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乐观、向善向上的理念,对培养大学新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借助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增强积极情绪体验、培养积极人格特质、构建积极教育环境等方式,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一、引言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95后的新生群体,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广泛应用,其主张的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和理念,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和内涵
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的积极价值,提倡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一切从“积极”二字出发,主要表现为用积极的角度去发现和审视问题的积极层面;用积极的情感去体验积极的过程;用积极的态度强化积极的效果,并塑造积极的人生观。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体摆脱消极的情绪,比如焦虑、妒忌、愤怒、狭隘和不快乐等,使个体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它还可以帮助个体塑造积极的、充满魅力的人格,帮助个体运用更加有效的应对办法,来迎接生活中的考验。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指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感到满意,对目前的状况感到幸福和快乐,对未来充满成就感和希望等;二是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个体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和价值等;三是积极的教育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
三、积极心理学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有效提高新生的适应性。刚入大学的新生,正处于高中向大学过渡的阶段,极易产生不适应感,甚至出现适应性障碍,主要表现为无法适应环境、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困难和自我认知迷茫等问题。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很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会选择逃避,表现出消极的情绪,沉迷于网络,极个别的甚至走向极端。这些问题的出现,由多种原因造成,但最为主要的还是新生缺乏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处理问题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运用积极的理论和方法,从积极层面出发,培养个体积极的心理品质,防治各种适应性心理问题,全面提升大学新生群体的心理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可以防患于未然。[1]第二,发挥新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多以重复性的说教和强制性的要求为主,容易忽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优秀品质的形成起不到良好的作用。积极心理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侧重于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和美德,认为所有人都具有积极的本性,都会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和憧憬,让学生发掘出自身的优点,逐步建立自信心和勇气,并坚信自己只要有梦想,通过努力就一定有成功的可能。[2]第三,促进新生的全面发展。大学教育除了要教会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其科学的研究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心理学以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为最终目标,关注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人格力量,以学生为主,内化学生自身的力量,发挥学生评价自我、调节自我和控制自我的作用,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充分实现自身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新思路
第一,增强大学新生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情绪体验是指自身能够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和从容不迫地享受当下,并对今后的生活充满希望的一种积极状态。增强大学新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一是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应着重加强大一新生的幸福感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幸福指数,形成正确的幸福观,从而在平凡中找到生活的意义。二是辅导员要引导新生树立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并逐步形成坚定的信念,从而可以体会到付出与收获的快乐和幸福。[3]第二,培养大学新生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类在不断进化过程中,自身具有大量的积极心理品质,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对新生的教育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学生,善于发现新生内在的积极态度、性格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力量,让他们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一是要引导新生参加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通过积极的交往活动,让新生在与同学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二是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要帮助新生发现自身的缺点,接纳自身的不足,避免各种不良情绪造成的负面影响。三是帮助新生转变思维方式,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积极的归因,把难题当作自己历练的积极事件,培养自己乐观的情绪和态度。第三,构建积极的大学新生教育环境。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生活的外在环境对其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品质等积极力量与美德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要帮助新生建立积极的教育环境系统:一是加强与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家长会、电话、网络等途径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等,并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带到每个学生的家庭中。二是加强与社会的互动,号召、组织新生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和适应力。三是充分发挥支持系统中最重要部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开展积极的心理咨询,为新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参考文献:
[1]苏丽丽.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
[2]张敏.大学新生教育中自我教育的激发探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
[3]齐晓颖,刘立伟,赵婷.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中的功能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
作者:关娜 刘嘉峰 单位:沈阳工业大学基础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