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语文审美教育的人格塑造范文

语文审美教育的人格塑造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语文审美教育的人格塑造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语文审美教育的人格塑造

一、关于人格

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品行、道德、情操的集体表现,也就是人的思想素质、觉悟水平和精神境界等。中学生正处于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但他们的价值观、是非观又时常受社会各种潮流的左右。我们无不遗憾地发现:社会丑恶现象日益逼近校园这块净土,侵蚀着青少年本来纯洁的心灵。虽然我们不可能挡住外界的影响,但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辨识、分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因此,这一艰巨的教育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就落在了语文教师的肩上。

二、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具有审美特性:第一,情感性。情感是为人所专有的,是人对认识对象的一种体验和态度,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反映形式。审美情感不同于一般的情感,它是由美的形象所引起的,审美情感使理性渗透于感性的个体之中,是情感与意志的高度统一。第二,形象性。美育以情动人,是通过审美形象来实现的。审美形象是美感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美的形象对学生进行美育,借助优秀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教会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第三,愉悦性。古希腊美学家贺拉斯很早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美育原则,这也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特点。美育的愉悦性,就是要使人在情感上感到自由、舒畅,既给人快乐,又给人启迪。美育的潜移默化过程正是通过美育的愉悦性逐步实现的,所以语文教学要达到育人的目的,绝不是靠一两次的欣赏活动就能够完成的,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与审美材料,进行经常的审美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总之,美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和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三、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

(一)让学生体会先进人物的思想理念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学作品都包含有歌颂祖国、赞美英雄、宣扬真善美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来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例如,屈原在《离骚》中体现的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李密在《陈情表》中流露的报答、奉养祖母的孝顺之情;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中表达的虽身处黑暗的现实社会,但并不绝望,仍有执着追求光明和理想的坚定信念;《羚羊木雕》启发学生学会尊重;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可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深刻理解古人“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的节操。此外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气;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英雄惜英雄的情怀;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豁达……这些文学精髓,都足以滋养学生的心田。

(二)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学会明辨是非语文教科书中的小说、戏剧、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多,有好有坏、有美有丑、有真有假。例如,甘于淡泊的“布衣总统”孙中山,为爱情献身的刘兰芝和焦仲卿,愚昧无知的华老栓,性情乖张的贾宝玉,追求精神胜利的阿Q,纯真可爱的英子,性格刚强的鲁侍萍,道貌岸然的周朴园,鸿门宴中表现得优柔寡断的项羽,坚毅不屈的杜十娘,爱国忠贞的苏武,“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的闻一多,“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朱自清……这些都是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若语文教师能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分析,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对人物形象投以赞美、歌颂、敬佩、欣赏、喜爱、同情、可怜、厌恶、蔑视等情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明辨是非,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塑造一代人的灵魂”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一种狭窄的鉴赏、精神愉悦,其中还包含人格的塑造。我们必须把人格塑造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寓人格塑造于审美之中。充分挖掘文章中的人格美,抓住时机,不断要求学生多用善良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人生,以正当的行为去参与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的审判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格。而体现人文思想的语文学科,在审美和人格塑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语文课堂应成为塑造健全人格的主要阵地。而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富有人格美的人文世界和树立了一个个人格典范,如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古今中外名人的崇高心灵、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无私无畏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充分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格美,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进而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塑造一代人的灵魂”。

作者:罗明仙 单位:贵州省安龙县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