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3篇)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3篇)

第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摘要:自媒体背景下,给予了社会大众更加自由的话语权,所施展的平台及渠道更加丰富,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需要思想政治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传播正确的意识形态。基于自媒体背景,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现状的剖析,总结出其存在的传统政治教育话语权逐渐减弱、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控制力弱化等问题,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进而从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变革思想政治话语理念、回归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三个维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进行了重构,以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增强其在自媒体时代中的实效性。

关键词: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重构策略

引言

所谓话语,它是一种语言性行为,主要指的是人们通过不同对话形式准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话语具有主观意识色彩,试图达到影响倾听者的目的。从这一层面分析,话语实际上就是语言的高效工具,如若更加深入地分析,那么话语所包含的内容则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大众已经不自觉地对话语赋予了更加强烈的互动性特征,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而言,更多时候强调的通常是话语权的权威性,是在遵守语言规范性的前提下,通过思想政治教师利用具体的话语达到育人的目的,并形成自身的教育系统,让人的言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特殊的话语权,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教育效果。

一、自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概述

1自媒体概述自媒体(WeMedia)

在2003年被首次提出,美国新闻学会的学者认为,WeMedia是一种分享新闻的途径,以现代化的技术作为媒介,由大众自身控制的一种创博信息的方式,是一种传递信息的途径,自媒体具有个性化、低门槛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产生了不同的形式。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概述学术界并没有对话语的概念形成统一的认识,追溯到话语的起源,话语由拉丁语“discursus”引申而来,思想政治话语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教育方式,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能够起到不同的作用,在其基本的阐述、表达的意义的基础上,成为社会语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体的实践性语言符号[1]。3自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关联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实现其教育学生的功能,就必须有相关的平台与媒介的支持,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依靠的媒介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的目标之间逐渐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使得沟通与交流出现了很大的阻碍。在自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跟随时代的脚步,积极尝试与自媒体相结合,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一种发展趋势,借助自媒体,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创新。

二、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现状

1传统政治教育话语权逐渐减弱

首先,在自媒体环境下,获取信息的有效渠道更加多样,同时自媒体具有虚拟性和开放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运用自媒体进行互动,享受在网络世界中的人人平等。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严肃而缺少生气,反观在自媒体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个人言论,并能通过不同的网络渠道进行传播。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方便,众多平台也越来越相似,让人能够随时获取最新资讯,并对相同信息产生不同的看法。在传统的交往模式上,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使思想政治的教育环境呈现出一种封闭的状态,体现出较浓厚的政治色彩[2]。现代大学生对于知识的领悟能力强,探讨问题的角度更多,在自媒体环境下,面对无孔不入的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渐渐不再得心应手,自媒体的缺陷与不足导致教师的话语权中的权威性慢慢减弱。其次,学生能够通过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了解到更多新鲜资讯,并能够根据自媒体的不同标签,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的内容,自媒体的灵活性使得教师没有办法掌握固定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造成了冲击,使其作用无法实现最大化发挥,而教师话语权权威性被减弱,也影响了师生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而自媒体话语中灵活多变的语言形式,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2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

长久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强大的话语优势,这样的优势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流信息的传播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然而,随着自媒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更多的人喜欢通过这样的平台畅所欲言,不用考虑任何因素,自由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有了这样灵活自由的平台,人们逐渐步入了一个崭新的话语语境中。自媒体的多种媒介的浏览量的不断上升,却没有促进阅读者的深入思考与分析。同时,自媒体缺乏相关的审核制度,使得负能量的信息正在逐步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威胁,因而造成高校思政教师行政权遭到严重打击,执行能力越发不足,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造成了一定影响。信息的广泛传播,自媒体带来了全世界的资源共享,使得众多不符合我国发展现状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逐渐影响我国教育观点及价值取向,盲目追求西方的价值观念,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自媒体所面向的群体范围广泛,许多不良信息也不断涌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产生了抵触,其反对我国传统的思政政治教育话语,与思政教育中的部分原则相违背[3]。在自媒体的虚拟空间下,对于价值观、认知社会等方面能力不足的大学生来说,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从而产生信仰缺失、思想迷茫,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渐行渐远,因而让许多教师的行政权出现诸多不便,影响了其教育的实效性。

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控制力弱化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自媒体的包容性及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逐渐开始向学生靠拢,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接受的教育过程中,从原来的被动转变为主动,成为了热情高涨的参与者,有时也作为组织者。自媒体呈现出的海量信息使得学生话语权变得更加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话语权,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们对自身话语权的渴望及需求。学生会对社会热点事件及民生问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积极的一面。学生不再受限于校园内,而是以自由身份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各种活动中,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话语霸权的教育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对社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与之相伴的是,话语权过于自由,在自媒体自由的环境中,信息内容缺少严格的审核等,导致自媒体环境下到处都能看到不良信息、黄色网站、垃圾广告等话语权混乱的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三、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因素

自媒体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信息的有效传播及更深程度的包容性,也充分强化了大众的言论自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前被限制于课堂教学及专题讲座的固定模式中,未从根本上实现话语的有效传播,也没有真正与自媒体平台进行结合,导致许多思政信息无法得到有效传播。虽然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深刻意识到自媒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相继开设了具体的专题网站、社交账号等,进行话语的有效传播。但自媒体的话语过于自由地传播,让许多信息无法保证其自身的正向性,容易出现不良信息、恶意话语、暴力语言等现象。另一方面是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大量抽象性的说教式话语,这些语言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极大程度地削弱了思政教育话语的传播整体性[4]。忽视了思想政治教师自媒体意识不足的问题,一部分教师对于自媒体认识不够深刻,许多推送的内容较为空洞,不符合实际情况,推送内容的描述也较为形式化,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没有体现出自媒体对于思政教育的正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控制力逐渐弱化,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

四、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

1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

虚拟的自媒体空间,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和发展的一个有效平台,在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做好自身本职工作,应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加强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内容,更要积极将学生带入到其中,丰富学生的思政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对国家政治时事的关注度。由于现代大学生处在青春期,社会阅历较少,对于许多信息还缺乏一定的分析与辨别能力,思想意识形态还未完全成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通过有效方式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纠正他们错误思想,逐步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从而让他们有效利用网络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促进健康成长。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应该走进学生,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学生的成才成长,此外,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应基于课本知识,将其他有关学科充分融入到课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也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提高整个教学效率与质量。以此同时,教师应在课上及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努力融入到学生群体中,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拉近师生距离,让彼此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建构、表达和重塑。

2变革思想政治话语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实现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的转变。自媒体环境下,虚拟空间的渗透、时代话语的变迁,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是其教育的话语权的运用者及传递者,在传统的思政教学中,由于受到旧观念的影响,教师大多数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始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导致教师育人的功能渐渐退化。思想政治教师应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想要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本身独特的意义,只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变革。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自媒体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一点,并利用其与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让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成为彼此之间的纽带。而学生由于受到网络世界的影响,在虚幻的空间中有着自身鲜明个性的话语权。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重新塑造思想政治教书育人的角色,体现其重要功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教师应全面了解大学生的网络用语,运用这些流行话语,引导学生正向性的使用。通过虚拟交往与现实沟通,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渠道和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以有效彰显。

3回归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

走进生活,回归生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贴近于现实生活,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公信力是不可见的资产,代表着教师们的威望、信用及影响,加强教师个人魅力的塑造,深入挖掘其内在潜能,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至关重要,能够逐渐形成一种带有抽象表述和学理风格的文本话语。思想政治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自媒体重新塑造自身的个人魅力,通过网络中的海量资源,及时为自己充电,夯实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必须立足于高校大学生的生活维度,通过情感融入,消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感情隔膜。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而提高综合实力。其次,高校也要积极完善并健全相关教师评价机制、奖励机制、职位晋升机制等具体的制度条例,制定详细的教学政策,组织教师们参加各种学术讨论及专题讲座等形式的职业培训,全力打造专业性强、素养高的“双师型”思政教学团队,使教师充满工作的热情,直面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真正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感悟学生,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的理性回归。

结束语

在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出现了传统政治教育话语权逐渐减弱、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控制力弱化等问题,高校应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策略,重构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从而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让学生正确地使用话语权,从理性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媒体,并自觉摒弃不良信息,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滢,王璐.人文关怀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应用浅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3):99—102.

[2]吴小伦,罗渊俊,赵玉英.自媒体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洛阳高校为例[J].河南教育:高教,2017(2):38—41.

[3]戚玉兰,魏荣,张丽蓉.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114—118.

[4]陈亚敏.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挑战及路径探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6):77—82.

作者:宋燕萍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批判性思维探讨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是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传承。当前我国的高校由于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思维训练不够成熟。鉴于此,主要介绍批判性思维的内涵与特征,分析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并且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批判性思维培育的路径,旨在重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精神,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自身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批判性思维

引言

批判性思维目前在学术界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同的人对于批判性思维持不同的观点与态度,批判性思维最早是从古希腊流传出来的。苏格拉底曾经说:“没有经过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的生活。”这种思想便体现出了批判性的精神。20世纪90年代,鉴于批判性思维定义的严重分歧,美国哲学学会运用德尔菲(Delphi)方法(反复询问调查+专家意见+直观结果的方法),将批判性思维界定为:“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导致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这一定义表述也曾得到了欧美学术界的认可。批判性思维这种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了中国,在中国学界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对中国学界产生了影响,中国人将这种批判的精神与国内的其他学科进行交插,尤其是教育界的一些泰斗,对中国教育体系的更新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国内诸多学者的研究中,笔者发现,批判性的思维指的是当我们面临新事物的时候,不能够依据事物的表面就得出一些结论,而是要对一些现有的观点进行质疑,不断地反思,分析事物所产生的原因,并且结合历史背景、具体现状,得出理性的判断。

一、批判性思维的特征

1批判性思维从质疑开始

批判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质疑的精神,质疑是批判性精神的核心,质疑就是通过对现有的思想进行理性的批判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观点,利用一些证据能够证明批判者的想法是正确的,对现今已经存在的观点的一种质疑,并且请求相关人员的解答。古希腊有很多哲学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是师生关系,学生在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思想,但是学生在继承教师思想的基础上同样进行了发扬,长江后浪推前浪,学生汲取了教师的思想精华,也对教师的某些思想进行了批判。其中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便是: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1]。世界的发展不是依靠传承已有的文化与知识体系,而是依靠事物在矛盾运动中的发展而形成的,社会之所以能够进步,是勇敢者勇于批判传统思想并且大胆创新才取得的。当“地心说”被“太阳说”而取代的时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更新,最主要的是真理战胜了谬论,是充满批判与质疑精神的勇敢者利用有利的证据而使自己的学说站住了脚跟,成就了今天的科学。

2批判性思维倡导缜密审慎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作为批判性思维者具有缜密审慎的思考态度和独立思考的精神,非常重要,两者缺一不可。缜密审慎的态度能够帮助我们认清现实中的客观情况,并且利用自己清醒的头脑以及现实中的有利证据,扫除思想中的障碍,对于生活中让人们普遍困惑的难题提出理性的思考。作为具有批判性精神的人如果能够拥有清醒的头脑,并且具有判别是非的能力,那么,这种人在思想层面一定会取得一些成果,因为这样的人能够在大多数普通人中脱颖而出,将自己的思维能力展现出来,为社会上的人们做出更多的贡献。高校的大学生就应该加强这种缜密思维的训练,使自己保持一双慧眼,发现生活中的不和谐之处。

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今天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之中,每个人都会因为周围的信息而对自己形成一些影响,甚至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目前,中国存在很多缺乏科学考证的信息,在医疗、卫生、教育、经济、社会等生活领域中,虚假的信息充盈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们眼花缭乱。高校的大学生虽然已经过了18周岁,但是他们仍然没有走出大学的校园,对于社会上的一些虚假信息不能辨别,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往往会随着煽动者的思维而误入其流,甚至在其鼓吹下会做出不当的行为,这对大学生的未来生活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也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此,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便显得尤为重要[2]。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人类的早期社会,是一个相对落后的野蛮社会。英国人类学家斯宾塞在经过多方研究后提出了自己的古典进化论的思想,这个理论是在进化的视角下通过人类文明的发展来总结的。人类最初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没有劳动分工,人与人之间通过一些采集与狩猎等活动补充自己日常的生活需要。随着人口的增多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渐渐地走向集合,不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从野蛮社会过渡到了蒙昧社会,在蒙昧社会里,在生活方式上渐渐地成熟,饮食等方面也相对正规化。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逐渐加强,彼此之间建立了关系,为了社会的团结,渐渐从蒙昧社会过渡到了文明的社会。在文明社会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提升,教育体制日益完善,人们在批判中找寻新的社会发展道路,人们在现有的社会中发现自然带给人们创新的灵感。因此,批判性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2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个性

中国在古代时,为了选拔能够为国家效力的人才就采用了科举考试的方式,在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一直延续,为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很多人才,促进了古代中国的进步,并且增加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的经济实力渐渐增强,中国人渐渐地摆脱困境不断地进步,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社会的需要,这种应试的教育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在课堂上,学生仅仅听教师讲授,而没有对教师讲授的相关课程进行消化与理解,也缺乏对于教师的批判性的精神,那么只能说明学生还是没有完全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3]。因此,批判性的精神可以帮助学生突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种质疑的精神能够使得学生在知识面上不断地扩展思维能力,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为中国的未来提供更多的人才。

3有利于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以互联网为沟通平台的世界,互联网以数据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出各种各样的信息,世界上的人民似乎每一天都在这种膨胀的信息中生存,这种信息化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整天眼花缭乱,并且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的斗志。无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只要上网百度一下就可以搜索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很多人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搜索一些信息,并且结合自己的观点形成一种带有他人观点的新思想。尤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的课堂上,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学生往往都是利用手机在网上百度,得出一些定义之类的观点,这是典型的“网上说”“别人说”,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学生们因为这样的状态而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观点,只是一种盲目地跟从,网上的信息与言论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自己的创造意识,缺乏对于社会现实的理性思考。因此,如果能够在高校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则会促进中国的学生激发自己的个性,并且得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解决社会在不断变迁中而形成的一些现实问题,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转。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批判性思维培育的路径

1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以教育人为目标,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人才为重要的任务。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高校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改变教育的方式与手段,从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上改进,争取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加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改革教育的方式。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可以不需要过多思考,只要保证出席率,那么在期末考试中就可以通过考核,这种课堂使得学生渐渐地形成了学习的惰性,学与不学并没有多大的差距。因此,要将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更新,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将学生的学习看成是重中之重,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发挥更好的水平[4]。其次是要革新考核方式,完善教学评估系统。目前很多高校的考试方式仍然是以应试为主,即教师根据本学期的授课内容而整理出一套习题,学生根据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知识形成笔记,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整理,仅仅是通过考试来核查,这种考核的方式不足以体现出学生的水平与素质。最后是要创新教学的组织形式,优化课程体系。在具体教学中,要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多提一些问题,给学生足够的课堂思考的时间,同时也可以适当地留一些作业,让学生在课下与同学进行讨论,得出一个整个集体都相对认可的结论。在小组讨论中,设置一个组长,让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建立“能力+实践+反思”的教学新模式,充分展示批判性思维培育教学的真实性、趣味性、开放性、自主性、系统性和个性化等新要求,通过教师模式的变化,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提升批判思维的能力。

2注重方法创新,塑造多维批判文化

批判性的思维不仅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同样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当前国际的大环境下,尽管各个国家都在联合国的倡导下奉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但是国际中仍然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仍然会对世界的和平造成不良的后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如果具有较高的批判性的精神,那么就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且为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撑。首先,要注重学生基本文化知识的积累。学生之所以在精神领域缺少批判的意识,是因为中国的学生在教育阶段就一直是言听计从,对于家长、对于教师,从来都没有反抗,一直是在教师与家长的带领下,认真地复习功课,导致缺少质疑的思维。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储备,并且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其次,倡导鼓励学生培育批判精神,营造良好的批判氛围。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在授课中对学生有一个新的要求,并且在授课中多以启发式的教学为主,为学生们提出一些开拓批判性精神的课题,参与学生之间的课题探究,对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理解加以引导,并且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中不断自我反思,在授课中可以结合案例来说明现实中的客观情况,加强师生的互动,同时注重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通过系统化的导向式措施创新,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文化氛围。最后,遵循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创新工作载体。大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在社会人眼中,大学生不仅文化水平高,同时素质也高,大学生同样是年轻人中的楷模。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应该针对大学生的这种好奇的心理,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完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

3强调价值导向,着力培育理性人格

一方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坚持正确育人的宗旨。批判性的思维固然能够促进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学科建设以及社会发展,但是,批判的思维仅仅针对一些社会上的现实问题或者一些学术上的探讨,与中国的主流文化与今天中国的价值相比,批判精神便存在不可涉足的领域。马克思主义要求中国的大学生要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坚决克服一切虚无主义的形式变革。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批判性思维的系统运用,注重发挥整体的育人功效。人是社会的主体,没有人的参与,那么社会的一切行动便会无从谈起。尽管批判性的精神能够培养人的个性、能够彰显人的本性,但是,批判性精神要以人格为主旋律,以尊重人性为大前提。在反思的训练中,最主要的是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理性意识的培养,通过文化渗透、学生参与、教师主导、活动开展等多角度实施,将学生打造成适应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优秀大学生。

结束语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类文明在不断地发展,如果全世界的人民都对传统的思想文化始终奉行,那么社会只会处于静止的状态,甚至会倒退。为此,要想社会继续前进,要想历史的车轮不断转动,就要求人类必须具有批判的思维,在矛盾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更新。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更为突出,知识经济的时代对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崇高的时代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徐志望.基于建构主义的学生批判思维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2):56—57.

[2]肖薇薇.思政教育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10):30—31.

[3]田华银.批判性思维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1):126—127.

[4]王小卫.反思与构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J].江苏高教,2011(5):103—10.

作者:邹菲菲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第三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研究

[摘要]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所运用到信息量极为庞大,且传播极为迅速。在这一大数据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遭遇很多未知的情况,影响其工作的开展和最终的效果。笔者针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给予探究,并根据现实情况编制部分对策,希望能够给新背景下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联动体制给予全方位的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升级和网络的不断延伸,我国已经悄然进入大数据时代。网络的推广和运用,对社会的不同层面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大数据时代的出现给目前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为重大的影响。所以,在有关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分清目前的局势,根据现实情况编制科学高效的思想教育体制,才可以确保有关工作顺利推进,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联动体制的发展。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升级和网络的延伸,网络信息有了新的特征。无论信息收集,还是信息存储都有一定的数据化特征。大数据时代的关键在于依托对数据的保存、解析以及相关措施的运行,大大提升数据的使用效率,推动有关工作的进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很多新的特征,比如,多边形、繁杂性甚至高速传播等,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有关职员在此进程中必须审视目前局势,对之作出准确的判断,才可以坦然面对目前的挑战,带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进步。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一)数据量极大。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无论人们做出什么决定,其做出决策的过程都需要借助对诸多数据资料给予解析获得,和之前的决策方式有了明显的差异。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程中,其相关的公职人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展数据收集,同时采用高效的手段对有关数据给予解读,抽取其内相对有用的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可以顺利推进。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样化。在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其所牵涉的数据类型极为多样化,其内不仅有各种数字结构方面的资料,同时还有不少的网页和图片,甚至有不少的视频和图片等资料。教师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立足于现实这一起点,挑选其中比较紧要的信息,掌握学生的行为样态,主动对之给予解析,提升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品质。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使用价值极高。一般情况下,高校之内都会配置一定数量的摄像头,可以对全校学校公共场所的这活动给予全方位监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关人员可以借助对有关的视频资料的解析,第一时间找出学生在生活过程中所隐藏的一些问题,监督学生的思想状态,继而采用对应的方案。

三、大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团队建设力度不足。在大时代背景下,目前高校之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还需要依靠网络思想政治教师以及学生中的干部牵头才能完成。所建立的平台掌握在学生干部骨干的手中,专业程度不高,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在学生群体中,学生干部骨干是他们中的领头人物,可以将网上对学生的动态追踪以及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系起来,组合在一起进行搭配,如此才能更好地推进网上思想政治工作。但是,目前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干部骨干的作用还没有全部展现出来,而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还需要进一步给予培育。而在网上专栏之内,其基本上很少开展互动,大多数网站都只公布一些会议摘要,下载部分学习文件。而手机媒体也是极为强劲的移动终端,其本应该展现高效应用,其效果并不是极为理想。

(二)还没有构成统一、协调的运转体制。很多高校都在不同院系和部门设置了单独的网页,这些网站之上也有单独的链接,大部分运用各类网站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独立推进。在各种链接之内,大多数各类主管单位开展有关工作,牵涉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素极为罕见。不同部门和院系在针对同一主题开展活动的时候,其内容和样式时有雷同,不但没有独立的部门牵头,也没有对应的辅助部门,他们没有合理的分工,也无法很好的合作。活动数目比较少,也无法引起参与对象的主动应对,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消耗,而且也减少了参与对象的激情。

(三)没有形成整合的系统。当前情况下,很多高校都设置有“形势政策”等专题板块,其主题思想极为鲜明,涉及的内容极为全面,覆盖面非常广。但是,网络并没有将其趣味性以及教育的正统性联系在一起,有的网页也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点击率并不高。部分网站刷新速度极慢,无法高效这整合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一方面的教育也无法关照到高校学生培养的整个进程。教育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分散,使用的教学方式也无法得到学生的喜爱。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假如单单停留在形势政策甚至理论教育的展示阶段,其精华部分基本上无法对学生造成任何影响,更不会深入到深入到高校学生的思维之内,不会对他们的行为模式带来任何的影响,其教育结果必然不会理想。

(四)还没有构成高效的教育平台。因为年龄、知识构成甚至是工作习惯方面的影响,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对网络教育的重视不够,无法灵活地运用网络平台,其技巧无法及时更新,也不能和当代学生的特征结合在一起,展开高效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目前,手机上的各类客户端已然成了电脑之后最为关键的学习和沟通平台。但是,目前少数高校基本上都只看到手机对于学生的负面影响,对于手机对于学生的帮助以及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的帮助带来正面促进作用都比较漠视,无法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运用手机媒体,导致资源的闲置甚至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四、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立联动机制的策略

(一)队伍联动,构建“学校、学院、学生”三级领导机制。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角度看,其工作内容涉及面比较广,牵涉的部门相对较多,各部门必须相互配合,才能构成极强的合力。其中,学校、院系、学生三方是最主要的机构,学校的党委部门是其中的核心,负责领导工作。另外,党委宣传部门也是他们中的领头单位,学工部等部门作为辅助,为他们提供后勤帮助。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其人员构成逐渐年轻化,对网络平台的认知更加全面,熟悉程度较高,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引导,要突出辅导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更好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服务。强化学生舆论引导员团队的建设力度,将学生引导到对应的社区之内,通过榜样的力量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学生中间出现的一些负面信息,也应该全面监督,及时引导,避免负面信息在学生中间造成不良影响。

(二)主体联动,组建“学校、社会、家庭”立体化教育模式。为了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备更好的效果,教育过程中的有关主义可以依托学校建立的网络平台实现异地或者异时交流,多方携手,共同实现育人目标。作为育人的主导力量,学校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必须要给这一活动的开展提供优质的网络平台,借助培训及时调整教育理念,打破之前教学模式给教育带来的限制,目的明确地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指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借助微信等各类新的媒介平台掌握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状态,逐步从单纯的知识讲授人员转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社会的力量依托移动网络平台积极参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例如,引导学生观看时政新闻类节目,让他们明白社会发展动向,强化他们的时代意识。借助挑选学生喜爱的模式,整合各个时代主体的理论认知,引导他们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减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三)内容联动,彰显移动媒体的优势。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媒体得到大面积普及,因为移动媒体的便携性,其在资源分享方面具备极大的优势,同时也能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平等、开放的资源,它属于全媒体类型,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移动学习平台。组建移动终端的立体网络平台,让其手机媒体与之联系起来,构建统一的手机信息平台。通过微信、手机报、广播等多种媒体方式加强政策传播,作出处分通报、集中展示就业信息、传达祝福问候等;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工作人员,必须借助案例教学的模式,以社会热点为核心进行专题讨论,强化理论课程的先进性,让其具备更为明显的时代感。在技术条件具备的条件下,师生能够借助手机平台展开实时互动,联手获得和课程有关的材料;构建云平台,组建思想政治学习课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娱乐性,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作为青年学生中的典范,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平台联动,建立“校园、院校、班级和社团”四位一体的平台。当前,网络平台的类型比较多样,学校、院系、班级、社团都有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但是平台之上内容却存在严重的重复现象,其内容比较单一,大量的网络平台也增加了学生选择学习平台的难度,让学生无法挑选合适、有效的平台。把“校级、院级、班级、社团”多个网络平台整合起来,融入到学校网络之内,同学们注册自己的账号,自行挑选自己学习需要的内容,平台管理部门借助大数据技术,完成有关信息的实时使用,构建完善的信息公布途径。强化网络平台的交流功能,让学生可以尽快得到信息,同时给予交流与回馈。总结总而言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用教育联动机制能够明显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提升学生素质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段诗云.资源整合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6):157-158,160.

[2]张丽娟.大数据支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机制[J].文化学刊,2016(6):121-122.

[3]吴雷.大数据助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长效机制构建[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3):122-125.

作者:祁鸣鸣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