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践探讨范文

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践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践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践探讨

赏识教育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三滩镇三台小学陈玉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时意识到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班级管理难度较大。实施赏识教育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点。赏识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鼓励,而是以人为本,用爱的眼光去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学生行为。在小学教育中学生更多需要的是鼓励,他们喜欢得到教师的表扬,家长和教师的称赞是对学生最大的鼓舞,能使学生更有活力。所以,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是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小就爱上学习。小学教师要在进行赏识教育的过程中,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使学生向好、向善发展。本文分析了现阶段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期望为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一、赏识教育的定义和内涵

(一)赏识教育的定义

赏识教育,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教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合理地对其闪光点进行夸赞和奖励,从而达到鼓励学生、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的目的。随着我国教育不断改革,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家长、教师发现赏识学生的重要性,发现赏识教育的意义重大。赏识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包括发现学生闪光点、合理进行夸赞或使用合理奖励机制等,对学生进行鼓舞和激励。从学术上来说,赏识教育追求的是结果而不是简单的一个行为或者方式,它是一种通过奖励的方法和机制来规范学生行为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

(二)赏识教育的由来

人类在学习行走和语言的时候,赏识教育和奖励机制已经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深入人心,上世纪美国教育学家在总结人类以往的教育历程和经验时,提出赏识教育的初期概念。赏识教育提出,人与人之间互不相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相应的,每个人之间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求家长、教师等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要把握每个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症下药。通过赏识教育提倡的奖励机制和鼓励方法,准确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赏识教育的内涵

拔苗助长是中国的一个成语典故,讲述的是农民强行把禾苗拔起,希望农作物能快速长大,结果禾苗全部死亡的故事。比喻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应该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否则事物将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赏识教育应该贯彻于教育的整个阶段,尤其是作为祖国的花朵的小学生,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不足,价值观还未完全正确形成,这时的他们是敏感的。因此,家长和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吸取拔苗助长的教训,采取温和、合理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并准确把握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合适的方法合理进行学生的培养教学工作。当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取得进步的时候,教师应利用赏识教育,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奖励,激发学生继续进步,并且使其充满信心,这种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方法的人性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教学和人格培养过程中有重大意义。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意义

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时,深入研究赏识教育的方法,掌握每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用合理的方法,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能极大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赏识教育的重点在于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爱学生为出发点鼓励学生,达到教育和管理学生的目的,将赏识教育运用到小学班级管理中,对促进学生积极性、规范学生行为和提高班级凝聚力有重要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赏识比批评更容易被重视,批评可以让学生在当时印象深刻,然而赏识能让学生在多年后仍然记忆深刻。无论在什么年龄阶段,欣赏能获取对方最大限度的认同,在小学班集体建设中,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这对增强班级凝聚力有积极作用。

(一)激励学生进步赏识教育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有激励班级后进生的作用。小学生的遗传基因、家庭条件以及本人性格不尽相同,导致学生在学习、社交等方面表现出的能力和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在每个班级中都会存在少数后进生。在对待班级中的后进生时,不少教师会表现出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忽略了学生的“尊严”,对其公然责骂或嘲笑。后进生因此而更加逃避学习,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对自己丧失信心,产生自卑的心理。而教师利用赏识教育发掘学生身上潜在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赞赏并耐心地引导学生,可以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对学习的热情。

(二)规范学生行为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学生开始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并初步实施自我管理。但与此同时,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行为观念和是非观念,所以小学班级管理比较困难。教师以强制性的手段要求学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且反复地批评学生也会使其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很难实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教师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通过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行为,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积极地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是促进小学规范管理、提高管理质量的好方法。

(三)促进班级团结

小学生对班级凝聚力缺乏全面的认识,而只有将班级学生凝聚成一个团结的集体才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利用赏识教育对班级进行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班级荣誉感,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氛围。

三、运用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赏识方式单调

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中都注意鼓励和表扬学生,所以“你真棒”三个字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管理中,甚至成了教师的口头禅。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做了好人好事后,教师随即附送一句“你真棒”,而无其他表示。教师并没有注意到要在学生的身上发现不同的进步,并用发展的眼光来赏识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对此感到乏味,对教师的“赏识”失去期待,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二)赏识认同感低

部分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总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学生。教师在学生面前过于严肃,使学生感到敬畏和疏远。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教师应当改变陈旧的传统观念,放下架子,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对学生要发自内心地爱护,而不是将学生放在教师的对立面,对学生缺乏认同。

(三)赏识不够全面

新课改下的小学教育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并未做到以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他们依然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将学生划分三六九等。导致学生只顾在学习成绩上凸显自己,压抑了其他方面的表现。教师这样的作法也使得班级中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逐渐自卑,产生厌学心理。(四)赏识较为虚夸赏识教育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被欣赏、被爱护,有成就感,并使学生身心愉悦,所以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不少教师往往在赏识教育过程中急于求成,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对学生进行盲目的赏识,或者对学生的常规表现进行赞赏,夸大其词,使学生感到莫名其妙。言过其实的赏识缺乏可信度,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会适得其反,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大打折扣。

四、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赏识方式要灵活多样

1.目光

教师应该用赏识的目光来鼓励学生。在学生努力学习时,教师投去赏识的目光,学生看到教师眼中的赞许会更加努力;当学生遇到困境,教师投去赏识的目光,学生在教师眼中看到鼓励会信心倍增更加坚定。教师还应当时常面带笑容。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难免会感到紧张,如果此时看到教师的微笑,必然会鼓足勇气。久而久之,学生会提高自信,踊跃地发言、积极地回答问题。由此可见,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使用赏识的目光,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所以,教师要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耐心教导。

2.语言

作为人类交流的重要途径,语言在赏识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教师首先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形式,使用语言增加对学生的鼓励。在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使用积极性、鼓励性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日常和学习的交流,利用语言对学生表示赏识与鼓励。如“你做得不错”“你是老师的骄傲”“你真能干”“你认真的态度让老师欣慰”“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这种肯定的话语,可以让学生化鼓励为动力,向着更优秀的自己而奋斗。即使学生犯了一些小的错误,教师也应该用温和与鼓励的语气对学生进行教育,保护学生建立起的自信心,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3.文字

如果说教师肯定的语言让学生信心倍增,那教师鼓励性的文字让学生每次看到都能获得一次能量。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试卷时,不妨在作业本或试卷上加一些富有人文气息的评语。单纯地对学生作业进行正确与否的判断,会使学生感觉作业枯燥无味,是自己的负担,久而久之便会消极应付。如果教师在学生的作业本中加入评语,学生便会在教师批注的文字中获得肯定。学生甚至会因为渴望和好奇下一次教师批注什么内容而更加认真地完成作业。所以,用鼓励性的文字来批改学生的作业,远比单调的“√”和“×”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二)师生关系要民主平等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不是教师居高临下释放威严、学生对教师畏惧不敢发表意见。学生在内心渴望教师是一个和蔼可亲,可以和自己分享心事和秘密的大朋友。赏识教育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安全感、亲近感和平等感,当师生之间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关系时,教师就会收获学生的信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以及道德修养。

(三)评价学生要多元全面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就是教师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承认并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育应当因材施教,赏识教育也应因人而异。教师在实施赏识教育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当细心观察学生,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育的重点,而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手段。教师要利用好教学评价这一重要工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性格和表现做到心中有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利用自身优势向好、向善发展。要做好对学生全方面的评价工作,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人与人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不仅要认识到管理教育学生应该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在统一使用一套教学管理方法的大方向下,更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只有正确认识学生教育管理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才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其次,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表现出的差异,并通过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发掘出学生隐性的差异,通过多方面的了解与分析,把握差异的同时制定相应的、针对该学生的教育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与人际交往的能力,推动学生发展;最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鼓励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对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索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下辅导的时候,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绪、语气和面部表情等,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和安慰,并且辅以耐心的解释与引导,小学生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犯错无可厚非。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教导学生改正错误,同时注意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不断地培养和建设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今后的发展会更加顺利。

(四)赏识教育要务实适度

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要做到适度赏识,不可盲目虚夸。如果教师在赏识教育过程中急于求成,对学生进行盲目的赏识,会降低赏识的可信度。过度的赏识也会促成学生依赖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价值观培养的基础阶段,恰到好处的赏识加上得体的点评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不足,在日常生活中扬长避短、改正缺点。总之,赏识教育是沟通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桥梁。教师要从心出发,遵循生命成长规律,用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学生,适时地进行赏识教育。教师要认识到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赏识教育的方法多元化,避免盲目赏识,以科学合理的赏识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陈玉环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三滩镇三台小学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