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中,多半出生于九十年代初期,少数出生于八十年代后期,特别是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前,生活在父母和家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中,过着"小王子”和"小公主”的生活,对于社会关系和与同龄人相处缺乏正确的认识,部分表现为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不知道社会是一个平等的群体。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

目前,大学生群体中的主流价值观是健康、积极、向上的,这样的良好局面益于党和国家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以及高校对大学生德育的大力培养,同时,也雄辩的说明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对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是大有裨益的。但在大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有许多因素相互交织的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形成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思想启蒙者,父母对于孩子思想的形成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比如父母的职业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和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根据工作实践简要分析来看,父母工作在政府机关的大学生政治意识比较敏感,考虑问题相对周全;父母从事经商活动的大学生表现的更加务实,政治意识相对较弱,参与度不高。从家庭构成来看,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的现象。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往往出现两种极端,部分表现为个性独立,自理能力较强;部分表现为心理脆弱,一定程度上自暴自弃。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个中的影响是较为明显。与此同时,社会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多元并存的局面,使部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

(二)个人主观的对于大学生思想形成发展的影响大学生个人的社会阅历、学业成绩、自我约束等因素是决定其思想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通常而言学习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但是往往不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却在评优过程中据成绩优势;成绩优势相对较弱的学生在心理上有较强负担,时而会产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社会工作经验中促进思想准社会阶段发展的积极作用,社会工作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他们的敬业精神、集体观念、自主创新意识和文明修养,激发他们刻苦学习,锻炼和完善各方面的能力。由于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缺乏,大学生的一些生理和心理因素处于不稳定的变化状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定型,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多元化、多变性、矛盾的特点。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综合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深刻而复杂,这就要求大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正确认识现阶段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心理健康状况。

三、对策

(一)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现阶段,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将理想信念教育为侧重点,将学生能力培养为抓手,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两课”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主要渠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大纵深的教育体系。

(二)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娱活动一是在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积极谋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娱乐活动,为大学生搭建表现自己兴趣爱好的平台,以积极的爱好、健康的活动充实业余生活。二是积极开展党团活动,开展针对性较强、活动形式多样、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思想教育活动,如"大学生活展望”、"三观主题教育”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加强对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的教育功能,加强全面,充分和全面的教育,建立一个强大的职业,兼职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效通过工作研讨、业务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在提升理论水平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训,采取"传帮带”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的派驻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外出培训和学习,并激励其进行自我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和工作能力。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开展以心理素质教育为主题的讲座,针对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有效解决其内心的心理困惑和烦恼。二是建立健全心理素质评估体系。把心理素质评估与大学生综合测评进行有效结合,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评估档案,并分类进行指导,对心理素质表现较差的群体进行跟踪疏导。三是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救援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主体作用,以教师队伍为骨干,以主要学生干部为网络,建立心理健康管理网络,第一时间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疏导。

作者:刘丽妍单位:北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