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辅导员生命教育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高校辅导员问卷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活动涉及山东省19所高校,发放问卷300份,共有284位高校辅导员老师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参与此次调查的辅导员年龄在31-40岁的占总人数的50.7%,25-30岁年龄段的占39.8%;从性别比例看,男教师有145位,女教师有139位,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从学历情况看,81.3%的辅导员老师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整体学术水平较强;从职称取得情况看,助教占总人数的34.5%,讲师为58.1%,副教授是5.6%。参与调查的辅导员中,从事学生工作的时间集中分布在1-4年阶段及5-10年阶段,所占比例分别为42.3%,39.1%,10年以上的比例为18.3%;主要负责的年级情况比例分布较为平均。由问卷结果来看,77.1%的辅导员阅读过有关生命教育的书籍,但85.2%的辅导员没有撰写过有关生命教育的文章,87.7%的也没有指导组建过有关生命教育的社团。由此可知,辅导员们缺乏深入的生命教育研究及思考,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不足。在调查中,“高校辅导员老师指导的关于生命教育的活动”最多的选项为:心理安全教育(87.7%)、消防安全教育(85.6%)、交通安全教育(83.8%)、用电安全教育(79.6%)。半数左右的辅导员老师都进行过突发性伤害教育和逃生避险教育,二者的比例分别为55.3%和41.9%;而在生理卫生教育(19.0%)和游泳安全教育(24.3%)方面则显得相对较为不足。由数据看出,辅导员老师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也为之付出了较多的精力与时间。
在关于“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来源”问题方面,辅导员老师认为,学生的首要压力来源为就业压力(86.6%)和对未来的迷茫(81.3%);学习压力(59.5%)感情压力(57.7%)、同学关系紧张(54.6%)三者次之,半数左右的老师选择其为学生的压力来源;经济问题(38%)、与父母关系紧张(17%)、与教师难以沟通(17%)和身体问题(12.9%)四项所占比例较少。相对于同一问题,高校学生的答案是以“学习上的压力”(62.6%)和“就业压力”(68.2%)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辅导员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较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压力来源。在辅导员对大学生轻视生命的原因分析中,94.4%的辅导员都选择了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承受挫折;感情上受到打击,无法恢复,一时想不开(73.6%),缺乏正确的人生观(63.0%),学习和就业压力(57.7%),人际关系差也占到了51.4%。这些原因都是生命异化的表现,缺少人生信仰、人生理想越来越世俗化、人生价值观趋向功利化等使得学生在面对各种压力时,自己无法排解、发泄,最终选择了轻生。
“能够促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活动”的举措中,辅导员们首选的心理辅导课(91.2%),其次是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72.9%),再次是参与学习的社团活动(64.1%)、文艺活动(49.6%),还有加强学生的体育教育(46.8%)。由调查结果看,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另外,努力让学生融入集体,集体的关心与呵护能够给予学生正能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有效进行生命教育的途径。78.5%的辅导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进行生命教育的主渠道,67.3%的辅导员也认为教育工作者日常的生命生活关怀也十分重要,也有45.4%的辅导员认为开展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有必要的。在有关“需要加强的高校生命教育活动”中,75.2%的高校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还较为薄弱,但其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山东高校师生的广为关注。
高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时,辅导员最愿意采取的三种形式是观看影视片(75.4%)、举行座谈会(56.0%)、开展相关游戏活动(54.9%)。相比之下,举行征文和知识竞赛都不到总数的10%。这表明辅导员认为通过集体的教育活动更有助于开展生命教育,在轻松愉快的交流学习中,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展现自己内心的真实世界,这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发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困惑,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帮助其解决问题,走出生命困境。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生命教育的路径选择
在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大都会遇到学生出现人生困惑,处于生命困境的情况。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工作,但除此之外,更需要去努力的是对问题进行预警和防范,降低伤害的程度。因此在策划问卷时,课题组就“辅导员在工作中出现的大学生生命困境该如何预警及干预”这个问题制成了开放性类型的题型。有161人回答了此问题,占总人数的56.7%,其中回答字数超过100字以上的有49人,占总人数的17.2%。辅导员的意见可总结为以下五点:
(一)抓好学生的专业学习有辅导员在问卷中提到“学生如果能够热爱探索知识,正确地对待学习这个问题,那么他也能正确的面对生活中的得与失。”学生来到学校最重要的工作是学习,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加强教学管理,任何社团或学校工作都不能影响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其次,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自觉的学习,并把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来。第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学会做学习规划,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以及知识的难易及掌握程度有重点的学习。第四,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学生之间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二)强化学生心理问题筛查与分类管理在问卷调查中,有17位辅导员老师提到要从学生入学开始进行心理问题筛查,教育部从2004年起就要求高校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工作。通过心理普查可以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另一方面,通过量表可以筛查出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进行后续辅导、干预及关注,实现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疏导、早预防”。通过初步筛查,为了保证筛查的准确性,还要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学生进行约谈,按心理问题的程度分出等级,重点观察及指导。从入学初期筛查后,便可给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为将学生管理工作做好,切实关心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危机问题防患于未然,就需要进行月排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疏导和预防。对“问题”学生进行分类管理能够找出问题源头,进行引导及干预。首先是学习困难学生,辅导员需要让这类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消除自卑。其次是身体有残疾、有缺陷的学生,鼓励其身残志不残,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寻找自己发展的途径。第三是情感受挫的学生,要加强与这类学生的交流,拓宽其与他人的沟通渠道,帮助其多交朋友,建立新的朋友圈。第四是受过处分的学生,要帮助他们重树信心,逐渐取得进步。第五是家庭特殊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关注孤儿、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动态,多与其沟通,促进其进步。
(三)构建全员参与的生命困境预警网络生命教育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参与,由学校到学院各分管部门都要建立起生命困境预警领导小组,把握好全校师生生命教育的研究方向。由学院到每个班级,要建立起班级预警小组,辅导员担任小组组长。组内设立一名生命教育委员,辅导员和生命教育委员都应接受有关生命教育的专业训练,可以应对班级内学生简单的生命困境问题,有能力对危急情况进行一定的干预及处理。班级内其他班级干部及宿舍舍长都是小组的一员,应定期汇报同学们的情况,按期记录,形成全员参与的预警网络。高校学生生命困境的预警工作需要集合大家的力量,其中基层学生干部在各类学生组织中有一定的领导和协助作用,是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在学生中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是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基层学生干部要随时关注所在群体每位学生的心理及情感变化,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辅导员汇报,保证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是畅通无阻的。学生干部在学生群体中,就是辅导员的眼睛和耳朵,及时的观察学生们的动态,倾听大家的心声,帮助处于困境的学生走出难关,转危为安。
(四)建设生命教育交流平台在生命教育中,不可忽视团体力量。团体中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导向,能够给与处于困境的学生信心与力量,让他们在团体的共同活动中体悟生命的真谛,产生共鸣,培养强烈的集体归属感,正视问题,珍视生命。因此,学校需要培养部分学生干部来负责生命教育网络社交平台的建设及管理工作。构建生命教育网络社交平台,如QQ群、微信群、微博等社交媒体,拓宽学生间、师生间关于生命教育的交流渠道,加强各方的联络,多关注思想极端及沉默寡言这类同学的思想倾向及行为意识,是大学生生命困境预警的有效举措之一。
(五)加强家庭与学校联系高校与学生家长之间保持畅通的联系,有利于帮助学校建立良好的育人机制。生命教育强调的是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家庭在学生的性格形成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家长普遍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哪些经历曾深刻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哪些经历曾给学生成长带来阴影等等。保持家校联系,也能让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在校动态,帮助家长明确责任,达到高校与家长共同帮助学生成长的目的。首先,学校需要将各类有效的联络方式传达给家长,辅导员的联络方式,学生宿舍内其他成员的联络方式,让家长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各类信息,包括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等方面。其次,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沟通平台,如QQ群、微博、微信、博客、短信等网络平台,让家长之间也能够共同分享教育理念和教育心得,还可以了解学校的近期工作和活动,减少因地域跨度大带来的不便。此外,家校互访也是必要的。学校要建立辅导员家访团,利用寒暑假开展家访,也可在开学典礼、校庆等学校重大活动期间,邀请家长到校观摩,向家长介绍学校及学生的情况。
三、高校辅导员在生命教育中的指导理念
作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生命教育的开展需要每位辅导员老师的付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渗透到学生们日常学习生活中,辅导员们任重而道远。
首先,要以学生为本来开展工作,建立团结友爱的集体,帮助大学生共创和谐的环境,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为大学生服务是辅导员工作的原基点,是以学生为本的根本体现。大学生是一个个鲜活、极富活力的生命个体,这样的生命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更好的生存、生活、发展。基于此,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教育氛围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必经之路,也是实践生命教育的基本方式。生命教育意在帮助学生追求更为优质的自己,然而个体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的辅助,团结友爱的集体、和谐互助的环境是学生珍爱自己、成为自己、发展自己的肥沃土壤,能力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养料和强大的助力。如何耕种好这片土壤,是每一个辅导员时刻都应高度关注的问题。生命教育不能仅仅止于对心理失衡学生的疏导治疗,更重要的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向往生命,追求生命中的真、善、美,从而实现更加优质的自己是经营构建温暖、和谐的生命环境的有机方式。辅导员应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通过对学生个体的生命关怀实现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生命环境的目标,与此同时,在温暖的生命环境中淘养健康向上的生命个体,真正实现来自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
其次,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这是健康生活的开端。健康完美的生命形态是实现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基础。生活方式决定生活质量,进而可以影响生命的生理物质质量。一方面,只有在健康的体魄之上才有谈生命高度和宽度的可能;另一方面,只有珍惜自身的生命载体,才能珍爱其他的生命形式,进而才可能尊重生命、实现生命。因此,帮助生命个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开展生命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基础性的一步。帮助、督促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养成恰当的行为习惯都是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生命教育工作时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针对学生个体提高其生活和生命质量的突破口。辅导员是学生在学校里的直接负责人,学生从生理到心理,从物质到精神都是辅导员老师的负责领域。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发展,实现生命价值,从生理的角度带领学生锻炼健康的身体,从物质的角度引领学生保持良好的习惯是辅导员的责任,也是生命教育的应有之义。
再者,要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发挥其生命的主体作用。自主是生命发展的必备前提条件,是产生创造力的前提。通过培养大学生生命自我教育能力,真正实现生命教育的意义。然而纯粹单向度的灌输式生命教育是片面的,也是残缺的,因为没有经过受教育主体自身内在的同化,就不能为其所用。如此,教育的过程没有真正的完成,预定的教育目标也难以达到,生命教育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可见,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主体性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决定性的地位。主体性的发挥是一个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结果,由他人的灌输或引导生命之义到自我对生命价值的觉醒,是思维和情感上一种质的转变。从他人告知、“我”生命是珍贵的,要求“我”珍惜生命;到“我”情感上认同生命可贵,自觉珍爱生命、尊重生命。这是实现生命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阶段。只有把握好这一过程,才能帮助每一个生命个体在追求生命之义的道路上爱惜自己的生命,尊重其他的生命,实现最终成为优质自己的目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辅导员老师开展的生命教育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工作这一最初级层面,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将生命教育之义、生命之义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意识、思维和情感,实现从情动到思动再到行动,进而更好的情动的有机循环,帮助学生真正的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实现生命。
作者:颜春杰孙乔吴晓玲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