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探讨范文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探讨

摘要: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能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注重学生对舞蹈动作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做到寓教于乐。文章重点研究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意义有哪些,希望能够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工作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审美教育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舞蹈课程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这门课程是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的技能课程之一,也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的择业情况,所以舞蹈教学工作的重要性需要被大家重视起来。但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只重视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模仿与学习,忽略了审美教育是舞蹈能力提升的重要前提。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对舞蹈课程的了解更加深入,并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怀,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今后的就业选择。所以,本文提出这一问题并加以研究,希望能够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工作带来一些帮助。〔1〕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及教学意义

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一种通过美的教育培养人们在审美方面具备良好认知能力的活动,能够在不同的事物中领略不同的美感,对美感有自我意识的欣赏和认知,进而增强鉴赏美的意愿和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在现如今的美育教学中,一方面是审美教学让学生在思想意识层面上产生审美观念,并让学生在接触更多美学事物的过程中,对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审美情操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区分美和丑,对美好和粗俗的事物都能有明确地辨别,从而对美好事物产生强烈的情感,让学生不断增强美感表现能力,产生表达美的欲望。〔2〕培养审美能力一直都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舞蹈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热爱舞蹈,感受舞蹈的美,进而发挥美育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加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实践。如上所述,加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实践中的审美教育十分必要。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

(一)利用欣赏课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舞蹈种类多样,风格各不相同,根据其作用和目的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学前教育专业主要以学习艺术舞蹈为主,其舞蹈教学内容主要有儿童舞蹈表演及创编、民族民间舞蹈、古典舞、芭蕾舞几大类。教师应让学生欣赏这些不同种类舞蹈的经典作品,也可让学生找出自己所喜爱的舞蹈作品共同欣赏,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些优秀舞蹈作品的内涵,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舞蹈教学的兴趣。通过对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知识的入门”。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作品来丰富学生的舞蹈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及审美能力。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有些高职院校舞蹈教室教学设备配备不足,影响了教学,因此,学校需加大投入配齐舞蹈教学设备。此外,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材中,有关于舞蹈作品介绍与赏析的内容还没有体现出来,这既不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学生认识舞蹈的过程都是通过感性的认知,教师要重视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4〕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中,教师往往十分重视舞蹈动作的学习,忽略了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不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笔者在指导学生实习的时候发现,许多学生在为儿童编排歌舞表演的舞蹈动作时,并没有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来进行创编,孩子出现学不会舞蹈动作的情况。可见,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促进、互不可分的关系,通过理论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有关舞蹈的理论知识,如舞蹈的概念、起源、分类和演变,掌握不同种类舞蹈的动作和风格特点,了解不同种类舞蹈的音乐和服装特点等。教师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要拘泥于形式,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在教材的基础上,借助影像资料、视频、图片、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来学习舞蹈理论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的创造性通常表现为:一是自由性,创造者不受限制地发挥创造,不受特定情景约束,无限激发创造者的灵感。二是独创性,创造者根据他们独具个性的知识、经验、灵感、情绪等创造出独特的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舞蹈创编基础来制定舞蹈编排教学活动,可从初级的儿童舞蹈律动着眼,结合教师的美学指导,根据儿童生理及心理特点来进行编排与设计。教师可在辅导学生进行动作编排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思维,利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体会利用肢体动作创造美的乐趣。艺术家通常会把生活中的场景转化为舞蹈情境,将生活艺术化,从而塑造出鲜活的艺术形象。〔5〕教师要启发学生将创造力与想象力巧妙地结合到一起。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掌握了儿童舞蹈的理论知识和动作的基础上,也不能自如地进行舞蹈创编,这种情况说明学生缺乏想象力,不能灵活运用舞蹈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中体会创造的快乐。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在舞蹈课程中,只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舞蹈审美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注重提升文化素养,并不能使审美教育水平得到体现和发挥。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构成之一,定期组织一些舞蹈知识讲座,其内容可以包含舞蹈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史、舞蹈名作赏析、舞蹈美学等,讲座的形式可以使知识点更加有针对性,可以弥补课堂教学课时的不足,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对舞蹈艺术文化方面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舞蹈课程,丰富艺术文化知识,提升审美情趣。学前教育专业中对舞蹈审美教育的融入,需要舞蹈教师营造出良好的舞蹈教学氛围,优化舞蹈课堂环境,调动学生对舞蹈的审美情趣。但在现如今舞蹈课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导者,有绝对的权威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缺少主动性,这样难免会限制学生舞蹈审美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实施舞蹈审美教育时,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模式,应积极开展舞蹈表演实践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舞蹈内容,利用社团活动、艺术节、舞蹈展演、舞蹈比赛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不同的平台发现自我、塑造自我、展示自我,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通过排练,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创作能力、组织能力;通过登台表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体会面向观众跳舞的快乐及舞蹈表演的魅力,将审美的种子植入每个学生的心田。

总而言之,舞蹈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培养的是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在提升学生本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应利用欣赏课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教学内容中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

作者:周炳元 单位: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