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老师汉语教导中的生命教育浸透范文

老师汉语教导中的生命教育浸透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老师汉语教导中的生命教育浸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老师汉语教导中的生命教育浸透

教师授课忽视汉语教材中涉及的生命教育内容

汉语培训中的汉语精读、汉语阅读课程是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学习汉语的主干课程,所采用的教材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师资管理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办公室组织双语教育专家编写的《汉语强化培训教程》和《汉语强化培训阅读教程》,教材的选文多为文质兼美的精品,文本内容既反映了新疆地区的工作、生活、学习和社会发展状况,同时又开扩视野,广泛涉猎现代科技、国内外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使培训者不仅学到汉语知识,提高汉语能力,同时还可以获得百科知识,陶冶情操。如果教师用心挖掘文本内容,会发现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以《汉语强化培训教程1》中的二十五个文本为例,文本有从不同角度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内容涉及到关爱他人的,如:《家一样的温暖》、《伞》等;真诚待人的,如《真诚》、《勇敢的人》、《黄纱巾》、《摆渡》、《梅子酒吧》等;多维度展现与家人亲情的,如:《未上锁的门》、《秋天的怀念》、《散步》、《骚扰电话》等,这些原本都是进行生命教育的良好素材,但在课程目标的驱动下,教师总是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为完成语言知识目标过多关注语言的实用功能,即工具性,因而重视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却忽视了汉语人文性的特点,忽视或淡化了汉语教材中涉及的生命教育内容,并没有树立在汉语教学中贯穿人文教育的理念。

教师在汉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忽视了生命教育

在汉语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多把传授汉语知识、语言技能训练与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这导致急功近利,无暇认真思考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关于生命的教育。其次,学员自身存在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诸多障碍,使教师片面地认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进行生命教育。听的障碍使教师很少给学员讲授关于生命教育的深层话题,说的障碍使师生之间、学员之间很少涉及关于生命教育话题的交流与探讨,读的障碍使教师过多关注学员汉语输出的准确性与流利度这两个显性层面,写的障碍使学员难有写生命题材的作文,多是以学习、工作、生活等日常生活为题材写二三百字左右篇幅短小的简单记叙文,文从字顺即可。这导致教与学双方都忽略了汉语学习与生命教育和谐共存、互相促进的关系。“我们今天教育失误之一就是过分强调知识教育,强调智力因素的发展,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却极少顾及其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教育成为唯理性的教育,以知识教育为主导,造成教育的畸形,从而扭曲人的生命发展。”

汉语课程评价制度使教师忽略了生命教育的存在

汉语课程基于中小学少数民族专业教师汉语水平的提升,具有把汉语与专业相结合的特点,培养其使用汉语讲授专业课程的能力,因此,课程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强化学员的各项汉语技能。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对培训质量的评价是根据学员的HSK或MHK成绩和“双语教育”自学口语考试成绩、汉语课堂能力测试的达标率等硬性评价指标衡量培训院校的培训质量,教师以此为教学目标,关注点多在学员的汉语水平与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对汉语课程的评价理念产生了偏差。

在这种评价理念的影响下,汉语课程教学忽略了生命教育在汉语学习中的存在,忽视了学员在汉语学习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在教育工具理性的影响下,教育把‘人’当作了无生命的‘机器加工品’,忽略了对学生生命本身的关注和尊重。而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价值取向导致了学生与生活世界、经 验世界的分离。”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很多事实都告诉我们,仅仅满足于单纯的知识教育,是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合格的双语教师的。

在双语教师培训汉语教学中应多元地开展生命关爱的人文教育

“课堂是学生生命观的主要生成场所,课堂教学以促进生命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此课堂教学必须凸显生命的灵动和创造,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成为生命化的课堂。”吴小鹏认为:“从策略的层面来讲,教科书确立的文化标准提供了一种机制,借以形成对一种特定的社会形态或社会语境的介入,能否有效利用教科书提供的文化标准来‘参考构架’个体与社会,这要看教师对于教科书教学功能的发挥,特别是教师对于教科书的理解以及在教育情境中的创新。”

应在汉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过程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使生命教育在汉语教学中以立体多元的形式体现。正如《礼记》中的《大学》首章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在汉语阅读中体悟生命教育

文本涉及范围广泛,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这些是对学员进行生命教育的丰富内容。教师引导并调动学员已有的汉文化知识积累,让学员多角度、多层次地体悟文本所蕴含的信息,通过学员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建构起自我主体。例如:《汉语强化培训教程1》第一册第八课《秋天的怀念》,从“我”瘫痪,自暴自弃———母亲对“我”的关爱———母亲诀别时对“我”的无尽牵挂,唤醒“我”对生命的审视,学员通过阅读文本感受到伟大、无私、深沉母爱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学员与文本的对话引领学员走入特定的情景,获得思想启迪。

2.在汉语口语表达中探讨生命教育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员具有多年一线教学实践经验的优势,善于运用符合成年学员的思维特征组织教学,通过对话的方式探讨生命,对话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对话的语言训练方式把内心的感悟随课文情节由浅入深表达出个人独特的感受和创造性的见解,语言表达的丰富和个性化的观点可以与他人共享与交流,如《秋天的怀念》一文,有的学员关注“我”对残缺生命的漠视,有的学员感动于母亲对“我”生活细节的良苦用心,有的学员被诀别时母亲对孩子的无尽牵挂而流泪……对这些不同视角的关注激发了学员表达的欲望,其他学员在倾听、质疑、评价的双向、多向的互动对话中得到语言训练与思想升华。学员通过对话进一步理解残疾人的内心痛苦,同时也理解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沉大爱,思想在对双重角色的感悟中得到升华,体悟到身体虽残缺但仍然可以绽放生命的美丽,更对“儿子”的幡然醒悟释怀。通过对课文的探讨,教育学员既感谢生活的赐予,心怀感恩之心,也要学会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与磨难,有一颗坚强面对挫折的强大内心。树立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热爱生命的积极向上的生命观,使学员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还可结合不同的文本内容进行其他不同角度的教育,如:通过《真诚》、《勇敢的人》、《黄纱巾》、《摆渡》、《梅子酒吧》等课文内容渗透尊重他人生命的教育,通过《未上锁的门》、《散步》、《骚扰电话》等课文内容对学员进行亲情的尊重与热爱的教育。

3.在汉语写作中表达生命观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言学习中较高层次的要求,写作能力是汉语基本素养的综合体现,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教师在关注书面表达字词句通顺、语法正确、逻辑通达的基础上,还应引导学员把生命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写作教学中。以《秋天的怀念》一文为例,围绕课文所揭示的主题,教师让学员自主拟题,如对残疾人的尊重、对健康的珍爱、对母爱的回报、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等等,引导学员将阅读心得、口语交流所得应用于写作实践,通过文字把对生命的认识展现出来。写作教学应引导学员关注现实,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避免作文内容空泛。学员之间还可通过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互相修改,促进书面表达与思想认识上的共同提高。

4.在汉语课程评价上关注生命教育

评价是汉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课程评价上,不应局限于对文化知识的终结性评价,教师应改变单纯对学员的汉语知识、汉语技能等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评价,还应有其他具体的评价要求,比如,在阅读课中,教师除了对学员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之外,还应关注阅读过程中对生命的感悟、对生命的理解和价值取向的评价。在口语训练中,除了关注学员语言表达的运用技能之外,还应通过对学员口语表达中蕴含的思想态度的观察进行生命观的评价。在写作教学中,除了重视对语言运用的评价之外,还应对作文素材中寓于的生命观进行发展性评价,这些是汉语学习重情感体验和感受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符合新课程标准下的汉语课程评价理念。

5.在自主学习时间渗透生命教育

“任何社会领域都只强调该领域的经济价值,‘泛功利化’的价值倾向正日趋形成。教育在这场价值观念的变革中也未能幸免,学校教育甚至丧失了它应有的判断和反思功能。”培训院校在晚自习等自主学习时间可以考虑开设一些必要的生命教育讲座,或让学员通过观看有关的电影、电视节目或时事新闻以及媒体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如药家鑫事件,也可结合正面的社会热点新闻,如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教师……,让学员知道,当今社会除了有践踏生命的负面事例,也有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性大爱”的壮举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学员就某一热点问题各抒己见,通过社会上的鲜活事例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婚恋观,使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起来,生命教育通过活生生的案例渗透到学员的灵魂深处。

结语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的人本教育。汉语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汉语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员的生命意识、挫折意识,并能正确处理生命与自我、与社会以及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对生命质量追求的意识,培养幸福感,从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学员通过生命教育感受到生命的多元性,从而达到尊重多元的生命存在,深知自己的生命对自身、对家人、对民族、对社会、对人类具有怎样的意义。利用培训的时机对来自全疆各地的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进行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在培训期间的思想困惑,还可以促使他们将来培训结束回到工作岗位后,把生命教育有效实施在所教授的学生身上,促进生命教育在全疆的开展。对于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生命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育本身,以此达到对自我世界观的构建与完善。它对于促进新疆各民族之间互相珍视生命、培养互信都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对维护新疆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以及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都有或显或隐的作用,意义积极而重大。

作者:闫新红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教师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