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

一、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效,教育者所传授的思想观念、基本认知能否被大学生接受,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变化是否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要求,从根本上取决于受教育者自身及其所处的社会的物质条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立足于这一原理,在大学生一般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偏重于从内在因素入手提高教育质量和成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无疑将有助于大学生接受教育,加深认识和理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言行,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从社会生活实践出发,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因素为切入点,通过观念更新、内容选择、方法创新、完善机制、优化环境等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以社会意识引导大学生的行为,指导其社会实践,继而让大学生接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再内化为自身的言行。事实上,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生动地再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二、关于灌输教育理论

列宁在《怎么办?》中论述了灌输教育理论。他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他认为,由于受生活状况及社会分工的影响,工人群众不可能创建自己的独立的思想体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分工也以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的形式在统治阶级中间表现出来。”工人阶级大多只能从事物质劳动,很难从事精神劳动并提出科学的思想体系。社会分工的不同,生活境况的不同,就决定了无产阶级要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担负起给工人群众灌输政治意识和阶级意识的任务,这是历史的选择。在现时代,不少人认为,灌输教育理论已经过时了。然而我们要说,这一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了的,不会也不可能过时。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认识的变化,人们对灌输的内容及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勇于迎接这一挑战。综观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除了我国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外,在其他国家很少有这种提法。但是不提不代表没有,不提不代表做的就少,思想政治教育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于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发展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量的扩张,而在物质有一定保障的时期,必然要进入质的提升阶段,即内涵式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灌输教育理论显得更为重要。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他们的认知特点,通过改变教育方法、优选和丰富教育内容、完善制度和改善环境等途径,采用更加隐性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坚持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灌输教育理论这一法则,通过改善灌输内容及方式方法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对人的本质作出了两个经典论述。一是“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分开来。因为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其中所提及的“两个活动”是指人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这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不同点。人的实践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对客观世界的创造性活动,而动物则是本能式地生存,不能称之为实践的活动,实践活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二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是孤立的个体,它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生关系中才能称之为人,语言和意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专有产物,这些是动物所不具备的,社会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本质力量为目标取向,是使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充分挖掘潜能、施展才华的教育。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避免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发生。“离开人们全面的社会关系理解人们的思想无疑是抽象的,离开人们的社会实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空洞的。”正确探讨和把握人的本质,懂得从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人出发去正确分析、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才能真正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要从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大学生出发去想问题、办事情,在科学分析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引导他们正确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和完善自我。这不仅有助于发展大学生的全面本质,而且有助于贯彻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

四、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把人的发展的全部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其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是最美好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社会才是最美好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他们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除了要消除分工,消灭私有制以外,还必须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也就是说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必须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即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这一学说为我们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教育目标及如何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为根本任务,在培育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健全人格、促进智育发展和体育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实践,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强调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传统模式。探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同时,在进行共性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尊重和保护好学生的个性,把他们培养成善于思考、勇于行动的拔尖型创新人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要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致力于改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优选教育内容,创造和谐教育环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张玉新单位: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