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加强教育效果是新时期大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教育亲和力的内涵与意义,分析它的重要特质,得出提升新时期大学生教育亲和力的现实策略。对于调节大学生思想变化,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帮助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亲和力;内涵;意义;特质;策略
“亲和力”最初属于化学研究的专有名词,是专指分子与分子之间紧密联系的特点,但现在很多时候被用于人们的交往行为中,某人与他人相处时表现出一种亲密、和善的态度,往往就会无形中让人觉得这个人拥有亲和力。亲和力是决定合作与否的重要因素,只有双方具有沟通交流的想法,才可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进行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规定,所以很难从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现状出发,提出切实有效的实现途径。因此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内涵和意义,了解其重要特质,进而研究其应对策略,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提升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1]。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内涵
在社会生活领域,“亲和力”最早出现在社会心理学家AlbertMehrabian于1971年出版的《Si⁃lentMessages》一书中[2],书中使用了immediacy一词表示“亲和力”,Mehrabian也因此被公认为是最早定义“亲和力”的学者。他的“亲和力原则”认为,亲和力是一种交往行为,通过这种行为能够无形中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很快被应用到教育领域[3]。学者们的观点主要有三种:第一种看法认为,教育亲和力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艺术,丰富教学环境、改进教育内容、改革评价机制,在教育过程当中所孕育出的一种亲近与融合的能量。第二种看法以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不能仅仅是一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力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另有学者以为,有亲和力的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彼此互信[4]。我们认为有亲和力的教育是指通过有吸引力的教育活动,在教育的主客体之间所形成的彼此之间主动学习的氛围;同时,又是教育者发挥各种主客观因素,通过各种活动和方式使自身不断表现出的独特教育魅力。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意义
1.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的有效呼应
教育首先是为人服务,对“人的本质”的熟知和理解是其重要目的。马克思的人本理论认为:“社会性、主体性和个性都是人之为人的内在属性。”[5]这种观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的本质,社会性侧重于人及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主体性主要是指人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普遍性或共性;个性则侧重于每个人个性的独特性。正是这些特点决定增强亲和力的规律应该围绕实现“人的本质”而展开的。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人的本质的全面的解释和概括,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方向,给予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从根本上讲,作为分步骤性、个人的思想教育实践,它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目标是相通的。
2.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培育四有人才的内在要求
“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古往今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大多是才华横溢但德行欠缺。高校的基本任务是培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品德健全的继承人,与其他教育不同,高等教育直接面向社会,培养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不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社会服务,都需要堂堂正正、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乐于奉献的人才。”没有准确的政治看法就等于没有灵魂。人的素养中最重要的便是思想政治素养,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具有优秀思想政治素质的人才,于是,高校要把加强教育亲和力的工作作为重要的议题。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教育的亲和力即是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能够促进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教育内容,并能够把其内化于心的过程。在教育者与受教育的关系中,亲和力就是双方通过合理的互动,拥有能够进入彼此的内心世界和适应对方生活模式的能力,并且让学生进入我们的舞台中,了解教育者的教育目标和经验。
3.是应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难题的有效途径
大学阶段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加强教育的亲和力是应对当前教育实践难题的重要方式。首先,有利于加强教育观念变革,从源头改良教育的前进方向;其次,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培养品学兼优的有用人才。现今的高校受教育者大多是95后的年轻人,他们的思想、价值观还没有健全,思想观念容易动摇、意志薄弱、依赖性强。所以,增强亲和力需要从他们的认知规律、个人思想上的需要和环境出发,让他们能够参与其中,增强思想品德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他们学有所成。最后,有利于实现教育理想,培育我国教育的后备军。
4.是提升教育者师德魅力和教育能力的重要内容
想要成为一个称职的伙伴,或是充满生气的推销者,抑或是好的父母,亲和力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亲和力的话,我们看到的只是对自身观点一味地灌输,并把是非、责怪和不安强加在别人身上。加强亲和力首先可以提高原本枯燥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思维更加发散,能够让“思想政治课”更好地成为一个更加自由民主的交流平台;其次,教育不能成为理论复制的大课堂,而是要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尽快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最后,加强教育亲和力,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教育的长效机制,增强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不断壮大优秀教师的队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重要特质
(一)较强的心理接受度和行为和谐度亲和力
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日常教学中,受教育者对教师的情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当学生被教师的言行所吸引时,他们往往会主动克服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反之,就算是简单的学习任务也不愿意去完成,表现出一种不思进取的学习态度。因此,注重个人亲和力的提升不仅能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同时有助于学生德智的培养。
(二)较强的知识契合度
作为教师不能再固守老一套的教材和教学模式,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的年轻人,他们思想活跃,接受知识的渠道丰富,因此,不论是何种年龄层面的教育者,都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互联网的动态,及时进行教学计划的优化,帮助学生全面地吸收所学的内容。
(三)较高的关系融洽度
微笑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最切实有效的语言。当我们在电梯里对一个陌生的邻居微笑时,一种和睦的邻里关系很有可能由此产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在相处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的隔阂和障碍,但一个笑容,一声问候便可以立刻让彼此消除陌生感,进而开始彼此的对话和交流,这就是所谓的关系融洽度。
(四)较高的环境共享度
教育者即教育主体,是指在教育过程当中,针对性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群体或个人。作为合格的教育者,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板着脸,带着平和的心情上课,能使学生放下紧张的情绪,亲切和随和上课体验,促使他们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有助于增强知识的接受能力,师生的交流的途径也变得更加通畅了。所以,教师在上课前不但要认真准备上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可能是一堂成功的课的必要条件。
三、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现实策略
(一)不断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
老师要把握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回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方面是做得不够的,缺乏新理念、新思考,不能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教学中,大部分老师仍用几十年前的教学方法,死扣教材,学生的思维活动都被安排在条条框框里,这样只会让学生对学习敬而远之。虽然教师的专业化是以教师职业的知识作为基础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只会教书的教书匠,很难让知识深入人心。学生需要的是具有一定专门知识储备,并能够促进他们个性成长的导师。诚如密尔在《论自由》中说:“人性不是一部可以按照固定模式建造,并能精确按照程序工作的机器。人性宛如一棵树,在内部力量的作用下,充分地发展各个方面,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事物。”[6]正确的教学模式必须是以教学主体而不是教学技术作为真正的价值根源,教学过程应渗透着彼此的情感、经验、态度、价值观等丰富的人文因素。彰显亲和力中人的价值,既不是要摒弃传统的模式使教学活动回归原始,也不是要盲目使用亲和力使教育失去规矩,而是要提倡教育亲和力在发挥功效时,使教育功能与其内在的人道主义之间相互配合,从而促使人的价值得到完美展现。增强教育亲和力,一方面要借助亲和力来丰富人的知识,同时又要使人成为人,让人拥有合理的人生追求。亲和力的展现需要教师进行爱的教育,如果只是教学内容的重演,那么这种教育就成为枯燥的教学模板,而不是充满生命力的教育活动!近年来,《百家讲坛》创造的影响力使中国古代文化从被忽视的尴尬境地一度成为广大观众津津乐道的品牌节目。“故事化”的创新运用是促成近来许多电视节目受追捧的关键。这对我们教育内容的变革应当有所启发。突破传统课堂一味地灌输讲课,将案例教学带入课堂,可以使教学的形式更加活泼,内容更具吸引力,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真正内化于心。其次,教育者要掌握人的思想的形成规律,科学教学,课堂上要精彩互动,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在这方面,可以参考互联网上那些广为传播的情感教育类节目。
(二)切实增强日常教育重要阵地的实效性
1.党团工作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任务,学校学生的党建工作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当前具体实践来看,现在学校的学生党建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1)学生入党动机多样化,对入党的目的和认识存在理解的偏差,入党功利化现象明显;(2)学生党建工作方法单一,思想陈旧,内容枯燥,对学生的吸引力明显削弱;(3)学生党员发展上存在着“轻”“重”不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看重“理论学习成绩”忽视“思想道德修养”、看重“发展”忽视“培养”、看重“数量”轻视“质量”。因此,增强党团工作的亲和力迫在眉睫。入党培训的门槛与“思想政治课”成绩相结合,培养目标更加科学。党课的全面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对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作用巨大。在推荐参加党课培训的学生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学生日常表现和专业课成绩,而且要把学习中“思想政治课”表现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在这一要求下,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党课的教学培养效果也可以提高。
2.社团工作素质教育是我国新时期教育的关键,大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基地。学生社团,是经由学校认可批准,根据学生兴趣、专长等组织起来的团体组织,是促进学生在课堂之余,通过实践活动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与团体合作的意识。学生能够有选择地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巩固自身的特长,弥补不足,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复杂又多变,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社团活动在和谐的氛围中顺利开展。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在家总是“唯我独尊”,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他们形成合作意识,更加顾全大局;同时,通过对社团规章正确认知,能使学生更好的管理自我,从而促进健康习惯的养成。
3.社会实践工作教室的空间是有限的,教学的空间是无限的,大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出教室,在社会实践和网络的巨大平台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要纳入亲和力教学计划,学生不能仅仅靠课上的基本学分来评价其表现,课外实践学分也同样应该纳入评价机制。它们可由社会服务或调查活动、志愿者活动、创新创业实践、听取报告等内容组成;同时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站管理,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抓住热门有效的话题、增强师生互动引导。
(三)运用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方法组合
1.“角色扮演式教学”,促进学生价值内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上的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式教学”是指提供一个有争议的社会问题,让他们以自己的理解表演其中的人物角色各抒己见,从而使学生自主解决各种争议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最早被应用于许多文学课领域,学生对一首诗歌,一个话剧涉身其中的进行感受和扮演,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其中的文学价值内涵。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更多的展示机会,因此应当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当然这种教学方法对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1)对各种问题情境的身体力行的体验,可以帮助学生在短短的学习过程中迅速了解现实世界中人们的各种行为,深刻地感知他们的行为特点和原因;(2)全身心的投入的角色扮演,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激发他们对问题中隐藏的社会价值观的分析和判断,进而促进教育活动中先进想法的产生;(3)对角色表演的自我判断和分析,可以反省深藏内心的价值判断,有助于学生检查自己的行为和观念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促进他们对个人价值认知;(4)角色扮演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配合,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整个班级的群体的互动和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共建价值观念体系,一方面让学生在活泼放松的课堂氛围中,促进价值内化。另外,它也加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一些不容易发现的固有的个性特征。
2.隐性教育,增强教育影响力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其产生的教育效果各不相同。教育的显性教育表现为教材、课堂和老师交流,作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但显性的思想教育由于专业性较强,缺少针对性,再加上传统的教育方法,教育效果差强人意。而隐性教育发挥教育功能是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载体,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尤其是对学生的个人品德的形成意义重大。隐性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老师无意中的一个错误行为,可能会对学生产生终生的负面影响。“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要树立隐性教育意识,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在各个方面给受教育者以积极的人生影响。
3.体验式教育,促进价值认同体验式教育,是指教育者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引导他们在教学情境或亲身实践中把教育要求与自身内在认知相结合,引发大学生内心情感触动,通过批判与反思,最终认同与接受[8]。这也是提高亲和力的重要方式。体验式教育的实施主要通过大学生亲自参与理论课教学、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以及个体自主活动中的自我教育实现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每学期定期开展学生自主教学的活动,包括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都由学生独自完成,促进学生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和巩固。体验式教育中的社会实践,是增强教育亲和力的关键步骤,可以包括社会调研、志愿者活动、专业实习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此外,大学生在课余活动中,通过自主活动进行个人思想教育体验,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体验式教育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亲身实践,能够加深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感悟,对于增强教育针对性和说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四、结束语亲和力是一种沁人心脾的人格魅力。立德树人,不仅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更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拥有好的出发点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是要做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四论学习贯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6-12-13.
[4]邱海锋.增强高校辅导员亲和力的路径选择[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9(10):14-15.
[5]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6-88.
[6]约翰•密尔.论自由[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45.
[7]屠瑞恒.谈学校隐形教育对学生的德育影响[J].才智,2008(15):69-69.
[8]曹山娜.加强大学生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9-10.
作者:张君;张斌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