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落后地方农村教育发展体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主流,农村仅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人数就高达一亿五千万。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制约,加上区位因素、历史原因和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等影响,导致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师资匮乏、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数量不够、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人事管理制度不善等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区域与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很不平衡。以江西省农村师资状况为例:据江西省教育厅调研情况发现,该省农村教师队伍仍然存在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1]尽管近年来各地教育都有了新的发展,但城乡、地区和各校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很大,而且这种差距仍在蔓延,这种发展事态不仅情牵我国教育公平、梦绕社会和谐,而且事关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国家综合实力稳步提高,已成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事业的新一轮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审时度势,量力而行,顺势而为。针对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创新工作思路,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各阶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有利的政策,提供有力保障,找准有效途径,采取切实措施,创造有益环境,又好又快的全面推进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均衡、长效、公平发展。
一、改善投入机制,切实保障农村教育健康发展
首先,保证农村基本的办学条件和巩固“两基”成果是政府保障农村教育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都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强化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机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做到“三个增长”,确保教育支出占各级部门GDP的4%以上,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巩固“两基”成果。一是结合“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校的危房进行彻底的改造,确保师生的教学和生活用房安全,逐步改善农村学校生活条件,面向全体师生,做到有步骤地逐年改善农村学校的食堂、学生宿舍、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机房、教工宿舍、运动场、厕所等硬件设施。二是结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不断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小学校远程教育设施,增添计算机数量,逐步实现农村中小学不同形式接入互联网,强化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三是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强化实施国家和省财政的绩效工资制,确保他们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各项补贴、教职工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如期兑现,真正实现他们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积极拓宽农村教育的投入渠道,鼓励和支持非政府组织广泛参与,企业参与,政府应减免相关税收,同时倡导军区、社会组织、个人捐助,使其投入主体向多元化发展。金融机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发达地区、城市、热爱和关心农村教育事业人士、慈善机构和村民等均可以成为投入主体。应广泛宣传、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它们参与这一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拓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投入渠道。要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努力形成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互为补充、功能齐备的农村金融体系,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信贷投放。充分市场调节的功能,吸引部分企业、社会团体、民间投资参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积极争取发达地区的对口援助、社会知名人士和慈善机构的捐赠;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大力对村民进行宣传和教育,使其自觉自愿地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积极踊跃地筹资投劳。
二、培育激励机制,加快推进农村教育长效发展
首先,切实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稳步缩小城乡教师之间与其他垄断行业人员的收入差距;设立农村教育阶段教师专项补助资金,改善农村教师的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确保他们享受政策规定的各种待遇如期兑现,住房、就医、保险、养老等问题妥善解决;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高级专业职务聘任和各种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对长期扎根与农村中小学,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农村中小学的优秀教师,有关部门要给予特殊的表彰、奖励和特殊津贴,做到事业留人和服人、感情留人和服人、待遇留人和服人,从而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同时鼓励城市骨干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到农村流动教学,对他们的晋职晋薪晋升有关部门也要给予特殊的优惠;严格核定城市教师编制,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合理流动,抬高没有农村基层教育经历的城市教师晋职晋薪晋升的门槛,逐步推进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弥补以往教师关系分配制度的缺陷,使教师工作环境的选择朝公平和正义的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的长效发展。
其次,在大力培养农村教育硕士、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定向培养和“农村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积极鼓励和支持优秀研究生、大学生到欠发达地区农村从事义务教育工作和倡导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深入广泛开展“送教下乡,选派支教”活动的基础上,对这些自愿到农村来从事义务教育事业的同志除了要给予精神上的大力奖励之外,在绩效工资、福利待遇和职称评定等方面更要向他们重点倾斜,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和制定特殊优惠政策,确保他们的工资福利和职称评定同等条件下要高于和优于城市老师。同时要积极搭建城市优质中小学和高校与农村薄弱中小学的帮扶机制和对口援助,积极组织城市学校的校长和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挂职和轮岗、持续上示范课和广泛教学教研及学术交流活动,并将此作为评定优秀校长、教学名师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对口援助单位也要大力表彰,援助事例纳入单位评奖评优的依据。
三、健全保障机制,有序推进农村教育公平发展
首先,要实施农村教育发展问责制,把义务教育的发展纳入当地地方官员和教育行政官员的政绩考核的重点,敦促其加强对区域内可控教育资源进行均衡优化配置,从制度上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真正向薄弱的农村中小学投放,彻底停办规模无限扩展的示范、重点学校,使农村中小学生也有均等的机会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要严格控制各类向农村中小学乱摊派行为,杜绝学校和教师向学生乱收费行为,加大对教师工资发放和教育收费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教育法律法规建设,把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和使用、农村教师的入口及工资待遇兑现、农村中小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完全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对违反相关法规的各类行为,要依法严厉追究法律责任。
其次,在加强中央和省级政府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的监管和投入的前提下,需进一步明确县级政府对本县义务教育、农民工的培训教育负有主要责任,同时也对乡镇政府在义务教育中的责任也不能放松。农村教育管理实行“以县为主”后,乡镇政府仍然要要依法筹措部分教育经费,推动集资办学和捐资助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要负责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保障入学率、控制辍学率,建立“控流保学”责任制;维护学校的治安和安全,保障学校的校舍、设备、场地和财产不受侵占,帮助学校落实学生劳动基地和生产园地;协助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本乡镇的中小学。另外还要继续发挥村委员会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作用。[2]
再次,在农村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的前提下,还应优先重点确保欠发达地区农村薄弱中小学的经费投入,切忌平均分配,把有限的资金优先放到“刀刃”上,以防农村中小学之间的发展再度失衡,这一点各级领导和各类学校要有大局意识和全盘考虑。同时,要充分发挥当地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进一步整合区域内有限的教育资源,规范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中小学校之间、重点学校和示范性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之间、城乡教师之间的联盟结对,建立帮扶机制,实现“捆绑式共同发展”,倡导区域内教学设施等硬件资源共享,组建区域性基础教育资源调节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从而提升农村薄弱中小学的办学层次、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保障农村义务发展由教育机会均衡向教育质量均衡过渡,有序推进农村教育公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