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青少年犯罪对生命教育的缺失范文

青少年犯罪对生命教育的缺失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青少年犯罪对生命教育的缺失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青少年犯罪对生命教育的缺失

一、引起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一)复杂的社会因素是引起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诱因

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社会因素是最为主要的。当前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极为复杂而又深刻的转型时代,这一转型跟一切社会转型一样,时刻冲击瓦解我们原有的各种传统观念的同时。很难随时整合形成新的信仰、人生观、世界观及道德观等诸多社会底线的共识。于是我们不仅亲身体验到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也目睹和经历了社会上超乎常态的各种道德沦丧,各行各业的伦理混乱已严重超越人们心灵的负重。如果把青少年犯罪的诱因站到这一时代的角度和高度去分析、研讨,都属于这个社会发展中典型的自然犯,也是对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生命权的侵害,这种社会氛围无疑为青少年犯罪滋生提供了土壤和温床。另外电子游戏、影视产品和网络信息资源中过分宣扬暴力、凶杀、色情的情节和内容触手可及。这也为青少年的犯罪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青少年自身不良的心理因素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着无限活力和梦想的时期,是从幼稚迈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智发育还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却承担着由家庭迈向社会所面对众多危机和压力。社会转型及工业化的加速带来社会、家庭、生活理念的一系列急剧变化,造成青少年心理过度膨胀。据统计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约有3.67亿,其中1.26亿是独生子女,这类群体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郁闷、焦虑、好斗、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学习中麻木不仁、生活中崇尚暴力的偏激心理。叛逆的性格、强烈的好奇心、独立的欲望、自以为是却又心存自卑的心态。极容易造成青少年期自我认同危机。他们面对生活挑战中心存梦想的同时,又感到没有前途渺茫,却不愿求助父母、老师、亲人的帮助,在缺少抗挫折的能力和生命教育情况下导致了对生命的漠视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学校教育是青少年犯罪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

学校本来是青少年论道释惑的神圣之地,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莘莘学子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学校教育也融入了物欲拜金的成分,书香里流淌出特有清逸、文雅的气息中却弥漫着许多世俗的功利,悄无声息改变着求学问道的内涵。阳光下洋溢着诗意的校园俨然不像蓝天般的纯净、高远。作为教育内质、灵魂中的纯粹、崇尚、阳光的美德也随之黯然失色。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精神成了主流教育中一个最薄弱的环节。在极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体制始终坚持以学业、分数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却忽略了青少年在生命成长的黄金阶段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性,导致在思想行为上对生活的无趣、对生存的无能、生命的无畏等行为。

(四)家庭教育失误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最初导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的精神生活压力和危机也随之增大,这给家庭机能、形态和结构带来巨大变化与障碍,导致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态度和观念上存在很多误区与盲区,盲目对孩子的放任、溺爱。缺乏亲子的交流、相互理解与尊重。另外父母的道德性格、精神风貌、及相互之间的依恋程度,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品质、性格、世界观的形成。父母的不良行为会严重扭曲子女的灵魂、玷污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灵,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预想不到的心理的阴影。思考往往是生成智慧的开端,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如果每一位父母都能给予成长中的青少年更多的情感依恋,勇敢的和孩子一起向生活的挫折挑战,就会超越生命中的悲伤从而唤起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

二、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缺失

(一)生命教育的观念滞后,导致青少年生命保护意识淡薄

生命教育的提出最早源于美国华特士的《生命教育》一书,他首次提出的生命教育的思想并创立了生命教育的新理念。生命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引入仅有二三十年的探索历程,在学校的教育虽然也对生命教育内容、方式、理念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并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主;以极端事件的发生为契机;以关爱生命的为教育的基本目标。开展以“生命”为主题活动的教育模式。并没有的深入系统的融入教学中。生命教育最早作为学校进行反教育题材,可在教育的日常管理中注意到青少年在生活中遭受一点挫折、打击就会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这一极端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追根溯源除了青少年自身心理脆弱外,还跟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没有及时实施生命教育有关。依据我国卫生部在2007年“世界预防自杀日”公布的调查数据,自杀身亡在中国人死亡原因中排在第五位,近几年我国青少年自杀率呈上升和低龄化的倾向,促使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越来越多的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成为在教育观念上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二)学校实施生命教育内容和方法缺少理论指导

生命教育虽然包含丰富的内容,可是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时注重的是时效性,往往抓住学校发生的极端事件,或者为了迎接相关检查而随时开展的生命教育活动,教育涉及内容简单、层次偏低。主要运用当今发生的有影响力的焦点事例或现身说法来实施生命教育,而不是站在科学理论上有针对新的循循善诱,其根本原因是学校教育缺少专业人员对生命教育的深刻理解与精深研究。当今的青少年所面对的客观世界是一个不断联系起来的世界,他们并不满足于这些浅显传统的教育方法,而是希望能将更多感观的教育方法运用于正常的教学之中,更渴望采用自主灵活的学习方法接受系统的生命教育。这就需要我们站在一个相对高远的立足点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上引领学生,打开他们人生体验更为广阔的视域,让切实有效的生命教育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呈现一种丰富灵动的视角,培养学生拥有丰富敏锐的生命感受力,对生命意义进行多层次的思考,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直面人生、担当生命,实现根源上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目标。

(三)生命教育缺少尊重青少年的个性差异

个性发展是合乎青少年成长的必然规律,充满个性的世界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和谐世界,因个性创造奇迹推动社会快速发展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培养人才先进理念。我国的基础教育缺乏对学生生命教育的完整理解,一样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目标、相同考核评价标准。客观上泯灭了学生的个体多样性。学生切身感受到的唯有沉重的学习负担,而不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个性蓬勃发展和身心愉悦的体验。因为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资质、禀赋不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有较大差异,这就需要我们依据个体生命的发展进程差异进行深入研究,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通过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个性分析制定培养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提高青少年对生命意识认知,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认识生命、欣赏生命、感悟敬畏生命、从而善待生命,唤起他们真实人生体验的共鸣、辩证的看待感悟生命历程的悲怆实质。“

三、结语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生命教育是“立德树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满足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的愿望,让每个青少年健康、安全的成长。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更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当我们在认真、积极的反思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时,对不足的环节及时弥补、挽救就能防患于未然。

作者:杨照华单位:濮阳市综合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