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实施范文

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实施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实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实施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或“美感教育”。从具体过程来看,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它的基本内涵表现在用审美对象的情感力量去感染个体以达到教育目的,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也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音乐欣赏是一种经由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活动,始终发挥着以美育人的重要功能。它是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音乐乐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分析、评价音乐的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加深对音乐与文化、历史关系理解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通过音乐来打动的就是最深刻的主体内心生活: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音乐不仅可以抒发人类各种细致复杂的情感,而且能够传达沟通情感,触及到人类心灵的最深处,激发起欣赏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我们在欣赏音乐时,能够感受到《寂静山林》的优美恬静,《春节序曲》的热烈奔放,《黄河怨》的悲愤哀怨,《光明行》的清新幽静。《乐记》中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一、音乐欣赏的特点与作用

在艺术的大家族中,音乐是最具有个性的一员,其个性表现为它是一门纯粹听觉的艺术,主要诉之于感情。而音乐中的情感是听赏者被唤起的情感,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不具像性。音乐欣赏时对于作曲家创作背景、创作活动等方面的了解,对于音乐中表演手法、表现手段的运用,对于作品中体裁、风格、文化等方面的分析,都需要有主观理智因素的介入。欣赏音乐是一个复杂的感情与理性的综合过程,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育的终极结果在于培养学生歌唱及欣赏(音乐)的审美情感。”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为基本目的的,而音乐欣赏是实施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音乐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可以从音乐欣赏中体验到人类创造音乐的美好情感,保持、唤起人类崇高的道德情感,使身心得到健康协调地发展,使他们更加聪明,并且在精神上得到更大的满足。音乐欣赏教学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外部听觉训练达到丰富内心情感、意识的目的。学生在音乐的欣赏中,能够以恰当的标准评价和参与音乐表演,最终实现在音乐中分析音乐基本要素,分析音乐作品独创性和表现力的关系,理解音乐作品唤起情感和情绪所使用的音乐表现手段的目的。

音乐更易于使人动情,它不受其他音乐形式、设备、技术和生理条件的限制,只要有一定的听力,每个人都可以欣赏音乐,享受音乐的美。音乐欣赏可以引起学生对音乐的爱好,音乐欣赏活动可以组织和调动更多的人营造自己的音乐生活,通过欣赏音乐,更便于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

二、音乐欣赏过程的几个阶段

音乐欣赏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有着一定程度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参照彭吉象老师在《艺术学概论》一书中对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的划分,可以将音乐欣赏学习过程大致分为:音乐审美直觉、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审美升华三个阶段。

(一)音乐审美直觉阶段所谓“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直觉是审美与艺术活动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审美直觉的特点是直接性和直观性,体现为一种感性直观的审美感受。在音乐审美直觉阶段存在着多种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注意和感知等心理因素十分活跃。音乐欣赏中的审美直觉,作为欣赏活动的开始,虽宝贵、重要,但是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听赏者诸多审美心理因素的积极能动作用,因此,音乐欣赏必然进入第二个阶段,即音乐审美体验阶段。

(二)音乐审美体验阶段音乐欣赏中的音乐审美体验阶段,是整个审美活动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在注意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达到的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音乐对于客观世界的描绘,直接呈现出来的只是一种声音形象,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把声音转化为一种形象和意境,而这种转化,较强地依赖于学生对于已有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的积累。如舞剧《天鹅湖》、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等,学生可以从音乐的自然信号中去联想,通过标题或音色变化的提示去联想,通过曲调信号模式化(如《婚礼进行曲》就成为一种信号模式)去感受,将乐曲的情节描绘比拟为另一情节去感觉。对于一般欣赏者来说,达到审美体验阶段也就基本上完成了对音乐作品的欣赏,然而,它还不是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是审美升华阶段。

(三)音乐审美升华阶段作为音乐欣赏活动的最高境界,审美升华是听赏者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的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音乐欣赏的审美升华,能够实现作品与听赏者“心神合一”的共鸣和顿悟,可以使听赏者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此时的音乐世界,已经渗入了听赏者的理解、联想、情感、直觉、体验等多种心理功能,成为审美再创造活动的产物。鲁迅先生说:“是弹琴人么,别人心上也须有弦索,才会出声,是发声器么,别人也须是发声器,才会共鸣。”听赏者在获得理解与顿悟时,产生了音乐欣赏情感体验的极致——情感共鸣,这种共鸣是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特别是想象心理功能在听赏对象刺激和诱导下交织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美感心态。没有情感的激发,也就没有想象的展开,没有想象就没有音乐欣赏,更没有共鸣的产生。

三、音乐欣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重视聆听音乐音乐是音响的艺术,音乐的美只能通过听的渠道才能感受到;音乐的体验也只有通过大量的聆听才能真正积累丰富。美国的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在反复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只有反复聆听音乐,教师才能把握住音乐作品的特征,才能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它是教师确定教学方法的先决条件。一是教师要反复聆听;二是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聆听。教师的反复聆听是要打实自己理解音乐的基本功,学生的反复聆听是要积累对旋律的理解。我国音乐家朱践耳提出理论家、音乐家、作曲家都具有三副耳朵,分别是听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的,他认为还应该再增加一副听流行音乐的耳朵。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地于培养对音乐的爱好、浮起,对于从比较与鉴别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很有帮助。目前我国部分中小学生存在着热衷于流行音乐的状况,对于学生的偏好,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在不断扩大音乐欣赏面的同时,逐步在学生中建立和应用对音乐作品及音乐表演质量效果的评价标准,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音乐审美兴趣,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提高。

(二)发挥通感作用音乐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真正成为审美主体。[5]通过“听”、“唱”、“想”、“说”引导学生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古至今,人们以点头、拍手、摆身、歌舞等形式参与一到音乐中,可以使人们全身心地投入、表现。由于中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原因,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专注不断地倾听,必须重视参与音乐的欣赏形式。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不是孤立的音响运动,蕴含着很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和舞蹈、戏剧、美术、文学等艺术相互依存和借鉴,而且与其他学科也有许多联系,它常常和其它姊妹艺术相结合,以一种更为丰富、更为精彩的形式出现。在欣赏教学中,把音乐与其他门类艺术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发挥诸感官或意象之间的交错、混合的联觉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作用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以非音乐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对音乐的感受,绝不可以等同或替代音乐本身,更不能把音乐具象化,不可因猜测音乐的具体内容与形象,而干扰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欣赏。

(三)听赏方式多样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合理恰当的音乐欣赏听赏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听赏方式主要有:1.休闲式听赏:以音乐为背景,为其他活动进行伴奏或作为陪衬。2.联想想象式听赏:随着音乐结合已有经验进行联想和想象,然后以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进行表达听赏者对音乐的感受。3.结构式听赏:分析理解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作品风格。4.主观式听赏: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文化历史背景、创作意图、创作特色等,了解表演家的艺术特色、风格等,并对作品与表演作出评价。

作者:孙岩 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