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策略研究范文

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策略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策略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策略研究

一、河南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国内研究者范先(1997)指出“教育资源配置”是“在教育资源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或在不同子系统之间进行分配,以期所投入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尽量适应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需求,以求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进入21世纪,河南省农村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方面锐意进取,主动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客观上讲,农村教育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在区域、校际之间,在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方面与民众的期待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依然任重而道远。

1.河南农村教师短缺,结构分布失衡,农村教师学历水平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普通教师缺乏进修,骨干教师流失严重。

河南农村在职教师老龄化程度严重,急需年轻教师。据河南日报报道:现在农村小学教师多半是民办转为公办的教师,他们多数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年轻教师青黄不接,有些优秀的年轻教师被调到城市。而大学毕业的学生大多数到城市寻找就业机会,能回到农村教书的寥寥无几。农村教师缺编问题严重,师资队伍不健全,学科性短缺问题丛生,一位教师教授多门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再加上农村教师学历参差不齐,许多教师特别是年龄偏高一些的教师大部分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甚至没有通过进修提高学历,知识结构老化,多媒体教学难以操作,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实际教学能力有限。一些受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制约的边远农村地区,教师工资福利待遇较差,很多年轻教师难以安心于农村的教学,纷纷流向城市和发达地区。

2.河南农村教学实施相对落后,办学条件较差,硬件和软件资源跟不上。

农村校舍“破桌凳、破门窗、破黑板和光线暗”现象普遍,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危房现象严重。据河南日报报道:河南“大部分农村初中缺少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乐器室、心理咨询室;小学缺少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音美器材贫乏”,“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标准操场和活动场地”。农村学校的“四室”建设较为滞后,实验室缺乏相应的器材,图书室缺乏相应的图书,阅览室缺乏相应的场所,多媒体教室缺乏相应的设备。在软件资源方面,许多学校不能用多媒体上课,学生没机会接触和分享到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师生没有切身体会到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实惠。

3.河南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不健全。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存在收入与支出失衡、经费投入结构失衡、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模糊等问题。农村教育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以财政拨款为主,有些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县乡政府挪用教育经费的现象依然存在,学校得到的拨款依据国家标准按时发放教职工工资后,就无力支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公用经费。据教育部最新的“中国教育和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显示,河南省乡村孩子和全国发达城市孩子在受教育的条件上存在巨大差距。

二、河南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不足的原因

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义务教育公平的基石。当前,河南农村教育资源的现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化的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而河南农村教育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认清形势,找出教育资源配置不足的原因。

1.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端和教育政策的错位。

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存在弊端,分散管理的现行投资体制使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各地区财政收入存在差距,对义务教育的投资能力上存在很大差距,客观上导致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各地区发展迅速,但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存在很大差异,差异发展的教育政策导致了义务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义务教育的政策要求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很多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将管理权限层层下放,地方投入为主的各区县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投入负担加重,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拉大,而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以及改制学校的政策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绩效评估政策降低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乡差距。

2.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中心取向的形成。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城市中心倾向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使得政府根据学校的性质和地位分配相应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配置路线是以城市和市民为中心,以农村和农民为外围;经济建设是价值取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样,教育资源主要流入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学校,乡村的义务教育资源在数量、质量和稳定性方面差距较大,教师有效需求不足,义务教育发展迟缓。

3.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以及投资渠道比较单一。

义务教育实施的过程也是社会教育资源消耗的过程,资源效能发挥的程度制约着资源的利用和消耗。目前,河南农村学校布局不尽合理,规模效益较差,农村中小学辍学、留级现象严重,造成了有限社会资源的浪费。农村教育教具及教学辅助手段短缺,传统教育模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使用有限,这种落后现状使得培养的学生参差不齐,培养的很大一部分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当前迅速发展的经济大潮,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有限教育资源的无益消耗。再加上目前河南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来源较为单一,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教育人口的需要。

三、河南农村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策略

新形势下的河南农村要想优化教育资源,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就必须与时俱进,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实现改革创新,采取解决地方教育问题的相应策略。

1.抓住机遇,实现现代化新农村的质的飞跃,增加农民收入。

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是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和新举措,新型城镇化强调对整个城市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新型农业化强调对整个农村力的改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这对整个社会经济以及教育必然产生强大的拉动力,必然给河南基础教育配置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河南农村的义务教育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然促进城乡经济的双向沟通和良性互动,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会使农村发生质的变化,给农民带来新的致富的道路,这必然会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收入的增加必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另外,条件许可的农村应该抓住地方特色努力发展地方经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顺应新农村发展的历史趋势,同时,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2.学校立足现实,转变观念,改革创新,自足自强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优质资源。

学校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政策,坚持公办学校划片和就近免试入学的制度,加强招生管理,规范招生秩序,均衡学校生源。学校要从自身出发,注重内涵式发展,加强对中小学各科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建立教师长效流动机制,完善教师的区域内交流制度,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实际指导能力,增强学校的软实力,增强社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适应现代化新农村义务教育的需求。学校要努力做好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努力满足留守儿童的寄宿和学习需求,积极建立师生帮扶、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帮扶的制度,努力为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学校要通过多方的努力改善校舍和办学条件,实现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吸收大学生教学实习,大学生支教,接收现代远程教育,采用多媒体软件教学,把城市教育的优质资源通过多种方式输送到乡村义务教育中,来弥补农村义务教育的资源短缺和严重不足的状况。

3.加大政府的投入和调控力度,使教育经费得到合理而有效的利用。

政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将义务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将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目标落实到位。设立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工程专项基金,对农村基础性教育资源共享的工程的建设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农村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县级政府要进一步调整教育经费的支出,对贫困地区有所倾斜,重点支持经济困难地区。各级政府要加强监督力度,落实专款专用,杜绝在教育基金投放过程中存在的个别政府官员利用职权之便挪用基础教育经费的现象发生。加强立法监督,采取法律措施严惩违规者,保证农村教育经费及时到位,保证农村学校教育正常进行。政府在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要加强监督,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使农村学校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而又合理的运用以便发挥最大的效益。

4.加大国家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

国家应进一步制定政策,继续引导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向中西地区转移,引导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中西部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持力度,帮助中西部贫困地区建学校、培训教师、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国家要继续把教育公平作为主攻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学校,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以及民族地区倾斜。这样,新型化城镇背景下河南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才会有政策依据。国家要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彻底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结构和教育体制,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要解放思想,以公平理念为指导制定新的教育发展政策,以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目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发达国家相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低,国家在继续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应积极加大对社会公共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四、结语

教育作为第一民生事业需要国家、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切实落实好农村的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中原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马庆霞单位: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