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分析
1.1对大学生自我需求的方面不够重视
人在进行任何思想和任何活动的时候,最原始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求,如果学生的这种自身的需求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就会削弱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自我构建能力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高校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更多是为了满足课程需求,对于学生的自我需求并不关注,由此也无法激发学生兴趣,难以提升教学水平。
1.2教育过程中缺乏情感关怀
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科目,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制定也较为严谨,条理清晰,以实现对学生的发展引导,提升其综合水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教材中渗透的严谨理念,却忽视了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枯燥的教材知识始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忽视对大学生情感的教育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严重脱离实际要求,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
1.3不能对学生因材施教
在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中往往只是重视对所有学生的整体教育,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的教育。这样的共性教育过分强调个体对整体的服从,扼杀了个性的发展,让大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限制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2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的对策
2.1将理论灌输和情感关怀相结合
情感是人类心灵的表达,它能够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此,在思想政治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将教材理论知识的灌输与对学生的情感关怀相结合,如教师可以就教材上的知识点委婉地向学生讲解社会问题,避免过于尖锐,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对于各项案例的分析,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思考,如案件,教师除了要向学生说明案件本身的恶劣影响外,还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应当加强自身修养,避免发生此种情况。或者转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让学生感受课堂教学,通过小组讨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达到活跃思维的目的,同时灌输人文关怀,实现学生思想情感的升华。
2.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作为高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大学生不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同时还应当将其纳入到自身素质培养与提升的过程中,从而确保思想政治学习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思想政治学习目的,确保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对此,高校教师还应当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等,认识到社会发展过程中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培养自身独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并不断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2.3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由于每个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性格都不尽相同,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应当充分渗透人文关怀,并承认大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教师可以在校园内开展问卷调查,以此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明确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合理处,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引导与教育,确保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符合教育需求,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也更好地满足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需求。
2.4建立和完善心理疏导制度
针对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特点,高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文关怀制度及心理疏导制度,确保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如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心理咨询站,委派心理专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针对学生的不合理行为进行教育和疏导,从而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形成正确的三观。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应当保证持续性,并在疏导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尤其是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更要加强学生的关心,构建完善的心理疏导制度,以实现人文关怀在学生思想政治学习中的渗透,并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2.5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开展相关的校园文化
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方式,在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日益明显,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注重课堂教学人文关怀的营造,在满足学生知识需求的时候,也能满足学生的精神和心灵需求。同时学校还要尽可能多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学雷锋活动等等,这些都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并且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此外,高校教师还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想法,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并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从而实现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以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3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中的人文关怀的建设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视,满足学生发展中的个性需求,使大学生健康发展。
作者:王仓单位: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
一、人本理念在思想教育中的实践分析
(1)思想教育的人性化
学生在学校发展中占据主体地位,所以高校思想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将学校的工作重点和核心转移到学生身上。在实际生活中要做到想学生所想、办学生所需,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思想教育的主体性
现代思想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都是被动的,而新模式下的思想教育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塑造自身思想道德素养,教师只能起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密切关注,要鼓励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思想素质形成的内在过程并加以引导。
(3)思想教育的实际性
大学生在思想教育中不仅是受教育者,更是自我教育者,而学校思想教育的最高追求就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内在化形成。为激励学生发展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高校教育需要做的就是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健康的心理环境,做到思想教育内容贴近大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
(4)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高校思想教育不能只做到表面,必须将工作做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要关心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和精神需要,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引起学生思想共鸣。
(5)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教育工作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者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其魅力,将思想教育工作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心底,从而吸引学生去亲身实践。
二、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意义
(1)以人为本理念是时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社会经济和时代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竞争也愈发激烈。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拥有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可以很大程度缓解社会带来的压力。大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已经具有了基础的文化底蕴和技术知识,但在人的主体地位不断发展的今天,良好的道德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要以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放到工作首要位置,把学生发展成为具有科学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全面人才。
(2)践行人本理念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
就目前的大学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技术知识的到了很大的提高,但道德素质教育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部协调,达不到全面发展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他们培养个性和创造精神,最终发展成为全面性人才,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当前高校思想教育的理念误区
就目前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遭到忽视,教师爷很少去关注他们的心理和思想理念,导致思想教育工作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当前搞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误区只要存在以下三点误区:
(1)没有针对性的教学
一些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的教学管理化,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部分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学生自信心受损。在客观现实角度上分析,每个学生之间都是存在差异的,不同的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层次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有针对性的教学,遇到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
(2)只注重理论教学
在思想教育教学时一味的灌输理论知识,不注重学生的吸收和理解情况,强制性的塑造学生的思想观念。从而导致学生在外部压力下被动地接受,难以形成自己的思想理念,而且在这种强制力量下导致学生伪装自己的思想。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学生言语、思想与行为不一致并且缺乏判断力,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会感觉无从下手。
(3)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校思想教育教学中仍保存在传统的教师为教学主体地位的现象,思想教学部同于其他学科的原因就是这门学科讲究的是学生主动塑造自身的思想观念,所以片面的强调教师的重要性而忽视教学目的,就会造成教学死板,难以被学生接受,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形成造成严重影响。
四、人本理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上,人本理念的提出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针对怎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上具体落实这一理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坚持以学生为本
高校思想教育在设计教育观念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内容上应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先进的文化和科学理论去引导大学生主动塑造自己。随着我国改革政策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社会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经济利益等方面呈现多元化发展,整体社会环境变得日益复杂。这就要求学校针对这些新情况就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然后就学生如何适应和融入这些新环境更新教学内容。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承认学生客观上的思想层次差异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引导和教育,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2)在教育方式上要与时俱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要努力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独立教学的教学方式,要在学生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认识和掌握。
(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塑造自身思想道德,因此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首先,在思想观念创新上,教育者要做到吸收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符合当前形势下的思想教育观念。另外,教师不能按本宣科,要做到不拘泥于书本,善于发现教学中的细节,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案。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宏伟目标,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思想教育的实践中,将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核心放到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对思想教育体制和观念的不断改革,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才能将高效思想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李红波李姿丽单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第三篇
一、创新大学校园文化载体,开展手机主题活动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高校要重视手机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将手机为主题的文化活动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营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独特文化背景的文化环境。要充分利用好手机平台,开辟主题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高校应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地开展手机主题文化活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手机文化活动中。如通过手机微信、易信等软件,开展校园文明行为投票、校园学习标兵评选,通过手机BBS平台开设学生生活服务指南,开展“中国梦,我的梦”手机摄影大赛,正能量短信征集活动,手机校报、简讯等活动,不断改进和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信息化、数字化。让大学生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合理有效地利用好手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营造健康、和谐、平安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手机新媒体这一有效途径,努力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利用手机新媒体传播广泛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利用手机新媒体互动性增强教育者和受教者之间的互动,利用手机新媒体传播即时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内涵。具体而言,高校可以尝试通过建立学院微博群,班级微博群,思想政治工作者个人微博来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近学生,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在国家重大庆典、重要会议、重要节日时,第一时间发出正面的声音,利用手机新媒体的短信功能或博客功能,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激励学生发愤图强。对于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大到国家宣传的先进人物,小到班级的优秀学习榜样,都用手机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和颂扬。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通过课堂教育和以活生生的身边例子的微博短信形式走进大学生的生活,而非单靠传统的课堂灌输。另外,挖掘手机新媒体的各种软件功能,针对大学生存在的疑惑和心理问题,手机在线短信答疑解惑,设定心理健康手机热线,大学生心理健康手机信箱,通过多途径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克服传统的面对面教育给大学生造成的压力感。既教育了学生,又易被学生所接受,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一举两得,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还可以尝试利用手机新媒体打造新的共青团工作新平台,试行“手机建团”,建设一个贴身、贴心的空中团员之家、青年之家。同时,可建立“手机党支部”,让大学生党员随身随时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时时刻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有效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自律性。针对大四毕业班学生长期校外实习,流动性大的特点,可建立“就业空中服务站”,让学生第一时间知道学校的新闻和动态,并且可第一时间接收就业知识和信息。
三、制定手机管理制度,净化传播环境
首先,加强校园手机使用的监管。高校应针对日益发展的新媒体技术和手机使用率的提高,而与时俱进,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将手机使用纳入高校日常管理范围内。为了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学生的良好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应制定高校教学楼和图书馆内手机使用限制条例,如课堂手机需静音,不得在上课期间接打电话,提出不带手机进教室的倡议。杜绝在考试期间带手机进考场现象,严肃考试纪律,加大检查力度,必要时可在重大考试,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采取技术手段,对考场进行屏蔽,断绝学生的侥幸心理。对违反考试纪律,采取手机多媒体方式作弊的学生,予以严厉追究,警示其他学生提高重视,诚信考试。
其次,完善手机信息传播管理制度。通过校园网、公告栏、广播站等校园传播媒体普及大学生法律意识,宣传国内外电信诈骗的相关案例,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防止学生受到欺骗和不良蛊惑。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短信信息管理制度,出台手机信息的法律法规,通过实名制、GPS手机定位、有效屏蔽等措施,规范手机信息的使用。进一步加大对手机传播淫秽信息、虚假信息的打击力度,对散播不良信息的相关责任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后,高等学校必须不断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在大学生法律基础等必修课中强调我国对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避免学生因缺乏法律意识给自己和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
作者:刘爽单位:大连科技学院
第四篇
一、军校思想政治下的教育方式规律
(一)本质内涵
军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传播技术等手段基础上,紧密结合当代军校学员特点提出的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它通过对军网的建设以及对教育资源的制作、传扬和掌控,用最具有形象的确定数据、现实,用正确、充分、活跃的讯息感化学员理念,注重其自身素养的培养,使之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军队建设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
(二)基本要求
做好军校学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本的是要充分了解互联网的特点,并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此同时,还要符合当代军校学员具备的以下四个方面特点:独立性与服务性并存;理智性与情感性并存;集丰富性、深刻性、层次性于一体;集时代性、开放性和易变性于一体。认识和抓住基本要求,能够确保军校学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三)面临的形势
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学员利用网络聊天交友,了解时政,查阅资料,自由抒发自我情感思想等,都为思想教育做好了准备。另一方面,网上传递的信息良莠不齐,对学员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行为习惯难免产生负面影响。西方国家就是运用了这样的网络全球化来传播本国方面的文化,使政治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盛行。这些信息通过网络如潮水般涌向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军校学员。因此,我们正面临一种文化上的新殖民主义挑战。学员的思想观念正在遭受空前的冲击。
二、当前军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跟不上,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目前,军队院校的广大政治工作者认识到知识点的形式的不断变化,才增强与时俱进,不断吸取学习的方面。改革创新,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作用。但调查发现,仍有不少干部习惯用老眼光、老方法去对待工作,对社会上纷繁复杂的信息和学员多变的思想反应迟钝;对现代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深刻影响熟视无睹;对军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认识也不统一。这些观念严重影响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军校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工作方法不重实效,教育效果不理想
实践进程表明,网络政治教育不是“建网站”就代表了全部,更不能单纯用虚拟教育活动来理解它。现阶段,军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受教育者的接受度不高。多数人上网只是为了娱乐,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主动接受思想熏陶的人较少。手段也尚不丰富,大多还是简单传授知识,没有具体引导学员分析和解决学习、训练及生活中的疑惑、困扰,不接地气。形式上大多是灌输说教,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不被学员广泛接受和欢迎。
(三)人员素质不适应,网络应用流于形式
从总体上看,当前军队院校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政治工作干部队伍,他们政治思想好,马列理论功底扎实,热爱政治工作,但缺乏足够的信息化素养。有不少政工干部在网络技术面前表现得手足无措,无从下手,使得院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利用率不高。同时,网络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但现在,军队院校相关配套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缺少足够的技术和人才支撑,导致军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看新闻、听讲课等简单应用上。
三、军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把握的原则
军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工作原则。
(一)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军校学员的思想积极向上,有着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教育,可以更加坚定献身国防的理想信念。因此,在教育工作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认识的思想为基础,做好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认识和调整自身的素养。所以,军队思想政治方面也是相辅相成的,一是要认清在新世纪形势下的优缺点;二是教师和学生都有良好的调整能力和自觉性。
(二)网上与网下教育相结合
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要占领网上阵地,首先最重要的是必须创建一种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学员能否树立自律意识,提高对信息的甄别选择能力取决于网下所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网络对学员造成的负面影响还要通过网下来解决。对于一些重大的热难点问题以及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在网上往往很难说清、说透,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对面的教育和引导,变单一强制性地灌输为正规教育与平等交流相结合;网上反映出的涉及平时学习、训练和生活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也要靠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地、一个个地去研究和解决。
四、创新军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策
(一)顺应军校学员主体性发展趋势和特点,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网络文化形形色色,要想掌握学员的网络行为,关键要在思想源头上抓,加强学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提高素质,提高判断和鉴别能力。尤其是要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培养军校学员的综合能力,提高学员及时获取和分析大量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二)主动面对网络带来的新变化,找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立足点
互联网传输的信息使得在校的学员的思维方向方面比较复杂化和具有个性。如果我们还采用原有的教学模式,一贯的说教等,无法取得好的思想教育效果。所以,在教学的形式上,我们必须是转换教学的模式,如提高网络操作的能力,时刻关注网络形式动态,时刻了解学员热爱什么,时常关注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指导。
(三)搭建完善安全的校园信息平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
越来越多的军校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服务的技术平台,它还需要有一个和谐健全的环境氛围和网络人格。针对当前军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信息平台的现状,我们应该综合客观分析校园网络平台,掌握它的特点、规律和方法,这样就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这个教育载体,及时开展军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其时效性。
五、小结
总之,军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军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既要勇于面对困境,更要寻找解决的对策;既要推动教育载体向信息化转变,更要注重军校学员的主体性。随着网络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军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将逐渐走向科学规范化。
作者:宁路桥孟会林吕海亮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第二炮兵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