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加强农业继续教育分析范文

加强农业继续教育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加强农业继续教育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加强农业继续教育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从生产力发展到基本经营制度变革,都出现了新变化,这种新变化对农业从业人员、农业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监督执法人员以及基层社会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为加快发展农业继续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

一、当前农业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求

(一)农业劳动力的素质与技能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存在距离一是随着农业生产中现代要素的投入大量增加,对农业劳动力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农业生产正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生产中对化学物(农药、化肥、作物生长调节剂等)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业生产中技术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当农村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流向城市后,对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教育和培训就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二是现代农业的内涵已经大大扩展,农业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化。现代农业不仅仅是提供农产品,满足人们物质需求与提供工业原料,从产业类型看,既有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又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与农业产前、产中与产后服务业,特别是农业的休闲、观光旅游、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正不断开发出来。此外,农产品的金属属性正在显现出来,并与资本市场结合成为人们投资与投机的重要商品。现代农业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撑与具备相应技能与素质的从业人员,而我国目前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技能,显然还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与趋势。三是农业生产主体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以及受教育程度偏低等趋势明显,迫切需要加强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据调查,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50周岁,妇性农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则呈不断提高的趋势。这一群体的共同特点是受教育年限普遍较低,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也往往是农民教育与培训中容易被忽视与遗忘的对象。

(二)现有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与技能影响了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农村劳动力对农业劳动相对熟悉,但对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在经验、技能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农村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农业行政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与管理和指导现代农业的要求相距甚远一是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家庭经营为主体,发展为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与企业化经营等多种形式;二是农业生产环节也已经延伸到产前、产中及产后各个环节;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引起社会重视,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与监督要求更高。农业生产方式的这些变化,要求政府管理农业的方式方法也应作出相应的改变与调整,政府既要指导生产,更要调控市场;既要抓农产品的数量增加,更要抓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既要指导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又要在推进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创新方面有新突破。由此,对农业行政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调整与更新提出了新要求。

(四)农村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农村社会管理的新特点、新要求存在差距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使得农村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利益格局调整,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农村社会管理问题得到重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村社会管理随着乡镇改革、村民自治与农村费税改革等重大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推进而逐步得到加强。一是通过乡镇机构改革与职能的转变,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从无到有,逐步加强;二是通过实现村民自治,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农村社会自我管理能力;三是农村费税改革,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四是统筹城乡方略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对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农村社会管理方面的人才相当缺乏,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与继续教育

二、明确重点,分类推进各类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

(一)加强县乡两级农业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县乡两级农业管理工作者在贯彻新时期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培训使之能适应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农业市场化程度加深对农业行政管理创新的要求。

(二)切实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再教育由于客观原因,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的农技推广队伍受到了冲击,基层农技人员转岗、离岗情况非常严重,虽然近几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但高校毕业生到不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因此迫切需要组织开展农技人员大培训,加快农技推广人才知识更新。

(三)着力培养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针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示范带动能力不强的状况,以村组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大学生村官为重点,着力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队伍,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素质,不断探索其培养的新办法、新途径。

(四)全面培养农业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适应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要求与趋势,着眼于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以中青年农民、返乡创业者和农村女性劳动者为重点,着力培养农村生产型人才;着眼于提高驾驭市场能力,以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者为重点,着力培养农村经营型人才。

(五)加快培养农业农村产业服务型人才适应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推动农业农村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培养动物防疫员、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员、农村信息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肥料配方师、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能手、农村能源工作人员以及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人员、畜禽繁殖服务人员等各类农业农村产业服务型人才。

(六)加强以乡镇干部为主体的农村社会管理人才培养农村社会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的稳定直接影响到国家政权的稳定,因此对农村实施有效的、科学的管理已日益迫切,而这方面管理人才却非常缺乏,亟需培养。

三、改革创新,构建农业农村继续教育新格局

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特点与新趋势,以及对各类农业农村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及技能提出的新要求,为高等农业院校以及从事农业继续教育的各级各类机构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继续教育的发展明确了重点与方向。因此,既需要政府部门按照中央历年一号文件的要求,加大支持与统筹力度,同时更需要各类农业继续教育机构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育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努力形成教育体系完善、教育层次多样、培训方式灵活、受益群体面广、实际实用实效的农业继续教育新格局,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加强统筹协调,整合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完善各级各类继续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对农业继续教育的管理政出多门,举办机构有高校,有社会培训单位,有政府行业部门,还有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存在着多头组织、重复培训、效率低下的现象,亟需加强统筹管理和协调,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针对农业农村急需、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进行拉网式调查摸底,切实掌握市场需求,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分项目、分部门持续实施农业农村继续教育和培训,保障农业农村发展变化的需要。逐步建立各类涉农院校、农技推广教育、农业科研单位和民间培训机构四位一体的农业继续教育体系,通过合理规划,统一协调,错位培训,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和科技推广的功能,形成自上而下的有效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网络,推动其健康发展。

(二)强化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保障制度[1]一方面,农业继续教育的各类培养、培训对象中占主体的还是基层政府中的农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需要由各级政府通过制定培训规划,加大公共财政支持,落实教育与培训计划,以适应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服务方式变化与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农业是既是基础性产业更是弱质产业,按照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支持力度的要求,政府还需要通过完善培训体系、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等方式加大对农村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这既有利于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也符合WTO有关对农业实行支持的“绿箱”政策。因此,首先政府在政策引导上要鼓励和支持包括农业院校在内的各类从事农业继续教育的机构主动面向农业农村、面向基层、面向市场提供丰富多样、实际实用的教育培训项目。其次,在财政投入上要通过直接投入、转移支付、购买教育培训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农业继续教育发展,并逐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第三,在管理机制上,既要重视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继续教育机构的主渠道作用,也要大力支持各类民间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资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灵活设置继续教育项目,合理安排教育培训内容首先,农业继续教育的项目设置要紧紧围绕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管理方式改变,农村社会变革的需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培训对象、不同的教育培训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项目。其次,课程的内容要具有时代性、适度超前性,在信息化、物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尤其要重视农业信息化,标准化,农产品流通、加工与贮运,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内容;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尤其要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内容。第三,教学计划上要合理安排基础课、专业课,统筹兼顾,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地区、技术水平的差异,有针对性地组织继续教育培训。鉴于农业生产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实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重点应加强实用技能方面的培训。

(四)创新教学培训方法,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农业农村工作头绪多、常年忙,组织学习者远离居住地和农业生产一线接受继续教育相当困难。因此,除了一些必要的集中培训学习外,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一要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互联网等载体积极开展现代远程教学和培训,让学员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极大地方便农业生产一线学员的学习,同时也为他们节省了学习时间和成本。二要加强继续教育与科技推广工作的有机结合,鼓励农业继续教育工作者与科技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民家中,在实施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完成培训工作。三要在组织各类科技示范活动及重大农业工程项目中,结合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因地制宜安排相应的教育培训内容,以项目带培训,通过培训更好完成各类科技项目。

(五)加强师资队伍与条件建设,为农业继续教育大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建设一支知识与能力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农业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着力改善继续教育办学条件是推动继续教育大发展的重要保障与支撑。为此,一是要以提升能力为核心,加强对农业继续教育专兼职教师开展教育方式方法和专业知识培训,着力打造熟悉农业农村教育培训特点和农民需求,掌握现代知识技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与水平。建立各级农业继续教育培训师资库,开展教学竞赛等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提升教学能力。在高等农业院校中要对主要从事继续教育的师资实行分类考核,突出对其实际教学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的评价。二是要加大国家财政资金投入,鼓励社会与个人的投入,逐步充实和改善农业继续教育的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农业继续教育培训场所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教育培训手段,提升教育培训能力,开发教育培训资源,提高教学资源建设质量。此外,还要通过加强与先进国家的交流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业继续教育快速发展。

(六)建立认证体系,推动继续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一是加强不同层次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培训的衔接,特别是中等农业教育与高等农业院校继续教育之间的衔接、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的衔接、农村义务教育与实用技能培训之间的衔接,增强学习对象接受教育的连续性与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二是在规范各级各类农业继续教育机构资格认证的基础上,推动建立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不同培训机构、不同培训形式之间学分互认的桥梁,体现成人的学习特点,减少重复培训,增加学习的贯通性,进一步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农民终身教育的开展。

结语

2012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即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作用,加大各类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这个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加强农村人才培训的决心。农业继续教育工作者要审时度势,紧紧围绕中央的要求和现实情况,把握农业农村发展变化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农业继续教育工作,为农业和农村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贡献。