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歌唱教学中审美教育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音乐属于最古老、最具普遍性、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歌唱课堂教学已被提出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为此,教师要多角度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亲自参与到歌唱中,体验并创造音乐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关键词:
初中;歌唱教学;审美教育;实践方法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是其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歌曲中蕴含的美,不断探索各种表现美的方法、技巧,逐渐学会准确呈现歌曲的“节奏、音准、旋律”等,能够从速度、音色、力度等角度出发,再创造音乐作品,不断拓宽学生知识面,进行必要的情感体验,更好地走进作者内心情感世界,产生共鸣,更好地把握作品内容。以此,促使学生逐渐对初中歌唱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巧设教学情境,体验音乐之美
优美而流畅的音乐能够使人心旷神怡,缓慢而低沉的旋律会使人产生淡淡的忧伤,而不同的音乐也会给人不同的心情感受,能够让师生都受到音乐作品的渲染,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所在,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在情感体验中,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更加理性地感知音乐作品。加上音乐属于一种情感艺术,需要借助教学情境,把情感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更好地呈现歌曲所蕴含的情感、风格,不断挖掘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深层次感受音乐作品,和作者产生共鸣,准确把握音乐作品呈现的不同意境。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例,在引导学生歌唱的时候,教师要优化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先认真聆听这首歌曲,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中,更好地感受草原人民民族风俗风情,准确理解歌曲内容,把握歌曲脉络,更好地诠释这首歌曲,带着情感去歌唱,去呈现作者内心的波澜起伏,去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不要为了“歌唱”而“歌唱”。以《桑塔露琪亚》为例,教师要借助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想象自己坐在小船上随波荡漾的场景,去诠释歌曲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之美,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与事,发现生活中的美。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知音乐之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关键所在,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首要前提。在审美教育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其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中,主动感知音乐之美,逐渐对音乐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初中生大都喜欢流行歌曲,特别关注明星八卦,教师可以充分抓住这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取他们熟悉而感兴趣的音乐素材,实现思维转移,更好地感知初中歌唱内容,逐渐感知音乐之美。教师可以在根据歌曲内容,合理布置音乐教室,可以在墙壁上挂一些音乐家画像、乐器图片,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些跳动的音符,甚至可以在地上画一些相关的五线谱,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流行歌曲、经典歌曲等,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歌唱氛围,吸引他们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新课题的兴趣,积极、主动融入到新课题学习中,欣赏并歌唱相关的歌曲,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之美。以《龙的传人》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王力宏的图片,相关题材明星图片,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并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向学生播放王力宏演唱的流行版本,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歌曲内容,去诠释音乐内容,了解中华五千年悠久的文化,更好地传承它,不断丰富初中生的情感世界。以《青春舞曲》为例,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新疆风土人情,了解不同地域特色,准确把握歌曲创作背景,以《丰收之歌》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一段关于是秧歌舞的视频导入新课题,提高歌唱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3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营造美的氛围
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播放一些他们熟悉的音乐素材,促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到应有的发挥,不断陶冶他们的情操,在相互探讨中引导学生欣赏、品味音乐作品,准确理解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看法,展现出“最真、最美”的自己。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美的歌唱氛围,多运用富有感染性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自然表现自己,学会“感受、鉴赏、表现”美。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必须意识到歌唱教学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有效渗透审美教育,启迪学生智慧,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人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以此,提高歌唱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潘向红.初中歌唱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2:159+27.
作者:赵娇健 单位:吉林省榆林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