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艺术化教学下审美教育的实践途径范文

艺术化教学下审美教育的实践途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艺术化教学下审美教育的实践途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艺术化教学下审美教育的实践途径

【摘要】艺术化教学改革与审美教育的发展关系密不可分,它在高校未来美育发展中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艺术化视域下去探索美育实践途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将为未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提供可参考标准。

【关键词】艺术化教学;审美教育;实践;视域

“美”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情感享受,“审美”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方式,高校进行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具有高级人文素养的现代人才,而艺术化教学的不断改革,将为审美教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艺术化教学与审美教育

艺术化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手段,更偏重艺术在课堂上的作用,我国教育学家阎增武曾这样定义:“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以获取到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1]因此,艺术化教学与教育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系,可以说艺术化教学就是教师审美力、创造力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体现,这种教学手段能更加充分地展现人文社会科学感性的魅力,它的感染性、新奇性、形象性更能调动学生对课程的主观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可能深入学习,才能为审美化学习提供前提和基础。美育作为德智体美劳的一个教育方面,需要多种教学手段合力才能发挥其推进人才全面发展的作用,其中包括艺术化教学手段。里德在《寓教育于艺术》中讲到“美育应该是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2],足见美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激发的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潜在认知能力,更多的是激起他们对整个生命的关注与生活的情感需要,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人格健全的现代人。艺术化教学的审美特性在课堂中会从多方面体现,比如艺术化教学的语言美,这是对教师教学语言功底的考验,大学课堂上不乏这样的优秀教师,听他们的课如同欣赏激情澎湃的交响乐。笔者曾有幸接触到一位人称“疯子教授”的思政课教师,在整个课堂中学生既是他的授课对象,又是他的朋友,可以一起分享知识带来的乐趣,也可以一起疯狂地探索知识的无穷魅力。他的语言相当有吸引力,他的课成了学生选修的热门,这种语言美正是培养审美兴趣的良好开端。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使教师的情感更丰富”[3],学生自然学得满意,师生的情感交流始终保持兴奋,这是艺术的魅力所在。由此可见,艺术化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是艺术化教学与审美教育都以美的实现作为终极目标。艺术化教学在方法手段层面体现美,它要求整个课堂达到美的效果,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抓住每节课内容与审美教育的结合点,将美育的观点、方法融入课堂,带领学生欣赏美,达到学生自我审美能力的锻炼,进而发现美,创造美,把美与艺术相结合。审美教育以培养审美的人为目标,既是精神层面的要求,也要落到实处完成审美人格的养成。学生在艺术化的课堂教育中,体会知识的美,努力成为美的人,自然也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二是艺术化教学与审美教育都具有愉悦身心的特征。艺术可以陶冶情操,艺术化教学以它特有的本质感染学生,进而演变为对生命和人的本质力量的追求与崇尚。审美教育同样拥有愉悦身心的本质特征,它使学生在获得美的体验时接受社会规范、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并使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进而影响群体素质的提升。由此可知,艺术化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一种有效实现手段,它们共同致力于引导学生成为真正拥有审美人格的人、道德高尚的人、有远大追求的人。

二、艺术化教学模式对审美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促进美育情感的培养,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

艺术化教学顺应了时展的要求,既能准确传递专业信息与知识,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又能联系具体的感性体验使教学过程更具思想性,整个教学方法依赖人本主义的精神塑造,发挥道德作用、体现审美价值。艺术化教学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依靠活泼风趣的语言、丰富奇妙的联想、感人至深的意境来渲染课堂气氛,目的在于表达美,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久而久之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2.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审美的认知,培养审美思维

广博的思维是学习知识的前提条件,审美教育对美的认知也需要激活学生的潜能。艺术化教学模式正是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来进行思维拓展,进而贯穿审美教育的整个过程,最终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近年来,各高校进行的教学模式改革,其中一项就是艺术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以艺术家的身份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不再厌恶课堂的枯燥乏味,在这种模式下,审美的内容被艺术化,课堂教学开始有趣活泼。因此,艺术化教学对学生审美思维的拓展,正是审美教育要完成的任务。

3.有助于增加师生精神交流,实现审美的升华

艺术化教学的优势主要凸显在精神层面的教化上,艺术本是人类感情的寄托,用艺术来教化学生就是在与学生交流感情,知识性的内容会在艺术的表达方式下显得娓娓动听,更容易被接受。艺术化教学的这种本质特征正是审美教育实现的有效途径,审美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就是审美的人与审美对象精神的交流,目的在于互相融会,最终形成共鸣,转化到课堂当中,则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三、艺术化教学视域下审美教育的实践途径

1.发现美,认识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兴趣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美存在于我们所能感知的点点滴滴,但关键在于你是否去感知过,感知后是否认识到了它就是美。大学生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群体,他们对美的洞察力更优于他人,但现实中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来自于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大、来自于学校的品牌提升要求、来自于家庭的荣誉感增强等,使他们不再单纯地享受知识带来的美好,而是功利的为外界的一些影响埋单。因此,审美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而审美教育实现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再次发现美、认识美,对一切与美相关的活动产生兴趣。因此,可以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以自身的经验引导学生热爱审美,懂得审美。

2.感知美,鉴赏美,激发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有了发现美、认识美的兴趣做保障,审美教育应向着第二个阶段进发,也就是审美的更深层次——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与激发。首先,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审美情趣的培养。人文素养是一种精神,它与审美情趣密切相关,但它的养成却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应选择人文精神丰富的活动,比如读诗、读史,以丰富的历史文化精粹来感染学生。大学生虽然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但大部分学生不能科学管理这些时间,更不会合理地分配时间去进行审美化学习,所以高校的艺术类课程十分必要,而艺术化的教学手段又将艺术融入其他课程,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创造美,表达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会了认识美,鉴赏美,有了审美兴趣并培养了现代大学生应有的审美情趣之后,就应该进行审美教育的升华,即创造美,表达美,做一个真正具有审美人格的人。在最后的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最是关键。首先,想象力的充分发挥是人类创造一切的先决条件,无论是在审美过程中,还是在自然理工科学中,都得到了良好体现。蒸汽机的发明仅仅受启于一壶开水,万有引力的发现是因为一颗成熟苹果的落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艺术化的教学模式应注重启发学生读懂看懂一篇文章、一首曲目、一幅名画的言外之意,也就是内涵在作品中触及情感深处的东西,这是进行科学想象的第一步。想象其实是对已有对象进行思维抽象后,形成新意向的过程,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依靠想象力的发展而发展。总之,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艺术化教学视域下审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亟待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将为继续推动我国各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闰增武:《浅析教学过程的审美感》,《教育研究》1987年第2期。

[2]杨天敏:《谈如何提高学生审美阅读能力》,《文化教育》2011年第11期,第136-138页。

[3]俞东毅:《简论艺术化教学语言及其运用策略》,《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作者: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