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学作品教学中审美教育应用分析范文

文学作品教学中审美教育应用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学作品教学中审美教育应用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文学作品教学中审美教育应用分析

摘要:

文学作品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同时还能在不断培养自身积极、向上、健康品格的基础上,对生活、对学习产生更为真诚和勇敢的态度,享受生活、体味一切美好的事物。本文中,笔者以“文学作品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目的在于促使广大高中或中职阶段语文教学工作者,进一步认识文学作品对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认知的重要作用,从而在日后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推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关键词:

文学作品教学;审美教育;教学策略

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更是创作者基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有所认知,而进行表达和创作的成果。大千世界,美好的事物蕴含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之中,而基于生活而衍生出的文学作品,更是彰显美、传承美、表达美的“故土”。文学作品当中语言之美、人物之美、情结之美,甚至有时悲剧的结局也表达着一种别样的美。鉴于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教育,提升学生对于美的认知以及自身的审美修养,对于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时期的广大学生、尤其是高中或中职阶段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通过阅读,有效引领学生、激发其对美的认知与欣赏

文学作品当中蕴含着大量的“美”,这种美彰显在一切创设的人物形象中,也蕴含在多样化的情感中。但是文学作品价值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通过阅读来实现,换言之不被阅读的文学作品,其内在所蕴含的一切,得不到更多的认知与理解,那么其内在的“美”也便无从彰显。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阅读,从多样化的文字信息当中去欣赏美、感知美。例如在教授古典诗词时,让学生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去挖掘诗词当中有关具体意象的描写。因为在中国古人创作诗词的过程中,以景写情、借物寓情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创作方式,在落寞萧条的镜像当中感知家国沦落、在一派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的镜像当中,彰显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的生命斗志。“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亡国情怀,“在天愿作比翼鸟”的生死契阔,“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壮志豪情,这些内在都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不断的理解、不断的感悟才能有所体会。当然要想全面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仅靠感知是不够的,文学作品当中潜在的更为深邃、更为细腻的“美”,需要教师更为有效的引导和挖掘才能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比如朱自清先生著名的《荷塘月色》一文,这篇看似以大量的笔墨来对月色下的荷塘进行多样描述的散文,其实诞生于国内革命失败、叛变的白色恐怖时期,文中寄寓了作者一定的政治思想,和对社会发展的寄托,而笔者在进行教学时,会让学生在阅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感知月色下的荷塘自然之美的基础上,用细腻优美的语言来对文中的美进行描述和解读,逐步引导学生感知一种寓意在静谧下的骚动,寓意在黑暗中的光明指向。作者的内心之美不在于对美好事物如何的复刻与呈现,更在于一种对于和平、美好和光明的向往,是一种在混沌与朦胧之中的清晰,是一种在恐怖和不安中的静谧。而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一种手法,将可观存在的荷塘,与真实的情感表达结合起来,直击文章主题。学生通过阅读,步步深入,不断靠近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与寓意,在情有所感、心有所悟的过程中,向往更精致的美好。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文学作品当中理解美、欣赏美

“美”是一则相对概念,但是由于高中和中职阶段的学生其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知识和阅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而其对于美的认知也极容易陷入表面化和片面性的误区。但在文学作品当中,复杂的人物形象,超脱现实的情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让学生进一步认知美的多元化,正确区分美与丑、善与恶、真与伪。比如《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恍若神仙妃子”的外表下,却藏着一颗“辣手狠毒”的内心;《巴黎圣母院》里外表丑陋的敲钟人加西莫多,却拥有一颗向往纯真、感知美好,散发着对女主人公爱斯梅哈尔达极度爱恋的“心”;《我的叔叔于勒》中的飞利浦夫妇,打扮得光鲜艳丽,却掩藏不住其趋炎附势、爱慕虚荣的特质。这三个文学作品当中典型的人物形象,都是外在与内在高度不统一的典型,都是需要学生在不断理解和全面分析和把握的过程中才能立体认知、不失偏颇。但与此同时,文学作品当中也存在着这样一类形象,即外表和内在的高度统一,甚至包括情感上的升华,比如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著名的美女秦罗敷,其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表,同时还具备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独立的人格意识,其内在美与外在美高度统一,在传承一种外在为人所感知的美好境界的同时,更向世人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比外在美更加崇高的内在美。

三、结论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于文学作品当中审美内涵以及审美精神的认知,不仅是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力保障,更是推动高中和中职阶段学生语言实际把握和运用能力的必然选择。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其更需要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生动细腻的语言表达,挖掘出文学作品当中更多有关美、传达美的元素,让学生在不断感知、不断理解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实现陶冶情操和语文敏感度提升的并举。

参考文献:

[1]李燕敏.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祖国:教育版,2013(3):401-402.

[2]刘泽.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10):112-113.

作者:肖亚云 单位:湖北省孝感市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