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析美育视野高校艺术教育优化路径范文

浅析美育视野高校艺术教育优化路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析美育视野高校艺术教育优化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浅析美育视野高校艺术教育优化路径

摘要:艺术教育不仅是新时代开展美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培养完善型人格的重要途径,还体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诉求。然而当前艺术教育受到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导致“以美育人”的价值取向异化,没有发挥应有的美育功能。那么,如何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美育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转变艺术教育旧观念,推动高校美育落到实处;以完善育人机制为抓手,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普及程度;以教师育人能力提升为保障,促进高校艺术教育提质增效三个方面,提出美育视野高校艺术教育优化路径

关键词:美育;高校艺术教育;优化路径

2019年教育部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高校美育要以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育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顾名思义,美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途径。基于此,我们需要在美育视阈下思考高校艺术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发展才能有效发挥艺术教育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一、美育视野下高校艺术教育的内涵阐释

“美育”这个概念是由德国美学家席勒首先提出的,他把美育当作处理由现代化进程造成的人性分裂问题的手段。他认为,人性的感性和理性的应然状态应是和谐统一的,但现代化使人更多地趋于理性,人的理性与感性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缺乏和谐统一,因而要通过与感性相关的教育来维护和发展个体的感性和理性的和谐统一[1]。这种教育就是美育。20世纪初,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亦提出,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身心协调统一、健全的人。可见,美育对人的身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德、智、体、美的教育。基于此,我们可以认为,美育不仅是审美教育,还是心灵教育;不仅教会学生发现美、理解美和创造美,还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艺术教育,是以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为内容和手段的审美教育活动,是美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途径。尽管美育不限于艺术范畴,但是艺术却是美育中最集中、最能带给个体最直观感受的形态。艺术课程是呈现艺术的主要载体,因此学校开展美育工作不得不关注以艺术为内容和形式的艺术课程。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其学习与生活实践拥有较大自主性,只有通过艺术课程才能最大程度地使每一位大学生参与到艺术教育的活动中来,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发现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的审美能力,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基于此,作为美育基础的艺术教育,其终极目的是“推动艺术的繁荣、美育的完善、社会的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2]。因此,艺术教育应“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作为其灵魂和方向,渗透于德智体劳当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学生通过艺术教育不仅能够获得审美知识、发展其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也能获得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美育视野下高校艺术教育的价值认知

(一)新时代开展美育工作的主要载体

美育与艺术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日常生活中人们时常片面地将艺术教育等同于美育,这从理论上亦或是实践中皆无法成立,美育与艺术教育二者历来存在着“关系不明、界限不清”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途径。作为美育的主要载体和实施形式,艺术教育是在学校有效开展美育的专门课程,是将相对无形的、抽象的审美教育潜移默化,融入学生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的最为便利、有效的情感体验课程,使学生将美育知识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善于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展现身心和谐发展的积极状态。此为艺术教育之于美育的重要价值之一。

(二)培养人格完善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一个完整的人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精神状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表明我们一切教育工作都围绕着培养人格完善的五育全面发展的目标而有序开展,其中锻造健康的身心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健康的身体素质和优良的心理素质都是缺一不可的重要构成要素。有学者认为,基于西方艺术教育史的发展理路的考量,美育提供了理念层面的人格完善的目标[3],以美育目标为导向的艺术教育是学生陶冶其情操、锤炼其意志、健全其人格等内在发展逻辑的重要途径,而实践层面的人格完善目标则需艺术教育在与其他非艺术教育课程的融合过程中生成并不断完善,培养出理性与感性和谐发展的人格完善型人才。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诉求

有学者认为,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的手法和符合当代审美风格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创造和传承[4]。因此,完善符合时展的审美教育理念和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创新当代艺术教育的实施形式,从而弘扬地方优秀民族文化,此为开展与时俱进的美育之大势所趋。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向学术界、艺术界明确提出了一个重大任务,就是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以及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我国的美育理念与内容一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内容。美育视野下的艺术教育内容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文化背景,这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而高校一向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学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主体,因而在高校开展一系列艺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融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历史使命的诉求,也是时展的呼唤。

三、美育视野下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探析

(一)美育与高校艺术教育二者的边界有待明晰

正如前文所述,美育与艺术教育二者边界模糊的问题由来已久,主要存在两种误区:其一,把美育当作艺术教育。我们知道美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途径是艺术教育。美育不仅限于艺术范畴,它的内涵与艺术教育相比较为广泛。有学者认为,学校美育课程体系包括艺术类课程、艺术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5],即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并不等于艺术教育,其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其二,美育与艺术教育一样是一门课程。此观点是对美育的片面理解,许多人仅仅将美育理解为美术课、音乐课、舞蹈课以及兴趣课等艺术技能课,然而美育并不是一门课程也并非是一类课程,而是国家对于学生五育健全发展的目标所向,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理念之一。因而,我们应该明确,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专门课程,而美育并非一门或者一类课程,美育与艺术教育二者的内涵以及边界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高校艺术教育“以美育德”本质有待深化

随着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高校艺术教育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逐渐陷入功利化和技术化的困境[6]。所谓功利化是指在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首要重视的是考试评分、评优加分、比赛奖励等,许多家长和学生,乃至于教师对此非常热衷,美育“立德树人”的本质被抛之脑后。而所谓技术化,是指艺术教育的知、行、意、情等教育目标倾向于艺术技能的掌握度,而并非关注学生在艺术教育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笔者认为功利化与技术化等此类现象统称为“去德性”化。“去德性”化的艺术教育理念与形式正逐渐流于教育过程,从而也使得艺术教育逐渐背离美育“培养完善型人格”的根本目标,无德性之美育时常成为高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常态,高校“以美育德”的本质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美育教学目标下高校艺术教育形式有待创新

本文暂且不论艺术院校艺术教育的形式,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活动面临着教学目标流于表面、艺术教育形式单一化、随意化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许多普通高校对于艺术教育的轻视,忽视艺术教育对于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意义,认为艺术教育活动对于专门的艺术院校才有重要的价值,而对于普通高校则只是可有可无的课程,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这是十分危险且偏激的教育目标,愈发偏离国家对于高校学生在美育方面的教育目标,不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因而高校应遵循美育教学目标,重视艺术教育活动,创新艺术教育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艺术教育活动。

四、美育视野下高校艺术教育的优化路径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内容,而美育是艺术教育的灵魂。艺术教育需要在探析现实状况的基础上,依据社会需求、政策导向以及大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实现美育视野下的路径优化。

(一)转变艺术教育旧观念,推动高校美育落到实处

美育与高校艺术教育二者的边界有待明晰,存在着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美育与艺术教育都是一门课程两种误区,这种误区无疑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相互并列的育人功能弱化了,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想要在美育视野下开展高校艺术教育工作,必须转变落后的艺术教育理念。首先,融美育价值于高校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载体,为充分发挥美育的育人价值,必须将美育的丰富内涵融入艺术教育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其次,转变艺术教育教学内容。现有的高校艺术教育通常将艺术知识和技能作为艺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往往注重学生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习得程度,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这与美育的渗透性特点相违背。因此,艺术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教育的知识属性和价值属性,不仅让学生获得艺术知识,还应让学生体验艺术,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接受审美教育,提高审美素养。再次,要注意艺术教育公平性问题,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学校内广泛普及艺术教育,兼顾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实践,使每一位学子都能接受艺术教育的熏陶。

(二)以完善育人机制为抓手,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普及程度

完善、健全的教育体制机制是推动高校艺术教育向更深远处迈进的关键,要促进高校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将美育这一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必须要完善其教育机制。首先,完善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高校可以建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以发挥美育作用为前进方向,对本校艺术教育工作进行统筹谋划、整体部署,推动高校艺术教育显性课堂和隐性课程有机结合,形成艺术教育制度化以及常态化。其次,充分发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的优势。基于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和集中性,课堂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需要深化艺术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强化艺术实践体验环节,形成认知、体验与创新三结合的艺术课堂教学过程。再次,推动校园环境协同育人。坚持把美育的价值观融入艺术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展演、情景剧比赛等主题活动,以艺术活动为抓手,运用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细致有效的艺术教育,在参与和体验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以教师育人能力提升为保障,促进高校艺术教育提质增效

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教师是高校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他们是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群体,不仅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还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其审美素养、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艺术师范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三个重点领域,这意味着艺术教育不仅局限于专业的艺术课堂教学生专业的艺术技巧,还需贯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超越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专业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均具有促进作用。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摈弃艺术教育工具化的思想,将美育的内容通过艺术教育这一载体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艺术进行生活化和大众化,将艺术教育浸润到每一位大学生,使大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品质以及人文素养获得提升,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教育部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亦对加强高校美育工作提出要求,即要配齐好美育教师,提高美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高美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质量。因此,在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中我们应当注重对美育教师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培育,美育老师除具有扎实的艺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素养以及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只有这样,艺术教育的美育作用才能发挥到最优,实现美育常态化,将美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杜卫.当前美育和艺术教育关系的若干认识问题[J].美育学刊,2019(3):1-6.

[2]朱立元.美学大词典(修订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116.

[3]殷曼.从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看中国美育之路[J].美育学刊,2020(4):1-10.

[4]郭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下的艺术教育——十八大以来中国艺术教育发展历程回顾[J].艺术教育,2017(17):7-15.

[5]王福阳.美育与艺术教育的是与不是——辨析当前学校美育的几个模糊认识[J].学术评论,2016(6):54-60.

[6]郭声健,邓茜.让艺术教育回归“以美育人”本位[J].课程•教材•教法,2019(10):90-97.

作者:赵红云  单位:南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