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建立,全面调动校内和校外资源
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大体包括内容如下:校纪校规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党团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规划指导、品德素养教育、安全防范教育、国防教育(军事训练)、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各种适应性引导(如何生活、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等)。涉及内容较为全面,能够让新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大学生活,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模式较为陈旧,基本停留在大型报告会、讲座、班会等自上而下的说教模式上,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反而给学生一种“应付差事”“枯燥乏味”听不下去“”的感觉,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创新和改进入学教育模式,使其为学生定制,为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更好服务,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对入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甚至认为入学教育只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仅仅是简单的“办理新生入学事务”。实际上,新生入学作为一个课题早在各个国家引起重视,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就已经开始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展开研究,逐渐构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日本,欧美各国都视大学第一年教育为大学生涯的重要时期,不少国家先后实施了强化FYE(FirstYearExperience大学第一年教育)策略。1987年,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在《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报告中得出结论“好的大学必须为学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顺利过渡提供帮助和服务”。国内对于大学入学教育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入学教育的重要性,开始研究分析入学教育的内容、模式、意义等等。可见,新生入学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应该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1、学校各部门教职员工应全面参与新生入学工作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主要是由学生工作系统组织安排,专职人员(主要是辅导员)实施,而对学生专业培养、职业方向较为了解的专职教师以及学生经常接触的教辅人员(教务处、后勤处等部门)参与学生入学工作较少,入学教育工作团队口径单一,力量薄弱,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完整的大学印象,甚至出现辅导员一头滔滔不绝,热情洋溢,教辅人员一头沉默寡言,淡漠无视的尴尬局面,给学生造成困惑,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阻碍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因此,学校各部门全员参与是新生入学工作提高成效的必然要求。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做好各个板块的新生入学工作,对于新生认识大学、适应大学起到关键的作用。2、学校各年级学生应全面参与新生入学工作学生对于学生的信任有时超过对老师的信任,来自学生的信息是平行的、自由的、随性的,处在思想成熟期的青年学生更愿意去
接受这些非说教式的信息。如由老生自发组织,新生自由参与的“迎新晚会”对于学生的影响远高于一场专家讲座。专职辅导员和高年级学生骨干应带动高年级学生团队开展各种活动感染大一新生,除了“迎新文艺演出”“学生会招新大会”这些直接面对新生的活动之外,还应组织一些成熟的,具有专业感染力和校园气息的“专业技能大赛”“各种知识竞赛”“校园话剧展演”等,让大一新生进行观摩和学习,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让他们主动去认识校园,感知校园。当然,我们不要忽略大一新生也可以作为入学教育中的重要力量(特点3: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大一新生中部分学生会在短时间内崭露头角脱颖而出,在他们的带动下,入学教育会开展的更加符合新生的口味,因此培养新生学生干部、组建新生学生团队,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3、学校还应将入学教育延伸至家庭和社会新生入学教育不仅是学校内部的事情,还涉及到每个学生的家庭,是整个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起点,因此,应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完善新生入学教育系统。学校应及时、随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学校情况和学生状况,开设家长座谈会、联席会,共同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学校应调动校友资源,各界专家学者,创造条件让他们来到学校给新生讲讲心得,谈谈体会,或者为新生创造一些实践体验机会,形成长效的沟通机制,让学生在与“过来人”的沟通互动中学会思考大学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大学的奋斗目标”“大学毕业后我能做什么”“大学阶段的努力方向”等等。(特点4:独立思考能力较弱,特点5:带有一定的社会风气,人际交往能力较强)
二、高职院校入学教育模式探索
1、新生入学教育的动态化和系统化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较为丰富,但容易出现模式上形式主义,死板僵硬,内容上孤立单一,静止不变的现象。如何让入学教育更加有效,就需要针对每年不同的社会形势、学校动态、学生特点制定滚动式的入学教育内容,根据时事形势和生源质量的变化设定出不同的入学教育主题和形式,保证内容的更新,与时俱进,形式的创新,新颖多变,适应不同特点学生的需求。(特点1:理想信念单薄,特定4:追赶潮流能力强)在追求入学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的同时,也要保证流程设计的合理有序。入学教育不能“想到什么做什么”,“有什么就提供什么”,而是要有步骤有计划的构建符合学生体验学习的体系。美国的大卫库伯教授认为,体验学习的过程是四个阶段的循环过程,即具体体验,反思体验,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体验学习新鲜事物就是这四个阶段的循环反复的过程[3]。这一理论可以作为入学教育系统化的基础,建立“感性认知———反思自省———理性认识———实际应用”逐层递进的入学教育模式。具体来讲,新生刚刚步入校园先要接触感知上的入学教育,比如军训、迎新晚会、社团文化展示会等等,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官认识后,组织讨论会、座谈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困惑,思考在大学如何生活等等,然后有针对性的召开讲座、班会给学生理性的指导,最后在实际的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和适应大学生活。如此循环往复,大小循环穿插进行,构成一套“形散而神不散”的体系。这种系统化的入学教育模式,最符合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容易被学生接纳和吸收。
2、入学教育的课程化和课堂化新生入学教育的课程化和课堂化是对入学教育系统化的延伸,即新生入学教育不再是开学1-2周内填鸭式的形式化的讲座模式,而是把它细分为多个课程,在1-2个学期内乃至更长的时期内以课程的方式呈现,如心理健康教育、新生专业解读、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的时间管理、大学的理财模式、大学适应性教育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意愿选择相应的课程,在课堂上开展讨论会、情景模拟、游戏互动等环节,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以学生的视角解决具体的困惑,从而更加深入和有效的帮助学生转变角色。(特点2:学习能力较差)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素质往往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学生选择高职院校大多看中的是就业前景和职业走向,因此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详细的对专业内涵、职业发展、就业规划进行系统的教育是学生普遍的需求,也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将入学教育课程化和课堂化的基础上,还要构建全面的效果评价机制,及时调查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学校和院系部要成立专门的新生入学教育评价小组,监督入学教育的进度和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诉求,及时更新和补充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学校各部门还可建立各板块的新生入学教育反馈网络平台,如微信平台、微博、贴吧、论坛、飞信群和QQ群等,让学生自由发表对大学生活的困惑,以及对入学教育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利用这些线上平台的互动性和时效性,学校能够随时发起各种调查、话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和真实需求,逐渐形成成熟的课程体系,帮助他们提高适应能力,实现自我成长。(特点4:独立思考能力较弱,追赶潮流能力较强)
3、入学教育的生动化和具体化提高入学教育的感受性和体验性是入学教育模式的一个重大课题,好的教育要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可能不会立竿见影,颇有成效,但会在学生心中埋下生命的种子,扎根内心,深入记忆,影响言行。因此,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入学教育的结果,制定出僵硬的、直白的报告、讲座、会议,而是要创造出各种生动的、具体的、学生参与度高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在互动中感悟,可以对同样的一件事情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在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里学会思考,学会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心理学家皮尔杰说过“,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些兴趣为先决条件”,鲜活、生动、有趣的体验式入学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以新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发的学习和思考,具有更加明显的实效性。(特点3:理论分析能力较差,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笔者认为军训就是一项体验性较强的入学教育内容,学生在两个星期内乃至一个月内,锻炼身体,增强体魄,在陌生的环境里,学会与教官、老师和同伴如何相处,一起同甘共苦,荣辱与共。正因为军训与说教式教育形成的鲜明对比,使其对学生的影响尤为深刻,形成了初步的规则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从学生离开军营的眼泪里以及学生对辅导员无法更正的“指导员”的称呼中,就能体会到军训对学生的影响之深远。针对新生学生干部开展的团校培训也是入学教育生动具体化的一种方式。以笔者所在的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该校金融系的团校培训将素质拓展训练与模拟任务结合起来,让新生干部团队策划协作完成各个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活动,按照现场策划———细节讨论———模拟实施———活动评估的步骤培养学生在干中学,做中思,有所得,有所悟。这样学生能在实实在在的项目中学到工作中需要的素质,逐渐养成进取心和上进心,满足个人成长的需求。(特点1:功利心较强,特点3: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特点6:缺乏上进心)
4、入学教育的定制化和个体化传统入学教育的另一大弊端就是一刀切式的统一教育模式,不管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状况、能力水平还是心理需求如何,都一律按照一种方式灌输和指导,这种一刀切式的教育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起不到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的作用,反而让他们对学校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产生厌学、厌世的心理问题。个性化是入学教育逐渐成熟的表现。辅导员的深度辅导制度是一种个性化的方式。目前,各大高校以1:200学生的比例安排辅导员,要求辅导员熟知学生情况,每学期对每位学生至少做一次深度访谈,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和信念(特点1:理想信念淡薄,特点4:独立思考能力差)。但毕竟辅导员工作繁重,不能做到对200名学生面面俱到。解决这一局面的另一方式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随时随地自由的沟通与互动。学校各部门或学生干部可以利用微信平台、百度贴吧、校园论坛、飞信短信、QQ群、各种交友网站(人人网、开心网)、微博等线上平台构建各种虚拟服务中心、虚拟班级、虚拟社团、虚拟学生组织等等,充分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探讨学生困惑,促进学生进步,同时,密切监督学生思想行为,及时遏制错误和消极思想的传播,用一些贴近生活的只言片语和有趣的小帖子间接的传播正能量,创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特点4:独立思考能力较弱,追赶潮流能力较强)。
以上简单概述了笔者对高职院校入学教育模式的不同尝试和探索,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参考价值。总之,高职院校入学教育必须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学生视角为出发点,用学生容易接纳的方式解决他们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求,促进他们的成长。不仅仅是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发进步,为步入社会、走进职场做好准备。
作者:李建伟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