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以音乐为审美核心”的基本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的初中音乐教育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等等,都采取的是“精英教育”模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而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教育,从而使得初中生在理念上形成一个“怪思想”,认为音乐学习是专业化的,自己不打算走音乐道路,不用去学音乐,只是简单的学一些谱子和歌曲。这样一来也就造成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其关键在于学生缺乏审美教育,不懂得欣赏音乐的艺术美。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初中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
一、兴趣教学,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美
审美教育的渗透首先需要学生主动的感知音乐,进而从中感受到音乐美。感知可以说是审美教育得以渗透的初级阶段。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不乏有感受与鉴赏章节内容,而这是审美教育渗透的主要途径。然而,鉴于学生对于音乐课程兴趣的匮乏,笔者认为,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兴趣来促使学生主动感知音乐。我们知道,初中生对于音乐是感兴趣的,他们都喜欢听流行歌曲,对音乐明星的八卦总是尤为关心,笔者在教学中则以“音乐”来强化学生的“音乐兴趣”,即:运用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为基准来促使其实施思维转移,感知初中音乐内容,逐步感受到音乐的美。如:在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教学生内容时,笔者以学生都较为关注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为基准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结合中央电视台开展的“抗战军歌”文艺节目中千人演奏的这首歌,让学生对这首歌有个初步的接触,进而,通过这样的场面震撼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主动欣赏这首歌的旋律、节奏,感知音乐的感染力。
二、情景教学,促使学生体验音乐美
威尔第说过:“音乐是属于群众的,这是人人有份的。”初中音乐审美是教学的关键,学生只有感受、体验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音乐的美,进而增强自我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新背景下课堂教学主张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凸显,审美教育的关键也在于能够让学生真正的体验、感悟。然而,在实际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够全身心的去投入,缺乏一定的情感因素。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构建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产生某种情感,进而主动的形式特定的音乐行为,体验音乐美。如: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歌唱教学内容时,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真挚的情感,并能够柔和、统一、满怀深情的声音歌唱这首歌,强化自我情感的感受和体验。笔者则模拟“中国好声音”为学生构建一个“班级好声音”的音乐现场,有学生做评论员,背对歌唱者,来选择、评论歌唱的学生的表演,选择歌唱最好的。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自由、开放,对音乐畅所欲言,同时在这样的情景中,无论是评论的学生还是表演的学生都能够真正的体验和感悟这首歌的情感,并传播这种情感,真正的体验音乐美的价值,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
三、归类教学,强化学生升华音乐美
在平常面对音乐时,学生更多的是对其进行歌唱,而很少去关注其审美内涵,只是单一的角色歌词好或者旋律美或者这首歌比较时尚等等。音乐本身有着多元化的美,初中生年龄有限,对于音乐的欣赏总是有着局限性,对于音乐审美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对此,就需要教师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对音乐的学习和探究。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初中音乐内容安排的比较随意,一般是按照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初中生音乐能力有限,很难发现其中内在的关联性。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对其内容进行归类,以归类教学强化学生升华音乐美,拓宽审美教育范畴。如:在学习“难忘岁月”的歌曲时,学生第一感觉是抗日战争时期,对此,笔者将关于抗战、军歌等整合在一起,诸如:《游击队歌》《十送红军》《保卫黄河》等系列的有关抗战的歌曲归类在一起,同元素的作品放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了解音乐作品的审美内涵,拓宽音乐章节本身的审美视角。首先,让学生欣赏这些歌曲;之后,让学生对这些歌曲进行对比,其对比内容不限,让学生自我对音乐本身有个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进而在对比、总结中找到审美的落点,深化初中音乐的审美教育。
总的来说,初中音乐是渗透审美教育的最佳途径,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应运用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多角度、多元化的渗透审美教育,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感悟,加快学生综合技能和素养的发展,最大限度的凸显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林秀清 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