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探讨范文

小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探讨

【摘要】

艺术美是艺术的一种重要特性,它是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同其他艺术一样,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也具有审美性,教师应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并不断认识不同种类的艺术各有不同的审美特性。

【关键词】

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审美意识;情境教学;艺术美;功利性;综合性;同一性

艺术美是艺术的一种重要特性,它是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同其他艺术一样,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也具有审美性,教师应在学科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不同种类的艺术各有不同的审美特性。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审美特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功利性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审美是以效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它有着十分明确的目的性,为突显课堂教学目标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有美,当然就谈不上教学艺术,但如果只有艺术的美,而没有了实际效益,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只有既具有艺术性又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教学艺术。有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舍身炸暗堡》一棵的第四段时,让学生上台表演炸碉堡时“站”、“托”、“顶”、“拉”的动作,模拟的神态和竭尽全力的高喊,还安排了几个学生端着“机枪”对准“”扫射。然而,学生表演时拖拖拉拉、羞羞答答、装模作样,滑稽可笑,远远未能表达出课文应有的思想感情。这段课文则是故事的高潮,也是全篇的最为重要部分,集中表现了为革命而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教师采用“以演助读”的方式,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促使他们深入体验角色的情绪变化,这似乎也符合情境教学中“形象性”与“情感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表现形式的机械套用,致使课堂表演效果失“真”,最终事与愿违,学习中学生不仅没能感到愉快和兴奋,甚至感觉课堂教学是在作秀。同时,失真的表演也违背了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审美性的特点。

二、综合性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表现手段本身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的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涉及面很广。它可以调动其他种类艺术的表现手段为自己所用,包括线条、色彩、语言、教学副语言、音响节奏和造型等。特别是在近年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巧妙运用,使得课堂教学表现手段的高度综合性达到一种新的历史水平。人们感知教学艺术的器官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因此,它对学生美感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包括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等。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课时,我事先在网上下载了“桂林山水”的一段配乐视频,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欣赏“桂林山水”之美,看着桂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听着那令人陶醉的音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新课作了必要的情感准备。

三、同一性

这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统一,即审美主体的对象化、审美对象的主体化。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同生产活动一样“,不仅为主体产生对象,而且也为对象产生主体”。但是,教学又与生产不同,它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种同一性,既适用于教师,又适用于学生。由此才成为教学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最重要的审美特征。教师既是创造、实施教学艺术的审美主体,同时又是学生审美的对象,成为审美客体。在课堂教学的大多数情况下,教学艺术主要是通过各项教学活动表现出来的,从而成为实施教学艺术的创造主体;与此同时,它又成为学生审美的对象,使教学艺术的审美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取得美育的艺术效果,从而使教师成为审美客体。小学语文教师在对教学艺术的长期不懈探索追求中,既创造了教学艺术的风格,又不断发展了自身和学生的审美感。

在审美主体与客体协调作用下,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以不断发展,审美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学生是审美的主体,各项艺术性的教学活动是他们审美的对象、审美的客体。通过审美对象,才能给学生以特定的审美感受,才能培养美感。学生在参与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积极投入听、说、读、写的实践性活动,必然要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反映审美意识。这时,学生就成为教师的审美对象,教师从中获得信息和反馈;他们也成为其他学生的审美对象,让其他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开拓思路。学生从审美的主体转换为审美的客体,也就推动了各项艺术性教学活动的深入发展。

使学生领悟了这样的审美能力,拥有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学习中不断地接受美的熏陶与洗涤,幼小的心灵不断地得以净化与充实。其学业必然会蒸蒸日上,其品行也会谦谦上乘。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所应该承载的道德使命,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神奇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

[2]《新课堂-新模式》.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

[3]《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9.

[4]《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10.

作者:王洪艳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杨大城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