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等学校降低教育成本范文

高等学校降低教育成本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等学校降低教育成本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等学校降低教育成本

[论文教育高等学校成本途径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为了发展科学、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需要花费许多教育资源。在配置使用这些资源时,会形成相应的教育成本。高校的管理者务必走成本管理之路,探索降低教育成本之途径。

高等学校为了发展科学(知识生产)、培养人才(知识传播)、为社会服务(知识应用),需要花费许多人力、财力、物力、时间、信息等资源,当我们使用这些资源时,也要如同企业一样,讲究投入产出效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运行,使我们熟悉到不管是盈利性组织还是非盈利性组织,都必须采用企业精神进行管理和经营。当我们抱怨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成本不断增加时,高校的管理者务必走成本管理之路,采取有力办法,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办学效益。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配置和使用各种教育资源,会相应的形成人力成本、物类成本、资金成本、机会成本和无形资产成本。本文主要从学校管理角度,探索降低教育成本之途径。

一、确定适度办学规模

闻名的“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认为,假如投入以一定的比例增加,而产出增加的比例远比投入增加的比例为大,就会产生规模收益递增现象,这就是规模经济。假如规模扩大至相当程度后,由于组织内部沟通和协调的困难,致使产出增加的比例低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则会产生规模收益递减现象,称为规模不经济。高校的规模和成本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过小的规模必然影响教育投入效益的发挥,盲目扩大规模,非但不能形成效益,反而会造成一些混乱,影响教学质量。

办学规模有两个含义摘要:一是指学校的学生总数要达到一定规模;二是指各专业的学生数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据上海智力探究所及北京大学高教探究所的测定,我国目前本科院校比较理想的校均规模应是8,000人左右。教育经济学认为一般专业的适度规模应为90人。也有专家认为,我国高校最佳效益的规模是在校生8,000~10,000人。其实,学校不同,最佳效益的规模也不一样,中国这么大,各地区千差万别,外部环境、内部条件都存在差异,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看,不可能适用同一结论。规模经济的核心是要求结构合理,比例适当,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形成最佳合力,获得最佳效益。因此,只有根据高校各自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度规模,才能形成规模经济,降低教育成本。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三定”(定机构、定岗位、定编制)和推行全员聘任制。通过这一改革,消除学校内部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努力使学生、教师、职工之间的比例合理化,达到降低人力成本的目的。其中师生比是影响生均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国家及国际教育组织都采用师生比作为教育统计的关键指标,其定义为学校的教师人数和学生人数之比,表明了平均一个教师负担的学生人数。我国高校的相对生均成本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师生比低、规模效益差。美、日、法等国家规定其师生比的国家标准分别为1摘要:16、1摘要:20、1摘要:22,而实际执行的都超过了这个标准,如美国1994年的师生比达到1摘要:37。但我国目前执行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中规定,1摘要:16以下才能得优秀,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三、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高校内部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各成体系,许多房屋(包括实验室)和设备低负荷运转,利用率低。据有关部门统计,有的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还不到20%。因此,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对学校资产进行统筹管理,提高使用效率,降低物类成本。一是在新建、购置或更新时,务必充分考虑是否必要,是否先进,是否和教学相配套等新问题,不能盲目投资花“冤枉钱”。二是在使用时,务必充分考虑综合利用。

四、细化经费开支标准

狭义的高校教育成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摘要:①人员经费支出,即为传授知识消耗的活劳动报酬;②学生奖助学金和困难补贴、生活物价补贴和医疗费用;③日常公用支出,指为维持教学活动正常运转而发生的日常消耗性公用支出。④修缮费用,指为恢复固定资产原有效能而对其主要部分进行更新改造和修理的支出,也包括日常维修费用;⑤目前高校会计未曾进行核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和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⑥除上述支出以外的其他和培养学生有关的耗费,如和教学有关的科研支出等。

学校应该根据历年的开支情况以及办学目标,通过调查论证,确定各大项经费的开支比例。必须明确各项经费的开支标准,如差旅费标准、会议费标准、交通费标准等等,在费用开支时严格按既定的标准来控制。

五、增强财务预算“钢性”

高等学校预算是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编制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降低成本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已经颁布14年了,但目前有的高校仍是编制预算不认真,执行预算不严格,习惯于打报告、批条子。因此必须强化预算的“钢性”,维护预算的严厉性。一是要及时科学、合理、准确的编制好预算。因为预算的严厉性并不孤立存在,它是和预算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联系在一起的。用钱的部门要及时准确上报,财务部门要熟悉情况、合理分配,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二是执行预算要做到严厉认真、一丝不苟。一般来说,一个科学、合理、准确的财务预算,经过了学校最高财务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是具有权威性、严厉性的,但也依靠于执行它的人的认真程度,预算的权威性、严厉性需要人的维护,学校领导、财务部门、各个用钱单位,都应自觉地严厉认真地执行预算,依预算花钱办事,减少不必要的教育成本。

六、改革会计核算方法

1998年初,财政部、教育部结合当时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联合制定颁发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对于规范高等学校的会计行为,衔接财务会计工作,提高高校理财水平,促进高校事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时至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原则和资源配置的“扶强”特性,使得高校必须居安思危,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同企业管理一样,参和竞争并保持竞争优势。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加强成本管理,高校的会计核算方法亟需进行改革,最主要的是以下两个方面摘要:

(一)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目前高等学校的事业收支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的,根据成本核算的需要,应改为权责发生制,即在核算学校的收入或支出时,以是否取得收款权力或承担付款责任为确认、计量的依据。和此相配套,应增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账户,用以核算本年度投入可用于多年的物质资料费用以及应属于本年度成本而预先提取待以后年度支付的费用。

(二)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折旧是由于固定资产服务潜力减退而发生的成本转移及补偿。时至今日,高校的固定资产如何折旧以及按什么标准折旧还没有统一的规定。笔者认为,高校应增设“累计折旧”账户,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使资产的计价符合实际情况,如实反映高校固定资产总量和净资产存量,便于进行成本计算、分析和控制,全面、完整地反映高校在完成事业任务过程中的耗费,从而真实反映高校的净收益,有利于增强资产意识和成本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