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中小学生命教育“三进”策略与机制范文

浅谈中小学生命教育“三进”策略与机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中小学生命教育“三进”策略与机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浅谈中小学生命教育“三进”策略与机制

摘要:生命教育不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而是对教育“质”的强调,包括有关生命的教育,也包括生命化的教育,即生命之真、生命之善、生命之美,享受生命、丰富生命、优质生命等。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命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效果并不显著,其实施有待加强。开展生命教育,实现生命教育在中小学的教育功能和价值,需要积极推进“三进”策略,即生命教育要进规划、进校园(课堂、课本、活动)、进心灵(教师、学生、家长),切实保证中小学生命教育有序实施,并取得积极效能。

关键词:中小学;生命教育;“三进策略

“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泰戈尔)“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需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杜威)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生命教育是教育发展战略中的“四个重视”之一。由此可见,生命教育贯穿并蕴含于各级各类教育中,并且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当前学校教育实践中,核心素养教育不断推进,学校教育任务已经由单一的传授知识,转换为综合能力、健康的思想品质、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及人格的塑造。

一、中小学生命教育实施现状

我国生命教育虽然起步很晚,但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小学阶段学校普遍以《生命教育》作为基本教材,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并以编写校本教材作为补充。同时,一些中小学普遍配备了专(兼)职生命教育指导教师,并注重生命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进行相关培训、技能评比活动;生命教育课程教学形式多样,包括课堂展示、实践体验等,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施在取得上述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长、教师,认为当前中小学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在思想层面,生命教育理念意识淡薄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中小学依然有一些校长、学校管理者、教师没有理解生命教育的真谛,对生命教育持漠视的态度,更有没听说过生命教育的教育者(教师)。一些中小学校即使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其也仅以课程形式呈现,没有落实真正的生命教育内涵、理念,教师缺乏对生命教育的认知,家校间对生命教育缺乏理念共识。

(二)在政策层面,生命教育指导文件缺失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90%以上的学校管理者及教师认为政府有关生命教育的政策不清晰。缺乏教育部门层面的生命教育单独指导性文件,生命教育没有明文列入教育发展改革规划,只是在相关文件道德教育中有所体现,难以有效地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由于缺乏相应的生命教育考评标准和文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生命教育指导纲领落实有效性差,导致生命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并不理想。

(三)在实践层面,生命教育活动开展流于形式,生命教育真谛空场在生命教育实践层面,其实施存在现实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为学校推行生命教育缺乏专家引领;现有的生命教育教材未能完全适合本校实际,执行困难;推动生命教育缺乏相关活动平台以供学习、探讨及研究;推动生命教育缺乏教学资源;生命教育实施缺乏校内文化配合;教师缺乏必要的生命教育培训等。(四)在开展范围层面,生命教育实施布局不均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显示,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学校所在区域分布状况不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已经推行或部分推行生命教育的学校大多为小学,而中学阶段生命教育的推行几乎没有。二是市区中小学生命教育实施情况较好,而区县和乡村生命教育基本没有开展。三是学校教育中执行并开展生命教育,而家庭、社会系统中生命教育缺乏有效链接。

二、中小学生命教育“三进”策略与机制研究

生命教育在中小学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切实开展生命教育,实现生命教育在中小学的教育功能和价值,需要积极推进“三进”策略,即生命教育要进规划、进校园(课堂、课本、活动)、进心灵(教师、学生、家长),切实保证中小学生命教育有序实施,并取得积极效能。

(一)生命教育“进规划”党的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提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坚持全面发展。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由此可见,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政策导向、教育实践效能都显示出教育需要生命教育的融合。生命教育的全面推进,离不开教育政策的引领与指导。生命教育政策首先触发的是教育界对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所在区域生命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性和纲领性的作用,对推动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开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宏观层面,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将生命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用以统领教育工作,并将生命教育写入教育发展规划,在中学教育改革和评价中,将生命教育实施效能情况作为重要指标,并为中小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师资培训、思想指导等保障。在中观层面,中小学校应将生命教育理念引入学校,融合到本校教育思想和管理实践中,并将生命教育开展的实际效用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编写具有地域、本校特色的生命教育相关教材,开设具有特色的生命教育课程,并在学科教育中有机融入生命教育思想。

(二)生命教育“进校园”生命教育的有效实行必须“进校园”。所谓生命教育“进校园”,即中小学校园在空间、时间上都能体现生命教育理念。具体而言,学校办学理念、各种课程、各项活动、校园文化等都应融汇并体现生命教育的思想。1生命教育“进理念”生命教育“进理念”,即中小学教育教学思想、文化等都需体现生命教育思想。学校管理者不能单独将生命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或独立的学科进行实施,而应在任何教育教学工作活动中均能体现或渗透生命教育的思想,明确生命教育理念及本质,充分认识生命教育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性。2生命教育“进课程”学校生命教育课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首先,生命教育“进课程”,需要确立合理的生命教育目标,生命教育目标,即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学生对自己及生命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为实现生命教育目标还需对全体教师(包括管理人员)进行生命教育师资培训。其次,生命教育“进课程”,需要设立生命教育课程,并编写教材,包括统编生命教育课程教材及学校校本生命教育教材,为生命教育设置专门科目和课时。再次,生命教育“进课程”,应做到各门学科渗透。将中小学生命教育渗透进各门学科、各个环节中。作为学科教师,在各类课程中,如《品德与社会》《生命科学》《音乐》《美术》《科学》等,积极融合生命教育思想,深度挖掘生命教育内容,在学科教育课程中对中小学生实施生命教育,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3生命教育“进活动”由于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广泛,可以说凡是能够建立并促进学生对生命的科学认识的教育内容都可以纳入到生命教育的视域。因此,单独依靠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不能够完全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为此,生命教育需要“进活动”,生命教育不仅融入学科教育中,更要渗透到学校的各类活动中。由于学校活动超强的实践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更有利于开展生命教育,使中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生命知识,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生命意识。在生命教育进“活动”中,需要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生命保护与安全健康的科学意识与实际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生命教育“进心灵”我们实施生命教育不是喊口号,而是需要把生命教育理念与教育教学理念真正融合。切实实施生命教育,我们需要让生命教育理念走进教师、学生、家长乃至每一个社会人的心灵,即使生命教育“进心灵”。1生命教育“进心灵”之前提:树立生命教育理念理念是行动的指导,只有树立科学的生命教育理念,才能在各层次教育中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生命教育的理念是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前提,同时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价值取向。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育者、社会及家庭首先要明确生命教育的内涵和理念。生命教育既包括有关生命的教育,也包括生命化的教育。其内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理解:一是生命之真。认识生命,懂得生命是一种独特的现象,以及生命的内在价值及其重要性。二是生命之善。关爱生命、责任生命、尊重生命、相信生命、敬畏生命。三是生命之美。享受生命、丰富生命、优质生命等。生命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充分开发、挖掘、运用生命本身的资源,唤醒个体生命本身所具有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智慧,并通过培养使之发展与增强,目的是引导人们追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质量,活出生命意义。中小学生命教育不是一种新型教育,而是在教育(含学科)实践活动中依据中小学学生生命特征,遵循生命成长及教育的规律与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优质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引导学生欣赏生命、尊重生命,鼓励学生热爱生命,主动地去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树立健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成为优质的自己;珍惜人类所共同生存的环境,成全并促进其他生命优质的教育。2生命教育“进心灵”之载体:构建生命教育综合体建立中小学生命教育实施的综合主体,整合现有生命教育资源,建立全社会生命教育管理系统。众所周知,任何教育的实施都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的协作,它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生命教育实施也不例外。学校、家庭、课外活动中心,社会机构、政府机构等部门,应组成对中小学进行生命教育的综合体,每一个层面领域内都应树立科学的生命教育理念,并将生命教育落实于各层级教育实践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互动互补效应,为整体推进生命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建立省市、区县、学校三级生命教育的管理网络,组建生命教育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学术团体的力量,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生命教育实施有效形势,以提高生命教育的质量。3生命教育“进心灵”之根基:构建生命教育体系构建科学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制定生命教育实施和评价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生命教育得以实施并能实现效能的根本。构建科学的生命教育体系,具体而言,是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列出从小学1—2年级、3—5年级、初中到高中阶段的生命教育内容的各自侧重点,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生命教育体系。制定生命教育实施和评价标准,是要在学生不同学年段,根据各类形式的生命教育实施情况,检测生命教育实施效果。加强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是通过培训、生命教育研讨交流等形式培养具有生命教育理念的教师,以实现学校管理者及全体教师都能掌握生命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以班主任为核心力量,整体推进生命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慧,等.社会变革时期中国小学生道德价值观调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生命教育发展蓝皮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陈守聪,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现代德育构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作者:马洪丽 马丽娟 李爽 单位:哈尔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