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音乐美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都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小学音乐;审美教育
1审美教育对人的生理素质教育以及潜能的开发起着特殊作用
审美教育能促进身体机能的协调、调剂人们的精神,美的环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促进身体健康。把审美教育寓于生理素质教育中,有助于挖掘大脑的潜力,开发学生的智能。早在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很重视以音乐、绘画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力、记忆力及其相关器官。特别是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约占全脑的四分之三,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管抽象逻辑思维,支配着人们的说话、阅读、写作、运算、排列、分类、语言回忆和时间观念。右半球管具体形象思维,支配着人们的音乐感知、图形识别,形象记忆、情绪调节、艺术欣赏等完形知觉,以及想象、摹仿、感受等。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强调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人们对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较为重视。大脑左半球用得较多,使之长期以来在学生的学习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对大脑的右半球的开发一直没有落到实处,使其潜在功能长期被人们忽视。要开发大脑右半球的潜在功能,就必须重视训练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而美育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形象性。美的东西一定是人们可以凭借感官直接感受到的感性形象。通过美的事物的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感染教育学生,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事物的观察力、理解力、鉴赏力,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和调动大脑右半球活动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使两半球协调地发展,充分挖掘大脑的潜力,开发学生的智能,拓展学生智力活动的广阔空间。例如,爱因斯坦终生热爱音乐,在他看来演奏小提琴远比解开一道科学难题更有价值和意义。他就是在理性和感性相互完美交融的时代中,完成了相对论。舒伯特从莱斯塔勃的诗歌中产生《小夜曲》的创作灵感,这都是审美教育的功劳。
2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重视情感体验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首先音乐教育重在情感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因此,在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情感体验是第一位的。有的教师过分重视识谱教学,花很多的时间教学生练习识谱,甚至搞集中识谱训练,但结果是,不仅学生的识谱能力没有提高,反而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有的教师把乐理知识的教学当作音乐教学的重点,把精力放在教学生算音程、时值和背概念上,完全失去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其次,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普遍热衷于流行音乐,但他们不知道这类作品中的优劣及其评价标准。要使学生学会分清流行音乐中的良莠,主动学习并热爱高雅音乐,就必须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音乐审美观。音乐教学大纲提出: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审美能力的人。充分揭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在音乐教育中利用音乐本身所蕴含的育人因素,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即审美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必须抓住最本质、最核心的审美教育去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感受、体验、评价、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其中受到美的陶冶和思想教育。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以德行为首。道德启蒙最好用美的形式去陶冶去训练。“音乐发于心,故能动心”是以曲动人、以情感人,他通过美的音响,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去引起听者的共鸣、美化心灵、使人身心愉快。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方面是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音乐教师应发挥音乐情感艺术的特点,让美步入我们的课堂,让美哺育学生的心田,而这一切都要求音乐教学应从审美开始。如学习歌曲“母亲河”,时告诉学生:在中华大地,被称为母亲河的只有长江和黄河,它们一南一北,自西向东横贯华夏大地,而这两个流域正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我国历史中的每一章节,几乎都与长江黄河有关。如今的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也与长江黄河有关,所以我们要热爱母亲河、关注母亲河、歌唱母亲河。,我们要学会保护母亲河。体会到了这种深刻的感情,那么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曲时就能够唱出自己心中的感激之情了!
3通过倾听,探索新音响,激发创造思维
创造音乐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在教学中应通过探索新音响和即兴创造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掘学生的审美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才能是音乐审美教育过程的归宿。小学音乐创造教学虽含有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作曲”教学,也包括了更多与音乐相关的即兴创造活动,但它与专业性的作曲教学存在着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方法、技能层次等多方面的区别。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创造教学,不是培养作曲家,而是通过对音乐美的多方面创造性的探索,使他们发现美、创造美,逐步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应该更多地采用与音乐有关的即兴创造活动,使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在探索新音响的过程中表现音乐。如在贝多芬的《欢乐颂》教学中,在经历大量的聆听体验的基础上,根据音乐的表现引导学生进行二度创作,这种创作可以是综合性的。例如诗歌、散文、绘画,甚至一个自编的小故事或者小舞蹈等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又如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现实生活和自然界的声音,能够根据歌声和音乐即兴地创作一些连贯性的动作,将一些简短的生活语句或易懂的诗句即兴编唱旋律等。这些活动都依赖于通过倾听音乐积累的感性认识及听觉的参与。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看,它的着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美的追求和探索,在于鼓励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精神。
参考文献:
李红: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中国音乐报,20104(20)
作者:闫士艳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教师进修学校
第二篇: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浅析
摘要:
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有利于促进学生其他的艺术审美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教会学生欣赏音乐;丰富教学曲目类型,给学生播放多种不同类型的歌曲,让学生见多而识广;改编流行音乐,引导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音乐审美取向。
关键词:
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欣赏能力
音乐是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音乐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重点课程。在开展音乐的过程中,将音乐审美教育渗透其中,不仅成为音乐教育的灵魂,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够有积极乐观的音乐审美取向,这对培养学生其他的艺术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不足
审美教育总是沿着音乐教学的主线发展,现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已经阻碍了学生接受音乐审美教育所要传达的意图,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唱模式不合理
音乐审美教育通常贯穿在学生的学唱过程中,现在多数小学的音乐教育还是采用音乐老师教唱,学生学唱的教学模式,学会一首歌往往要反反复复唱很多遍,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音乐的美感全失,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于音乐美学的教育,有的学校甚至仍然采用理论教学方式来向学生讲解,这种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不可能让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要让学生具有自身的审美取向更是无从谈起。
2.歌曲类型单一,旋律感染力不强
审美教育的好坏与音乐教育内容有直接的联系,现在的小学教学曲目的类型过于单一,基本上可以视为儿歌的延伸。小学跨度较大,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对歌曲的需求也不一样,现在的小学教学曲目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教学曲目的感染力不强,没有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歌曲在学生中间的传唱也不广,在课堂上学会的歌曲平时不会去唱,将来自己选择歌曲的时候必然不会选择同类型的曲目,这就反映了现在音乐审美教育没有在学生身上产生影响,对于学生今后的音乐审美取向没有起到引导作用。
3.歌词脱离生活
现在的小学教学曲目传唱不广的原因除了歌曲旋律缺乏感染力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歌词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同一个地区使用的音乐教材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却不一样,比如农村和城市的学生对以花花草草为主题的歌曲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学生在生活当中没有可以用来直抒胸臆的贴切歌词,使得学生不愿也没必要传唱教学曲目。好的歌词可以在学生学唱的过程中,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的形成会有良好的引导作用,所以歌词的选择一定要能够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
4.外在干扰因素多
随着电视、网络等的普及,学生能接触到音乐的机会变得更多了,但是电视、网络甚至大街上商家播放的歌曲大多都是情歌舞曲等通俗音乐,各种风格的音乐良莠不齐,而这些音乐并不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听,长期听这样的歌曲会对学生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二、改善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措施
考虑到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应该采取措施改善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本文针对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项改善措施:
1.创新教学模式
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有利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开展。放弃学唱模式,而采用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小学音乐教育并非专业音乐教育,不能以教会学生唱多少首歌,掌握多少种演唱技巧为目的,音乐是优美的,音乐教育就应该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体会音乐的美上。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优美音乐,让学生自己体会其中的好与不好,音乐老师在旁进行引导。当学生自己有学唱歌曲的愿望时,音乐老师再去教学生怎么去唱歌,只有学生自己选出的歌曲,学生才会愿意去传唱,才会对其音乐审美取向产生实质的影响。
2.丰富教学曲目类型
小学教育的跨度较大,不同年纪的学生差别较大,不能简单的将他们视为孩子,教学曲目的选择上也不应该偏儿歌化。在以欣赏模式的教学方法下,可以给学生播放多种不同类型的歌曲,让学生见多而识广。有的音乐,比如古典乐,学生可能因为年龄的原因听不懂甚至不爱听,可是在好的音乐熏陶下,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他们逐渐有能力区分什么是好的音乐,什么是不好的音乐,什么样的才是美的,这样就达到了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
3.改编流行音乐
好的流行音乐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积极向上的能量,流行音乐给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带来了困难,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流行音乐曲风简单,旋律优美,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简单易学,如果将流行音乐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歌词改编成积极乐观向上,又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歌词,既可以减小恶劣环境对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影响,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音乐审美取向,一举两得。综上所述,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其应有的作用,但是这些问题并非不可克服的,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对更好的开展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凤珺.永春县东平中心小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调查分析[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5(13)
[2]张静.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5(11)
作者:龚晓丹 单位: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第三篇:音乐与审美教育研究
摘要: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中,小学音乐一直是学生综合素养形成的关键,因此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对音乐的教育其实就是对学生审美的教育,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而小学又是音乐学习的入门阶段,因此加强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分析;对策
前言
在小学的音乐学习当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性理解,在长期的音乐什么教育下真正发挥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从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情况及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教学这一范围来看,还是有一些问题出现的,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中只有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并及时的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的做到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1小学音乐审美教育重要性
1.1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在音乐审美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与音乐相关的感受都是通过听来实现的,在听音乐的过程当中来切身的感受音乐的美感。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感知能力。
1.2能够真实的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当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时候,学生可以去感受音乐的美,能够根据音乐带给学生的信息来创造和想象音乐带来的画面,而且还能够不断的进行思维上的在创造。通过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好的渗透到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当中,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1.3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现能力:小学生的表现意识也是要从小进行培养的。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音乐什么教育的时候,教师还要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学生可以在音乐教学中知道怎样表达自己,学生还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水平及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
1.4能够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最早全世界得以沟通就是从音乐开始的,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然后再冲学生的审美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并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传统教学理念束缚:我国的教育教学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授课,学生接受授课的方式,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本就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而我们的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只是注重重点科目的培养,并不是很重视音乐教学,认为音乐就是教音乐知识,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的教学观念还非常的陈旧,根本没有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放在教育教学当中,这样的观念下,学生的音乐什么培训也就相应的受到了限制。影响了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
2.2学生技能培养时间占用过多: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上,并不能够全面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缺陷,也会严重的抑制学生对音乐技能的掌握,并不能够真正的了解音乐、感受音乐,学生知道的只是怎么去运用音乐,其中的情感表达并没有意识到。
2.3教育内容没有新意:教师在教授小学生音乐知识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理解音乐审美带给学生的意义,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的是抽象理论的研究和讲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了音乐知识之后是什么感受,学生参与音乐感受基本上都是教师灌输的思想,这也使得学生接触音乐、感受音乐的范围正在逐渐缩小,这样的一种教学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
2.4教学手段问题:我们在对小学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并不能够全面的了解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课堂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还是非常落后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属于外在参与,并不会直接参与到音乐教育当中,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的让学生进行音乐审美。
3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首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真实教学情况来创造良好的审美教学情境,此外教师还要根据音乐审美的教学规定,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在音乐课堂上创造一个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可以全方位的了解音乐,激发出对音乐审美的积极性。其次,我们的小学教师还要不断的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在设计音乐教学课堂之前,还要先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特征,这样设计出来的音乐课堂才会更生动形象。学生此时的学习注意力才会更加的集中,学生对什么的感受也会更加的强烈。第二点,教师要全面了解小学生这一特殊年龄段的特点,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和肢体动作都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这些辅助工具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尹维敏;对音乐新课标实施以来“双基”教学的反思[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Reimer与David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陈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情景教学[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周静;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材取样分析与编写问题探讨[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黄文翠;“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彰显———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两个不同版本的取样分析及比较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作者:张海萍 单位:德惠市布海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