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讨(6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及时事的关注度,建立慕课时代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并加以适时引导,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等,是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努力方向。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一、近几年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特点
1.教学方式多元化。第一,主题式教学。以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行的“问题链教学法”为模板,开展主题式教学。以“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程为例:教师应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主要问题链,渐进式导入课程内容。哲学内容本身较为枯燥抽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哲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将二者加以类比。结合具体事例,讲解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引入其地位,矛盾是世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也指出了为什么要学习矛盾的观点,最后介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怎样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可以说,“问题链教学法”可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垂直化知识体系。长此以往学习下来,可将知识系统化、脉络化,运用知识得心应手,增强学生的心理满足感,进而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二,专题式教学。该项教育方法侧重学生以学为主,转变传统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以“争做四有新人”为例,教师提出课堂教学专题,学生围绕该专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明确知识点,并结合自身实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四有新人”的各项要求。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以知识点为载体,向学生渗入积极向上的思想力量,并科学地应用于实践,形成良性循环。第三,案例式教学。思想政治课应达到寓言式的教学效果,即通过深入全面的剖析个案,达到对学生灵魂启迪的效果。案例式教学的最终指向是以点带面。通过学习毛丰美同志的事例,感受红色精神和实干精神,理解实干精神不是口号,而是切实的行动。此外,案例式教学应注重师生间互动,在互动交流中,把握学生的思想走向,并加以正确引导。
2.思想政治课堂“互联网+”教学。“互联网+”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了网络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教育领域的深层次变革。与此同时,慕课、学堂在线、微课等网上在线课堂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例如,很多高水平大学投入了大量师资力量,致力于打造慕课在线教学平台,提供垂直化互联网IT技能免费学习网站,实现教育的开放性,扩大教育的人群覆盖层次。网上在线教育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局限性,其开放性也取消了对受教育者学历、身份的限制,从而实现教育的普及性及大众化。此外,慕课尤为重视课堂的互动性,强调课堂参与以及课后反馈评价。慕课模式为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3.突破传统教学体系。传统教学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其教育目标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将发展能力作为教学体系的目标之一。高校应根据“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学科的各自特点,构建适合时展及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体系,根据受教育对象不同,在保证思想主流不动摇的大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合理调整思想政治课授课重点,使思想政治课成为贴合学生专业需要和知识背景的现代化精神领袖课程。
4.教学风格的个性化。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体现个性化风格,这种风格自然但其强烈的表现需要讲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广博的学识和鲜明的个人观点。这种风格效果显著且印象深刻。例如闻一多先生早先在西南联大上课,汪曾祺儿女在《老头儿汪曾祺》中提到,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上课时,对闻一多先生讲解唐诗印象尤为深刻。汪曾祺不只一次说过,能够像闻一多那样讲唐诗的,世无第二人。闻一多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而且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他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这种讲解在内容的逻辑和广度上与传统唐诗讲解有很大不同。它包含了闻一多对唐诗的自己观点和闻先生在对唐诗与西方艺术在表达情感方面所使用方法、意境的本质探索。
5.考核评估方式多变性。近年来,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教学评估方式也随之多元化。教学评估不再仅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成绩考核也不仅局限于卷面成绩,而是更注重综合能力运用及社会实践考核。与此同时,考核标准和评估模型也会根据具体实践模式而线性变动。例如,将学生参与“挑战杯”等创业大赛的成绩,按其获奖等级,成比例地纳入期末考试成绩。此举意在鼓励学生形成开放独立的思维模式,改变传统的拘泥于课本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和创造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改革,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层面。第一,构建由专题或以主题配合案例、以研讨课为形式、以社会实践为实践平台的立体教学方式。以慕课、学堂在线、微课等在线平台教育为辅助教学手段。第二,投入校内师资及学者力量,并引进校外专家形成集中式团队力量,充分应用校外和社会资源,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第三,由专业任课教师、优秀大学生及对应辅导员形成三维立体式教学,协同各部门,创新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1.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第一,明确思想政治课的意义所在。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触及灵魂的教育。灵魂的教育若是过多掺杂物质化因素,便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很多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仅仅考虑这门课如何通过,学习思想政治课有什么用,严重忽视了应该如何学好思想政治课这一根本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思想政治课老师在开始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平和、平等、友善的方式,引导学生消除对思想政治课的固有成见和消极情绪,帮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对当代大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影响作用,提高对政治教育的心理认同感,让学生以积极心态,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的学习中。第二,机智应对社会矛盾问题。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些社会矛盾问题必不可少,例如社会供给矛盾突出、政府廉政及公信力的缺失以及国家主权历史遗留问题等。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使部分学生怀疑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对此,思想政治课老师要寻根问底,深究学生的思想波动,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而不是回避问题,或是一味指责。正确的做法应是以理服人,用正确的事实来说明在一定历史阶段,矛盾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发展是一个螺旋状、曲折向上的过程。任何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是问题的暴露促进了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而社会主义制度正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当今时代信息爆炸,学生思想容易发生波动,容易受到极端思想或舆论的蛊惑,教师应及时进行理性疏导。
2.“互联网+”时代更要注重教师的作用。当今高校教育体制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但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不等同于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即使应用慕课教学、学堂在线等线上教学模式,如何重新定位师生在课堂中的关系,实现从教到学的“角色转化”,教师以何种方式高效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主学习,传统课堂的教学优势又将如何继续传承并结合线上教育特点加以发展,这将是未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重点问题。
3.建立完善有效激励机制。无论是慕课教学、学堂在线还是微课堂,由于此类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即时互动,对学生的监管能力有待提升,因而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管理学中的波特•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激励对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影响巨大,奖惩机制是主要的激励手段。因而,为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一个有效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中国目前的教育情况是给学生较多的自由、较少的要求。在这种严进宽出的教育机制下,大学生与高中时期相比压力较小、动力不足,达成“考上大学”的核心目标后,在没有新目标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不爱学习、不爱读书。与此同时,在世界其他大学,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在凌晨四点半依旧灯火通明;MIT由于学生自学造成过于疲劳不得不在第一学期不打分以便减轻学生压力;剑桥大学的学生每周要上课及自习45个小时,周末还要做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如饥似渴的自主学习态度背后是极大的压力与学习动力。依靠同学间的竞争产生的压力与动力效果惊人。中国在大环境较难改变的情况下,配备有效的奖励与惩罚机制,产生压力与动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互联网+”时代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春芳.多元社会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理性思考[J].文教资料,2015,(02).
[2]于丽美.“互联网+”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教学思考———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创新发展的视角[J].亚太教育,2016,(16).
[3]罗曼予.拓展融合创新———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14,(09).
[4]朱玉伟.批判与借鉴——多元社会思潮下的高校思政课改革探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3,(04).
作者:许艳丽 单位:黑河学院
第二篇: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
微信是现代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信息传递形式之一,也是人们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方式,通过微信互相沟通、积极交流已经成为了新的交往方式,有助于解决以往的资讯模式,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现如今,高校教学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教学模式,高校不仅要打好学生的理论知识公功底,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完善他们的综合素养。微信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新方法,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就成为了大势所趋。本文就结合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使用情况,对它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突出微信的优势,完善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微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有效方法
现如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软件,有助于方便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并给他们提供学习的平台。据数据显示,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在全国智能手机上的下载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每个月的活跃用户将近5.5亿,交流国家遍布200多个,语言交流种类也有20多种,大学生微信普及率更是高达96%以上,使用微信最普遍的人群集中在20-30岁之间。与此同时,微信不仅用于传递信息和基本的日常沟通,还能够将图片、视频和文章传给特定群体,借助互联网的功能获取有用的资讯。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行,社会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育在做好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思想政治教学。因此,发挥微信在技术上的优势,搞好思想政治引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成为了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会一成不变,它会随着思想的革新与发展不断出现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各种高科技产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微信作为及时传递信息的渠道和平台,可以扩大资源的数量,并解决单一传输存在的不足,弥补原来课堂教学问题,将生动形象和具有趣味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把微信平台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是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是教学的需要。
2、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学是有关学生道德修养的教学模式,大学校园内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事情,每个学生的思想素养和对世界的看法不同,学习需求自然也有很大的区别。借助微信技术传播信息,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想要获取的资讯,对薄弱的地方进行完善,并使得高校思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让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加强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素养对学生而言是更加重要的一种素质,也是学生在大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随着微信在高校的普及,大学教育必须进一步突出它的优势,整合技术设备,强化微信的作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
1、建立微信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有一个可以传递信息的平台,没有专门的信息传递渠道,任何发展都是空谈。因此,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专门的高校微信平台,强化阵地建设,定期向学生发送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并通过公众号的方式实现双向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素质情况和真实想法,潜移默化的养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完善思想政治制度保障,健全队伍职能
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教师必须通过科学的手段制定健全的制度体系,完善保障功能。首先,高校要明确思想政治微信平台领导的职责,对微信的利用和传播的信息进行严格把关,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选拔负责人;其次,学校要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责制,发挥高校各部门的职责,一旦有某些部门违反规定,则需要给予严格处理。总之,在高校建立思想政治微信平台必须要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这样才能保证微信平台建立的顺利进行,更好的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
3、利用微信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的形式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较为固定和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小,学生常常找不到学习的正确方法,过多的党的思想政治内容的教学还会引发学生的厌烦情绪。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模式,必须发挥它的巨大作用,用多样化的形式做好教学。首先应当使微信内容更加趣味性和知识性,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点,教师必须要把握还这一特性,充分利用微信平台促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感兴趣,并且领会其中的寓意。而高校利用微信进行思政教育的重点和关键在于微信内容,应该以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如时事热点、重要会议、历史典故或者考研就业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身边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在实践当中;其次,内容形式多样化,图文影音相结合,将所想表达的内容以生动和互动的方式展现出来。由此看来,高校在运用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广泛要求,将需要传达的内容以最可能被大学生接受的形式,这样才能将传播效果落到实处。
三、结束语
微信时代的到来,给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流品台,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注重教学模式的改变,建立微信传播平台,加大资金投入数量,完善思想政治制度保障,健全队伍素养和全面职能,并对教学工作进行改革,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信息,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他们正确的道德观。
参考文献:
[1]黄红丽.以微信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子:理论版,2016(7).
[2]王丽梅,张海涛.加强微信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J].东方企业文化,2015(17).
[3]张扬.浅谈以微信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亚太教育,2015(21):116-116.
[4]刘建萍.加强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138-140.
[5]杨玲,黄晨洁.论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应用[J].大学教育,2014(11):119-120.
[6]帖伟芝.浅论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意义[J].旅游纵览月刊,2013(11).
作者:左德 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治教育
摘要:
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两者互相依存,相互完善,相互促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形势下,法治教育在高校实施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境。因此,积极探索法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法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将法治教育常态化,应建立以教育对象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大学生,因此在高校实施法治教育常态化具有主客观条件。
一、法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法治教育提供认知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即进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大学生只有在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教育后才能对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政治认同,在此基础上才能对社会主义法律产生认同感,从而接受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内容,更好地做到知法、守法、护法和用法。
(二)法治教育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容。依法治国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相应进行内容的调整。例如,为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形势与政策》教材的内容也应该发生相应变化,需要补充新的知识。
(三)高校思想教育与法治教育紧密联系,相互渗透。法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一致,法治教育目的是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秩序、工作秩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推动社会新道德规范的形成,又为法治教育“铺路搭桥”,为同学们学法、知法、懂法、护法奠定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法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遇困境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由此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法治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导致这种结果具有主客观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法律知识欠缺。校园是一个相对比较和平的环境,长期处于这种安定环境下大学生就会慢慢失去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另外,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违反道德,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导致这种行为是法治教育缺失的后果。
(二)学校重视道德教育,忽视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误认为是单纯的法律知识的教育。认为高校法治教育就是法律知识的灌输和引导,在制定方针政策时将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忽视了对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法制观念的培养,因此,达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三)法治教育形式单一,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不广。法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中仅仅是停留在课堂教育上,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上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来讲授法律,讲解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另外,知识覆盖面不广、力度不强,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有待改进。
三、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大学生的兴趣所在,增强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信心,从而达到高校法治教育的目的。展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实践课堂,观摩法庭庭审程序,养成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从而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二)注重校园法制精神文化建设。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法治教育,将法治精神建设与道德精神建设并重并纳入到治校理念中。例如学校团委牵头组织开展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法庭优秀者获得奖励;法律专业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成立法律协会带动其他专业学生自愿加入该组织。将法律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相结合,达到感染人,鼓舞人的作用,从而达到法治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法律氛围,是增强校园法制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
(三)提高法治教育师资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能力素质。由于法治教育内容大多数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讲授,其中大部分教师都不是学习法律科班出身,没有受到过系统法律知识培训,在讲解的过程中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学生接受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因此,为解决这一困境,学校应该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到法律专业接受系统培训,或者法律部分的知识讲解应该聘请法律专业教师。总之,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的必要素质,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国依法治国理念能否根植于社会中,要依靠大学生去践行和引导。因此,将法治教育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康.新时期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容与途径研究[J].学理论,2015(2).
[2]林雪楠,高军.高校法治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3).
[3]王俊杰.高校法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韶关学院学报,2014(3).
作者:王春雪 单位:黑河学院
第四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操、规范行为等作用。从整体角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环境影响因素。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的组成入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及其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优化
就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现状来看,环境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对此,需要针对环境影响因素的特点、产生影响类型等应用有效的优化对策。这种处理方式能够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作用的发挥。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的组成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的:
(一)人际环境影响因素
这种影响因素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其主要是由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大学生与教师以及教师之间的关系组成的。这些不同的关系会形成一种独特的人机交往氛围,该环境影响因素会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1]。
(二)文化环境影响因素
文化环境影响因素是指,民族传统文化、当前社会道德标准以及人文精神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的影响。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高校应该对自身校园文化建设加以重视。
(三)物质环境影响因素
物质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是指,高校使用的教学设备、教学技术等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因素引发的影响具有间接性特点。
(四)制度环境影响因素
制度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可以将其学习过程看成是对相应制度的遵循过程。为了保证教育质量,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有效的规范制度,通过该制度促进大学生的良性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发展机遇方面
就该方面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政府方面。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政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高校应该抓住这种机遇,促进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第二,重大事件作用方面。与其他教育活动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高校可以对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加以利用,将其作为素材向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3]。
(二)优势方面
就优势方面而言,具体的组成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高校自身的优良传统。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优良传统,这些传统会对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二,校园文化活动。开放式教学背景的提供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性来看,可以将其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例如,通过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三)存在问题方面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在存在问题方面的组成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多元文化。随着国际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多种外来文化形成的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包含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种形式。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高校应该对多元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有效处理和控制;第二,就业问题。高等教育是大多数学生步入社会之前接受的最终一段教育。当该阶段结束之后,学生面临的是就业问题。在毕业生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产生的就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3]。
三、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的对策
为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应该注重以下几种优化对策的应用:
(一)注重高校学习氛围的营造
与其他阶段的教育活动相比,高等教育的区别主要在于学生在该阶段中会产生一定的就业困惑。为了对这种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高校应该通过多样化、有针对性知识的提供为大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就大学生的就业困惑而言,其优化对策可以通过就业指导的加强来实现。除了及时性、实用性就业指导课程的提供之外,高校还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有利的创业和实习条件。在参与上述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就业压力会得到有效缓解,且学生在该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4]。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整合教学资源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对策。目前我国政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高校应该利用这种外部环境,促进已有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具体优化对策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对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程设置进行合理调整。第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硬件配置质量。
(三)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多元文化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境影响因素之一。与其他因素相比,这种因素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大。对此,高校需要通过丰富性校园文化活动的提供,对多元文化容易引发的不良影响进行有效控制。上述优化对策可以借助高校中基数庞大的社团来实现,通过不同文化的合理宣传,培养大学生的合理认知能力[5]。
(四)重视高校自身优良传统的维持
每一所高校都有其特定的优良传统。为了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引发的问题,高校应该注重自身优良传统的维持。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需要在充分重视自身所承担社会职责的基础上,通过理性价值观念、恰当指导理念等对大学生进行合理培养和教育。
四、结论
环境影响因素的存在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了促进大学生的良性发展,高校应该利用营造适宜学习氛围、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等应对对策,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周涛.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罗昊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与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3]李晓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4]赵可飞.SWOT分析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5]彭建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作者:骆秋含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第五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媒介不断出现,在高校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比如:微信、微博、虚拟社区等。这些新媒体的出现对高校的教育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如何将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长效发展使得新媒体迅速兴起和普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消费理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在新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新媒体的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新媒体,降低新媒体不利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展。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弊分析
1、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处
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也因此得到了创新,更加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开展提供了保证。第一,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智能手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地域的限制,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用,可以充分的利用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为学生丰富教育平台,开阔学生的眼界;第二,新媒体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实时交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新媒体可以将教学信息通过多种渠道传递给学生,改变传统教学单一教学的弊端。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对国家大事、时政热点随时进行关注,及时转变学生的不良思想,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第三,新媒体环境下,很多的社交软件具有强大的虚拟性,很受学生的青睐,而且在虚拟的社交软件中可以和转发信息,还可以随时随地互动交流。在这种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这些新媒体软件进行信息的搜集,从而为教育活动作依据。
2、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
第一,新媒体的虚拟传播和交流在为教育教学获取资源的同时,也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的自由,如果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不过关,没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各种不良信息的时候,不仅无法科学的分辨,反而会导致自己陷入虚拟想象的环境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第二,新媒体环境下,各种社交软件和网站都是自由开放的,各种信息可以自由的传播和流动,很多的不良企业在监管不严的社交平台和网站上一些不良信息,并且有些西方国家也会利用先进技术对高校的校园网站进行入侵,从而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受到了不利的影响;第三,新媒体的普及以及多元化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到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多元化导致信息监控十分的困难,而且高校教育大多是开放式的,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元素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开展的策略
1、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展应用充分的利用好新媒体,第一,可以利用新媒体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利用网站、微博等交流平台将学生关注的问题到平台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建议,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第二,利用新媒体建立贴近学生生活的交流网站,主要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可以在交流平台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以及榜样事件进行,引导学生交流,这样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而且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与传统班级授课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的对学生开展教育,从而确保教育的实效性;第三,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思想政治教育宣讲;思想政治教育辩论赛等,以教育活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参与,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2、培养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
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着新媒体对教学带来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媒介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十分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质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识媒介,获取信息。在新媒体下的媒介有很多种,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经常使用的,能够达到高效教育的媒介进行充分的认识,从中获取更多有利于教学的信息;第二,深入了解媒介,并接受媒介中存在的信息。新媒体下媒介信息多种多样,教师想要实现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就要以身试法,对各种媒介信息都能够批判式的接受,只要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辨别;第三,利用媒介开展教学活动。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就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将新媒体作教学的重要媒介,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加强对新媒体信息的监管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展,要求教师和学校要充分的利用好新媒体媒介,并在利用的过程中,加强对新媒体信息的监管,不断的完善监管机制,这样教育工作者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才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从而推动教育的实效性开展。对新媒体信息的监管重点应该从网络信息的监管入手,对高校的校园网进行监管和维护,同时还要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发挥政府部门对网站的监管作用,将各种不良网站、不良信息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提高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安全性,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展。
三、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展离不开新媒体的利用和监管,也离不开教育工作者媒介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将这些结合起来,才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将新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新媒体的一切优势,发挥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得到实效性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庚.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08:84-87.
[2]薛强,颜毓洁.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33-34.
作者:关爽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六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摘要:
新媒体是现代化技术特征最鲜明,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措施之一,它具有新时代的气息,对原来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进行了改变,实现了信息的大范围扩展和资讯的共享,并强调互动性与及时性。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实现了大范围传播,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就成为了大势所趋。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递,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教学的关键,通过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完善他们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该文就基于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出方案,通过新媒体的应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以互联网、手机、电脑为主要设备的新媒体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带来了舆论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也给高校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如今,市场经济深入推进,传统的高校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健全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教学的重点,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也与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具有紧密的联系。而新媒体环境的营造和技术的创新应用,给思政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加强了教学的互动性。当然,由于新媒体的复杂性,也引发了教学上的问题。针对目前的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必须坚持创新,做到趋利避害,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新方法。
1新媒体的概述及其思政政治教育功能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提出的概念,它是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出现的一个词汇,具有鲜明的特征和特点。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涉及到的技术和设备非常多样,包括4G网络、博客、微博、手机等,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改变了点对点的交流方式,具有交互性与及时性。在教学工作上来说,新媒体环境是一种时代新的发展特征,有助于丰富教育资源,做好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并体现人性化的特点。首先,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可以转变原来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实现互联网、手机的互动应用,并实现跨地域、跨时空的信息传播,对思想政治信息来源和内容都进行丰富;其次,新媒体环境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打破了原来课堂教学的限制,对思想政治信息可以做到实时传播,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进行信息的查看,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充实自己的视野;最后,新媒体环境可以让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以博客、BBS、手机网络为终端的新媒体,可以加强信息传播的丰富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接受资讯,与教师开展线上沟通,转变单一被动接受信息的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传播氛围。
2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新媒体环境虽然改变了原来的信息传播方法,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互动性与针对性,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信息,并与教师进行线上互动。但是新媒体环境也为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其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2.1“无障碍”传播增强了思想政治教学难度
新媒体传播信息渠道多样,内容繁杂,在发挥道德修养塑造功能的同时,也会传播不良内容。而有的大学生价值观还没有树立,对信息阅读不加选择地观看,会加强思想政治教学的难度,影响学生价值观念的正确性。
2.2新媒体的虚拟性容易使部分大学生出现人格障碍和认知偏差
新媒体具有较强的虚拟性和匿名性,这给人的行为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使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挥。但是部分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辨别力较弱,在虚拟环境下容易沉溺于虚拟空间,随意发挥主动性,现实人格与虚拟人格频繁转换,易诱发人格障碍和责任意识弱化,部分学生还会出现沉溺虚拟世界,虚假消息的情况。
2.3客观上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新媒体传播具有分散性特征,具有不确定性,教学工作难度也会逐步加大,这样一来信息有时还会出现高负载传播的现象,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另外,一些信息低俗化内容的传播,还会降低思想政治传播的功能性和教化性特点,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削弱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3.1延展思想政治教学阵地
新媒体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要不断向外延展教学阵地,打破课堂限制,将教育与课外联系起来。具体而言,要扩展思想政治新媒体的来源,让教育工作与新闻、教学、传播集中在一起,整合好各类资讯,并让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融入起来。教师借助新媒体环境,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关注学生的关心热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
3.2提升师生媒介素养,打造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媒介素养是指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包括3个环节:接触媒介、获取信息;解读媒介、批判地接受媒介信息;利用媒介工作和生活,通过媒介发出声音。针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泛滥、价值多样的现象,高校要加强引导,提升师生媒介素养,增强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高校要真正随着时展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出新要求,打造一支适应新媒体时展、熟悉大学生成长规律的高素质工作队伍。
3.3健全新媒体信息监管机制,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新媒体舆论阵地,积极整合新媒体优势资源的同时,必须优化新媒体信息环境,建立健全校园新媒体的信息监管机制。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递速度较快,各类信息充斥学生的视野,单靠教师的引导不足以强化教育工作,只有完善建立监管体系,才能发挥新媒体的影响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正确应用。对此,要协调好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的一切有利因素,强化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监控和管理,加快新媒体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法规建设,依法审查并过滤信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从源头上净化网络,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结语
新媒体环境是现代化技术发展下的新环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新途径。基于现状,高校思政教学必须突出新媒体优势,净化网络信息传播内容,扩展信息来源,并健全监管制度,切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焕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探索与路径选择[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37-38.
[2]汪馨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70-71,91.
[3]郑寿.基于新媒体议程设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30-133.
[4]王焕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109-112.
[5]蔡清吉,张倩.基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07-108.
作者:郝淑颖 单位:荆楚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