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办高校师范学生师德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笔者经过认真研究,发现当前民办高校师范的学生对师德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如对师德的认知和情感失调、忠诚度不够高、认知不够充分等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相关工作经验,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职业认同的缺乏、职业意义的忽视、健康积极等情感体验的缺失。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师范;职业情感;情感体验;师德
当前,民办高校师范的学生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行业基础师资力量的主要来源渠道之一。可以说,民办高校师范教师的师德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未来,充分了解我国民办高校师范教师的师德状况十分必要。笔者经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对相关状况进行了深入了解。经总结,多数民办高校师范的学生的师德意识较强,能够充分认识到师德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以下为详述:
一、民办高校师范学生当前师德认知现状
(一)师德的认知和情感失调所谓的师德就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指的是教师需要恪守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遵守的道德规范。而认知、情感的一致,是形成稳定的师德行为的重要途径。在笔者调查过程中,发现接受调查的民办高校师范学生表示:民办高校师范老师必须热爱学生们、对职业忠诚。当问到学生们当面临师德与自身利益冲突该如何选择时,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放弃利益、遵从师德”;但是,当问到民办高校师范学生们“如果有高收入或轻松的工作,你是否愿意舍弃教师这一职业”的问题时,仅有一小半的学生表示“我仍然坚持成为一名教师”。部分学生表示:“师德这个词说着简单,做起来困难”。以上情形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师范的学生们对师德认知、情感的不一致,是很难形成稳定的师德行为的[1]。
(二)对师德的忠诚度不够高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近一半的民办高校师范学生认为教师这一职业“清贫”,还有一大半学生认为民办高校师范教师们是否忠于教师这一职业应当由自己选择,只有极少数民办高校师范学生不赞同“当民办高校师范老师太累的话,我会设法转行”这一表述。这说明更多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会更愿意从事轻松或高收入的工作而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同时,民办高校师范的学生们的自主从业意向也对其未来职业忠诚度产生影响。
(三)对师德的认知不够充分师德同其他行业的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是比较特殊的,其自身的内涵也更深远广泛。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近四成的民办高校师范学生并不能明确教师的师德的具体内涵,这部分学生对终身学习、严谨治学、团结协作等内容是否在师德内容的范畴内表示不确定。有近三成的民办高校师范学生表示教师职业道德同其他行业职业道德并没有不同。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师范学生能认识到教师个人修养属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范畴,但是仍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对教师具体有哪些权利义务持模糊的态度[2]。
二、民办高校师范学生当前师德认知改进途径
(一)尽快摆脱过于重视“实用性”的枷锁民办高校师范院校应尽快摆脱教育过于重视“实用性”的枷锁。学以致用、重视实用性是无可厚非的,但过于强调只会产生“异化”现象。民办高校师范院校不仅要注重教学技能实际,更不能忽视对师德的重视程度。必须双管齐下,让教育充满情怀,使学生重新认识教师职业的“神圣感”。
(二)增强健康积极的职业情感体验当前过多的负面、消极的教师情感体验,影响了民办高校师范院校学生们对老师这一职业的兴趣不高,更影响了师德的形成。民办高校师范院校必须让学生们在教育中体验到满足感,增强健康积极的职业情感体验,使其感觉到为人师的骄傲和自豪。
(三)形成职业认同正如笔者前面所述,当前一些社会因素使民办高校师范学生过度关注了教师这一职业同外界的负面“联结”,而忽视了教师这一职业的内在价值与其专业化的发展过程。基于此,笔者建议要让民办高校师范学生尽快形成对教师的职业认同,不要让尚未进入教师行业的民办高校师范学生们感受“春蚕到死丝方尽”等教师道德枷锁,让学生们不再“谈师德色变”,让学生们远离对师德的抵触情绪,让其增强对教师职业的信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从民办高校师范学生当前师德认知现状、民办高校师范学生当前师德认知改进途径两个方面对本人的观点进行了阐述,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借鉴及参考。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师范学生的师德认知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民办高校师范教师们和相关人士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陆树楠.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J].现代交际,2018(14):100-102.
[2]张国俊,庄大昌,张慧霞等.中国梦视阈下的高校师德建设再思考[J].科教导刊,2018(20):65-66.
作者:查小艳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