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间美术传承与幼儿审美教育范文

民间美术传承与幼儿审美教育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间美术传承与幼儿审美教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间美术传承与幼儿审美教育

我园在开展“幼儿审美教育”的课题研究中,以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为主线,在充分传承和利用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努力创设民间艺术教育的环境,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依据民间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充分挖掘、精心创设与民间艺术教育相适应的环境资源,引发、支持幼儿与民间艺术教育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一、幼儿民间美术教育内容的开发

民间美术是一种审美创造,是积淀了一定历史文化和人类审美意识的符号,是劳动人民对美的感知与创造。但是,有很多民间艺术代表了成人的生活和审美取向,体现了成人的思维和情趣。因此,对民间美术内容的选择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重要部分。开发民间美术教育内容时,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本园、本地的实情出发,从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教师的经验、教育资源的状况出发,突出儿童生活经验与发展的需要,始终将有趣、有益、生活化作为选择内容和设计活动的重要指针。为此,我们在众多民间美术的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在对材料进行收集、筛选、改编、创编后,转化为适合幼儿的、为幼儿所接受的富有情趣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民间美术教育内容,如剪纸、扎染、版画、印染画等;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教育内容,如泥塑、脸谱、青花瓷等;本地区的民间美术教育内容,如闽南古厝、惠安女服饰等;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民间美术教育内容,如风筝、花灯等。

二、幼儿民间美术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在充分传承和利用民间美术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注重综合化、特色化、多样化的特点,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载体,融合各种活泼多样的教育手段,将民间美术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在与民间艺术的和谐感悟、互动体验中充分感受和体验民间美术的多元化特点。

1.民间美术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

(1)开展专门的民间美术欣赏活动。民间美术作品在形式上追求构图饱满对称,造型意象完整,色彩鲜艳明快,在视觉上讲究造型与色彩搭配的美感,体现着和谐统一的美学境界。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因其缤纷的色彩、生动的造型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设计开展专门的艺术欣赏活动,将大量的实物、图片展示给幼儿,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各种各样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幼儿感受民间美术的“好看”和“美丽”,初步感受民间艺术的丰富及魅力。如中班教师选择了中国典型的民间玩具———风筝作为欣赏的内容,风筝历史悠久,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艳协调,具有强烈的民间乡土气,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通过引导幼儿欣赏风筝,可以让幼儿感知民间作品色彩、造型的美,了解对比色的装饰性、图案的对称性等特点。

(2)开展深入的民间美术主题系列活动。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入、系统地了解民间美术,我们还以不同的民间美术内容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通过主题系列活动,幼儿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一些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者生活、思想和创作意图以及有关的文化知识,从而对民间美术的“美”感受得更真切、更深刻。如在引导幼儿欣赏娴静淡雅、造型美观、色彩协调的惠安女服饰时,我们先利用课件让幼儿了解惠安女的劳动生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欣赏感受惠安女服饰的特点,了解其服饰与劳动的关系,从中感受惠安女的勤劳质朴、吃苦耐劳的特质,增进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加深对家乡民俗文化的了解。

(3)开展各具特色的民间美术区域活动。在民间美术教育上,仅仅使幼儿感受和理解民间美术还是不够的,应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之落实到实践上。为此,我们在各班开辟特色活动区域,创设了模拟性、开放性的“刺绣坊”“小染房”“剪纸屋”“陶艺馆”“木偶馆”等民间美术特色手工坊,投放多种民间美术创作工具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让幼儿可以就地取材,用纸片、泥巴、面团、染料等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作品。如在剪纸屋,我们既布置了剪纸艺术精品展,又绘制了可供幼儿参考的流程图,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手法来创作剪纸作品,如我们将剪纸图案事先刻在塑料板上,引导幼儿通过拓印等方法创作剪纸作品。

(4)开展中国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在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活动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民间艺术教育资源,挖掘传统民俗节日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是非常好的一种形式。我们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民俗节日都会组织相关的节庆活动,营造鲜明的节日氛围,通过集中展示、文艺表演、创造比赛、作品展览、现场制作表演等活动,把节日民俗活动与民间艺术教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节日气氛中,亲身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美。

2.实施民间美术教育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关注教育环境的熏陶。在民间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中,应注重为幼儿提供一个充满民间艺术美的学习环境。我们利用多渠道收集各种民间艺术作品的照片、图片、实物等,如风筝、刺绣、憨态可掬的布老虎、小泥人、面人作品、木版年画、剪纸、戏曲人物图片等,布置了一个个富有浓郁气息的民俗环境;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主题教育目标,与幼儿共同创设幼儿喜爱的民间艺术墙,墙上有幼儿利用废旧物制作的木偶、利用糯米团捏成的动物造型、小竹筐制作的中国龙、幼儿的剪纸“十二生肖”、教师和幼儿一起设计制作的提线木偶戏的表演场景等。这些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让环境与幼儿产生积极的互动。

(2)重视开展实践创作活动。审美教育不只是培养人们静观美、欣赏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人的审美创造力。在审美教育活动中,不能停留在纸上谈“美”,嘴上讲“美”,而是要紧密结合艺术实践活动,着重幼儿审美创造力的培养与提高。实践是创造的源泉,在实践中表现民间美术对提升幼儿创造美的能力至关重要。所以在开展民间美术教育时,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操作性活动。幼儿丰富的创造力和不拘一格的思维使得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出符合幼儿天性的民间美术作品。让幼儿进行“剪一剪”“画一画”“染一染”“捏一捏”等各种充满趣味的美术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加深幼儿对民间美术的理解与感情。

(3)重视家庭、社区资源的利用。重视利用园内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要注意开发和利用家庭和社会中的民间艺术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的经验,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如:请家长帮忙收集民间美术作品、创作材料;围绕主题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查找、阅读、调查等活动,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经验;带幼儿到民间艺术场所参观,实际感受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请民间艺术专家和家长志愿者走进幼儿园,利用他们的特长,参与相应的教学活动;开展亲子创作活动,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动手创作民间美术作品。在开展主题活动“泉州花灯”中,我们以“海报”的形式公布了“闹花灯”的亲子活动的内容及目标。活动得到了许多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很快一盏盏各式各样的“花灯”便呈现出来了,有用纸杯、盒子做的,有用塑料瓶、易拉罐做的,还有的是用废旧杂志、光盘制作的……每个家庭创造出来的作品都有其自身的想象性和创造性,充满了个性魅力。为此,我们专门举办了“亲子作品展”,让家长自由带着孩子去参观,互相欣赏、交流。这个作品展不仅成为教师、家长、幼儿交流互动,提高创造水平的场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联系。从中,我们体会到家长的特长及聪明才智,对教师来说也是一大教育资源。

作者:查可 单位:泉州市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