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寓意范文

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寓意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寓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寓意

摘要:

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是以特色为中心开发设计的社区教育课程,主要包括自主课程、地域文化课程和生命课程。随着社区教育的持续推进,其内涵不断丰富,质量也随之提升,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特色课程的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之所以有特色,原因在于其具有生命寓意,即对生命自主、生命自觉、生命超越等生命哲学的执着探索。

关键词:

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生命寓意

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是以特色为中心开发设计的社区教育课程。特色是事物特殊性的体现,有独有、特有和专有之意。在社区教育的持续推进中,其内涵在不断丰富,质量也随之提升,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特色课程的开发。从我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现状来看,自主课程、地域文化课程和生命课程是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课程分别以自主彰显特色,以地域文化凸显特色,以生命关注特色。生命价值主导特色课程具体包括生命的自主、生命的自觉和生命的超越等内容。生命的自主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真实、自主创造;生命的自觉体现了在自主基础之上对于生命的觉知,归宿安适、幸福美好;生命的超越则表现为在自主和自觉基础上提升生命价值,放飞生命理想,跃动生命旋律,实现生命向更高层次提升。特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意蕴,呈现着生命的尊荣和传奇,它是社区教育课程的恒久生命力之所在。

一、自主课程之于生命自主:自由、创新和尊重

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关注个体个性发展,强调发展“自我”意识,促使“自我”形成和“自我”价值实现。课程是既定的“跑道”,也是学习者自己确定的“跑的过程”,既是一种结果,又是一种过程。自主课程是学习者依据兴趣与需要,通过自主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方式等来发展课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性为根本价值取向,是实现学习者自主学习、自由发展、自我实现的个性课程。[1]近年来,社区教育自主课程因彰显个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课程结构体系的一员,在完善社区教育课程结构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自由中感受生命自主自主课程体现自由的教育精神和教育原则。“世界范围内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不能独立于个体而独立存在的,缺乏个体生命感知的世界性生命是没有生命力的”。从根本上来说,社区教育自主课程真正体现社区教育对个体生命主体性的关注与培养。因为这种课程的前提是唤醒生命的自由,是对个体本性与自由的激发与启迪。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道理,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2]社区教育自主课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为根本价值取向,实现学习者对生命自主和自由的追求。如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社区学校的《花泥画制作课程》、闵行区莘庄镇社区学校的《莘庄蛋壳画》、闵行区虹桥镇社区学校的《虹桥面塑》、长宁区社区学院和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的《手工面塑》以及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社区教育学院的《服装设计———服装DIY》等特色课程,将课程的主动权交给学习者,体现了自主课程对其生命自由的关注。在自主课程实施过程中,学习者不再被动接受预设好的千篇一律的学习资源,不再是充当“填鸭式”的被灌输的“学习机器”,不再是埋没个性“唯教师是瞻”的“学习奴役”。当一种课程的学习者可以完全自由地满足自我需求,完全自主地发展自我兴趣,完全自发地实现自我成长时,这种课程无疑是体现自由与价值的课程,是弘扬自主与本性的课程,是塑造主体人格与生命的课程。

(二)创新中彻悟生命自主社区教育自主课程强调将课程设置的主动权交给学习者,学习者依据兴趣与需要,自主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自主课程不是因循守旧的知识课程,不是被动接受的固定课程,不是忽略生命的呆板课程,而是真正关注生命、关注个体价值、关注学习者创造性培养的课程。生命的活力在于创新,唯有创新,生命个性才能得以延续与发展,生命的个性价值才能得以实现。人是富有个性的人,人的个性在创新中得以实现。“现代化的目光不光在于提高生活水准,它在生命的每一个范围和层次: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宗教、娱乐、科学与科技等方面也给人预备了全新的结构”。[3]可以说,创造性是生命的本质特征之一。生命只有具有创造性,作为生命个体的主体性才能得以显现。生命具有永远向着未来开放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促使生命处于不断地创造之中。自主课程是动态生成的课程,是依据学习者意愿、以学习者为中心而设置的课程,也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自主课程的动态性与学习者生命的灵动性相契合,以生命发展为动力,以生命创造为依据,以生命个性为根基,以生命创新为目的,为学习者提供自由发展、创新发展的空间,让心灵放飞,让创新灵动,让生命成长。[4]如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区桃花坞街道的《桃花坞木刻年画》、扬州市广陵区文峰小学的《剪纸》、金阊区留园街道湖田社区的《剪纸艺术》、南京市鼓楼区银城小学的《乒乓球》,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社区学院的《国学咏诵》、西岗区社区学院分院的《生活环堡DLY》和《丝网花制作》,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坎山镇社区教育中心的《萧山手绣花边》等都是自主课程,让学习者实现自由学习和体验生命创新的乐趣。社区教育自主课程使学习者在自主创作、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中彻悟生命自主。

(三)尊重中享受生命自主杜威倡导关注学习者的本性,生命需要自由生长、创新推动和尊重维护。人的生命需要尊重,是作为生物本性的追求;人的发展需要尊重,是作为主体性存在的要求。自主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不是“唯教师独尊”的加工厂,不是整齐划一的生产产品的“流水线”,而是注重学习者个性的自由课程,是尊重生命主动性的民主课程。自主课程克服过去那种片面、固定、呆板的课程缺陷,尊重主体意识,尊重个体成长,尊重生命尊严。这是民主与平等在自主课程中的体现,是尊重与关爱在学习者生命中的流动与徜徉。如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虎啸诗社”以诗会友、以诗聚情、以诗济世,社友自主设计课程,自主拓展项目,现在这一诗社已经成为典型。这一切都得益于满足了学习者自主需要这一前提,使主体意识得到满足,大大释放了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成为学习的创造者和设计者,成为学习的享受者和欣赏者。同时,自主课程要求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努力适应学习者的各种需要,发挥学习者的各种潜能,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有尊严地学习。

二、地域文化课程之于生命自觉:安适、归宿和满足

徐特立先生认为:“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地域文化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与积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最具有本土化色彩。在地域文化转化为社区教育课程资源之前,常以一种隐性课程的形式影响着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言行作风和生命态度。因此,社区居民与地域文化本来就有天然的联系,是浑然一体的一脉相承,他们最容易发掘地域文化有价值的根脉,形成以地域文化为核心的地域文化课程。在地域文化课程熏陶下,学习者内敛的、自发的、隐性的融合、认同、依恋迸发,进而转为外在的、意识的、显性的安适、归宿、满足。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迸发、由里及表的融合、由隐性到显性的统一,同时也是一种对本地域文化的认同与融合、归属与尊重、自豪和满足。以地域文化为载体的地域文化课程,使学习者的生命体验有了文化依托,从而促进生命自觉。

(一)安适中触摸生命自觉社区教育地域文化课程是以地域文化特色为依托,根植于地域文化生活的土壤中,反映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这种课程资源有其文化基因———根土文化,即一种生命文化,是职场群体向社区群体的一种转变。久受地域文化熏染的人们,不能察觉地域文化对他们影响的细枝末节以及彼此之间的天然联系,因为人们对文化耳濡目染以及与文化浑然一体,文化总能带给人们安适感,使之得以安适生活并将这种安适传承下去。在心灵世界的反思中,心灵的安适与逍遥使生命在顷刻间获得永恒性存在,这样,人们才能以超越历史的眼光和胸怀给人类以深度的人文关怀。地域文化课程开发应以地域文化为载体,传承地域文明、发展地域文化、反映地域特色、彰显地域内涵,将乡土资源作为课程的精神养料,深挖乡土资源包含的文化意蕴,注重优化和传承。如北京市西城区广内街道的《北京抖空竹》、西城区月坛街道市民教育中心校的《月文化》,天津市河西区挂甲寺街市民学校的《泥塑》、河东区春华街道的《面塑艺术》,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光明街道的《金州龙舞》,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社区教育中心的《巴城戏缘》、昆山市锦溪镇社区教育中心的《江南民间曲艺———宣卷》等地域文化课程在宣传地域文化,发扬地域特色,传承地域文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使学习者吸收地域文化课程的营养,体会文化的精髓,感受地域的归属。

(二)归宿中唤醒生命自觉只有在永恒的前提下,生命才是有归宿的,生命才能得到安抚。证明生命存在的依据不是生命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而是生命的永恒。缺乏永恒性支撑起来的生命,最终都会陷入实在和价值上的虚无,或都会因随之而变的目标或因素而异化为他在。永恒的生命需要归宿,精神上的归宿与现实世界的归宿缺一不可。精神上的归宿需要灵魂归一与沉静,现实世界的归宿则需要一定的地域团体,回归一定的社会秩序与文化。地域文化课程是以地域文化为载体的课程,以地域为中心,以文化为内核,发扬地域特色,传承地域文明。地域文化课程无疑是牵引学习者回归文化的重要资源,它使得他们认同地域文化的价值,接受地域文化的熏陶。如江苏省常州市金阊区留园街道湖田社区的《剪纸艺术》、金阊区白洋湾街道的《民俗、民风、民事》特色课程对乡里民俗的挖掘,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的《袜子娃娃》、甘井子区红旗街道的《中国国画》、《吕剧》、《锣鼓健身》、《欢乐腰鼓》,上海市浦东新区芦潮港镇社区学校的《芦潮港乡土文化》、卢湾区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学校的《走近瑞金,亲近历史》等根系地域文化的特色课程无不闪烁着生命的活力,给人以炽烈的归宿感。而当学习者对地域文化产生自然的归宿感时,将会在归宿中唤醒生命的自觉。

(三)满足中尽享生命自觉人作为责任人存在,生命因责任而得以前行。人在发展中日趋完善,是充满个性的,同时又是处于一定区域环境的社会人。地域文化课程以充满特色的地域文化为课程资源,使人对区域文化产生依赖与满足后,感受到理应存在的生命自觉。如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采荷街道的《茶文化常识》、上城区社区学院清波分院的《手工编织》,山东诸城市农村社区学院的《诸城特色文化》,四川省武侯社区教育学院的《川剧》、《话三国说蜀将》,武侯区金花桥街道的《鞋文化》,上海市青浦区的《茭白叶编织》、《学唱申曲,传承沪剧文化》、《丝网版画》等特色课程充盈着地域文化特色,展示着地域所独有的魅力。因此,不同地域文化课程的学习者都可以感受到本地域文化的与众不同。当这种与众不同、无可替代、唯我独有的文化资源转化为课程,它势必将地域文化特性转至学习者身上,进而将独具特色的感觉转化为强烈的满足感,即对本地域文化的热爱、自豪、守望,以及油然而生的责任、义务、奉献。

三、生命课程之于生命超越:体验、改善和提升

人的生命成长只有在实践之中才能得以显现。“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5]生命的成长需要成长的资源。回归生命,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力量;追求生命内在,才能发现生命在体验、改善、提升中经历超越。社区教育生命课程应关注生命实践的体验、生命经历的改善、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生命境界的超越。知识本位课程以知识为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中心与原点,虽然有使优秀文化科学知识迅速传承、教育目标易于实现的优点,但是由于对学习者生命本性的忽视、生命诉求的压抑、生命价值的蒙蔽,致使知识课程的弊端愈发明显,由此生命课程应运而生。生命的灵动性、生长性和个性决定了生命课程的生命性、过程性、经验性和个体性,进而决定了生命课程的特性与类型,即生活课程、经验课程、过程课程和个性课程。其一,生命课程是生活课程。生命离不开生活,社区教育课程必须具有生活性。课程在生活中产生,课程是一种生活,生活就是课程,生命课程是完整生活的课程。其二,生命课程是经验课程。生命在生活中得以体现,生活在经验的积累中得以进行,生命在经验中成长,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其三,生命课程是过程课程。生命具有灵动性和生长性,生命课程是学习者的生命活动和生命经历,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其四,生命课程是个性课程。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是充满个性而独特的人,是一个无可替代的个体。生命课程应该为生命而存在,应该关注学习者发展的需要与多样性,关注学习者的独特性,关注学习者的生命个性。课程只有以生命为核心,社区教育只有以生命课程为载体,才能真正回归生命,成为人的教育。

(一)体验中尝试生命超越社区教育生命课程从学习者生存出发,关注学习者的生存需求,根据学习者的生存状况,适当地安排相应的内容。生命课程关注学习者的基础经验和情感体验,促进学习者的生存改善。生存是物质生存与精神生存的统一体,学习者在课程中获得必要的物质生存技能,解决基本的物质生存问题。同时,在物质生存获得满足的前提下,精神生存的需求应运而生。精神生存的获得是完满生存的必要条件,精神生存是学习者生存的原动力与基本点,是物质生存的根基。在这些基本的生命体验中,一步步尝试生命完善和超越。如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的特色课程《巧娘手工技能培训》将生存技能带给广大社区居民;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社区培训学院农民参与式教育培训实验把培训办进农村、办进田间、办进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切实深入农民和为农民服务。又如天津市金州新区七顶山街道的特色课程《甜樱桃实用技术四季管理指南》等。社区教育生命课程对学习者生存的关注,是生命课程实施的基本点,是促成学习者生命完善的重要一环。

(二)改善中经历生命超越社区生命教育课程是生活的需要,而生活又是社区教育生命课程的本源,社区教育生命课程要通过生活进行丰富。[6]因此,社区教育生命课程是生活课程,是以学习者的生活为基础,遵循学习者生活逻辑的课程,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习者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课程。它与学习者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学习者生活为中心,从学习者生活中来,再到学习者生活中去,并着眼于提高学习者的生活质量,注重课程开发的综合性和人群覆盖性,切实关注学习者的生活需求,解决其生活困难。按照学习者的生活需求设置社区教育课程内容,关注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可以设置心理健康、娱乐游戏、生活小妙招、美食制作、法律常识等深受学习者欢迎的特色课程。如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的特色课程《美食达人》关注美食,关注生活;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社区学院的《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让我们的身心更健康》、《让我们的家庭更幸福》系列特色课程真正实现生命课程的生活性。这些关注生命生活性的特色课程,从学习者的日常生活出发,类型丰富,适合各类人群,形成一定的人群覆盖性,满足各类学习者的生活需要,改善学习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使学习者在改善生活过程中实现生命超越。

(三)提升中实现生命超越社区教育生命课程本质在于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生命课程是对生命的回归与关注,在对学习者生命关注的过程中,用生命设计课程,以课程影响生命。首先,社区教育生命课程的根本是人的生命,是对学习者生命过程的关注和对生命情感的关怀。只有以学习者生命为中心的课程,才能称得上是鲜活灵动和富有生命力的课程。其次,人是富有个性的人,生命课程就是要关注每位学习者的生命个性,以学习者的生命为基点和起点,关注“具体个人”。再次,人是具有生命价值的。人的生命价值是社区教育的根本价值,生命课程的根本在于启发人的生命价值。生命课程通过培养出有价值的人以实现它的完整价值,“严格来说价值教育只能从人的价值层面,对其主体价值素质的生成施加影响,其中尤应将人的价值创造意识和能力作为强项,显示出人的价值可贵之点……价值教育的实质是创造人的价值的教育或真善美的人的创价教育”。[7]生命课程通过对生命的关怀,关注“具体个人”,启发学习者生命价值,实现价值提升。如美国公民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通过课堂教学、社会活动、学科渗透、建立学生组织等各种各样的途径,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并用,重视公民技能训练,[8]走出一条富含价值意义的公民教育特色课程之路。又如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学院的特色课程《城市公共安全》注重对学习者生命价值与公共利益的教育;天津市河东区社区学院的特色课程《心理健康》注重对学习者心理健康教育的启迪,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洪武路街道的特色课程《社区公民意识教育》注重对学习者公民价值观念的培养,这些都是社区教育生命课程在学习者生命价值领域的回归。回归生命,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力量;追求超越,才能发现生命在动态中生长。社区教育生命课程是体现灵动生活、关注个体生存的课程,是体验生命存在,改善生命质量的课程。它在提升生命价值中实现生命超越,这种超越,关乎生命质量的改善、生命成长的历练和生命境界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邱德乐.论自主课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2-15.

[2]叶澜.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102.

[3]孙志文.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M].北京:三联书店,1994:12.

[4]张蕊,张永舒.自主课程:生命教育课程的重要课程载体[J].信阳师范学院,2010(3):11-14.

[5]叶澜.回望[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2.

[6]吴亚林.价值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18.

[7]王逢贤.价值教育及其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2000(5):32-36.

作者:桑宁霞 王晓丹 单位: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