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范文

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摘要:

生命教育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指引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的意义及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追求信仰的高尚人文情怀,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基础。语文作为中华五千年渊远文化的载体,具备了丰厚的人文教育素材,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好载体。本文结合他人教学的经验和自身在教学过程的反思,积极地探索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有效链接点和实施途径。

关键词:

生命教育;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慢慢推进,生命教育逐渐引起学者重视,它犹如一缕春风,使语文教育焕发了新的活力。而“语文教育只有遵循生命规律,进行生命化教学才能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可见,生命教育已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模式。针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我们以大学教材为例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以期能够为语文教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1生命教育的内涵

有研究者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基础”或教育的“原点”,认为生命教育就是要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学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和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人。另有研究者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它强调人的精神生命的主动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它关注人际交往中精神能量的转换;在保障机制上,它注重生命主体自主能动的投入与合作。以上这些理解,是立足于生命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解释,实际上界定的是教育的内涵,相对于以往社会本位视野中教育对个体生命的漠视,这种教育更关注生命,有学者就把它称为“生命教育”。从实施生命教育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看,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或者说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价值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核心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

2实施生命教育的原则

2.1因材施教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能力,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意把握内容的难易程度。太难了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容易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太简单则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刚迈进大学的孩子,处于心理断乳的关键期,自我意识强烈,情绪易失控,看产生问题容易极端化,恋爱、交际、理想和现实成为他们苦恼的主要问题,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出现自卑、孤僻、焦虑甚至放弃生命的消极心理。所以,我们要在教学当中恰当地用范文进行挫折意识方面的培养教育,教他们正确处理情绪问题,引导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问题和评价自己。

2.2尊重和接纳原则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关爱和赞赏。青春期的孩子既敏感又脆弱,他们急需得到权威人物的认可和接纳,一句赞美的表扬、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温暖的动作也许都能影响他们的一生。这就要求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无条件的接纳他们。尊重每个孩子的特质,善于挖掘他么身上的闪光点,善于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课堂上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不同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开阔思维。也只有尊重和接纳,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因为“只有在自主和自由的前提下,学生的全部生命活力才能迸发出来,从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2.3学生主体原则

叶澜说,课堂本生就是一种生活,怎样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主动地展示生命活力,是我们的研究重点。让学生自主去体验去探究生命的真谛无疑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从填鸭式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探究知识,在语文教学当中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去领悟生命教育的内涵,又要及时引导他们走向生活,在生活的体验当中加深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与体会。

3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

3.1通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现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启迪智慧、净化心灵的重要方法。王丁惠指出,通过阅读教学活动,解读文本,解读生命,让学生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语文教材中有大量阐述生命、解读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素材,例如在讲解《陌上桑》对苦难生活描述时引入贫困山区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的小姑娘》图片让学生分析背后的故事,学会珍惜当下,感恩生命。通过对鲁迅文章的学习,了解他弃医从文的人生经历,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处世态度中学习他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引发学生对生命真谛的思考。而《我与地坛》通过对作者悲惨经历和顽强不息意志讲解,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正确面对挫折和不幸。在学习《致橡树》这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时,可以引导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个性意识的生命特征,也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恋爱观。语文教材中的范文的作者也是我们值得去解读的对象,有忍辱负重,完成恢弘巨著《史记》的司马迁,有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有身在草野心忧天下的杜甫,有面对生活的无奈过早结束生命的老舍,也有面对挫折自强不息的张海迪。通过这些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的素材,“让学生在对语文材料的阅读与学习中感受人类广阔的文明成就,去学习文本的解读和自由表达,感受生命的辉煌和灿烂”。还可以通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章讲解和欣赏,让我们多了些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又是多么的卑微和渺小。自然界的生命如此顽强,我们人类是不是更应该积极投入生活,使自己的生命更加辉煌灿烂呢!

3.2通过写作教学

语言学习主要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听说读写每个环节都是学习语文的必需。很多学生一谈作文就色变,其实是我们语文教育的失败。写作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学生之所以不会写作文时因为我们在教学当中忽视了学生对情感、生命思索表达和倾诉的需求,故通过让学生自己对感情的抒发,对生活的思考,对生命的倾诉,才能彻底释放青春期生命的冲动,对生命的认识才更生动,更深刻。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有意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促使学生学会思考生命,从中体会生命的可贵,生命的意义。比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笔者让学生以此为题,探讨理想和社会现实,个体生命和国家安危,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的同时了解生命的意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在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同时加深对生命认识和思考。比如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考试来一场挫折意识的培养,通过讲解贝多芬、霍金、张海迪的故事,引发学生自己的思考,让他们自己感悟在挫折面前应有的态度和行动。材料作文也是启迪思维,开阔思路的实践场所。给学生一则有关生命教育话题的材料,让学生从不同的人不同的世界对待生活的差别中寻找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3.3通过实践教学

虽说课堂是传授学生生命教育的主战场,但毕竟有些局限,毕竟都是别人的故事和经历。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自身的经历,帮助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理论运用到具体事件中,在提升能力的同时也加深对生命的感悟。比如在戒毒日、预防艾滋病日举行生命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生命意识,进而尊重,善待生命;也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福利院,让他们明白担当付出和奉献;还可以带他们去游玩,在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中领略生命的美丽与顽强。处处留心皆学问,在生活与实践中,让学生学着从生活的细微中感受美好,从细节中感受伟大。这样的生命教育也更真实和深刻。

4实施生命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自身提高生命素养,做到自己是一个具备生命情怀、生命教育意识的人。正如刘济良所说,真正的生命教育应当成为一种包涵着对学生生活生命人性的关爱呵护和照料的富有人情味现实化的活动。只有一个有生命意识和生命情怀心中充满爱的老师才能真正尊重学生个体存在的价值与情感体验,才能激发对生命的热爱。同时,教师要积极地扩宽教学技能,及时地更新观念,不断地学习。此外,教师要注重营造宽松、和谐、友爱的课堂气氛,鼓励、引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给予每个学生积极的回应、正向的评价,激发学生探索、思考、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参考文献:

[1]朱洁.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郭思乐.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M].华东出版社,2011:93.

[3]王丁惠.论生命教育在语文当中的渗透[J].成功教育,2009,(3):130

作者:付丽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