燃烧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是要进行实验课程学习的。其中包括氧气与硫,氧气与木炭,氧气与铁的反应。这些反应的中有的反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二氧化硫的产生,有的反应需要实验实施者具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心里素质,如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由于实验本身的一些特性,该实验课程的教学较宜使用实验演示法进行教授。教师在进行教授时,准备三个充满氧气的广口瓶备用。先分别进行硫,木炭,铁丝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同时伴随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铁丝在空气中红热但不燃烧。接下来进行氧气与硫,木炭,铁丝的实验,在进行硫燃烧实验室学生观察发现:火焰颜色为蓝紫色,也产生了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木炭与氧气反应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了白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进行铁丝与氧气的实验演示时,学生观察发现,瓶底留了少量的水,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了黑色的固体。教师在完成实验演示时,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铁丝的与氧气的燃烧实验中要在广口瓶中放水,结合实验现象说说你的见解?通过此种实验教学方式,不仅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同时也节约了药品,而且能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提高教育,一举三得。

3切实学生自主实验学习

对于一些操作可控性强,危险性低,易于教师组织指导的实验尽量组织学生亲自体会操作实验的方法进行化学实验课的学习。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如果能满足学生动手自主学习机会就应当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学生。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探索活动总是依托于学生对知识的直观体会,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具有差异,这种差异的不同有助于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弥补。成功的实验经验是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树立学习自信的契机,通过对实验课的经验学习更是增加了学生对化学学科概念性和原理性知识学习的认知,在学习化学概念和原理时学生也能有较好的认知开端。对于学生自主实验学习中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的分配以及各自任务的明细,将在下面的案例中进行说明。例如,在对水的净化这一课题学习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水的进化实验中所需药品和器材都不具有危险性,且实验较为简单,很容易达到实验目的,实验成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让学生带一些土,溶解在水里,这样就有了一烧杯未净化的水,通过引导学生:水脏了,用实验台上的这些器材怎么进行有效的净化呢?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进行实验导入,学习过滤这一净化方法。其中组装仪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漏斗,滤纸及玻璃棒的使用中讲明使用方法,一贴二低三靠,以及对组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4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化学学习不仅仅是对概念的学习,同时还有化学原理,化学符号,化学用语,以及化学实验的学习,因此,化学学科的学习是一个较为综合的学习能力的体现。学生通过对以上各部分化学知识的学习,达到对初中化学的基础整体的认知,具有较为全面的化学学习素养,同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验课的学习中,对实验现象,原理,内容的整理有利于学生实验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进行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详见案例。例如,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也是实验课程学习不可或缺的能力,教师在对二氧化碳制取实验进行讲解时,可以选择前面课程已经介绍过的相关实验器材,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让学生对实验仪器进行选择,用自己选择好的仪器制取二氧化碳。选择不恰当的学生在实验中会遇到障碍,从而能够更加具体的了解到各种实验仪器的特性和用途。这个选择过程实际上是对先前已经学习的课程内容的整合,学生通过有效的整合就能够选择正确的实验仪器,顺利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其中,要注意不要损坏仪器。通过以上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的分析,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进行筛选,或者进行有机的整合应用。对实验课程教学策略的把握有助于教师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同时增强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与学生学习主体的有效配合,达到更好的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学习。提高学生对自然学科探究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对实验性学科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对化学实验课程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和稳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勇.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7.

[2]李孟洲.如何进行初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课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0-12.

[3]李传宝.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及注意的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7.

作者:陈建勇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若笠乡米塬初级中学

第二篇:化学实验教学探究式学习探讨

摘要:

在化学课程改革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学习,另一方面新课表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本文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

新课标;化学;实验教学

引言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学科或生活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技能,培养实际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化学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化学教师的指导下,从化学学习和社会现实中选择有价值的探究课题,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基础,通过个人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会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有益于学生探究的环节,将实验过程适当向课外延伸,注重一些后继实验,确保学生具有充足的而又富价值的探究机会。

1新课该下我们应有怎样的实验教学

目前,大部分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都是为了掌握和巩固知识,为了技能的熟练和运用,为了证明教师讲解的正确性而去做的。一句话,这仅仅是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实验,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学生并未参与实验问题的提出,没有从假设到设计,从实验到得出结论的探究活动过程,也没有热心地对实验结果作出一定的分析、论证、评估。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化学新课程标准》对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作了规定,目的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并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新课程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体晤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2新课改下,理想的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的有机结合,尽可能地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想、假设,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并且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化学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以《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的实验为例,教师可首先鼓励学生猜想: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怎样?而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1)有气体产生的实验;(2)有沉淀析出的实验;(3)颜色变化的实验等。过程看似简单,却是在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有效类比的周密思考的基础上,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探究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对实验室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学生个性化的要求来准备仪器将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我们可以通过开放实验室,采取让学生轮流实验的方法,以弥补实验时间及设备的不足。同时,还要有专职教师负责指导,负责老师要有科学探索精神和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能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改进和创新,切实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分析。

3利用探究式实验

展开科学探究新教材倡导将科学探究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其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而探究性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动手操作或实验的方式,自己主动的去发现或得出有关的结论[1]。

3.1增加探究性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对一些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动手能力的素材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入实验室亲自去体验和尝试。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之后,有的学生认为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有人则认为是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有的则说水使紫色石蕊变红了,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自己设计出方案,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干燥的沾有石蕊纸花的集气瓶内,再通入盛有湿润的沾有石蕊纸花的集气瓶内,第三个集气瓶内只放入干燥的沾有石蕊纸花,向上面喷蒸馏水。然后让学生观察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据此写成一篇探究性实验报告。

3.2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的“探究性”设计

按教材所设计的实验方法,不能检出氧气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加热温度不够高时,反应速度不快;加热温度高时,水的蒸气压又过大。两种情况均导致试管内氧气浓度过低且氧气又会随着水蒸气不断逸散到试管外,使试管内蓄积的氧气量不足以引燃带火星的木条,反而会使火星熄灭。改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检验,可方便而有效地排除水蒸气对实验的干扰,检出氧气的存在[2]。

(1)实验装置(图2)。加热过氛化氢溶液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2)实验操作。用市售过氧化氢溶液配成体积分数为15%左右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到大试管内,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估计试管内空气和导气管内空气被收集完后,用排水法第二次收集气体数毫升,即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出氧气的存在。整个操作过程的时间约5分。

(3)课堂教学设计①情景设计,引出问题。用市售30%过氧化氢溶液现场配制体积分数为5%过氧化氢溶液。按教材[实验2-5]的说明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产生不少气泡已有几分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不复燃。②分析原因,讨论对策。对带火星的木条为什么不复燃的原因及对策,学生可能的讨论结果有:加热的时间还不够长,试管内氧气的蓄积量不够多(观察与猜想);产生气泡的速度太慢,应提高温度加快产生气泡的速度(观察与假设);教师在过氧化氢溶液里掺了水,不掺水或少掺水再试一试,也许产生氧气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情景素材的铺垫与假设)。③修改实验设计,继续实验论证。增大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延长加热时间,在反应速度明显加快的情况下,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仍不复燃。④再次分析原因,讨论对策。对于带火星的木条仍不复燃的原因及对策,学生可能的讨论结果有:加热时产生的氧气在温度较高时形成热气流逸散到试管口外的空气中去了(初二物理知识);过氧化氢溶液中水的含量超过过氧化氢的含量,加热时除产生氧气外,还产生大量水蒸气,致使试管内氧气的含量过少(受情景素材铺垫与试管口内有水蒸气凝结现象的启发);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这样既可避免氧气的损失,又可减少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受新教材第一单元课题2中的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的启发)。⑤再次修改实验设计,第三次进行实验论证。经教师引导和全班学生集思广益,用加装导气管的单孔塞塞住试管口,用小试管收集气体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⑥阶段性小结。交流与讨论:你做化学实验不成功时持什么态度及采取什么措施(以你做过的化学实验为例)[3]?

4结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下,为化学教学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拓展探究性学习的渠道,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学海.新课标理念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探索[N].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6,6(18)30-32.

[2]课标下的化学教学浅谈[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35-136.

[3]张建选,刘四方.新课程新教材新实验新设计[J],小学教材教学,2003,33:8-9.

作者:赵亚敏 单位: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镇赵宅中学

第三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学生探究能力浅析

引言

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研究性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教学重心.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对于实验教学的模式以及提问方式等都可以一定程度进行革新,尝试将更多开放元素引入实验课堂,让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一、发挥教师演示实验的指导作用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经常需要演示实验,尤其是那些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或者危险性的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会成为主导.如果演示过程中,学生只是观看,会降低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演示过程中融入更多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在实验的设计上以及提问的内容上融入一些新颖的元素,让学生参与到操作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考与探究能力.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认识,使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并掌握其中涉及的知识要点.例如,对于“制取蒸馏水”的实验.在这个实验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地提问.这个实验涉及的很多细节以及实验装置的布设都值得学生学习,教师可以一边展开实验过程一边让学生思考其中的一些原理.这个实验的实验装置包括烧瓶中放的沸石,烧瓶下面的垫石棉网以及冷凝管等.这些构造以及实验中产生的冷却之后的水的流向等问题都是学生可以思考研究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如下问题:沸石是控制液体暴沸的吗?如果在实验之前没有加入沸石,在液体加热的过程中将沸石加进去,是否达到一样的效果?等等.学生在思考探究时就是对于实验教学的一种参与,让学生弄清楚这些问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这一套有代表性的实验装置.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与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实验,让学生对于一些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并且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解决各种问题,进而获取知识.经历这样的探究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素材,鼓励学生展开这些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其中涵盖的知识要点.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主题设置一些相对开放的实验操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两性氢氧化物”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些探索性实验:氢氧化铝电离平衡移动的过程中,Al(OH)3为什么在强碱或强酸的溶液中都能溶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原理上思考这种现象,并且分析这个物质的特性.在理论分析后,需要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验证的方式与过程,需要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直至得到相应的实验结果.整个过程对于学生的能力是一次挑战,不少实验小组都取得了实验的成功.学生意识到,产生这一现象是由于氢氧化铝电离在或左或右移动时都会产生可溶于水的偏铝酸盐或铝盐;通过硫酸铝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铝的实验过程中,Al(OH)3的生成给学生的启发是使用氨水而不是氢氧化钠溶液.

三、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于最终数据的处理过程,不少学生在这个方面都存在一些欠缺.如果是简单数据,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准确地处理,但是碰到复杂数据或者是大量数据的综合处理问题时,学生产生问题的几率就会直线上升.对此,教师可以进行专题性训练,设计相应的探究主题,让学生对于那些特别容易产生错误的数据处理过程进行改正,从而让学生找到数据处理的方法、技巧与规律.经过一定时期的积累后,学生数据处理的能力显著提高,再遇到复杂的数据处理问题时就能够较好地将其化解.对于有效数据的处理过程一直是数据处理中的难点,也是很多学生产生问题的地方.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范例,让学生掌握这类数据处理问题的方法与规律.比如,在有效数字的加、减运算过程中,如果将0.4271、7.214和10.56三个数字加起来,那么三个数值中的小数点的后位数最少也是10.56,这个数值中的末尾数6属于一个可疑位数.同时,运算得到的18.2011从这个数值的小数点的后第二位开始都属于可疑位数.最后由于有效数据只能有一个可疑位数,所以得到的最终运算结果就是18.20.这就是有效数据的整个运算过程.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能够让学生处理数据时保持思路清晰,从而提高学生处理数据的准确性.

作者:周桃 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

第四篇:化学实验教学的互动性探究

摘要:

我国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传统模式为“教师讲课和演示—学生听课和操作”,基于分析化学实验的课程特点,这种模式约束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制约了学科的整体发展水平。而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凭其灵活多变的特点逐渐被应用到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中,该方法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且更好地与“分析化学”的课程特点进行了融合。该论文通过教学实践案例来分析两种模式的优缺点,说明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更佳,更受到学生的欢迎。

关键词: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互动性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是分析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它的学科特点表现为综合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内容所涉及的面较广。一般而言,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往往多重视教师的教学与演示作用,而对学生这一主体角色常常忽视。分析化学实验本身是非常有趣味性和应用性的,而传统教学使得这门课程枯燥乏味,长期下去对教与学的效果产生了很大影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科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化学教学领域的专家们提出了“互动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创新能力。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领域产生了很积极的影响,也推动了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丰富了教学过程和手段,给课堂增添了不少活跃的氛围。此论文结合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特征,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来对比传统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两种模式的教学效果。

1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互动性实践探索

1.1样本对象

此实践案例随机抽取了食品工程专业的4个班级,并将其分为两组:班级1和3为A组,班级2和4为B组,以这两个组来具体说明。在教学中,组A和B均有61个学生,组A使用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而组B则更多地探究和使用互动式教学手段,每个班平均有44个课时共计11个实验的讲授过程以及4个课时即1个实验的考试过程,共计48个课时12个实验,样本的选择均匀而合理。

1.2传统教学与互动式教学的实施阶段

(1)启发式的连锁提问。样本选择后,A组的教学主要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教师讲授,学生听讲。B组则注重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严格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授课。分析化学实验的综合性强,所涉及的知识面广,集成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仪器及化学分析等若干知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每讲到其中一部分,就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比另外一部分,形成联动式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进行“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仪器分析中电位分析法的相关要点,如原电池的概念和组成、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的概念以及能斯特方程的表达形式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不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而当学生回忆不起时,自然会提出来让教师给予解答。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提问数量多,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行为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参与集体讨论并积极发言。又如在学习“粗盐的分离和提纯”时,教师会提出若干问题——大家接触过的分离方法有哪些?原理是什么?是否适用于这次分离?能否为同学演示实验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担任了引路人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以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主动设计实验方案并演示具体操作,在加深知识点理解的基础上也锻炼了知识的整合和运用能力,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更为密切。

(2)提问后的逐步探究。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仅仅要根据教师所提出问题回顾之前学习的章节,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互动式教学还要求学生针对问题逐步拓展到其他知识点和领域,这锻炼的是学生的举一反三和创新的能力。相对于B组来说,由于A组满节课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听,因此不会有意触发学生这一行为。B组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递进式的引导模式,有意指引学生深入挖掘相关知识点,触发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例如学生在学习“高效液相色谱”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化学分析中有关“萃取和分离”的知识点,如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的概念以及有机化学中“极性”的概念和大小比较。又如在讲授原子吸收光谱时,可以从生活中进行延伸——平时喝的水是否含有致癌的物质和元素?如何检测、检测的方法是什么?这时候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认为可以通过滴定法,也有的认为可以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这时候教师就会提出:除了这两种方法是否还有别的方法?学生马上在自己的知识库中寻找,当没有找到时,他就产生了足够的好奇,因此教师会提出新的测定微量元素的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接着教师就会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因此从整个过程看,教师的互动式教学实际上促进并激发了学生自发的、主观性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2实验教学中的全员参与法则

全员参与意在调动所有学生的思想和积极性,课堂中总会有那么一部分不活跃的学生,或者说整个课程均不发言的学生,那么互动式教学如何在这类学生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呢?笔者认为教师针对实验的教学过程要多抽取这些学生上来做代表,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参与的热情自然会有所提升。在对A、B两个组进行不同的教学实践后,如何印证互动式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研究人员在样本的抽取阶段将44个学时的授课实验作为平时成绩,另外4个课时的考试实验作为期末成绩,这是综合检验两种教学模式最好的办法。通过调查和统计两个组的考试成绩可以得出结论。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所收到的教学效果完全不一致。在平时实验与考试实验两个环节中,采用互动式教学的B组无论是合格率还是优秀率方面均要好于A组,尤其在考试实验中,B组的优秀率基本是A组的两倍,合格率也比A组增加了近5个百分点。由此可以认为,互动式教学真正让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产生了足够的兴趣,有了更多的思考,真正将教师的知识“转化”成了自己的知识,因此也就有了这样的成果。当然仅仅针对两个组在成绩这一方面的结论来判断互动式教学的效果显得有点勉强,但毕竟这一调查方式也可以说明互动式教学在某程度上自然优势很大。在访问中,研究人员了解到B组的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更加自信,同时对成绩也比较满意。

3结语

传统的分析化学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基本素质。互动式教学则将教师和学生高度融合为“教与学”的主体,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教师展开交流甚至讨论,削弱了教师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与其他化学学科联系密切,自觉引导学生从某一知识点过渡到另一知识点,这是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新的要求,尤其近些年分析化学伴随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本身也会慢慢变革,传统教学的弊端逐渐凸显,互动式教学的效果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海燕,张世红,罗米娜.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5):68-71.

[2]李敏.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的探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6):90-92.

[3]张春燕,罗建新,胡汉祥.面向“卓越计划”的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1):36-37.

作者:曹琛彧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