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现当代散文审美教育实施策略范文

现当代散文审美教育实施策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现当代散文审美教育实施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现当代散文审美教育实施策略

内容摘要: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意蕴丰厚的经典散文,这些文章都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凭借。但在具体的散文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审美教育缺失的现状,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对初中语文课堂中现当代散文审美教育缺失现状进行探究,并提出散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以期促进散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融合。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现当代散文;审美教育

所谓审美教育,就是用艺术的手段,对人的身心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人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美好人格为目标的教育活动。现当代散文因其具有文辞优美、结构精巧、感情真挚等特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阅读散文,是一种美的享受。对于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所以现当代散文教学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纵观具体的语文课堂散文教学过程,情况却不容乐观,出现了审美教育缺失的情况。

一.现当代散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缺失的现状

(一)教师方面

1.教师以知识讲解为主,忽视审美渗透。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推行了二十余年,但应试教育的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依然很大,由应试教育所造成的的功利化思想倾向影响教师的教学,散文教学中经常出现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的情况。教师往往只重视语文知识的灌输和能力的训练,忽视情感的陶冶,把一篇富有审美内涵的散文肢解成知识碎片,学生在碎片化的学习中触摸不到散文美的内涵,匆匆地与一篇篇精美的散文擦肩而过,不曾驻足停留,更谈不上体验和感悟。2.散文教学模式化,缺乏审美鉴赏引导。现在的语文课堂中,散文教学模式化问题严重,呈现出千课同构、千篇一律的现象。教师往往无视散文的具体文体特征,没有聚焦于“这一篇”进行教学设计,而是采取解题、介绍作家以及写作背景、划分段落、概括大意、总结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几个步骤,进行套路化教学,陈陈相因,缺乏创新。受模式化影响,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往往忽视审美鉴赏的引导,无视学生经验,直接把自己的审美理解强加给学生,简单地把审美鉴赏过程简化为“哪里美?”“怎么体现美?”等一系列问题,并将其作为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被打消,就更谈不到审美了。

(二)学生方面

1.学生以考点为重,缺乏审美兴趣。应试教育所造成的的功利化思想倾向不但影响教师的教,也影响学生的学。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平时只关注考点,忙于刷题,无暇顾及散文中的审美因素,缺乏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兴趣。加之课业负担过重,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导致他们对散文的解读只停留在表面。这种浅尝辄止、浮皮潦草的阅读延宕了散文美的探究深度。2.学生缺乏经验,审美体验不深刻。散文教学要调动学生原有经验,进行审美教育。学生经验包括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初中生年纪尚小,生活经验较少,缺乏审美感知力。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对散文美的内化不够充分,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在日常生活中,网络游戏和电子设备对学生的阅读产生了影响,导致他们出现阅读兴趣不浓,阅读量不足,知识储备较少,语文经验不足的问题,当教师讲解散文时,很难唤醒他们的知识经验,调动他们的审美积极性。

二.初中语文课堂现当代散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美读课文,激发审美兴趣

朗读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是进行散文审美的重要途径。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散文皆是经典之作,它们或生动传神地描绘自然景物,或抒发作者的一己之私,或蕴含丰富的哲思和理趣。这些都需要学生深深体会。朗读就是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前提,由此才能登堂入室,深入领略散文之美。所以学习散文首先要从语音层入手,把握汉语语音特点,借助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语调感染学生,使其浸润在美的氛围和体验中。现在的语文课对学生的“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朗读,还要美读。叶圣陶这样定义“美读”:“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宛处还他个委宛。”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增强审美感受力。首先,教师可采用范读的方式,为学生示范朗读课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模仿,使其掌握美读要领,还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这就为进入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配乐配图朗读,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增强范读的效果。最后,可以组织朗读比赛或小组朗读展示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肖培东老师在执教《紫藤萝瀑布》的时候,就设计了许多阅读的环节,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律节奏,感知散文内容,从而深刻体会那一簇簇紫藤萝花的美好与生动。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

(二)深入文本,进行审美鉴赏

1.驱散想象,披文入情。所谓想象就是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基本理解文意,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进行审美,就必须反复涵咏,驱散想象。正如叶圣陶所说;“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思维活跃,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把握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学生提供支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借助文本,展开联想和想象,沉潜于课文所描写的人事和景物中。最终使其渐入文章之佳境,翱翔于文本所建构的审美天地之中。黄厚江老师在执教《老王》一课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站在老王的角度,想象病入膏肓的老王给“我”送鸡蛋时的心理活动,简单地描述老王的心情。在此问题的驱使下,学生发挥想象,积极思考,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和情感启示,并在老师的启发下,理解了老王对杨绛夫妻的深厚情谊。2.品味语言,细读感悟。散文的一大特征是语言美,优秀散文的语言往往简约凝练,自由灵活,富含哲思理趣,有丰富的审美价值。散文阅读是一个披文入情,因言求意的过程,教师在散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咬文嚼字。引导学生体认作者丰富细腻的感情,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使其被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深深震撼。比如丁卫军老师执教《春》一课,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他采用换词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一句中“闹”字的作用。之后,他还对原文进行变式处理,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原文”和“变文”,从而感觉朱自清的语言艺术。再如窦桂梅老师在《秋天的怀念》一课中,聚焦于文中母亲的“扑”、“抓”、“忍”几个动作,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坚定、执着和深沉。

(三)以读促写,激活审美创造

“审美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创造美。”以往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偏重鉴赏,通过引导学生细读、赏析文本来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并且渗透着价值观的传递与情感的陶冶。随着课改的深入,审美的创造广泛受到重视,写作就是审美创造最直接的表现,它不仅是能力训练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美、表达美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把散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审美创造,获得审美愉悦。教师可以在散文教学过程中设置仿写或小练笔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创造。李前尚老师在执教《秋天的怀念》一课时,在课堂的最后,设置了“随文抒写”环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给定的句式为文中的母亲写一段话。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和对文章的反复品读,深刻体会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获得审美体验。借助仿写环节,把积蓄在心中独到领悟和深厚情感倾吐出来,深化了审美感知。于是,在鉴赏中获得的经验就迁移到书面表达上。于漪老师执教《春》一课,在课堂的结尾也设置了写作环节,让同学们模仿《春》的写作手法,尝试写一写《秋》,这激发了同学们的创造热情,学生踊跃表达,把自己获得的审美体验转化为生动优美的文章,从而获得一种审美愉悦,让课堂在自由表达的愉快中进入尾声,余韵袅袅。在现当代散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每一位语文老师肩负的责任。在现当代散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审美教育,挖掘审美因素,立足于文本和学生实际,综合采取美读、驱散想象、品味语言和写作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审美积极性,从而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使其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白忠明、潘忠.试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宁夏大学学报,2016.9.

[4]郭文超.课堂教学中散文审美意识的培养[J].语文建设,2014.10.

[5]徐建芬.初中现当代散文审美性教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3.

[6]殷春兰.论初中散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策略[D].苏州大学,2013.7.

作者:戴晓妍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