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语文审美教育探析(3篇)范文

语文审美教育探析(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语文审美教育探析(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语文审美教育探析(3篇)

第一篇: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研究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育者,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爱与美的教育,并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自主的探究美的意义,并从生活的各个细节中体会美的存在。因此,老师讲课的内容既要涵盖课本知识,又要综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真正感受到美的存在以及培养自身的爱美情趣,以此来提高对美的认识,最终达到提升自身道德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研究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对素质教育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学校及相关部门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目前,小学语文已成为了小学教育的重点科目之一。小学语文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加强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针对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探索,并试图通过课堂教学来分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今,素质教育进展的如火如荼,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点科目,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小学基础教育的关键是抓好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意识、文化修养。因此,学生树立审美意识的关键是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审美教育模式并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备必要的知识理论和全面的能力。教育通过提高人的知识掌握能力,锻炼人的思维,从而促进人的社会属性形成,提高对世界的认知,进而提升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人类最终的追求是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美的事物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与鉴赏美的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智力教育与德育教育,这也是审美教育的核心理念。其次,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和欣赏美的权利,因而,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便成为当今审美教育的最终目标。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教育早已不是填鸭式灌输学生知识的工具,现今的语文教育更注重培养人的思维能力以及如何开发学生智能、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此来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在成人后能够感受生活中的美,学会创造和享受生活。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生活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应该善于观察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善于发现周边的美,并从中感受一些什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正确运用美学教育,让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发现美和观察美,从而具备创造美好事物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并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在教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大幅度提高,并且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观,教师就应该应用大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传递审美教育的知识,让学生抓重点,抓核心地有效学习,从而让小学生全面发展,来满足素质教育对于小学教育的标准。经过老师传授的审美教育,学生慢慢学会善于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世界并发现周围的美,提升审美意识和自身道德修养。综上所述可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是小学学习阶段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任务,还是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我们不能将其忽视的一项教育工作。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在实质上都具有形象生动性、情感愉悦性和自由创造性的三个共同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可从教学知识、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课外活动等方面作为切入口。

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审美教育结合

所有的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儿童文学作品所占比例百分之八十左右。在低年级课文上,儿童文学作品几乎覆盖了课本的全部;在中高年级课文中,儿童文学作品也占了大多数。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最富想象力的文学便是儿童文学,因为它的基本内容是表现儿童生活以及儿童情感,并且儿童文学也是形式最自由,最不受拘束的文学题材。其中被入选的作品一般都为名篇,展示了世间人情,赞颂了人物豪放的情怀,例如,阶级情、事业情、爱国情。

三、小学语文教学手段中的审美教育

当下文学中最动人的情节在语文教学中却常常被语文教师忽视,导致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出现偏差,笔者认为提高小学教育的审美水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文学培养当下,语文课文中的文学因素以及语文特有的熏陶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尤其重要,因此将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从这个方面进行整体上的提高。在教授课程时,让学生感受到“整体”才是重中之重,其次,文学形象必须完整。

(二)采用形象教学法

语文美育是我们所说的一种形象化教育的教育方法,学生是被媒介中的一个个鲜活形象感染的。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这种教学可以说是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形象大观。而我们教师则要充分合理地运用教材中那丰富的精彩的插图,科学大方的板书,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调动各种艺术手法,以鲜明活泼的形象和丰富多彩的表象运动来使自己的审美内涵得以推广,有效地将形象与思维合理对接,让学生在形象世界里肆意遨游,从而在审美中享受到无穷无尽的愉悦感。因为色彩和线条、图形是学生对外界事物最敏锐的觉察力。多媒体科教作为现代教育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识字、阅读、作文教学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多媒体课件的身影,而其能够使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是它的主要作用,突出知识的形象性、生动性也是我们要注意的重点。

(三)让儿童自由的天性受到保护是作文教学中的重点

席勒曾经讲过,审美教育的实现可以利用自由的方式使人成为必然的存在,这体现出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大自然中奇妙的生物、一草一木都吸引着他们的目光,这种天真无邪的心理是成年人无法感受的,这种真实情感的表达不应该被驳斥与否定,因此,作为教师与家长来说,应该支持孩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应该避免用成人的想法去禁锢孩子的思维。作为教师,一定要专注发展孩子多才的个性主张。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某些相对成人化倾向的语言加以纠正,并支持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向一种贴合孩子的审美心理需求和特征的审美境界靠拢。这也说明,审美思想是教师在作文教学的问题上必须遵守的原则。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中得到情感的升华,从而能更好地接受美与爱的教育。

(四)小学语文教学环境的审美教育

众所周知,环境是无声的,但在学生培养个性情感,锻炼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长知识才能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环境对其的影响。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例如,颂扬伟大祖国的诗词、新三字经、优秀学生的照片、事迹,世界名人肖像,并在学校的边角甚至走廊的各个角落展现出来。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学生自编自创的手抄报张贴出来,使学生在美学视野下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育人环境,是一门隐性课程,虽然,美育的培养无关升学、利益,但它对人这一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并深远持久的。为此,学校不能忽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应该让学校环境美、气氛美的教育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美的环境里接受教育,反之也让教师自身的情感和情怀在语文教学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和陶冶。

四、结语

美育在人的精神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在语文教育中,实施美育有几个需引起特别重视的问题,首先,实施美育要注重听、说、读、写全面结合,相互促进;其次,要将语言方面的训练和思维方面的训练结合起来,把知识变成技能;第三,要注重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自觉地遵守语文教学上文道统一的原则,不要让美育变成单纯讲美学知识的理论课;最后,要将美育与其他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知识的融合,使学生最终成为一个敢于表达真情实感的人,一个完整的人。

作者:管苗苗 单位: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教育

【摘要】美育也叫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对人生情趣与理想的追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将美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培养策略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生动优美,丰富细腻。它的表情达意不仅十分准确,它的语法、修辞、韵律也都具有审美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分析与欣赏,来引导学生领会语文的语言美与情感美;也可以通过课文的朗读带领学生体验文中形象之美。而且,小学语文课本中还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自然美、人性美等等,这些美能够让小学语文教学变得赏心悦目、富有情趣。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美育渗透,唤醒学生的心灵,奏鸣优美的乐章。

一、走进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与运用祖国文字的时候,也要将美育的培养与知识的传授结合在一起,将教材中的审美内容与对学生的教学结合在一起,让语文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审美的过程。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在课本中感受美、欣赏美并且创造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愉悦自己的身心、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流畅优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知识。教师要认真体会,并指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如在学习《江南春》这首古诗的时候,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杜牧在诗中描绘了一幅明丽而可爱的江南春景。我首先为学生们播放了一个明媚的春景图,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来描绘他们所见到的景物,并以此来引出本节课的讲述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注释,一边朗读古诗,一边发挥自己的想象,从中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古诗语言的优美与诗中景色的意境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学生们仔细品读,细细赏析,每个人都对江南的风景有了一种向往与憧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与审美情趣的培养,利用教材中精美的语句、生动的语境,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教师要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可以触摸的审美形象,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语言品味感受自身的审美实践,逐渐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创设审美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情景交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手法。情、蕴含在课文之中,境,则是通过课文内容所构成的完整画面。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置身于丰富的、形象的氛围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生动的语言、精彩的讲述、形象的表演、先进的教学手段等,为学生创设一种审美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在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课文时,我为学生播放了关于非典的短片,让他们了解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一辈子难以忘记的。然后,我为学生朗诵这篇课文,一边吟诵,一边播放音乐,让学生的情感在音乐中复苏,体会护士长叶欣的美好品质,感受护士长叶欣的美好形象,从而产生对美好人物的赞扬与欣赏,甚至还有向文中人物学习的激情与行为。学生的感情通过音乐情景的创设,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深深地拨动了学生心中那根美育之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审美情境已经是指引学生入情入境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借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和美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审美情境中,亲身体验景中之情,领略意境之美。

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课文,不仅语言生动优美,形象细腻,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有的激昂,有的悲壮,有的委婉,有的热烈。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包含的内涵,感悟课文中的深刻情感,激起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现。品读、细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能让学生细细品味课文中的内涵,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比如,在学习《沙漠中的绿洲》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观看关于沙漠与绿洲的多媒体课件,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此后,学生就尽情地徜徉在广阔的沙漠之中,欣赏了沙漠中的绿洲。在读完之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说:“沙漠中的绿洲真美啊!”有的说:“绿洲中的花草让人看着真舒服。”有的说:“我真想去沙漠中看看。”学生们朗读着、讨论着、表述着,越说越兴奋,激动的表情溢于言表,挡都挡不住。教师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要富有节奏感,语速要适中,感情要充沛,这样才能刺激学生的听觉,让他们产生愉悦感。学生的朗读,也要将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态度,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文中语言的美妙色彩。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朗读的空间与机会,充分体验课文内容,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总之,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是一个既复杂又重要的统一体,它里面的因素有很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美育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形成一个健全美好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刘华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江西教育,2006(06)

【2】周晓兵.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审美教育应有的四步曲【J】.文教资料,2006(11)

作者:程莉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小学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问题,论述了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特征及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重点分析了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不仅具备提升阅读能力、陶冶情操的功能,还充分发挥着积极的审美教育功能。审美教育能够保证学生具备完善的审美思维,具有完整的人格,对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尤为重要。审美教育在初中学习阶段应该受到充分重视,它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审美能力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探讨

审美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应该利用教材内容,对初中语文中的诗歌和散文进行内容上的拓展,积极引导学生的审美观。正确的审美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烈的人文情怀。

二、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特征及作用的思考

1.审美教育的特征

考虑到不同学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进行审美教育时应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基于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过程。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育特点,以及语文课文中所表达的审美特质,利用语文中特有的表达美的元素,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文字,进行“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辨析,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之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

2.审美教育的作用

审美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学生的审美心理、审美观念以及审美情感都会积极影响到语文教学过程,教师要对之进行适当、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学生只有具备健康的审美心理,才能更好地和世界进行审美沟通,发现世界上诸多美好的事物。

三、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

1.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

教师要利用好课本中精心挑选的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等相关内容。要做好这一点,首先,教师应该重视朗读环节。教师应在课堂中进行领读和泛读活动,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体会文章丰富的情感,理解文章的韵律。其次,教师在具体的讲解中,应该重视文章中的关键词语以及点睛之笔,在让学生熟悉文章框架结构的基础上,了解文章主题的切入点。最后,教师应保证合理开展情感诱导教学,通过情境创设,保证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课文中的意境,领悟作品的美感。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在进行审美能力培养方面,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方法。教师在进行具体的课文讲解时,不能仅仅关注于字句的理解,而应该从整体上宏观地对课文进行把握,更好地体会写作背景,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整体特点、节奏、韵律等。第二,还应该注重学生审美想象力的培养。结合原有的认知水平,促使学生审美想象力的提升。

3.结合学生自身特点

进行审美教育一般来说,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不是由客观对象决定的,而是自身个体决定的。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审美教育方式。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点,利用适当的教学技巧,不断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乐趣,让学习过程充满强烈的动力。另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初中生具有较强的记忆力的特点,训练学生记诵一些经典作品。教师还应调动初中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其切身感受到课文中所表现出的美感,这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之一。

四、结语

在美学教学中,融入了人格教育、趣味教育、感性教育等多种手段,因此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升华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健全的情感。

参考文献:

[1]马滨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审美立人教育[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4).

[2]刘铠茹.浅析语文审美课程校本化[J].语文学刊,2010(16).

[3]龙洋.回归语文审美,催生“乐学”状态[J].时代教育,2013(18).

作者:许海燕 单位:东台市时堰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