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递正能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近现代教育中一直都占有重要的席位,尤其是在大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已经由多门课程支撑成为大学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的基础课程。200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以徳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党和国家的未来,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得以发展,社会得以进步,文明得以推进的枢纽。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但是在教授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矛盾与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受到社会复杂性的影响
如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大学生与世界的距离近在咫尺,其思想也受到了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碰撞,校内生活与校外社会的对比,美好理想与现实情况的落差等,这一系列的交织让大学生接受了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竞争的思想同时也感受到了现实社会存在的身份不同、人人不平等,执法不公、办法不严,竞争激烈、有后台好办事;大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却“茶壶有饺子—有货倒不出”,理论掌握再好却也只是纸上谈兵,有创新想法但缺少现实可行性。许多大学生因此产生了逆反心理,有的不愿意接触社会,把自己关在理想的“象牙塔”;有的太抵制社会不公的现状、心理不平衡,从而走极端报复社会,伤害自己也伤害了他人;有的因为自身条件好家底厚而变得高傲、自恋,认为高人一等、专横跋扈,迷失自己;有的因为家庭情况不太好而自卑、冷漠,不愿意与人交往,自闭甚至患上忧郁症。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崇的是教育者主体说,认为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承担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过多地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教育者单方面的教,而非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整体性的互动,无形中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这在教学方法上表现为“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模式。虽然很多大学课堂上教师都采用多媒体形式进行授课,课文的内容通过PPT、WORD、图文并茂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依然摆脱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不能进行有效互动,无法有效的激发教育对象的兴趣与热情,使思想政治教育表面化、形式化。而且大学课堂都是以大课的形式教授,时间一长,学生思想开始松懈、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负能量”很容易滋生,达不到要求的教学目标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另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密切,教学内容滞后,不能和现实社会紧密联系造成太过理论化,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空洞。
(三)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存在多样性
现今的大学时代是90后的时代,他们青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但是90后的时代同时也是独生子女的时代者让大多数独生子女家长都加倍呵护和关心子女,这让一些孩子有如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起外界的考验:他们有很强的优越感,自私、自恋、玩世不恭成为了他们的标签;过分的个人主义让他们失去了集体主义思想;物欲与贪婪加速了拜金主义与功利主义的滋生;投机取巧心理导致了懒惰、考试弄虚作假、学术抄袭、简历注水;心情浮躁造成无法安心学习,逃课、旷课、游戏人生。“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传递“正能量”迫在眉睫,传递“正能量”,抑制“负能量”能够减少学生的消极状态,抵制逆反心理,转变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使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在高校传播才能够追上社会潮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构建和谐社会。
二、激发“正能量”,多、快、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著名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说过:“能量有正负,应用需智慧,葡萄糖和汽油是能量,炸药和海啸同样也是能量,大脑和心灵需要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濡养,否则人生将变得灰暗无序。”所以要激发“正能量”,多、快、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取得高水平质量。
(一)多:呈现课堂“正能量”,丰富教学内容与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线贯穿着以前、现在和未来,其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支线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改革。加强高校的思想教育,在内容上不能是大而空的东西,而应该实实在在从学生实际出发,如今大学生思想特征呈多元化发展,共性较少个性较多,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抓住共性的同时引导个性向积极层面发展,理解和感受他们的需求与渴望,诉诸理性与情感的结合,“晓知以理,动之以情”,真正达到理论和情感的统一,“正能量”与内心世界的融合,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各种疑惑与问题。同时,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使得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思想无法得到全面扩张,所以在教学中应做到将传统的单纯灌输向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的模式发展,单纯的照本宣科已落后与时代,多媒体的运用必不可少,在授课过程中将相关的报纸、图片、音频、电影片段糅合在教学内容里,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可以汲取其中富含的“正能量”,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自己的个性。此外,学生作为教育客体一直都是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定位,而让学生讲课可以让这种定位逆转,变学生受课为学生授课,这种形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心理素质,也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讲内容的印象,这种模式耶渐渐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种“潮流”。
(二)快:发挥网络“正能量”,拓展教育途径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办公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据新浪科技讯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2013年7月17日第32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为26.8%。其次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比为17.8%。企业公司中管理人员占整体网民的2.8%,一般职员占10.6%。根据学生群体是网民的主力军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作为传递“正能量”的重要渠道。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网络互动平台拓展教学空间。首先,网络互动平台可以是对课堂教学补充:大纲、课件、案例、趣味视频等都可以放在平台上供学生下载、观看;其次,建立BBS讨论区,为学生求助信息、诉求渴望等提供渠道,如饭卡遗失、学习资料分享、寻研友、改进建议等,这可以为学生提供了帮助他人的机会、让寻求帮助的人学会感激,也可以满足学生渴望平等交流的心理;最后,还可以分享一些党建、团建等红色网站的链接,国家大事以及对国家政策、路线、方针的解读,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培养学生的政治情怀,提高大学生参政议政的能力,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在我国网民5.91亿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3G的普及、无线网络发展促进了智能手机队伍的壮大,智能手机涵盖了大部分电脑所拥有的功能,其方便携带、轻松上网的特点促使了这一现象的诞生。利用这一趋势,我们可以通过创立手机网络客户端,让学生加关注,如开通各个学院、组织的“微博”、“微信”,定时发送时事、热点话题宣传积极向上的精神,及时活动信息和相关动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院组织的公益活动,在参与的同时认知和收获“正能量”。除了学校的客户端,许多公益性的微信平台、微博也可以鼓励学生加关注,分享和转发公益性的消息与新闻可以使“正能量”无形中被散播。例如“青春南京”是共青团南京市委员会官方平台,在微博、微信上都有公共平台,每天会更新“校园播报”、“‘读’领风骚”、“绿色生活”等公益内容,并且通过“最美志愿者”、“最美身影”、“江苏好青年”等等这些“小人物”的新闻,传递着“大时代”所倡导的“正能量”,撞击着每一位关注者的灵魂与思想,鼓舞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当然网络也会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谣言的散布、负面新闻的冲击等等都能够影响我们年轻的一代。我们必须加强网络监管,坚决杜绝非法犯罪、暴力行径,让网络净化,传递网络“正能量”,传播网络“好声音”。
(三)好:传递社会“正能量”,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和社会接触开始慢慢增多,但是社会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社会不良风气容易导致“负能量”的增长,从而使消极情绪滋生,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对于这种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很重要。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有益的活动来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这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大有裨益的。开展学术活动是大学校园里必不可少的内容,例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知识竞答、学术讲座等,结合当今社会话题、新闻,融合潮流元素,借鉴热点电视节目,例如“赢在中国”、“中国梦想秀”、“一站到底”、“开心辞典”等,学生在参加这些比赛的时候可以积极转动大脑,灵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锻炼自己的口才与能力,定位自己的价值,在娱乐的同时接受教育,拓展知识层面、优化知识结构。各种社团活动、舞蹈表演、唱歌比赛也成为各大高校的轴心节目,这给同学们展示自己,绽放青春的舞台,也能在学习紧张之余能够娱乐身心,陶冶情操。各个班级可以定期结合社会优秀典范和事例开展主题班会,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学习“好精神”,例如:杭州把新卖红薯老人忽然倒地,路人相救买光红薯;汶川“断腿舞者”参加上海马拉松赛,跑完5公里;江苏好青年白血病患者倪明森三次跳水救人等,通过社会实例教育大学生如何避开社会不良影响学习“好精神”,如何端正自身定位实现自我价值,如何积极、稳妥地向自己的梦想前进。此外,志愿团队也越来越收到追捧,各大城市也都成立自己的志愿者平台招募各界人士加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这些“红马甲”穿梭在在爱心捐助、健康宣传、站台指挥等活动中;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青年志愿者协会,迎新、各大校际活动、考场指路等都有这些志愿军的身影。志愿活动不仅可以让人们懂得奉献、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可以收获他人赞赏的喜悦,例如南京工业大学11级甘伟同学查出患有尿毒症以后,长期的透析和药物费用让家庭步履维艰,学生会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在网络上发表倡议书为甘伟同学捐钱、捐物,许多学生自发做志愿者在学校各大食堂、教学楼前倡议爱心捐款,这些志愿者们不仅点燃了甘伟生存的道路,也让自己真正认识到生命是如此渺小,必须在有限的生命里绽放无限的精彩。“坚持正能量,人生无所畏惧”,社会是美好的,我们必须规避一切不安定因素,积极营造和谐氛围,积极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除了让学生自发参加志愿服务外,学校也可以和社会相关部门合作建立实践基地,这样有利于合作共创特色课程、整合地方教育资源,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提前体验社会积累社会经验,例如:学校和社区合作让学生参加社区活动、走访基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彩的大学生活可以丰富同学们的人生阅历,在锻炼自己的同时还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把大学生思想引入正轨的一剂良药。
三、结语
可见“正能量”的传递有多种途径,教育者与学校需有效利用资源让“正能量”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在学生中传播。我们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使“正能量”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结合,创新教育模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创造和谐校园气氛,引导学生往积极向上的目标前进,正确认识自身缺点,摈弃恶俗文化,改掉不良习惯,正确认知自己从而养成良好行为作风,建立鸿鹄之志,实现自我价值,戒骄戒躁、自强不息,让每一位大学生能够在校园里接受良好教育成为宝贵人才,让每一位大学生都会释放、传播“正能量”,为建设和谐社会、为推进政治文明,为国家繁荣富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价值。(本文来自于《黑河学刊》杂志。《黑河学刊》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吴倩妮王芳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政治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