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探析范文

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探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探析

摘要:

本文从讲与授、学与动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传统实验课的现实状况,分析了制约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源,提出了适应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

创新创业;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引言

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在夏季达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强大学生创业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紧接着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都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适应国家和企业的发展需求,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高职实验课教学状况

(一)在“讲”与“授”方面。

(1)实验课是由教师讲完理论性内容在到实验室做实验,其内容为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和操作过程简单,主要是记录实验数据电压、电流或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验证书本中理论性的原理和结果。讲授过程更多的偏重于理论性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样就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实验课课时偏少,实验人员和实验设备投入不足。具体表现在使得学生在实验课上是松散式的实验或走马观灯看看模式,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3)现行的高职院校在招生上有两种招生渠道,一个是参加全国统一招生的生源,一个是由当地招生考试中心组织的几所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的生源,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参差不齐,能力强的吃不够,能力差的听不懂,教师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难以均衡。

(二)在“学”与“动”方面。

(1)“学”的积极性不高,不愿“动”。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高职院校中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上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实验课上不愿意动手操作,有的甚至故意损坏实验仪器或设备,达到不能做实验的目的。

(2)“学”的主动性不强,懒于“动”。由于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的分数和成绩,所以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高于实验课,认为实验课只是验证性的实验,理论搞懂就行了,与今后的发展和工作没有多大的关系,使得部分学生实验课上应付差事,课前不预习,课上不动手、不动脑,课后也不复习,甚至有抄袭实验数据、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

二、“双创”形势下高职院校实验课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转换“角色”,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一个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作用灵活性的教学模式,教师采用启发式、与学生互动式,以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上转换“教”与“学”角色的互换,引导了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和犯法进行学习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有意识创造设计问题情景,组织学生研究探讨,教师扮演的是启发诱导的角色,以学生为主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点,唤醒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以打破成规、与众不同、独辟蹊径、别开生面为特点。现行实验室的设施制约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大实验室人员投入、实验室设施的投资建设和改进实验室的设备。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期间由于时间有限只能完成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不能发挥实验室“实验”的作用。全面开放实验室改进传统的陈旧的实验项目,开放实验资源不足的弊端,增设一些实用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

(三)分层次教学、加大实验课的考核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现行的教学思想上应向实验教学倾斜,对于学生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班分层次教学,打破固有的传统思想理念,加大实验课的考核力度,以往实验课的成绩只是平时成绩30%的一部分,主要是实验课的出勤、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现采取期末单独考试的方式、平时占20%、理论和实验各占40%,期末在实验室现场随机抽题,从以往的实验中任意抽取。以此来评价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程度,考试之后必定会有部分学生挂科,直接影响他就业应聘的机会,这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同时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通过对传统的实验课改革,依托校内有利资源,以实验与理论为双重重点,充分利用学生在校的有限时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步入社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樊润洁 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