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策略探讨范文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策略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策略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策略探讨

【摘要】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创新应秉承的三个基本原则出发,通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学生的资源整合等“教”与“学”两个维度阐述了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创新;策略

2014年,“核心素养”概念被提出,为学校教育教学的育人导向、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课业负担和课程发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积极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创新呢?本文从教学创新原则和教学创新具体策略两方面提出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生为本”原则

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以生为本教学原则”,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牢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二)坚持发展性原则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初中数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包括但不局限于发散性、灵活性、独特性、批判性这几个主要特征。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地用怀疑的、批判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数学,这样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坚持适合性原则

进行教学创新时不要“好高骛远”,注意使每一个数学知识点和问题都适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未来的提升需要。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时应首先确定每节课的重点,再找出每节课的难点,最后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使每一个数学知识点和问题既是学生进行新学习的逻辑起点,也是一个很好的能引起思考的问题情境,能较好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本身内在的魅力,让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获取大量的真正能理解的知识。教学创新要坚持适合性原则,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策略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创新

1.教师要积极开拓创新视野,激发自己的创新热情,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2.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创新理论,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才可能进一步具备创新思维。教师创新思维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意识地训练。系统地学习创新理论和适当的思维训练是成功实现教学创新的必经之路。3.再次,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进,提高创新能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以生为本”已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教师应当充分把握课程特点,侧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使学生能够全面分析不同知识之间的规律,进而哺育创新课堂。总之,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在教师本身要自我觉察、自我警醒,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本体和实体知识,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才能挑起“教学创新”的大梁。

(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创新

1.落实核心素养的主渠道是课堂,基本载体是课程内容。课堂内容的创新主要指教材创新,是指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对内容形式和教学内容比较固定的初中数学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科学重组、合并、放大、缩小、添加或删除,以期更加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教材创新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要照本宣科地“教教材”。

2.利用数学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的分析、解决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整个初中数学教学的灵魂。教师的设问、提问,之后得体、巧妙的点评、解答,要形成前后照应,要具有开导性和启发性。对学生大胆的质疑、发散的思维、勇敢的表现,教师一定要鼓励、要肯定、要支持。

3.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有效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作最恰当、最精当的点拨,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交流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空间,使教学过程处于良性的动态变化之中,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同时,还可以从互动与交流中发现学生闪光点,为今后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更有力的参考依据。4.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互融合,在数学课堂上导入其他学科知识,不仅能够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也能在引入其他学科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素养。

(三)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1.精心设置情境模式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教学情境导入时要做到灵活多变,引“生”入胜。要凸显魅力让学生喜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师生互动来创设一些灵活的、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亲身感受。提出多样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整合,通过自主探究实现巩固旧知、吸收新知,逐渐构建完整的数学模型。

2.开展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时要注意: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既会学又学会;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编班、分组、排座时,注意将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合理搭配,交叉安排,以座位形式结成帮扶对子,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从而对学生资源进行充分开发整合和利用。

3.设计开放型试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开放型试题没有唯一的答案,解题思路和解题条件也较为多元,对于学生来说,解题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设计开放型试题时,要紧扣教学内容,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指导,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

(四)创新教学方式,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实践素养

1.课堂是个多变的时空,广义的课堂不仅是教室,工厂、车间、大自然都可以作为课堂。初中数学学科可以在开展“课后服务”时创新课堂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到教室外面,结合具体的大自然、劳动情境或者趣味数学、典故等探索、研究、创新性地整理出一套符合初中数学在课外服务中的校本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初中学生发展需求,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体验。

2.结合社会实践,培育初中数学创新课堂。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数学课程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数学教师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设置具体的探究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愿,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讨,共同解决问题,提升数学综合能力与实践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概念形象化,把立体问题平面化(或者平面问题立体化),对教学效果的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例如,函数的动点问题,通过几何画板可以将整个抽象的变化过程形象地呈现出来,学生易于理解和举一反三;又比如,讲解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时,利用多媒体把这个展开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理解自然就会更加深刻。

(五)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学创新要注意学生资源的开发整合

1.激励学生质疑问难。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的质疑不会凭空产生,都是建立在对知识和内容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思考基础之上,受外界环境刺激后产生的积极反应。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动力。创新意识首先必须具备质疑问难的精神,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善于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探究,养成进行质疑的习惯。

2.启迪学生展开联想。数学联想指的是从一个数学问题想到另一个数学问题的思维活动,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法宝之一。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能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重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学生充分经历新知识的产生、推导过程,不仅能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还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也在不知不觉地不断创新。

3.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数学教学中万万不可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要大胆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适量开发一些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发现问题,挖掘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讲完华东师大版九上§24.4“解直角三角形”的坡度、坡角概念后,直接布置作业让学生借用教师的工具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去测量学校办公楼前面台阶和学校后面小山的坡度和坡角,前者台阶小容易测,后者就考验起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了。

4.利用思维可视化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图、流程图、模型图,以及其他类型的图片、图标、表格等能够将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习过程更加简便,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思维可视化的绘制过程和教学过程能够逐渐提升学生的思维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的学习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有效提升。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现代教育思想的不断推广,在不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初中数学科如何进一步创新教学,才能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始终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关键难题。初中数学教师只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树立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理论和创新思维方法,提高教师实施创新教育的能力,才能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手段,并在构建完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创新地融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和先进教学工具,因地制宜地开发学生资源,才能真正于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健康成长。

作者:林继发 单位:安溪县城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