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对农村教育就业影响的探讨范文

农业对农村教育就业影响的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对农村教育就业影响的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业对农村教育就业影响的探讨

1新型农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态势

新型农业是以农业多元化的形态出现的,把先进的工业经济形态与工业文明植入农业,使得农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感召下,全国乡镇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向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转型趋势明显加快,产业集聚规模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9∶1,吸纳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超过5500万人。在消费需求的拉动下,新型农业的前沿领域———休闲农业发展很快,2010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过8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800万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同样,知识产权保护也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通过地理标志的保护,加速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转移,新型农业一个显著特征是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扩大农业职业需求,特别是农村非农职业需求,新型农业为农村职业需求的扩充储备了条件,使农业职业需求呈网络辐射状态。农业多元化必然导致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相应的就业结构也发生变化。重庆市以地理标志为内核的创意农业,在2011年87件地理标志产品实现销售额266.5亿元,全市地理标志产品带动658.8万农村劳动力就业。当前的态势是农业多元化引起农村非农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与农业生态相关的新业态大量涌现,使非农就业在农村就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2中国新型农业带动农村就业的经验

2.1政策扶持是农村就业的制度保障

各级政府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农业不仅是一个产业,而且是农民的主要就业形式,党和政府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使促进就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部进程,以增长促就业,以就业稳增长,是破解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的必然选择。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农业家庭经营为留在农村的大量人口提供了主要就业渠道,这是中国农村就业的制度保障。

2.2农业多元化是扩大农村就业的理论基础

农业多元化增加农村就业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农业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的专业化,通过专业化分工的增加实现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二是通过农产品的产供销的深度融合和产业集聚,实现纵向一体化促进非农就业机会增加;三是通过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农村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四是通过农业非经济功能的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继而产生新业态,实现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

2.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多元化的物质条件

农业多元化的发展必须有强大的基础设施做后盾,在农业交通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基础设施、融资服务平台、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市场运作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强。通过这些工程的建设和实施,逐步实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和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的目标。通过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为农业多元化提供强大的物质装备基础。

2.4转变发展方式是农业非农就业扩展的强大动力

早在1979年,中央根据中国农村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大力发展多功能农业,提升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服务化水平,促进乡镇企业向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服务业转型,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网络式的社会分工,推动农村劳动力进入乡镇企业就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文化农业、低碳农业、假日农业、体验农业等新型农业,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村劳动力提供非农就业岗位。

2.5提升素质,保证劳动力供给与农业职业需求相匹配

农村劳动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也直接关系到劳动力供给与职业需求是否匹配。针对农业劳动力实际情况,在农村实行9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大提升了求职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研究表明,在现在的基础上,农村劳动力教育收益率可提高21.1%,是保证农村经济长期增长的一个支撑点。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感召下,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的就业及社会保障,把社会保障纳入积极就业政策范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经验。积极倡导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着力消除对农村劳动力的政策歧视。

2.6发展乡村旅游是拓展农村非农就业市场的助推器

中国人均GDP已经进入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居民消费偏好逐步发生改变,国民开始追求安全消费、个性化消费和主动性消费,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回归大自然的要求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热点。中国社会隐含的消费需求潜能逐步释放,中高收入人群正成为我国消费的主力军。满足中高收入人群的国内消费意愿,对于扩大国内需求的活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国土资源相对丰富,自然景观星罗棋布,人文景观比比皆是,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红色景点陶冶情操,这些旅游资源是农业多元化的比较优势,通过农村旅游业的集聚作用,推动非农职业需求的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一个游客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10个劳动力就业。

3结语

就业始终是民生之本,是劳动力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非农就业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手段。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下,农业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的同时,继续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就业环境和就业质量亟需提升。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农村不可替代的功能定位,大力发展新型农业,为新型农业职业需求的扩大奠定内生性的物质基础。一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尽可能放在农村主产区,实现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农业服务专业化和集聚化,将大量的非农就业岗位留在农村。二是发展乡村旅游业。旅游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就业的优势是其他产业不可比拟的。随着城市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大量增多和消费观念的改变,需求层次的升级,对乡村旅游需求十分旺盛,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文化产业可以激发传统文化和农民的创造力,实现传统农耕文化和农村社会的新生和重构,促进农民创业和就业。四是发展农业新业态,依靠农业生态优势,以生态资源优势变成资本优势,让农业从资本相对短缺转至资本相对丰富,从劳动力相对丰富转至劳动力相对短缺,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充分就业。总之,大力发展农业职业需求,促进农村非农就业,是破解中国社会就业难的有效举措,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作者:李启平赵溯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