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中政治课中审美教育的渗透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政治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有意识、无意识地渗透审美教育,促使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道德之美、社会正能量之美、时代发展之美等,最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落实学科素养下的政治教育目标,及“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文章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切入点,针对审美教育渗透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审美教育渗透路径。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渗透策略
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这一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将审美教育渗透到政治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最终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真正实现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审美教育渗透现状
(一)存在问题
1.对审美教育的认知不足。认识是开展实践的基础,教师对审美教育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了审美教育在课堂上的渗透效果。在调查中发现,多数政治教师对审美教育认识不够全面、深刻,片面地认为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甚至还有些教师认为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毫无关联,只要结合教学目标,完成知识梳理即可。
2.对美育资源挖掘不够。就现行的高中政治教材来说,围绕“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设置了大量的教学情境、辅助文等,其中含有大量的美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关键点。但在研究中发现,政治教师并未针对教材中的审美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忽视了教材中富含审美教育的资源,严重制约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效果。
3.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渗透不够。高中政治教学过程恰是渗透美育的关键,但就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来说,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制约,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将重点集中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使课堂教学枯燥,并未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育资源,致使教学过程中美育资源与课堂教学融合不够,严重制约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教育渗透效果[1]。
(二)原因分析
1.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教师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要实施者、参与者,自身的教学理念直接决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传统教学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存在极强的功利性,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学生的成绩上,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教师认为审美教育可有可无,致使政治课堂教学中审美教育被忽视,教材中蕴含的审美教育资源并未得到开发和利用。另外,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教师不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理念、美育等内容,致使课堂教学一直束缚在传统教学理念中,难以真正促进审美教育在课堂中的渗透。
2.教师的审美教育渗透意识不强。在审美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相对较高,教师不仅要将知识目标和审美教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还应把握精准的时间,选择最佳的方式,将审美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但就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来说,由于自身的教学能力有限,尚未达到这一目标,致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审美教育落实效果不佳。
(一)重视审美教育,改变教学理念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积极渗透审美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审美意识,陶冶道德情操,在学习过程中感受道德之美、社会正能量之美、时代发展之美等,最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重视审美教育,明确政治教学不仅是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增加,还应借助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引领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并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辨别。面对审美教育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还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审美教育”的要求,优化和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一方面,面对审美教育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树立审美教育理念时,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学生的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美、发展美。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从传统的“知识型”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美,对教学场景、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设计,使学生在充满美感的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审美素养[2]。
(二)课程目标和美育目标融合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过程的归宿点。教学目标伴随整个教学活动,贯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渗透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还应将课程目标与美育目标融合起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落实政治核心素养下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众参与”等目标,以及强烈的审美素养。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还应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内容增设与其相关的审美教育目标,促使学生在明确的审美目标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教育。在设置美育目标时,应保证学生审美情感的激发、审美目标的达成,与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相通,促使学生在达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过程中,提升审美体验;另外,在设计审美目标时,还应关注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挖掘教材中的审美资源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中介”。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优化学生审美教育时,必须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审美资源,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审美化。现行的高中政治教材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生活、政治常识、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的审美资源,包括:思辨之美、文化之美、自由之美、文明之美等,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强化审美教育时,应以此为切入点,针对其中蕴含的审美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引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另外,教师在挖掘教材中的审美资源时,还应关注教材中的文字、插图、教材的编排等,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感知美;同时,在挖掘教材中审美资源时,还应关注美育资源的生活化,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的审美资源中,更加容易理解、领悟审美教育内容,最终达成审美教育目标。
(四)教学过程审美化
教学活动是一项双边活动,由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共同组成。但是传统的教学过程基本都束缚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下,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交流,致使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不仅难以提升政治课堂教学效果,也制约了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高中政治教师在渗透审美教育时,应以教学过程为切入点,优化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首先,直观教学法。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法更有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高中政治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辅助工具,将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在图片、多媒体、辅助工具等的直观吸引下,掌握相关知识和理论,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发展,强化自身的审美素养。其次,情境教学。新课改背景下,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特定的教学情境还是激发学生审美体验的关键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强化学生审美教育时,必须围绕教学内容挖掘其中的情感点,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获得审美认知。再次,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审美教育时,教师还应关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美,借助简洁、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将高中政治课堂变得充满艺术感、美感;还应关注自身的教态美,分别从面部表情、目光、姿态、手势、衣着服饰等方面,促使学生在教师优美的行为举止影响下,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
(五)课外活动中渗透美育
面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目标,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还应引领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理论知识教学时,还应集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化和拓展。同时,课外活动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高中政治教师在渗透美育时,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开展实践调查活动、观看纪录片等,促使学生在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真正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政治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有意识、无意识地渗透审美教育,促使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落实政治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教育目标。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立足于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审美教育渗透现状,围绕审美教育改进教学理念、设置美育教学目标、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审美资源,并借助教学过程和课外实践两个途径,强化学生的审美教育。
作者:李晓萍 单位:甘肃武威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