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析民歌语言艺术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五河民歌是在淮河流域、苏皖交界地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较为典型的民间音乐文化。淮河流域是我国南北的自然分界和交汇点,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五河民歌独特的语言艺术。以保护和传承五河民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出发点,从语言学角度对五河民歌的唱词部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五河民歌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生动含蓄的起兴、朴实自然的铺陈、丰富多样的修辞、不可或缺的衬词和深沉真挚的情感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五河民歌;语言艺术;修辞;衬词;情感表达
五河地处淮河之滨,素有泽国之称,傍水而居的先民们在原始的哼唷呐喊之中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民歌。《五河县志•古迹》记载了五河经典的八大景,其中与歌唱有关的有四景,分别是“东沟渔歌、西坝农歌、南浦鱼歌和北原牧唱”[1]。五河民歌是淮河流域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河因地理位置所致,历史上中原文化、楚文化和吴文化都对其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语言方面影响较大,在这种特殊的条件下,五河民歌在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
1生动含蓄的起兴
起兴,也叫“兴”,它的主要特点是借物言情,含蓄委婉地预设下文的情绪,营造作品气氛,在我国传统诗歌创作中运用尤为广泛。五河民歌继承了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叙事或抒情中通过写景起兴,即以景色描写引起要咏之物。如《才郎一去不回来》节选:“怕春来到春来到,桃花杏雨一起开。曾记得并蒂花开两分开,才郎一去不回来。哎哎哎哎呦,才郎一去不回来。断桥梨花跟着开,遍地百草花尽开。好春光杨柳紫绿一排排,海棠开罢郎未回来。”[2]10这首民歌反映的是女子对情郎的思念之情,但是,这样的情感并没有在唱词开头就开门见山的提出,而是通过对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百草复苏,花红柳绿的景物的描写起兴,再点出要写之事、要抒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景深而情浓的艺术效果,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挚感人。二是整首民歌只字不提要咏之物要抒之情。如《桃花姐杏花郎》节选:“三月里小桃花开似红似火呦呦呦呦,四月里兰草花,开上儿出来呦呵嗨。……桃花的姐姐呀杏花的郎,水仙花的帐子呀钢的梅花床。大红花的枕头呦放在床两头呦呦呦呦,牡丹花的被子呀,铺在那个床呦呵嗨。”[2]76这首民歌虽然反映的是一场隆重的婚礼,但是唱词从头至尾没有出现一个与婚礼有关的语句,而是反复地写花或者与花有关的人或物。其实,仪式与花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仪式的地方就有花的身影,在唱词前半部分,桃花、兰花、石榴花、荷花、菊花、凤仙花等,各种各样的花,五彩缤纷,它们虽然不是开在同一个时间,却被集中在了一起,似乎预示着一件重要的事情将要发生。在唱词的下半部分出现的人和物,依然和花连在一起:水仙花的帐子、大红花的枕头、牡丹花的被子、梅花的床,再加上桃花般的姑娘和杏花般的郎,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喜庆而热烈的婚礼现场。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开始喜欢用花来表达某种信息,表达人的感情与愿望,渐渐地,花便成了一种语言,一种意象。形容姑娘的美丽,常用“面如桃花”,同时,桃花也是美好生活的象征。另外,古代以杏花为贵,常用杏花来喻男子志趣高洁,又因为杏与“幸”谐音,所以它又象征着幸福的生活。“桃花女杏花郎”其实就是郎才女貌、幸福绵长的意思,杏花和梅花相连,又暗示了有幸(杏)成媒(梅)。所以,民歌的下半部分都在表达人们对这对新人的称赞与祝愿。纵观整首民歌,要咏之物虽未直接出现,却蕴含其间,使这首民歌含蓄而饱含深情。
2朴实自然的铺陈
所谓的“铺陈”其实就如同诗经中“赋”的表现手法,创作者使用这种写作方法,不加任何修饰地把自己要说的话直白地表达出来,把一句话就可以说完的事情,从不同角度反复叙说,这样可以把事物描绘得更加透彻详尽,把情感表达得更为丰富细腻。五河民歌继承了这种传统的写作技法,多使用朴实自然、简单明了的语言来叙说故事或抒发情感,语言真实且富有亲切感。如《奴怀十月》节选:“奴怀正月正呀,小奴我就头发昏呀,小奴我在娘家从没得过这样的病呀。……奴怀十月呀,小奴我就肚子疼呦,叫才郎快点灯孩子要出生呦。”[2]22民歌描述了怀胎十月的过程,从一月唱到十月,好像是在和听者唠家常,语言极其朴实,不加任何修饰,特别是对每个阶段人的心理描写鲜活生动充满着生活趣味。铺陈手法不仅可以把客观的事物描写得真切生动,还可以把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五更盼郎来》节选:“一更里月亮照花台,小妹妹泪满腮,和我的情哥哥两分开,恩爱甜蜜再不来。二更里月亮照正东,妹妹我叹一声,哥哥他一去无踪影,相见我也见不成。……五更里鸡叫明了天,妹妹我苦难言,抓着门缝把哥盼,一夜过去也未见。”[2]13从一更写到五更,月亮从照花台直到偏了西,最后鸡叫天明。这首民歌表达的是女子对情郎的思念之情,女子等待与情郎相见而一夜未睡,情感起伏变化,“泪满腮”“叹一声”“泪滔滔”“哭啼啼”“苦难言”,唱词以情感变化为主线,以时间变化来布局,女子的内心世界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情感表达更加丰富细腻。
3准确多样的修辞
五河民歌使用了多样的修辞手法,如衬托、对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大量使用,促成了五河民歌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融合。
3.1衬托
衬托有正衬与反衬之分,其中反衬是五河民歌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所谓的反衬就是为了突出正面的人物或事物,用其反面的人物或事物来作陪衬,借助两者的不协调性或者冲突性,形成极大的反差,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衬的类型有很多,五河民歌中最常见的是用一种美好的景物来反衬悲哀愁苦之情即“以乐景写哀情”。如《游春》节选:“桃红柳绿蝴蝶头上飞,苦闷在心里,思想起干妹妹,去年春暖花开时,你我二人在一起。”[2]70此时正是春暖花开,桃红柳绿,蝴蝶翩翩,美不胜收。但是,景虽是美景,情却很伤感。这份伤感源于男子由眼前的美景想到了自己的爱人,景色描绘的越美,越能够表现出男子的伤感与孤独。
3.2对比
对比是民歌创作中的经常使用的手法,五河民歌中,对比手法也较为多见。如《两个女婿拜年》节选:“有钱的女婿大桌上坐呀,花生糖果捧得多。……使劲吃来有得添,哎嗨呦。没钱的女婿小桌上坐呀,花生糖果捧得少。……慢点吃来没得添,哎嗨呦。”穷富两个女婿截然不同的待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展现了一个嫌贫爱富的丈母娘形象,增强了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能让人清楚地感受到咏唱者的喜恶和爱憎。再如《十二月花》节选:“正月里梅花雪打花,家家户户欢度新春。人家夫妻团圆乐,我如月儿半边缺。二月里香花花开放,燕子双双南飞来。双双飞落挂梁上,孟姜女孤独不成双。”正月里,家家团圆,欢度新春,而“我”却如缺边的月儿孤独一人;二月里,燕子南飞成双成对,而“我”却如孟姜女一般孑然一身,通过对比,情感得到进一步强化。
3.3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常规的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其中,明喻在五河民歌中使用较多。《修辞通鉴》说“明喻”是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同时出现,表明比喻和被比喻的相类似关系。如《夸嫂嫂》节选:“一夸我的嫂,我的好嫂嫂,嫂子的头发长的好呀么哎嗨呦,咿呀么呀子呦,好像那乌云遮满天那么哎嗨呦。二夸我的嫂,我的好嫂嫂,嫂子的眉毛长的好呀么哎嗨呦,咿呀么呀子呦,好像那月牙挂两边那么哎嗨呦。三夸我的嫂,我的好嫂嫂,嫂子的眼睛长的好呀么哎嗨呦,咿呀么呀子呦,好像那铃铛装里面那么哎嗨呦。”一连出现三组比喻:把头发比喻成乌云,把眉毛比喻成月牙,把眼睛比喻成铃铛,通过比喻,人物形象直接而鲜明,听来,一个美丽聪慧的嫂嫂好像就站在人们面前。
3.4夸张
夸张是民歌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有意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从而增强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夸张的修辞手法在五河民歌中使用比较广泛。如《姐在河边洗茼蒿》节选:“姐在呀河边呀洗茼蒿,眼泪鼻涕顺水漂,一边哭来一边嚎。人问啊大姐呀哭什么?哭的是小女婿没多高,三尺布来穿不了。脑袋呀没有呀鸡蛋大,扫帚把子比他高,碗大毯子盖到腰。叫他呀下田呀去放水,手拿锅铲当铁锹,黄鳝洞里戳几刀。叫他上坝去放牛,牛抬蹄子踩他的腰,生生气来他吓跑。”对小女婿外貌的描述就使用了夸张的手法:脑袋没有鸡蛋大、身高没有扫帚高、碗大毯子盖到腰、锅铲能够当铁锹。夸张手法的运用,既突出了小女婿的身材矮小的外形特征,又使得语言生动活泼、幽默诙谐。
4不可或缺的衬词
衬词是民歌的共生现象,衬词既不表示词汇意义,也不能单独成为语法成分,它只能依附于实词或语句[3]。虽然衬词在语法中只起到辅助作用,但是,在语言表达中,它的作用又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对于中国民歌而言,它往往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所谓“无歌不衬、无衬不歌”。巧妙地运用衬词,能够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使得民歌情趣盎然,这也成为中国民歌区别与外国民歌的重要标志之一。衬词在五河民歌中极为常见,五河民歌衬词大体有三类:一是语气助词,如“哎、啊、哟、子、么、呀、哩、哎呦、呀么、依儿哟、咿呀呀子哟、呀呼咳呀”等。二是拟声词,如咙咚锵、赤不咙咚锵等。三是五河方言土语,如:那、个、小、那就、我就、乖乖、嘎、呀你小等。总体来说这些衬词主要起到三种作用:一是作为歌词之间和旋律上的一种铺垫。衬词本身并无实质性意义,它只是充当了歌词中的桥梁,或是为了强调节律。如《找郎》节选:“鼓打(呀)一更(呀)月亮照树梢(哇),忽听谯楼鼓打一更天(哪),小了干哥哥,我郎也没来到(呦)。”再如《十条毛巾》节选:“一条(呀)毛巾(呀呵嗨),一条龙(那么呀呵)。不绣我家公公绣何人?小奴干哥哥,绣何人那么(呀呵嗨)。”这里的“呀”“哇”“哪”“呦”“呀呵嗨”“那么”等都是衬词,没有实际意义,主要起到辅助语气、加强节律、丰富情感的作用,使得节奏感更强。二是能使语调更加圆润,增强地方特色。如《猜谜》节选:“(女)什么呀圆圆呀挂在那个天咧?什么呀那个圆圆漂在水的上边?(男)月亮啊那个圆圆呀挂在那个天咧!荷叶那个圆圆漂在水的上边。”如果把这两句中的“呀”“那个”“咧”“啊”等衬词去掉,就变成了“什么圆圆挂在天?什么圆圆漂在水上边?月亮圆圆挂在天,荷叶圆圆漂在水上边。”和原句相比虽然少了20余字,语意依然很完整,但是,加上这些衬词以后,语调不但更加圆润,更增添了苏皖交界地区的特有色彩。此外,五河民歌当中还保留了大量的民间土语,如:《十二月调情》选段:“正月里调情闹花灯,我又看那二小妹妹岁小又年青,皮白又柔嫩呀,我的妹子,玩耍也没过门乖乖,爱坏了多少人。”《送郎》选段:“转头我叹口气(呀)我的哥嘎,怨了一声天(哪)我们几时能再团圆。”唱词里的“乖乖”和“嘎(读音为gai)”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五河及周边地区人们常用的语气词,融入民歌的唱词以后,让人们在演唱时更有亲切感,具有浓郁的本土气息,地方语言特色更为鲜明。三是起到烘托气氛和协调动作的作用。五河民歌的唱词基本以正词为主,衬词只起补充音节、强调节律等辅助作用,但也有部分五河民歌的唱词以无实义的衬词为主,如《淮河大堤长又长》节选:“(领)淮河大堤,(合)哎哟呵,(领)长又长啊,(合)哎哟呵,(领)外栽杨柳,(合)哎咳咳喽,(领)内栽秧呢,(合)哎咳哟啊。(领)哟咳,(合)哟咳咳哟子喽喂子喽咳呀,(领)呦!(合)哟呵呵哟呵呵,(领)哟喽喂咳,(合)哟喽喂咳,咿呼呀呼咳呀。”[4]4这段唱词只出现少量号召性的语句作为正词,其余都是衬词,这类民歌被称为“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一种带有呼号的歌曲,其节奏明快、结构简单、旋律动听,衬词在其中主要起到协调动作或调整情绪作用[5]。“劳动号子”中的“牛号子”更是把衬词运用到了极致,其整篇唱词都是衬词:“哟呵呵哟,哟哟,哟呵呵哟,哟呵。哟啰呵,哟啰,哟啰呵。”无具体歌词,但其高亢嘹亮、极具穿透力的演唱特点,在五河民歌中独树一格。
5深沉真挚的情感
民歌是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切的反映[6〗。要探究民歌的语言艺术,就不能不分析它的情感表达,情感表达越真挚,感染性和艺术魅力就越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在其为民歌集《山歌》所作的序文中提出了“以是为情真而不可废也”的文学主张,他明确指出了“情真”是民歌最突出的特点,他认为,民歌之情最出于人本真本心之念,是最不需旁加雕饰之物。五河民歌的情感表达极其丰富,总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表达新中国成立前人民的不幸与痛苦。五河民歌从不同角度对历史事件记录的同时,也对事件进行歌颂与批判[7]。新中国成立前,五河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到地主和官僚的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苦难生活,但是,被剥削的人们又无法改变这种残酷的现实,只能通过歌唱形式把内心的痛苦与不满表达出来。《穷人泪》《抓壮丁》《李玉莲》《骂保长》表达的就是这类主题。如《穷人泪》选取一到三月老百姓的生活境遇加以描述,“正月里穷人过新年呀,我又给财主家去拜年,弯腰施礼鞠一躬呀,大老爷大奶奶大少爷二小姐,依呀呀得喂,二岁的小女孩都要把姑娘称呼哎嗨呦哎嗨呦。”旧社会劳动人民毫无地位与尊严,即使是面对地主家两岁的孩童,也要低三下四。“到了春天没有粮食吃呀,挖野菜采草根,扒树皮把饥充”,每日辛苦劳作,仓中却无半点粮食,只能用草根树皮充饥,劳动的过程与劳动的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唱词语言朴素,如泣如诉,表达出劳动人民面对地主的剥削,心中虽有怨恨,但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理。二是表达对革命颂扬与新生活的赞美。在革命战争时期,五河民歌紧紧地和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出现了一批以颂扬革命为主题的歌曲。如《保卫苏皖边》:“苏皖边区老百姓斗志坚,为国为民保家园,鬼子来了坚壁清野,放步哨,抓汉奸,抬担架,救伤员,嗯呵哎嗨哎,军民合作保卫苏皖边,来依呀嗨。”[4]86这首民歌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苏皖边老百姓主动抗日的情况,唱词精短,大量使用短句,节奏分明,铿锵有力,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气势,使人感受到老百姓的革命热情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催人奋发、感人肺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终于翻身做了主人,改变了过去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新中国赋予了民歌新的生命,五河民歌创作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一批表达对共产党、对新中国、对新生活的无限赞美与热爱的民歌出现,《五河五条河》是五河民歌的经典之作,也是五河新民歌的代表。唱词采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既有口语化的语言,又有整齐的律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讲究押韵,音乐感极强,表达了五河人民新生活的无限赞美与热爱。三是表达男女相亲相爱与离愁别恨。爱情一直都是民歌中最普遍的主题,五河民歌绝大部分都是反映男女爱情生活的,它是五河人民爱情生活的真实反映。《摘石榴》《十二月调情》《哥妹情》《五只小船》《姐在塘崖洗白衣》《月亮一出照树梢》等表达的就是这类主题。如《月亮一出照树梢》:“月亮一出照树梢,打个哈欠伸伸懒腰哇。干了哥哥你在哪里不能来了哇……月亮一出照楼台,干哥哥你在哪里打牌。干了哥哥你到现在怎么还不回来……”[2]20这首民歌很短,仅仅两段唱词,语言通俗。开头通过写景起兴,夜深人静,明月当空,本是和情郎相会的时间,但是情郎却迟迟不现身,一句“你到现在怎么还不回来”反映了女子心中产生的不解与埋怨,表达出想和情郎相见的急切心情。唱词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现生活化的场景,真切感人且充满情趣。四是表达对包办婚姻的不满和对自由恋爱的向往。因为受到封建婚姻制度的影响,人们只能根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组建家庭,根本没有选择伴侣的自由,这引起了五河青年男女的不满,五河民歌中表现青年男女为了爱情而不顾礼教束缚,敢爱敢恨,大胆抒发本性之作众多。在这类主题的民歌中,年轻女子往往都富有激情,要求个性解放的诉求非常强烈,她们更加看重个人对爱情的感受和对幸福的追求,这与古诗文中那些温柔和婉、郁郁寡欢的女子截然不同。如《小帮工》节选:“自从哥哥去帮工呀,媒婆天天来(呀)上门哪,二老把我另许配给别人呀,哎呦哎呦呀哥哥你要快把那主意定呀。小妹妹对我情义深呀,你我二人已私定终身呀,倒不如你给我去帮工呀,哎呦哎呦呀,从今后再不分离呀。”这首民歌采用男女对唱的形式,语言朴素直白。一对男女青年相亲相爱,但是却遭到女方父母的反对,看着每天登门的媒婆,女子心急如焚,衬词“哎呦哎呦呀”的使用表现了女子焦急的心理,于是找来男方商量,最终二人决定逃离家庭,一起到外地帮工。民充分歌表现了男女青年大胆追求恋爱自由的勇气。
6结语
哲学家丹纳曾说:“一个民族永远留它乡土的痕迹。”[8]优美的五河民歌,植根于淮河流域广袤的土地上,沿着历史的脉络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孕育着,并不断的发展成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语言特色。含蓄生动的起兴、朴实自然的铺陈、丰富多样的修辞、衬词的大量使用以及深沉真挚的情感使得五河民歌蕴含着浓郁的地方色彩,不失为是浩瀚的中国民歌大戏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五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五河县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2]五河县文化广电旅游新闻出版局.五河民歌选:2[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7.
[3]庞欢.陕北民歌中的特有语言现象分析[J].汉字文化,2018(3):11-12.
[4]安徽省五河县文化体育局.五河民歌选[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7.
[5]赵艳艳.五河民歌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唱风格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6,18(2):158-160.
[6]王敬.五河民歌旋律与方言[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18):159-160.
[7]张永芳.论五河民歌的艺术特征[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04):44-46.
[8]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23-24.应用,2017(26):173-175.
[9]王晶,李云鹤,郭东阳.京津冀区域水资源需求分析与供水保障对策[J].海河水利,2014(3):1-3.
[10]孔宇.滨海县区域供水工程[J].给水排水,2013,49(10):128.
[11]刘裕辉,范泽华,肖凯,等.滨海新区水资源供需量预测及用水结构特点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6,32(7):63-68.
[12]袁文麒,郑小明,徐兆凯,等.区域供水管网DMA规划方案研究[J].给水排水,2012,48(7):98-102.
[13]孙建华,艾海男,颜文涛,等.我国区域供水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思考[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11):88-91.
[14]姜立晖.哈尔滨市供水规划中的水源优化配置实践与思考[J].中国给水排水,2013,29(6):1-5.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
[16]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5-6.
[17]安徽省城镇供水条例[EB/OL].(2012-07-01)[2018-09-15].
[18]张震,李婷.基于MIKE21的引江济淮工程支流洪水通航影响分析[J].人民珠江,2018,39(4):35-40.
作者:邓超 单位:中共五河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