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文科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特色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
1.1学科建设是依托
一般来说,研究型大学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型大学是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型大学可以忽视专业建设,教学型大学可以忽视学科建设。比如,湖南省现有二本高校25所,“十二五”期间遴选重点建设学科90个。为什么不称“重点学科”,而称“重点建设学科”?为什么是这样安排或布局?答案很简单,这是根据二本高校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其专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并不是多数专业都具有申报重点建设学科的条件,不能全面铺开,只能选择那些基础好潜力大的专业来进行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可以为专业建设提供“三高”,即高水平的师资、高水平的教学和高水平的成果。“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团队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优化了学科队伍的构成,提高了教师的学识水平。同时也促进了一批教学名师的成长,提高了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带动了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学科建设为依托的专业,应该是高校的优势专业。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历史悠久,基础好,“十一五”期间被遴选为省重点建设学科,经过5年建设后,被评为省“十一五”“优秀重点建设学科”,“十二五”又列入省重点建设学科,继续加强建设,这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搞出特色提供了保障。
1.2专业建设是基础
专业建设是基础,这里主要搞好3个环节:一是招生工作,要保证招收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学生;二是教学工作,要保证有基本的教学条件;三是就业工作,要使学生能实现基本就业。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二者实现互动,就会实现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学科于2005年5月被评为校级重点专业,2006年5月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2006年7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8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12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被评为湖南省“十一五”“优秀重点建设学科”,“十二五”又被评为重点建设学科继续加强建设。这个“新的目标”为今后申办硕士研究生学位建设点打下了基础,也为加强校地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打下了基础。专门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创新管理”方向,突出地方特色,把优势学科转变为特色学科,使特色学科得依托作用更为明显。由此可见,学科建设是依托,专业建设是基础,二者实现互动,就会出现良性循环,优势或特色的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增添光彩。
2特色专业建设与基地建设的关系
2.1特色专业建设需要基地建设做支撑
基地建设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科学研究基地;二是实训实践基地。以前,很多高校没有意识到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基地。现在很多高校转变观念,加强基地建设特别是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我校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下称“思政专业”)建立10个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还建立了2个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即“曾国藩研究基地”和“区域文化研究基地”。这2个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所以能够获得批准,除符合社会科学基地建设的一般条件外,还因为学校坐落在湘中新城娄底,该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教育资源,区位优势明显,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2.2基地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教学条件
实训实践基地为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训实践的场所,如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而科学研究基地则可以为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提供帮助,为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改革创造条件。如曾国藩研究基地主要研究曾国藩教育思想、军事思想和文化思想等,他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尤其是其做官为人、家教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学校将这些理论研究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学生感受很深,非常满意,也使得教学改革富有特色。
3特色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关系
3.1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特色课程建设
前面提到专业建设的三个环节,中心环节就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工程。而教学工作与课程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的实施需要借助于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是专业建设的内容及任务的实质”。“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一般来说,课程体系分为几个模块,如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必修课等等。目前,全国高校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建设方面,都是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来安排的,这几乎成了“规定动作”,而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必修课等改革的力度较大,几乎成了“自选动作”。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应有之义,是否有特色,往往取决于选修课教学改革力度的大小。
3.2特色课程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体现
专业建设的内容非常丰富,它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可以说,课程建设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因为专业建设有没有特色就要考察人才培养方案有没有特色,而人才培养方案有没有特色,就要考察课程建设有没有特色。所以,很多高校在努力做此文章,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开设相关选修课,突出地方特色。有很多高校就开设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延安大学开设“党中央在延安三十年”、井冈山大学开设“红色文化与井冈山精神”,衡阳师范学院开设“船山文化”,湖南科技学院开设“舜文化”等。我校则开设“梅山文化”系列课程,更主要是开设《近现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讲座》,既在思政专业开设专业选修课,又面向全校开设公共选修课,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特色专业建设与教材建设的关系
4.1特色专业建设必须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也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乃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条件。教材建设是学校三大基本建设之一,在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工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课程建设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里指的教材建设主要是使用什么样的教材与怎样选用教材?高校教材建设“应从我国地域广阔,学校、教师、学生的情况不同的实际出发来考虑,更适合于国情,更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教材建设实现多元化、稳定与变化相统一”。目前,我国高校的教材主要有三类,一是国家规定的权威教材,如“国家统编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和“十二五规划教材”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本上就是这类教材。二是兄弟高校专家学者编写的教材,有的还是联合几所高校合编写的。三是本校专家学者编写的教材。前两类教材往往具有一般性的特征,这类教材还具有通用的情况,各高校均可使用。后一类教材往往具有特殊性,是根据校内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或本地历史文化教育资源编写的教材,这类教材特别适用地方(指本地)高等学校。近几年来,我校思政专业既注重前两类教材的使用,确保占90%以上的比例,又既注重后一类教材的使用,并制定了激励机制,在项目评审和教材出版都予以鼓励。
4.2特色教材是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载体
教材是一种特殊的知识载体,是积累系统科学知识的工具,是联系教师和学生学习的纽带。教材建设有利于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的明确。高校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加强本科生教育,提高本科生的教育质量。而教材建设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教材,是实现专业建设的根本。特色教材是特色专业主要标志,我校思政专业把特色课程建设和特色教材建设作为特色专业建设的突破口,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出版了系列特色教材,其中代表性的有:《近现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论坛》、《曾国藩德育思想研究》、《蔡和森思想讲座》等。这些教材的出版和使用,获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使特色教材建设和专业建设均上了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